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去哪里》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今晚去哪里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532738571
作者:陈丹燕
页数:183页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迷离黄昏 - 迷离黄昏

冰凉的暮色里,灯光如纱。灰尘看不见了,足球大小的子弹洞看不见了,高大得阳台里堆积的旧箱子也看不真切,涅瓦大街两边的老房子,像梦里一样,一点一点变得年轻而结实。亮灯的长窗照耀着边上的雕像,那些卷曲的长发重新变得雪白。
这一节和下一节都写得太美了,陈丹燕写出了我爱欧洲的所有细节。这些描写里可以看到“慢船去中国”的影子。我喜欢的欧洲的古老的建筑和雕塑,留着俏皮长发的瘦高青年,黑色大衣,灰色毛线围巾,石板路,许愿池,鸽子,寒冷的冬天。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83页

像一颗星星,本来在自己的轨道上循规蹈矩地转着,发着蓝色的淡光,不多也不少,可突然就一翻身,斜斜地坠下去,明亮地划过天空,扎进陌生的地方,成了一块奇异的石头。你以为自己是去找自己的梦想,可被现实打碎了,你其实差不多就是找一个机会打破自己的梦想。
但是仍旧依恋得很。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雪堡的蔷薇开了花 - 雪堡的蔷薇开了花

雪堡外面的草坡上开满了黄色和紫色的小花,城堡院子当中的樱桃树上满树的花都在从意大利过来的熏风里从怒放到凋谢,青涩的小果子带着长大的胀痛表情,从发亮的枝条里长出来。
配图很朴素,我喜欢欧洲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长年累月自由生长的植物,还有记录着几个世纪脚步声的石砖地面。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广场喷泉&吉瑟拉家的早餐 - 广场喷泉&吉瑟拉家的早餐

一颗心由于累而缩得很硬,由于满而胀得很疼,由于快乐而飞得不知去向我们说到了莫扎特,她和我一样喜欢莫扎特,因为他创造出一个均衡而优美的世界,还有一点愉快的炫技。那本不是世界的真面目,可是他一个凡人,深陷在忧烦中,还能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世界。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书评——1 - 书评——1

花了很长时间读陈丹燕的书《今晚去哪里》。
  之所以时间长是因为不急于读完,有一点不舍得。
  还因为我总是喜欢几本书同时读,当时的心情契合哪一本书就读哪本。
  很享受这种较为漫长的阅读过程,似乎在和陈丹燕做一场心灵之旅。
  其实这本书已经买了几年了吧,每次总是读一段,然后放下来,现在终于完成。
  
  她写了自己在欧洲各地旅行的见闻。
  这样的书她写了好几本,可是我向来不想将它们简单地称为游记。
  我也不感兴趣那种单纯侧重风景的苍白文字。没有什么意思。
  喜欢她行走中看到的那些异域的风景和故事,散落在文字中随处可见的感受和思索。
  
  她说算命的说她有十一年驿马运,若不在驿马上,便不得安宁。
  写书的时候已经十六年了,还没有停止。
  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事情呀,不断的在路上,安静地行走,倾听灵魂不止的喧嚣。
  让那些路上的风景在心里冲撞,惊醒一个个沉睡的细微感觉。
  
   广场的喷泉边,没有别的人,水哗哗的喷向天空。我是他唯一的听众。那时我突然想到,年轻的日子,原来是一些有忧伤,有爱情,有向往,相信奇迹可以出现的日子,唱着这样的歌,四处去流浪。
  
   鸽子在我身边走来走去,一些自由的,如烟的心情在心里走来走去;橘子的冰激淋甜酸冰凉地在心里融化。在广场喷泉边,看着魔鬼宫殿被金红的夕阳照亮,仿佛魔法正在起作用,我变成了一个毫无背景的,也没有往事的女人,不写作,没有家,每天读儿童读物,无所事事地穿着球鞋,吃大杯冰激淋和milky way。
  
