中国养猪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狩猎蚕蜂 > 中国养猪史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1
ISBN:9787109141025
作者:徐旺生
页数:298页

书籍目录

说猪(代序)
前言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养猪业
第一节 畜牧业的起源
第二节 家猪的驯化与起源的考古学证据
第三节 考古出土所见新石器时代的养猪业
一、考古出土的猪骨遗存综述
二、考古出土所见新石器时代的养猪业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养猪业和养猪技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养猪业
一、夏商周时期的养猪业
二、秦汉时期的养猪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猪业
四、隋唐时期的养猪业
五、宋元时期的养猪业
六、明清时期的养猪业
七、中国古代养猪业地位的确立及产生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养猪技术
一、中国古代猪的品种类型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二、中国古代的相猪技术
三、中国古代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四、中国古代猪的繁育技术
五、中国古代猪的阉割技术
第三章 中国近代的养猪业和养猪技术
第一节 近代中国猪品种的形成及概况
一、中国近代猪品种分类
二、近代以来各地方猪品种概况
第二节 近代外国猪种的引进与本土品种的改良
一、近代兴农运动及近代畜牧技术的引进
二、近代外国猪种的引进与本土品种的改良
第三节 近代养猪试验研究概况
一、动物营养及营养生理研究
二、传统饲养与科学饲养效果比较试验研究
三、中外猪种饲料利用能力比较试验
四、猪只肥育试验研究
五、猪对不同饲料利用能力的比较试验
六、中国地方猪饲养性能比较试验
七、近代中国本地猪生产性能的有关认识和测验
八、近代猪遗传性能方面的研究
第四节 近代猪病防治技术
一、传统猪病防治技术的继承发展
二、近代西兽医疾病防治技术的引进及发展
第五节 近代的养猪业
一、近代时期全国养猪概况
二、民国时期部分省市的养猪状况
三、战争对养猪业发展的影响
四、近代中国养猪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五、近代农家猪的饲养与管理概况
六、近代猪产品的销售与贸易
七、近代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历史上养猪农谚、民谣及与猪有关的文化现象
第一节 历史上有关养猪的农谚和民谣
一、有关为什么养猪的农谚和民谣
二、有关养猪饲料的农谚和民谣
三、有关饲养方式的农谚和民谣
四、有关猪繁殖的农谚和民谣
五、有关猪选择的农谚和民谣
第二节 历史上与养猪有关的文化现象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养猪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勾画出一部详细的中国养猪史。全书将中国养猪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其一为原始养猪阶段;其二是从夏代开始直到清末的古代养猪阶段;其三是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养猪阶段。之所以这样来划分中国养猪的历史,是因为便于《中国养猪史》的叙述,而从整个养猪的技术与社会历史来看,确实存在这三个特点分明的阶段。

