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游过大海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我要游过大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208091894
作者:陈丹燕
页数:208页

章节摘录

插图:在我第一次看到爱尔兰的大海,这种被巨大的自然抚慰的感受是陌生的。直至再次面临爱尔兰的大西洋。这是二九年秋天的一个阴沉下午,草坡上的草,在阴沉潮湿的天气里,绿得像悲剧一样强烈而怪异。我经过一大片城堡的废墟,再走过长满长草的悬崖,在一百二十英尺的黑色悬崖之上,走进空无一物的莫森顿神殿。这圆顶的罗马神殿建立在风化严重的悬崖边缘,悬崖深深向大西洋伸去。我站在高大的窗前,左面,正中,前面,整整三面,所见的,全都是翻滚着波涛的大海。这座十八世纪的建筑寄托了主教大人怎样的爱情追忆,十八世纪的夏天,这里曾是一座如何舒适的夏天家族图书馆,主教夫人是如何留下一幅斜倚在窗前,握有一本褐色羊皮面小书的肖像画,都不能再吸引我去想象。站在空无一物的罗马圆顶殿堂里,望着奔腾不息的大海,我心中再次充满了曾经陌生的感受。这一次,它不再陌生。它非常安详,又巨大。它并不甜蜜,但却充满了庄严而怜悯的感情。它像一双强有力的大手,稳住我,让我觉得安全,而且愉快,很恬静和轻盈的愉快,很安稳甚至寂寥的愉快。这种感受,只有幼年时才能获得。我想起我和我的父亲坐在他卧室敞开的窗前,我想起他在那里为我朗读过一个少年女英雄的剧本,他称她为“胡兰子”,他推崇她的理想主义,我想起他身上散发出的虎牌万金油的气味。渐渐,我能听到自己的心开始有了大海般的节奏,沉稳,有力,而且辽远。在微小而安适的位置,仰望一个精密完好的宇宙,在海边我找到了这个位置。海面上突然飞起的白色海鸥,好像心中飞舞而过的一些思想,灵巧的,清晰的,富有生机的。大海再次开始抚慰我的精神。这是个奇妙的过程。在嘈杂都市的日常生活中心中堆积的无数细碎之物,渐渐被冲刷干净,我感到自己内在的世界开始像白色的沙滩一样干净。其间凸起的黑色岩石,似乎是我生命中某些重要的经历,它们也许并不愉快,但它们的存在,使原本平坦的白色沙滩变得丰富。

书籍目录

黑崖灯塔
第一章:迷人旧世界
第二章:平衡
第三章:凯尔特微光
第四章:宝贝你得爱生活
敲击
致谢

编辑推荐

《我要游过大海》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陈丹燕这样推荐这本书:我想,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还是想寻找世界的意义,一个人越过千山万水,是想能看到世界上终有一处,古老的一切仍生机盎然,人们安顿在自己的根里,哪怕经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踏伐,都没有被割裂。那么,这个人就该去爱尔兰找一找。