   一个小孩子的个人的童年,因为与大时代的巧遇而充满了意义。灵感带着爱而不伤的感动紧紧抵住喉咙,没有什么比一个人有机会以成熟了的心重归自己童年时代的视角看世界更让自己感慨的了。
  
  那些文字,让人心变得非常柔软却不腻烦,像风从林间吹过。
  而你,就在林间的那块清净地,自由地让已经习惯成熟的心重归童年。
  那也许就是旅行的意思。
  
   欧洲的夏天有金色而漫长的黄昏,温暖的风从柏林的菩提树里一直吹到西班牙北部荒原上高高的野草丛里,不知道名字的野花在风里摇着,看上去有些悲伤。——觉得真的好美,我可以享受北京金色的黄昏,清凉舒服,但却不漫长,倏忽而过还没有来得及细品,夜幕就要垂落,真的让人很容易体会悲伤。
  
   我的心也变成了一颗悲喜莫名的心,在欢笑里有点悲哀,在伤心里有一点钟情。午夜梦回,听街巷上偶尔有人经过,意大利结实的高跟鞋在老城的窄巷上清脆地敲打着地面,异乡的月光像有雾的阳光一样亮,照耀着陌生的街道和房子,还有在夜里也开放的弗赖堡的丁香。
  
  就是那样的悲喜莫名。微笑和眼泪都是同样清澈美好。
  即使是悲,也只是因为感动而伤感,而和这个世间的阴暗无关。
  
  那样的书,最适合一个人安静地读,可以没有人分享。
  有一些文字会让你泪光浮现时又不由自主地微笑。无法言说。
  那种时刻,就感觉原来一切是那么美好,自己也是这个美好世界的一部分。
  我用了好多个清晨和下午,在办公室,将自己沉浸在文字营造的世界里,感觉美妙极了。
  就像陈丹燕书中说的:在窄小和安静的书架缝隙里,一个人与书独处,很容易就从膝上的书自由地飞向心灵的世界。
  
  虽说最适合一个人读,但是很多喧闹的场合,冗长枯燥的会议,我都阅读陈丹燕的书度过。
  在那一次次文字的旅行中,忘乎所以。忽略了现实带来的困扰和沮丧,只感到美好。
  一开始,我会拿一些杂志。因为觉得在那种场合读她的文字简直就是一种亵渎。
  可是每次那些杂志都形同虚设,翻不了几页就不耐烦的丢在一边。
  只有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文字,才能把周围那个让人厌倦的环境隔离开来,沉浸自己的世界。
  这样想的时候,忆及七安说的话:我习惯在长途车上用香水。CD的pure posion香气比其他香水暴戾一些,适合这样的场合。pure posion的霸道香味能够使我与周围一切的陌生人疏离。
  CD的pure posion也是我去年看香水的时候一瞬间就喜欢上的,但是因为感到它的暴戾,没有说出来,而是走开。就像我每次从自己喜欢的东西面前淡漠走开一样。
  陈丹燕的文字是温和的,清朗的,一点都不暴戾。但是却有那样惊异的力量。
  