图书封面


 中国养猪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读此书至末尾章节,意外地发现有少许段落颇为眼熟,仔细一看,竟源出几年前我写的文章。我本来是因对猪崇拜的现象感兴趣才来读本书的,不料作者倒默默地用了我之前的文章:本书第四章《历史上养猪农谚、民谣及与猪有关的文化现象》之第九小节《与猪有关的文字所包含的文化现象》,几乎大多均抄自我的博文:p.284:首先,猪是力大的象征。《辞源》中“豕”为一部首,所属30个字,多与猪有关。最为人所知的是“家”,下为“豕”;但不为人知的是,“豪”字也是取野猪勇猛有力之意,进而比喻人中才能特出者。此外,“奎”本意也是大猪。动物中最强有力者大象的“象”,也属于“豕”部。《诗经·豳风》之“豳”字,从字面看,大约是野猪山之意(后世水浒也有“野猪林”),当时乃取为国名。此外,汉字“该”、“孩”、“骇”、“咳”等很多字都以“亥”为声部,上古造字者必以猪为极习见动物,并对之并无恶感。根据甲骨文记载,射猎野猪是商代军事贵族的主要活动之一,汉字“逐”像一豕在前,一足在后,表示追杀野猪。我的原文:汉字造字中,《辞源》专列“豕”为一部首,所属30个字,多与猪有关。汉字中能成为造字部首的动物并不多,只有马、羊、犬、牛、鱼、鸟等几种,可见猪对古人是极熟悉重要的动物。最为人所知的是“家”,下为“豕”;但不为人知的是,“豪”字也是取野猪勇猛有力之意,进而比喻人中才能特出者,现在壮语(武鸣)仍称野猪为ho:n。此外,“奎”本意也是大猪。动物中最强有力者大象的“象”,也属于“豕”部。《诗经·豳风》之“豳”字,从字面看,大约是野猪山之意(后世水浒也有“野猪林”),当时乃取为国名。此外,汉字“该”、“孩”、“骇”、“咳”等很多字都以“亥”为声部,上古造字者必以猪为极习见动物,并对之并无恶感。根据甲骨文记载,射猎野猪是商代军事贵族的主要活动之一,汉字“逐”像一豕在前,一足在后,表示追杀野猪。对比可见绝大多数字句都几乎一样,作者这里只删去了少数字句,并在前面加了“首先,猪是力大的象征”这一句而已。p.285:春秋时晋大夫先榖亦号“彘子”,盖因分封在彘地。汉代也还有人以此为名,汉武帝刘彻,幼年时本名刘彘;《史记·朝鲜列传》载,汉武出兵朝鲜,主将之一是“左将军荀彘”。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大将陈豨(阳夏侯)的名字也取意于此。至东汉末,犹有东海豪强名昌豨。以猪为名毫不含贬义。我的原文:春秋时晋大夫先榖亦号“彘子”,盖因分封在彘地。汉朝时也还有人以此为名,汉武帝刘彻,幼年时本名刘彘;《史记·朝鲜列传》载,汉武出兵朝鲜,主将之一是“左将军荀彘”。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大将陈豨(阳夏侯)的名字也取意于此。《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广陵厉王刘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可见猪当时是与熊并列的猛兽,能与之格斗者被视为猛士。至东汉末,犹有东海豪强名昌豨。相对比一下,作者删去了所引刘胥事迹这一段,把前面“汉朝时”改成了“汉代”,并在最后加了“以猪为名毫不含贬义”一句。本书封面上写着的是“徐旺生 编著”,我不知道这是否构成抄袭。但即便是“编著”,似乎也不能不加更改地随意抄别人文章成果而不加任何注引吧?或许是徐先生觉得我这里的许多观点也是对资料的搜集而并非原创,但我自认其中还是有自己观点在的,否则也不会“发现”这些资料。徐先生在后记中陈述自己对中国畜牧业史一向颇怀使命感,1982年上大三时便决意研究生时投入北京农业大学张仲葛教授门下,而徐先生颇有为完成乃师撰写中国养猪史夙愿之意。据自称从2002年起直至2009年5月底才最终完稿,并请中国农学史的权威游修龄先生代为撰写序言。写这样一本书确实也并非易事(虽然某些方面仍有不少可待完善的余地),徐先生算起来应当年长我十多岁,不知是否上一代学者编著时不拘这类小节?我不拟上纲上线,只是奇怪为何徐先生吝啬于脚注上提上一笔,虽然我的文章从未出版过,但难道不能标出网址吗?即便是学术书中,注引网址如今也不鲜见。难道是因为觉得引网络上的文章不够学术?那又为何要引呢?最后,当然要解释一下为何我认定是徐先生抄我,而不是我抄徐先生。原因很简单:本书是2009年8月出版的,而我的文章写过两稿,第一次是2004年11月,当时发在自己博客和天涯上,这里现在仍有: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54097.shtml。之后在2007年2月17日,因为新搜集到一些资料,重写了一稿,这次只发在自己博客上:http://weizhoushiwang.blogbus.com/logs/418660.html。从文章对比看,徐先生抄的是2007年初这第二稿的文句,因为有些句子在第一稿里还没有。想必也是他在2009年5月完稿之前在网上搜到的。如果当时徐先生在网上给我个留言,说明一下,我决不会不允许征引,相反多半会很高兴得到农学家的肯定,但,为什么最后是如今这样?
  •     我虽然只看了前言和后记,但明白了中国的猪(比如八眉猪)为什么体型和西方的猪(如约克夏,巴克夏)如此不同,其实就是我们民族和历史同西方差异的一个缩影。其实猪很可爱的,但蒙了很多不白之冤。作者说的好:现在是给猪正名的时候了!另外,话说:物以稀为贵。如果这是一个价值准则的话,其实国人的数量比猪还多,谁贵谁贱?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一星是针对抄袭的行为,不是针对本书的质量,书可能还是一本好书,作者可能还是一个好人。
  •     如果考虑到除《猪经大全》外,这一主题几乎从未系统涉及的话,这本书的资料价值就不言而喻了。但是,这本书的价值也仅限于资料。为什么养猪而不是其他?为什么吃或者不吃?为什么会形成种种民谚?书中不无值得阐发的细节,可惜全被忽略。以王朝序列作为“猪史”编年体系有点滑稽。另补,刚刚知道一件不堪事,降到二星吧。
  •     关于中国古代为毛没稳定的中产阶级的论证有点奇怪,其它不错…
  •     很好很强大,毕了业我就要继承历史连~~
  •     一粒沙里一个世界,一群猪里一部历史
  •     没读过。一星送给明明算抄袭却还强词夺理的作者。引用不加引号不注明出处就是抄袭,没有什么好辩解的。
  •     对于养殖的历史有个了解,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     一天一章,白白胖胖!
  •     后记写得太有趣,是一篇“猪应为六畜之首”的赞歌。
  •     资料是挺全的
  •     因为是考古学老师推荐才翻翻的。老师经常以它为例,说,养猪史应该关注人对猪的驯养、烹制等,而最终关注的是 人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