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香格里拉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寻找香格里拉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802285859
作者:龙安志
页数:197页

章节摘录

插图:问路抵达西藏后,我出了机场,开始沿公路朝着拉萨的方向走去。我认为寻找香格里拉应该首先从拉萨开始,但心里却又不是十分的肯定。于是,我开始问路,寻求帮助。据说人们只要一到西藏,在进拉萨之前就应该先去拜访一座寺院。但是没有明确地告知该去哪一座寺院,也没有具体说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寺院。只是听说它在通往拉萨的路边上,于是我就沿着路寻找,并且找到了一座寺院。在向僧侣打听并确认这是一座寺院后,我就走了进去,尽管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传说中的那座寺院。僧侣们告诉我说,在去往拉萨的途中有许多寺院,他们问我要寻找的是哪一座。我向一位僧侣问路,他递给我一杯酥油茶,于是我就停止询问,喝了那碗清香扑鼻的酥油茶。在西藏的清晨,当天刚蒙蒙亮,大地还未完全苏醒过来,而且天还很冷的时候,喝上这样一杯酥油茶,人会觉得心里暖烘烘的。那位僧人向我解释说,如果我要寻找方向的话,就应该从喝酥油茶开始。我极力向他解释我在寻找一个名为香格里拉的地方,但不知道应该从哪个方向前往;我是继续前进一直走到拉萨,还是该去别的什么地方?这几位僧人看着我,他们似乎觉得对这样一个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应该过分匆忙地回答。于是,他们又给我倒了一杯酥油茶。我一饮而尽。进入内佛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千手千眼白度母——西藏的观音菩萨,她浑身透着沉着、静谧。据说她法眼通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凝视着她的眼睛。她也以沉静、悲悯的目光回视着我。整个内堂佛香缭绕,充满着静穆的氛围。这静穆被禅院的钟声打破,而寺院的钟声又被我手机的铃声所打断。是我的老朋友道格拉斯·吉尔波从香港打来的电话。他是一位颇有抱负的美国跨国集团的行政主管,他曾经潜心修炼过藏传佛教的默念。他向我透露,他的恩师贝鲁·钦哲·仁波切活佛最近也将要重返拉萨。而且活佛抵达的时候,很可能我还在拉萨。简直太棒啦!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我又可以同仁波切活佛见面了。我迫切地问道格拉斯,仁波切活佛将于何时抵达,会下榻何处,以及他什么时候能够接见我。我仔细认真地向他询问这些问题,希望他可以给我个准信儿。但道格拉斯却告诉我说,对于活佛抵达和离开的具体时间,他也不是太清楚。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如果我想要见到仁波切活佛的话,我可以去找他。道格拉斯给了我两个人的手机号码,说他们应该知道活佛的行踪。他建议我打这两个电话问问,如果还是无法找到活佛的话,也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活佛会找到我的。我离开了寺院,沿路搭便车。路边有一块硕大的岩石,上面雕刻了一尊巨大的佛像,漆以鲜亮的黄蓝二色,另用红色和绿色加以点缀。而佛像周围悬挂的洁白的哈达和五彩缤纷的经幡在迎风飞舞。你在公路上远远就能看到那尊佛像,但是要想触摸到它,必须过河才行。一个小男孩儿自告奋勇带我过了河。到那儿后,他把额头放到佛像的手跟前,祈求佛保佑并且默默地许了一个愿。他也建议我照他那样做。我依他说的做了,也许了一个愿。我希望这尊石佛能保佑我找到香格里拉,而那个男孩儿则祈祷佛祖帮他多挣点儿钱。一杯酥油茶对于藏民而言,最为神圣的莫过于去藏传佛教哲学的发源地——大昭寺去朝觐。前往大昭寺朝拜的过程就是一次长途旅行。藏民沿途每走一步都要磕等身长头一次:先双手合十,再将其依次放到额头、胸部还有腹部,然后放下两手,双膝跪地,脸部贴着地面向前扑倒,双手的指尖尽量向前伸直。他们以这种“五体投地”的顶礼膜拜方式依次表达了对佛陀、菩萨、护法神和法师最为由衷的谦恭。每次只能将身体向前挪动一步,到达手指尖刚才所触及的地方,然后又开始磕一次等身长头。整个前往大昭寺的朝圣之旅,从始至终都是如此。就这样不断地磕着等身长头,经过长途跋涉,一步一步走到大昭寺去朝圣,而这是藏族人为自己的终生信仰所做的一次践行,每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至少完成一次这样的朝圣之旅。对于有的藏民而言,这种磕等身长头的徒步朝圣之旅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对其他更为偏远地区的藏民来说则要花上好几年才能完成。在大昭寺前面的广场上,沿着环绕大昭寺的转经路上,磕等身长头的藏民随处可见。有些已经完成了这千里迢迢的朝圣之旅,而有的为此要耗尽终生。所以,就我而言,要开始寻找香格里拉这样一个旅程应该从大昭寺出发,因为这里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首选之地。1300多年前,唐朝的鼎盛时期,为了两个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唐太宗把他的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为藏族人民带来了第一尊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这尊佛像至今仍供奉在大昭寺里。在大昭寺周围的转经路边上,摆放着许多黄铜制的转经轮,轮里面镌刻着祈祷文,转动经轮一周就意味着诵经一遍。因此,大昭寺总是被从周而复始的经轮转动中释放出的上旋能量所环绕。前来大昭寺朝圣的信徒,必定要沿着寺院周围的转经路转动所有经轮,而且要顺时针方向转动经轮,而不能逆时针方向转动,因为时钟是无法倒转的。文成公主把佛教带到了西藏,而且据说她微笑(而不是大笑)起来就像观世音菩萨。