  她的文字,已经读了很多年,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记得。
  爱她的散文多过小说。和张爱玲的一样。
  一般来说,我都不给谁推荐陈丹燕的书,除非觉得会真的喜欢。
  等待哪天,会看到陈丹燕出版全集。
陈丹燕的文字是敏感的,敏感却不神经质。文字干净、健康,没有故弄玄虚的芜杂和曲折来百般周折地表达单纯微妙的东西。所以,那种单纯是真的单纯,那种迷惘也是真的迷茫惘;所以你还没有准备好就轻易地获得了共鸣与感动,这种共鸣因为直接和通彻让你觉得又受到了时光的伤害,所以你不会想把它们说给谁听,你觉得有点受委屈了……
   她那个时代的童年与青春,自然有着更复杂的隐痛。所以,陈丹燕的笔触更专注,更细密,更敏感,更无微不至。没有哪个孩子会明白他的那个时代是怎么回事。孩子的心太小了,刚好足够装下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孩子的眼睛又太明亮与尖锐了,记忆力又太过强盛了,刚好足够记住他看到想过的一切。——真实就这样出来了,真真切切;于是自然而然你体味得到其中对时代与世界的的思索和批判。我想是不是可以叫做“童话现实主义”。
   无意看到《今晚去哪里》,让我想起陈丹燕了,于是借来看。有些东西没法说好不好,就算不好,我也还是想说,去看看吧。因为有些人他的岁月,他曾记得的某一缕阳光清风,他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此生笃信的童话就在里面——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对于陈丹燕的东西,我想说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陈丹燕,有着细密敏感的心思,
  有着足够的灵气儿,有着优美而不甜腻的语言,
  有着丰厚的阅历和生活,有着童话的心,
  有着悠远的忧伤,有着骨子里的悲观主义。
  她说:
  我说是十全十美的蓝天有时候让我伤心。
  他用长长的的手指惊奇地指着森林的蓝天,问why。那金发在阳光下闪着光,让我想起小时候,小时候我曾有过一个欧洲娃娃。那金发像一个童话故事,遥远地、令人不能置信地闪烁在我童年的想象力面,象征着一些非常优美的事物。
  我并不知道why。
  我知道蓝天那么大,那么干净,那么甜蜜,而我却不是一只鸟,我只能远远地望着那蓝天。有时我在没人的地方对着蓝天流泪,但眼泪并不能把我变成一只鸟。
  面对美,会美到悲伤和无力,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是相似的。
  我们见着了极美。我们是幸福的悲观主义。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160页

"它们好漂亮噢",我说
"只是也有一点可怕的地方,要是你一直盯着它看的话."裕子说,"它们好像是想引你去做些不可能的事情呢"
脸上精心敷了粉的裕子,遥遥地望着对面.在对面那个湿透了的幽暗的小院场里,那灯火通明但空无一人的威尼斯面具店里,满腔的面具只是静静地挂在壁上,可还能感到受了诱惑,还有被诱惑以后蠕动的心情.
"可是,还是愿意戴上试一试."我说.
"绝对是"裕子恳切地点点头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纽伦堡,维尔芬街二十六号:以为自己是去找理想 - 纽伦堡,维尔芬街二十六号:以为自己是去找理想

她说:“我发现自己在中国变得非常宽容,许多在德国我不能忍受的事,在中国可以,也许是因为自己知道,虽然我喜欢它,可到底这不是我的地方,我无所谓。也许是因为在一个自己从心里喜欢可实在是陌生的地方,就不难么挑剔,凡事都朝好的方面去想。”当一个德国人要向你说出坏消息,他的脸不会表达出任何安抚的气息,不像中国人脸上再在这时总会表达出的哄劝,小心翼翼地眯起细长的黑眼睛,带着因为不忍而起的含糊其辞。德国人的脸总是微微垂下,嘴角拉下,将眼睛瞪得大大的,带着一种看起来像是遗憾与责备的神情,是外科医生的那一种冰凉的一丝不苟,深深地,向上翻起来,露出不少白眼珠地看着你,在灯光下,他们天光下灰蓝色的眼珠变得碧蓝。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163页

绝望的心动是最有意思的,像开在深谷里的,一天就要谢的花。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177页

我仰着头,仰着头,看着灿烂的星空,觉得自己好像一粒飘浮的尘土,在这时落到了铺满在地上的星光上。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120页

在窄小和安静的书架缝隙里,一个人与书独处,很容易就从膝上的书自由地飞向心灵的世界。是在那时候,我想要开始写作的辛格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家的气味、我小时候夏天满是疤痕的膝盖、医院急诊室得来苏水的气味。我的童年开始呈现出它不附着在弗洛伊德和皮亚杰的厚书里面的生动意义,被烈焰照亮的街道和妈妈的脸,童年时代的蓝天下,自杀者的白色细帆布凉鞋,孩提时代的记忆向我蜂拥,带着天长日久的浮尘的气息。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序-旅行 - 序-旅行