图书封面


 我要游过大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巴望自己能游过最深的大海,去到你身边。但大海太深,我又实在不能飞。”——————————————————————————————————展开地图,左上角的岛国就是爱尔兰,更精确的位置是:53°N、8°W。在我看来,《我要游过大海》肯定不是最好的爱尔兰游记,也不是陈丹燕西行最丰盛的一本。没有西西里明晃晃的阳光和甜滋滋的葡萄,也没有巴伐利亚熏风醉人的午后。不过她自己也说:“年轻时代我大概会认为它不够甜美,不过,现在,我会为它的简单与丰富打开自己的心,会觉得它是完整的。”少了满腹幻想的甜蜜感,有了中年人趋于平静的心境。说起爱尔兰,想到的是异乡才子王尔德的风流韵事,乔伊斯《尤利西斯》的都柏林6月16日一天,叶芝的诗,恩雅的歌,1921年民族独立战争。爱尔兰是一个遥远、宁静、自由,又很有民族特色的国家。神秘的古风在雨水的侵染下,化作晨雾,缭绕于森林与平原。黑暗的岩崖边,湿冷的细浪拍打着远古留下的大石。爱尔兰纬度高,加之是个岛国,天气阴冷、多雨。在那里过日子绝不会安逸,我们这些亚热带居民,在冬天还能享受暖和的太阳,是无法感受到那份阴郁。据说爱尔兰有很多酒吧,酒吧里有很多独立隔间,只能坐一个人,人们常常边喝酒边哭泣。这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所痛苦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帮助他。爱尔兰的历史很悠久,像老故事书扉页常出现的常春藤花纹,泛着黄色,让人很容易想到过去,是很远很远的过去。那时候,人类作为微弱的生命体,艰难而纯粹的活在大地上。自然界万物各行其道,共同呼吸。爱尔兰的迷人,来源于她的神话,凯尔特人的各种传说至今流传于世。她的神话不同于吸血鬼德古拉公爵独居山谷、远离尘世,而是融化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亲近当下的生活。她因为琐碎细小而显得非常迷人。《哈利•波特》里头有在古灵阁银行工作的小精灵、“私家保姆”小矮人、喜好喝酒的巨人、美丽慑人歌声清婉的塞壬……现在回想起童年的记忆,当时惊讶的魔法世界,原来大多来源爱尔兰这片瑰丽神秘的土地,顿时觉得又亲切又可爱。陈在书中提到各种小矮人:蓝帽子的小矮人忙个不停,制鞋、雕刻石头、做样式繁多的珠宝、打铁,更多时候,手里拿个蜡烛在地下挖宝藏;红帽子的小矮人生性残暴,喜欢杀人,将别人的血涂在帽子上;它们住在林中草丛里的野蘑菇下,那里散发着蘑菇特有的芳香之气,又像一把打伞可以遮风避雨。它们有时来家里帮忙干活,千万不可以付钱给它们,也不能送衣服。“世事变迁,俗世中价值交换是生存必须学习的法则,但神仙世界里,依然得守自己的本分。”叶芝在《凯尔特的薄暮》的自序中说道:“人所听到、看到的事情,均为生命之线,倘能小心将之从混乱的记忆的记忆轴上拉出,谁都可以用它来任意编织自己想要的信仰之袍。”这里是科学、文明无法到达的地方,失去那些传说和神话,生活将会多么无趣。我所经历的生活都跟一条江有关。荆楚之地,自古滋养着巫楚文化,鬼怪仙人是老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是近二十年,文明之风大肆兴旺,民间遗风散落到更纯粹的乡间。昨天从姑妈家回来的路上,江水泛着淡淡的嫩绿色,像加了牛奶的绿豆雪糕,漂着凉气,却不渗人。我问:“这是长江还是清江啊?”相比起家乡河清江,长江并不清澈。爸爸笑我:“在这里长了这么多年,怎么还犯这样的糊涂呀。当然是长江了!”是呀,冬天的河面平静,水浅;夏季的山洪来了,水的颜色就深了。看不远处的清江更是碧绿了。江边的人最亲近的就是水了。水灌入了人的心灵,塑造了人的性格。小时候,老人爱讲水妖的故事,俗称鬼迷心。说的是,江水中的鬼怪有时能迷惑住一个人的心,他便一步步朝水中走去,旁人怎么叫他都不醒。读初一时谈起这事,晓蕾说:“我邻居家的姐姐就遇到这种事。”“那后来怎么了?”“还好有人拉住了她,不然就完了呀!”当时心有余悸近一个星期,特别是晚上回家,怕被某仙带走。这样的故事说都说不完,全在民间流传着。童年的夏天,搬个小板凳,在奶奶的大蒲扇下,一边听着蝉响亮的叫声,一边听老人们讲唤魂、水鬼和仙人们的故事。这都是些迷人的旧世界遗物,在忙碌的正常生活中,谈论它们,肯定会被认为“神神叨叨”。但当人们套在自己造的文明之网,无法欲望杂芜的尘世解脱时,正常的秩序和理性一点也帮不上忙。要相信,自然能给予的慰藉,远远超过思想。这种感觉正如陈所叙述的:它非常安详,又巨大。它并不甜蜜,但却充满了庄严而怜悯的感情。风吹过的大地,有一股超越历史,自然自由又自在气息。如今,我们是无法到达那段时光、那片土地,但风依然带来恒古的声音。就像小河在河床里,熟了的苹果会落地,划过天空的彗星在自己的轨道里,给我们以肃然、安宁和命运感。