大昭寺变成了学术中心,佛学的传播中心。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理想的“吞巴拉”或者说是“香格里拉”哲学,逐渐传播到尼泊尔、不丹、青海、云南乃至于整个世界。因此,从逻辑上讲,寻找香格里拉应该从大昭寺开始。自从到达大昭寺之后我才逐步了解到,开始这样的一个探寻之旅必须首先摆脱逻辑思维的约束。当我步入大昭寺厚重的红色大门时,四处弥漫的焚香和酥油的气味使我窒息,此时那种束缚感便开始解脱。我走进房门,爬上狭窄的楼梯去顶层找尼玛次仁,他是大昭寺99名监寺僧人中的一位。我在房间里找到了他,他递给我一杯酥油茶。于是我尝试着在这杯茶里寻找吞格里拉,我记得应该仔细地找,但是我找得还是不够认真。由于游客过多,尼玛次仁对此颇有些抱怨。虽然一方面他对有如此众多的游客来大昭寺学习和了解藏传佛教哲学而深感欣慰,但另一方面他又为游客留下的诸多烟头和柯达胶卷的包装盒而感到苦恼。他抱怨道,由于藏传佛教哲学和寻找香格里拉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流行时尚,现在僧人们成天都忙于对付那些烟头和废弃的胶卷包装盒,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坐默念。这成了一个干扰僧侣集中修行的问题。当僧人们都在忙着清理游客的垃圾时,他们还如何能够给游客讲授佛法并很好地回答他们的疑问呢?我停止寻找(茶杯里的)香格里拉,转而和他讨论起这个问题,希望能够为他提供一个答案。而尼玛次仁却把我带到大昭寺的顶楼来探讨佛学,与此同时还在抱怨那些被丢得到处都是的废弃物。我把那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留在了他的房间里。茶最终将会蒸发,而酥油却会保留下来。尼玛次仁激动地挥舞着橘红色的僧袍下的双手,解释说,“但是现在这已经变成了一个问题,对此我是既高兴又悲伤。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有如此众多的人渴望通过大昭寺了解我们的文化。但另一方面,令我担心的是游客过多。人们怀着很高的期望来到西藏寻求佛学的真谛。但来到这里之后,却又没有达到他们的心愿。作为僧人,我们却不能向他们正确地传授佛法,因为有很多佛理,我们僧人,包括我自己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领悟。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长时间的静默修行,这是个先决条件。而佛学的教义又要求我们僧侣普度众生,也就是要拯救所有的生命。不过,在度人之前,必须先学会度己。仅有金碧辉煌的寺庙和穿着僧袍的僧人,是远远不够的。”他指着他的藏红花色的僧袍说道。“最重要的问题是寺里应该还有佛学大师和导师。”最令他感到失望的是:多数僧人都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处理前来参观寺院的游客的事务上,而没有静默修行,去领悟那些他们应该传播的佛法。我问道:“人们之所以到这里来,就是因为大昭寺被誉为藏传佛教的发祥地,所以他们是来到了源头,对吧?”“佛教起源于印度。”尼玛次仁立刻严厉地纠正了我的说法,“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可能是天数,或许是因为佛教在那里没有建立坚实的基础,也可能是因为那里历经战乱,以至于如今佛教在印度本土几乎是销声匿迹了!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佛教传播到青藏高原时,香格里拉的种子就被深深地植入了这片沃土,而且发芽、开花乃至结果。因而,我非常钦佩先辈们(包括藏王松赞干布)的眼界。他们通过将佛教的教义同我们的环境、文化还有风俗相结合,从而成功地把印度佛教改造成了藏传佛教,所以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祖先表示由衷的感激。而如今,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继承了这项遗产,就有一种新的紧迫感,应该肩负起保护香格里拉的重担。这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一旦失去了,就不仅仅是西藏的损失,而且是全世界的损失。”“如此众多的游客前来大昭寺,都是为了寻找香格里拉吗?”我问。“是的,有很多,很多。上周我接待了许多国外游客。他们告诉我说,自从踏上拉萨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就感受到完全的宁静和彻底的惬意,从而找回了自己早已遗失的东西。然而,一旦返回到家乡,他们又会奔忙如蝼蚁,时间的紧迫感又会玷污他们的心境与灵魂。无论他们多么富有,也不管他们所拥有的工厂多么巨大,他们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我想,这就是藏传佛教哲学的魅力所在。我们可能没有什么钱,但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灵是自由自在、安然闲适的,我们为此感到颇为自豪。我祖父生活的那个年代,生活虽然清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比现在好很多。而实际上,所谓的幸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生活富足,另一个就是拥有一颗豁达开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灵。如果没有后者,人类所谓的幸福就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我们只拥有物质方面的东西,比如漂亮的房子、很大的工厂,这样的话就和养猪差不多了。猪被喂养大,仅仅是为了被宰杀以供人食用的。”这个比喻多少使我感到有些困惑。于是我问道:“那如果有人前来大昭寺寻找香格里拉的话,你会给他们讲些什么呢?”