无数的旅行的片段,并不只为将来的回忆,他们更像圣诞节美国小城里各家在门口点燃的烛光之路,一点一滴地引导我走向前方
每一次,都以为这是最后一次,最后一个城市。漫长的旅行,那些萍水相逢的人和事,在那一年大西洋灰色的波涛中一一涌现出来。我也从没有想过,竟然有那么多留在我的心里,几乎伸手可及,但却早已永别。而那以为一定是永别,却又有机会再次造访。
原来陈小姐的“慢船去中国”不是作,而是自己切身的感受。
序言里的每一句都是好的。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以为自己是去找理想 - 以为自己是去找理想

也许是因为在一个自己从心里喜欢可实在陌生的地方,就不那么挑剔,凡事都吵好的方向去想。
那是一种轻盈的好心情,好像是因为爱而宽容,但也可能是因为隔膜而无动于衷。
我以前一直无法为自己为何在别的游客把凤凰,杭州这些地方批得一无是处的时候,还能怀着美好的心情去想念曾经在那里的时光。
以上的这两段话,真是完美的诠释。
因为爱而宽容,因为隔膜而无动于衷。对于我来说,那些地方只是我生命中偶尔的邂逅,无论如何,这都是我在特定的时间想要去感受的经验。无所谓商业化,无所谓脏乱差,我并不是为了去寻找一个世外桃源而旅行。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28页

。。它研究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发表以来的几个世纪里,在插图中,爱丽丝形象的变化。那英国小姑娘,从维多利亚时代的严肃,慢慢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轻俏,然后是失落的神情,再后来是那地洞里满不在乎的反叛的样子,让人想起六十年代喊着“不要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的狂飙青年,然后,她就变得酷了。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书摘——1 - 书摘——1