  •       陈丹燕的游记我是一本都不会落的,从《咖啡苦不苦》到《木已成舟》到《我要游过大海》,五六本吧,从她说的29岁那年开始旅行看到今天。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心里欲望杂芜,不如现在干净,心中的遮盖也很多,不如现在,能够忘我。”我想是那样的吧。  如今看这本游记,感觉自然和以往的游记不同了。《我要游过大海》是用了一首英文歌的歌词作题目,书中说的内容当然已经是大海那边的故事了。陈丹燕在这本书中已经完全用一种学者身份的口吻再叙述历史和童话,那是她从事和喜爱的事业。所以开始时,当她在文章中提及凯尔特神话里的精灵时,有些突兀,一个人走在爱尔兰岛屿上,山林间出现很多精灵,这是真实还是虚构?游记怎么突然走到神话里去了?仔细耐心看下去,才发现陈丹燕是在用游离文化的态度叙述旅程。虽然前面所写的游记也一样,但相比较比这本书简单易懂些。又或许凯尔特实在是比咖啡、巴黎卢浮宫、日本蝴蝶夫人等等离我更远些吧。  这本书中,文字构造上相比较前面几本书更简洁朴实,但曾有人说过越是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写就的文章,含义深刻,越是文笔优越。确实如此。当陈丹燕游历世界几圈后,反反复复经历一些熟悉或陌生的风景时,心态越发平静和祥和,她开始用一种更为深刻的目光去审读风景背后所深藏的东西,当我们还在惊讶一座历史古迹或地中海的天空白云时,她已然走到了世界的另一个面,用另一种角度和目光看风景。  我喜欢陈丹燕这一路走来所记述的游历感受体验,以及她平静之下的深思与揣度。虽然她走过的路年龄所思考的问题我还无法触及,但是正因为如此,我努力从她的文字里去学习和感受。  《我要游过大海》,一座漂浮在大西洋岸边的岛屿,一个流传着凯尔特神话的民族,和我们一起漂浮到历史的今天,我们站在海的这边看到的,和海的那边体验到的,不仅仅只是海洋的距离。
  •     框住了一片蓝天的石头相框。大自然是天生的摄影师。有句话深有感触:“以前的女人太傻,轻易地付出一切,就为了一个男人。”现代女性,大都是独立的个体,想必不会再犯傻了。那个城市的传说真好笑“要是有一天,有一个货真价实的处女到教堂结婚,连教堂上已歪斜多年的塔楼都会噶然回正。”难道说,那个教堂里祝福的新人都不纯洁了吗?还是那个城市的人多爱出轨。陈丹燕肯定是哈迷,对小精灵的品性这么了解。心性年轻的人往往活得开心。看到那幅庄园的老苹果树,突然想起小学时候有人问我,你有看到过苹果树吗?那时很不以为然的回答,谁没见过,家后院不都种着吗?高中时,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只能想那时是童言无忌了。(苹果大多是种在北方的,而我是南方人,当然现代高科技是可以实现“南苹北橘”,但这太傻。)她很喜欢用“喜欢”这个词,看得出她是个热爱自然的旅行者。以前看过一部连续剧,你总是说讨厌,会觉得这个世界真得很讨厌;你总是说喜欢,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很有爱的。“和自然赤诚相见”,看到这句话,我有话说,请问还记得Eat Pray Love 里那男孩在海边的疯狂吗?“我们与自然原本有一条天然的脐带想连”。钓鱼的人其实是将心抛给大海、大河,与他们用心交流,心诚则灵,届时他们才会赠予我们礼物。我们嘴里吃的,身上穿的,都是自然的馈赠,我想说:“谢谢,但能否再给我些呢”我身边纯自然的东西太少了。爱尔兰这个民族,想当初是被世界赶来赶去的“可怜儿”,如今却成为世界的宠儿,所以世事难料啊。悲伤会过去,有成绩也切忌高兴太久,要做个理性富有强健生命力的人。里面的风光摄影很磅礴很宁静。那个石船观之更像个正在微笑卷曲着长鼻子的非洲大象。我也好似去爱尔兰游历了一番,见到了小时候梦中的小精灵,带着蓝色帽子的小矮人,还见到了当地人脸上让人肃然起敬的刀刻般的皱纹,见识到了他们锐利而不屈的美丽。原来深棕色被时间漂白后会变成金棕色,这是个漂亮的颜色。