“如果你要寻找香格里拉的话,那么请谨记,人类的真正自由只有通过不断的自省,并最终在内心与灵魂里找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创办了工厂,研发了现代化的技术。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我们人类的本性丧失殆尽,人伦道德堕落败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人类失去的东西找回来并对其进行重塑?这不仅仅是我们藏族人的问题,而且也是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许许多多的人拥有美满的家庭以及可供几代人足以享用的金钱,但他们仍旧感到不幸福。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反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烦恼与挫折。因此,心里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只有经济、工业以及西方的现代化这些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丧失了人在这个世界所独有的特性,我们将不得不去寻找香格里拉并把它最终找回来。”“但是,香格里拉真的快要完全消失了吗?”尼玛次仁耸了耸僧袍下的肩膀说,“如果你毁灭或者亵渎了香格里拉,那么无论你多有钱,都不能把真正的东西赎回来,这是一种遗憾。人们前来访问大昭寺,是为了寻找神的启示,是为了寻找香格里拉。而他们应该做的是,去寻找更多能够净化自己的途径。当你来到大昭寺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但当你回去之后,这种感觉就会随即消失。这仅仅是一种短暂的效应,真正的感受取决于自我认知的深度,应该从内心去发掘它,并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我确信你既不必前来大昭寺,甚至也不必到西藏来。你在你的家乡——不管是在美国、欧洲,还是其他任何别的国家,都可以找到它。它不受民族、国界以及时间的限制。”于是,尼玛次仁开始将生活方式和环境联系起来,说道,“在佛教里,众生休戚相关,甚至连蚂蚁这样的微小生命也包括在内。佛教的轮回转世是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例如,现在我有机会可以立刻变得富有,或者可以做大官,天上掉下个大馅儿饼,我可以尽情地享受很好的物质生活了。但是我宁愿拒绝这种享受,因为我还有来世。为了能够在来世获取最终的幸福,我不能盲目地接受这片刻的欢愉,因为这于我的将来不利。我们如今的这个世界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承认来世的存在。由于只有今生,所以人必须抓住眼前的机会,尽情享乐。因为死了之后,就没有机会享受生活了。于是他们就肆无忌惮地破坏这个环境,建造那么多工厂来污染它。这简直就是犯罪行为,无论你的经济多发达,你的环境都无法和香格里拉相比。”“是寻找香格里拉的想法把我带到了这里,带到了西藏。这是寻找香格里拉应该到达的地方吗?”我问道。他沉默良久,然后才回答说,“我认为香格里拉是在西藏。”看来他对此问题已经沉思很长时间了。“我们说青藏高原如今是我们人类的最后一块净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我的父辈那代人有毁坏环境的机会的时候,他们对自己说,‘不,我们将会重新回到这个世界,我们将再一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不应该伤害我们的母亲。’因此,我觉得佛教转世轮回的观念和环境是紧密相关的,甚至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里最微小的生命形态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不保护这些生命的循环,那么我坚信香格里拉很快就会消失。在佛教的教义里,没有民族的区分,我们同属一个大家庭,地球是我们的母亲。甚至小小的蚂蚁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使得这个世界变得富有生机和有意义。尽管诸多的工厂、飞机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你会发现自己同真正的香格里拉之间的距离反而更远了。你无法通过在飞机上向下俯瞰发现香格里拉,你只能通过自身以及你的行为来找到它。”“因此,你的意思是对我们环境的破坏正在日益威胁着香格里拉?”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请告诉我,什么是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里?  对那些怀有梦想的人来说,他们的梦就是香格里拉。                 ——舞蹈家 杨丽萍  只有我们的心能告诉我们,什么是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能够找到,它就隐藏在你心里。每个人都能通过对自我的探寻,找到自己的香格里拉。                 ——艺术家 罗旭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沉静的心态,或者是人们想象中的理想。                 ——作曲家 三宝  在我的生活里,香格里拉是一片纯洁的心。                 ——歌手 朱哲琴(达达娃)  香格里拉原本就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它超出了地平线。当你闭上眼睛,你眼前所出现的就是香格里拉。它是你能量。灵魂和身心平衡的襟障,而不依赖于任何人。不依赖于你的老板、丈夫、情人,也不依赖于你的服装和你对物质的满足。                 ——时装设计师 张天爱