我的一生只要好好地站在那里就行了。要是有风把我吹倒了,经过的人都说:“该死的风。”不会说:”你为什么还躺着伤心,快自己站起来。上帝都说了,你要自救。上帝方能救你。”我希望在我无尽的生生死死里,有一世这样一棵可以放任自己、甚至对自己都可以不负责任的柏树,我只能生在那里、站在那里、枯死在那里,没有选择、也不承担责任。
在窄小和安静的书架缝隙里,一个人与书独处,很容易就从膝上的书自由地飞向心灵的世界。是在那时候,我想要开始写作的辛格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家的气味、我小时候夏天满是疤痕的膝盖、医院急诊室得来苏水的气味。我的童年开始呈现出它不附着在弗洛伊德和皮亚杰的厚书里面的生动意义,被烈焰照亮的街道和妈妈的脸,童年时代的蓝天下,自杀者的白色细帆布凉鞋,孩提时代的记忆向我蜂拥,带着天长日久的浮尘的气息。
那是白天我独自去看书的地方,我最喜欢的地方,两排高高的书架紧紧挨着,散发着清澈的书香。你知道一切使自己惊喜的书都唾手可得时那种心里的欢喜吗?精致的图画书,从书里渗透出孩子的细致、乐观与看世界的抒情,那些人类华美的理想,像柔软的婴儿屁股,那么软、那么真实、那么不设防,只一刹那,就把世界还原成原来的样子。
冰凉的暮色里,灯光如纱。灰尘看不见了,足球大小的子弹洞看不见了,高大得阳台里堆积的旧箱子也看不真切,涅瓦大街两边的老房子,像梦里一样,一点一点变得年轻而结实。亮灯的长窗照耀着边上的雕像,那些卷曲的长发重新变得雪白。
这一节和下一节都写得太美了,陈丹燕写出了我爱欧洲的所有细节。这些描写里可以看到“慢船去中国”的影子。我喜欢的欧洲的古老的建筑和雕塑,留着俏皮长发的瘦高青年,黑色大衣,灰色毛线围巾,石板路,许愿池,鸽子,寒冷的冬天。
不让小孩到花园里玩的居然谁也不理,他长得就像王尔德一样,长发飘飘,有一点忧伤
彼得潘带着自私的小仙女叮克铃飞在一排排带着滑轮的铁书架里,那是白天我独自去看书的地方,我最喜欢的地方,两排搞搞的暑假紧紧挨着,散发着清澈的书香。你知道一切使自己惊喜的书唾手可得时的那种惊喜吗?
我的咖啡馆历史这里,或者那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是遇到古老的咖啡,在我的旅途上。旅途漫漫,渐渐,咖啡的历史就在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咖啡馆里,那些撒着砂糖末子的咖啡桌子和喝光了咖啡,留下一个褐色杯底的咖啡杯子里串联起来,好像中学时代的世界历史课要考试时,老师在黑板上吱吱咯咯用粉笔写下的复习提纲,一小段,一小段,用箭头指着,渐渐汇成历史。
旅行去了欧洲,美洲或者亚洲,甚至大洋洲和北极,但我一直没去非洲。那里是咖啡豆的故乡,但我却从未涉足那块最古老的大陆,从未去找一下山羊吃的古老咖啡豆。甚至对肯尼亚带回来的上好咖啡豆也不是真的有兴趣,等我家那袋咖啡豆放过了期都未打开,我才意识到自己对咖啡馆的咖啡,比咖啡豆更有兴趣,我向往的不只是一杯喷香的褐色液体,我向往的是在一间让我身心感到自由欢愉的咖啡馆里,喝一杯滚烫喷香的咖啡。二十年来,我好像一直奋不顾身地在世界其他地方走来走去,用坏了好几个照相机,拖坏了更多的行李箱。可是到了土耳其,却与埃及擦肩而过。到了葡萄牙,却与摩洛哥擦肩而过。到了斯里兰卡,却与毛里求斯擦肩而过。我想这些擦肩而过,是因为咖啡豆与咖啡馆的区别。16世纪的土耳其咖啡馆从两个叙利亚人手里开始,那时并不叫咖啡馆,而被人称为读书房,它提供两样东西:咖啡与书籍,人们去咖啡馆,为了读书和讨论学问,所以那个时代的咖啡,被奥斯曼人称为“思想家的牛奶”。咖啡馆是个郑重庄严的公共场所,神秘的咖啡豆在这里过渡为咖啡馆里的灵魂。土耳其咖啡已经活了五个世纪,如今全世界都喝过滤咖啡,欧洲在咖啡里放牛奶,亚洲在咖啡里放肉桂和茶末,但土耳其仍旧坚持喝连渣的咖啡,用专门的小铜盅连渣煮开,也不肯用牛奶弄脏咖啡,这在意大利被称为玛奇朵咖啡。——奥斯曼帝国如今已经分成了四十多个独立国家,而留下的土耳其仍努力做一个咖啡原貌主义者。2002年暮春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张弼士故居的蓝墙外,午后,浅蓝色的天空里滚下一声雷,然后就下起大雨。我就近去了一家咖啡店,它在屋檐下放着藤桌椅。地不平,桌子总是晃,但雨水的气味很好闻,还有咖啡。融汇在潮湿的南洋雷雨气味里的,是一股好像太妃糖般的软厚甜味。