后记

1933年,当詹姆斯·希尔顿撰写他的经典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时侯,绝没有想到会让几代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香格里拉在哪里?”也没有想到他的书会点燃中国西部所有自称香格里拉地区的名称争夺战——虽然它们的目的是出于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中国的艺术和文化界寻找创意空间而开辟了一个另类场所。不管你是否相信,这些事都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令人惊奇的是一杯奶特咖啡或一杯酥油茶能引发的新思想。一场和艾敬在咖啡馆的闲聊,开启了一个多媒体项目。该项目通过影片、音乐和写作手段记录的中国西部另类哲学运动,应该是对该运动的最佳描述了。作曲家三宝和流行另类影片导演杨涛加盟共同创作的影片“寻找香格里拉”现已进入第二个年头了。我们的行程穿越了世界上几个现存环境最好的地区——西藏、青海和云南,采访了艺术家、舞蹈家、音乐家、流行歌手、时装设计师、作家、摇滚乐队成员、环境活动家、在基层经营援助项目的僧人、几位活佛、牧民和决心保留自己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士。这些人将改变我思考中国的方式,改变我思考香格里拉这一观念的方式。这些受到该地区激励的自由创意的探索者为拯救这个地区而工作。我从他们那里学到的是:对他们来说,香格里拉不仅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观念。为了解开希尔顿之谜,从某个方面来说,香格里拉在中国青藏高原,或者说在蕴涵着这种文化及价值观的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都可以找到。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保护着我们生态系统中至今尚未被污染的部分。我们所面临的悲剧是香格里拉可能很快消失。因此,在这里我必须代表自己,代表那些生活环境还没有被污染的藏民、回民、佛教里的喇嘛和僧尼,代表所有一生没有机会访问香格里拉的人——但对他们来说,香格里拉却是一种想象、一个梦想、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发出呼吁:务必要保护好我们的香格里拉!在寻找香格里拉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地平线消失前,试图记录下这“消失的地平线”。Laurence Brahm龙安志2003年于云南中甸