在那里我喝到一杯浓香却柔和的白咖啡,比起炭烧咖啡的暴烈,白咖啡的温厚让人体会到亚洲人清淡又真纯如孩子般的口味。17世纪,从也门航海而来的荷兰船长,将一株咖啡树苗一起带到与马来亚邻近的印度尼西亚。当年蒸汽轮船远航来亚洲,经过佛得角,路过赤道,许多在火房里加煤的水手禁不住过赤道的酷热,死在船上。船到亚洲,船上的棺材就运到岸边入土。这是一棵负有使命的咖啡树苗,它活着来到亚洲。我放在咖啡桌上的照相机里,还留着教堂旁边墓地的照片。石头墓碑上长满青苔。而马来西亚的白咖啡已是亚洲最好喝的咖啡。1996年暮春在维也纳,这次是在皇宫外面的中央咖啡馆,奥匈帝国的旧时心脏。这是个老咖啡馆,在奥匈帝国的末年就已经著名。但究竟不是当年那个到过伊斯坦布尔的波兰人开的咖啡馆,那消失了的,做带渣黑咖啡的小店,才是维也纳的第一家咖啡馆。
现在,中央咖啡馆墙上的咖啡单子上还留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老口味的米朗琪咖啡,一种过滤了咖啡渣的不加糖咖啡。如今这已是能寻到的维也纳咖啡传统了。
再往前去就是故事。故事里说,17世纪时候,奥斯曼军队曾来围攻维也纳城,却败了。奥斯曼军乐团打着鼓,吹着喇叭退回家去,在兵营里留下一口袋黑乎乎的硬豆子。奥匈帝国的士兵缴了来,却不知要拿这口袋东西怎么办。但这个见多识广的波兰人却知道这是好东西,卸下军队向导的职务后,他用这袋豆子开了一家咖啡馆。咖啡从此一直香到维也纳人的骨髓里。即使是奥匈帝国灭亡之时,战争中那个屎一般的冬天里,这里窘迫得只好卖咖啡代用品,也不肯关门。1997年暮春在巴黎,真的还是暮春时分,早晨在卢森堡公园旁边的小咖啡馆里喝了早晨第一杯咖啡,去花神咖啡馆喝第二杯咖啡。作为1982年毕业的中文系学生,去萨特和波伏娃以及杜拉斯和加缪出没的咖啡馆去朝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在90年代的巴黎旅行中不去那里,对80年代的中国文科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也是一种身份识别的问题。接着,一定还要去丁香园咖啡馆,在那里回忆一下《海明威回忆录》,“巴黎,流动的盛宴”,或者按照《爱伦堡回忆录》的线索寻找俄国流亡者们聚集的咖啡馆。在18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的饮品终于以“伊斯兰酒”的名头传到马赛和威尼斯。
此后,法国咖啡与意大利咖啡,成为欧洲的咖啡正典。是谁将咖啡馆开到了巴黎,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但奥斯曼咖啡馆里那种激荡思想,自由追逐精神世界的特殊气氛,却一丝不苟地再现于巴黎的咖啡馆。20年代,当伊斯坦布尔的咖啡馆里的书渐渐少了,人们开始紧抿双唇抽印度水烟,巴黎咖啡馆成了世界各国哲学家,作家和画家以及革命者们的精神家园。其实我的身体不能承受三杯咖啡,从丁香园出来,走在大街上,我的身体奇异地飘浮着好像一朵云,就好像喝醉酒一样。我醉咖啡因了。2011年暮春在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里。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我的咖啡,总是暮春时分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18世纪,有一粒咖啡豆,被一位殖民地的夫人当作礼物赠送给一位远洋的商人,这粒豆子被带来美洲,就生根发芽。我在圣何塞时住的酒店走廊里,就装饰着咖啡农场的旧照片,和从前用来装咖啡豆的麻袋。那是香味非常浓烈干爽的咖啡豆,极酸,明亮如刀。鼻子喜欢,舌头也喜欢,不过下面的胃却唯唯诺诺地害怕。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181页

来世我愿意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我的一生只要好好地站在那里就行了。要是有风把我吹倒了,经过的人都说:“该死的风。”不会说:”你为什么还躺着伤心,快自己站起来。上帝都说了,你要自救。上帝方能救你。”我希望在我无尽的生生死死里,有一世这样一棵可以放任自己、甚至对自己都可以不负责任的柏树,我只能生在那里、站在那里、枯死在那里,没有选择、也不承担责任。一个中国的小姑娘坐在他的单人床上看翻译成中文的这本书,看到一棵长长的柏树在路上。她指着画上的树,对他妈妈说:“它看上去真的伤心啊。”但实际上,我一点也不伤心,因为一棵树是没有心的。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27页

那是白天我独自去看书的地方,我最喜欢的地方,两排高高的书架紧紧挨着,散发着清澈的书香。你知道一切使自己惊喜的书都唾手可得时那种心里的欢喜吗?精致的图画书,从书里渗透出孩子的细致、乐观与看世界的抒情,那些人类华美的理想,像柔软的婴儿屁股,那么软、那么真实、那么不设防,只一刹那,就把世界还原成原来的样子。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27页

在天鹅睡不着,我也睡不着的夜里,地窖里的那些古书应该也不会闲着吧,古书里的人们会像安徒生写的那样,从书里一一走了出来,锡兵在谈着悲伤的恋爱,爱丽斯的兔子带着老式怀表在乱跑一气,巫婆煮了毒苹果,不让小孩子到花园里玩的巨人谁也不理,他长得就像是王尔德一样,长发飘飘,有一点忧伤。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15页

我多爱这句描述啊!慕尼黑的蓝天,蓝得可以像天堂一样。那金灿灿的阳光,像厚厚的金色蜂蜜涂在新鲜面包上一样,涂在蓝色的天上。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要是住在小旅馆里 - 要是住在小旅馆里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室友,从你这辈子想象不到的地方来,带着他陌生的脸和故事来见你,住在同一间房间,彼此是那么容易自由地交谈,然后,在某一个清晨,彼此道别,今生永不相见。
住青旅的时候也喜欢多人间,贪图便宜多过其意义。这样看来,以后又多了一个解释。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裕子和十九世纪的烫脚盆 - 裕子和十九世纪的烫脚盆

浮在水面上的房子,就好像是落在水面上得纸船,那么脆弱,而它还要那么隆重得装饰自己,以为自己要天长地久地留下去似的。不相干的人看了,会有一点心疼。小巷里看不见阳光,蓝天像彩笔一抹,好像你看到蓝天了,那么蓝,那么热,可你离开它太远了,远得你不愿意去找到它,站在它下面,于是,就那么远远地看一看,看它把阳光涂在远处的房顶上。
威尼斯这篇真美。
下午去把书还了,这本书节奏很轻,适合在旅途中阅读。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第92页

“有时候我洗头,看着头发在水里软软地荡来荡去,也想,这头发多软啊,多香啊,要是没人来摸,让它白白地落了,白了,多可惜。”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来世 我愿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 来世 我愿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人对宿命是没有选择的
然而能想象来世那样一个唯美的世界
选择自己的命运与角色
做人很美 可是也很累
而做一棵树
在山坡上观看着人间的剧目上演
奔赴华丽悲剧的人
这种冷而温情的沉默
将活着的尊严与哀痛凝练在了一棵树的生命里
以特殊的角度来设想
不为人的快乐与哀愁
美到极致
来世我愿做一棵树
让心灵不再漂泊

《今晚去哪里》的笔记-跟着小溪走上一阵子 - 跟着小溪走上一阵子

不让小孩到花园里玩的居然谁也不理,他长得就像王尔德一样,长发飘飘,有一点忧伤
彼得潘带着自私的小仙女叮克铃飞在一排排带着滑轮的铁书架里,那是白天我独自去看书的地方,我最喜欢的地方,两排搞搞的暑假紧紧挨着,散发着清澈的书香。你知道一切使自己惊喜的书唾手可得时的那种惊喜吗?今天在图书馆借书,找到了村上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非常惊喜,于是可以稍稍体会到这种满足的心情。
图书馆里村上的书非常少,都是林少华的译本,初中的时候读的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带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乐队。
扯远了。
非常喜欢这几篇写德国的文章,我对这个国家是向往的。


 今晚去哪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