内容概要

   龙安志(Laurence J. Brahm)是一位律师和政治经济学家,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曾为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咨询。他是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开拓者,曾帮助保存过长城周边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区及长城的部分地段。龙安志写过许多关于中国和亚洲的书籍,还是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和《亚洲月刊》(Review Asia)的专栏作者,被很多人视为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的气压计。
自2002年以来,龙安志投入大量的时间编导、制作西藏题材的系列文献纪录片。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寻找香格里拉》、《香巴拉之路》、《与神山对话》和《现代经文》等旅游见闻丛书。2005年,他设立了新红资工作室和香巴拉工作室,旨在开发促进民族的多样性,支持各类文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书籍目录

没有答案的问题捉摸不定的方向西藏 问路 一杯酥油茶 寒冷、稀薄的空气 无声之声 牦牛 圣鹰 寻找方向 离开青海 与石头结缘 荡然无存 寻找牧民 牦牛奶酪 沉思静默 云南另类空间 无人聆听 雨中哭泣的紫月 雨中的摇滚音乐会 茶杯中的香格里拉 薄雾笼罩的山谷 拯救香格里拉 雨中花后记

编辑推荐

一个叫龙安志的美国人,舍下城市浮华,只身行走过西藏、青海、云南,顺便写了这么一本游记。《寻找香格里拉:中国西部之行》中,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介绍了西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及西藏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以其特有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了当前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的发展方向和人类的命运,并试图通过人类文化这把钥匙打开人类的理想王国——香巴拉之门。1933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希尔顿的美籍英国作家出版了一部名叫《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人们被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世界所深深折服。

作者简介

《寻找香格里拉:中国西部之行》作者穿越中国西部地区,寻访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结果却发现,真正的香格里拉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念,一种生活方式。如今,香格里拉已经成为创意灵感的源泉,吸引着中国流行艺术圈的领军人物“游牧”至西部地区。寻找香格里拉,已经成为一场发生在中国西部的另类哲学运动。一路行来,作者在与活佛、喇嘛的交谈中,在与作曲家三宝、舞蹈家杨丽萍、流行歌手达达娃(朱哲琴)、“唐朝”乐队创始人郭怡广、服装设计师张天爱等人的对话中,寻找着香格里拉,并试图在这个地平线还没有彻底消失之前用文字记录下这“消失的地平线”。

图书封面


 寻找香格里拉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虽然诉说的形式有点做作,但是其中宣传的思想很不错。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反思。
  •     写得很精彩,很好看,很有趣
  •     香格里拉在我心里…………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信念,一种超脱……
  •     一直很向往西藏,看完这本书,更向往了!
  •     西藏就这样被一个老外深深了解,他说对,人终其一生看似需要的东西都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深处的灵魂与信仰……
  •     香格里拉在哪?我们的心中?
  •     真正的香格里拉,超越形体,在于我们内心的平静。
  •     罗索了点
  •     香格里拉是一种精神,如果心中有香格里拉,走到哪里都是香格里拉而不用寻找
  •     买来送人的 据说内容很好的额
  •     “看里面”系列丛书采用翻翻书的互动形式,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揭秘藏在表象下的科学秘密。这种动手阅读的形式使枯燥的文字阅读变成了一次美妙的读图和探险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中国教育报》
    这套书形式新颖,活动翻页让孩子感觉真的象在“揭秘”一下。女儿上三年级了,虽然书4、5岁的小孩也能读,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可以自己阅读,而且真的是带着乐趣去读,虽然每本书内容并不多,但是知识全能记住。确实是一本好书,孩子们都喜欢带漫画、图画之类的科学书,而不喜欢枯燥的阅读。 ——当当网网友
    这套书宝宝非常喜欢。手指扣一扣,里面就有大学问。既丰富了知识,同时动动手又增添了趣味性。那天还听见他在跟奶奶讲呢,地下么有煤气管道,小鸟钻进去就毒死了……看来所谓的寓教于乐就是这样。宝宝的天性是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兴趣的,从兴趣出发学习,是不是更有乐趣呢?——当当网网友
  •     我也想去香格里拉
  •     舅舅送我的书,他说,心在哪里,哪里就是你自己的香格里拉,还好,那段不怎么清晰的路总归是走过来了
  •     在图书馆偶然翻到的书,坐在空荡的教室里看完。回忆起来那一天十分朦胧,包括我心里的香格里拉。
  •     让人心境平静的好书,值得一读。
  •     心静则国土静,真正的香格里拉是我们的自心!!
  •     五年前我最爱西双版纳,今年我会与香格里拉见面!
  •     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