我总是很好奇,为何即将老去的老人能预知自己到点的时刻,不光是书上的我老家邻居的老太太,我外公、爷爷都是这般。最近疯狂地追一系列的电影,如哈利波特、指环王、纳尼亚传奇……零零总总,发现都是些魔幻故事,而看的这本,讲得又是充斥着精灵、巨人、仙女和小矮人的爱尔兰,这是巧合吗?那座高十字架下的石井,那中间盛着的的一汪清水,真得如此有用吗?心诚则灵,那些换了重症之人来这里,是否也能被圣水治愈呢?还是这只对基督徒或是天主教徒有效。那佛教徒来了怎么办?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如题。随书附送了一个精美的“3D”明信片。图片如果是彩色的会好吧,但做成黑白的应该是陈丹燕女士的意思,给我们一种“沉重”感。
  •     这个人还真是感性得一塌糊涂呢~写乔伊斯的那篇很感人。
  •     发小要去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留学,可以推荐她看这本~
  •     好想带着这本书去爱尔兰,听着古老的凯尔特人的歌谣,在森林遇到精灵。
  •     想看《凯尔特薄暮》
  •     从此爱尔兰成了愿望清单中重重的一笔。
  •     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种想看尤利西斯的愿望
  •     不是寻常游记,关于历史、关于传说,关于人的本原。很感动
  •     旅行记 却感觉泛泛
  •     不知道为何豆瓣分数还不错,但个人读完感觉很一般很一般
  •     陈丹燕的游记真是可美可美了~
  •     首先书装得还比较精美,封面挺舒服的,但是里面图片如果是彩的就更好了。有一些编辑上的错误,比如前后翻译人名用字不统一,还有“mountain”拼错了之类的。。但是不影响理解。本来对爱尔兰没什么特殊感觉,看了前部分之后对那里的小矮人的童话和鬼故事什么的产生了兴趣,再看到后来就不大懂了,可能是因为对《尤利西斯》确实无感。那天在书店翻到《尤利西斯》,注释是以章节来论的,着实被吓到了。。。
  •     我想,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还是想寻找世界的意义,一个人越过千山万水,是想能看到世界上终有一处,古老的一切仍生机盎然,人们安顿在自己的根里,哪怕经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踏伐,都没有被割裂。那么,这个人就该去爱尔兰找一找。
  •     这文字不适合写散文
  •     再没有比重庆的雨天更适合这本书的天气了。微凉潮湿最适宜这样湿漉漉的思考;宝贝你要得爱生活,因为死已是肉中刺。
  •     12岁开始喜欢看陈丹燕的书,一直到现在。我们在成长,陈丹燕也一样,哪怕是游记你都能看出来她的变化。这本书让我对爱尔兰无限向往,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壮观的西海岸风光。
  •     所以我到了欧洲,可是还没有游过大海到对岸的爱尔兰
  •     不知是本身已爱上爱尔兰还是看完这本书爱上了爱尔兰,或者说凯尔特
  •     亲切感动。选择爱尔兰、在圣三一留学实在太幸运。属于那里,一生挚爱。
  •     我也好像爱上了爱尔兰,那是一种文明以另一种形式骄傲的存在,喜欢父子和母子的比喻,一个是反抗一个是依靠
  •     蛮不错的。纸张也好。看完很想去爱尔兰
  •     购于赴爱读研前 宛在海中央
  •     一直对那些传说式的故事很感兴趣,这本书虽算不上极佳,但也很适合在午后阳光下阅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书中错字很多。出版社的校对每况愈下啊。。。
  •     以前很喜欢陈丹燕,她的文字带着青春的残酷和清冷,那么凛冽,读起来却痛快.最近又对爱尔兰感兴趣,看了几部电影,里面的景色真是无敌,所以想买点关于爱尔兰的书来看.不过这本让人比较失望.作者的视角非常自我,视野也偏狭窄,说是游记吧,不足量,说是小说,不成篇.图片全部黑白,丧失了风景的美色.总的来说觉得不太值得
  •     所读过游记中最差的一本,感觉有点堆叠文字,冲着陈丹燕的名字去的,但若是这样的文采也太令人失望了……
  •     十分对口味的书,五星献给爱尔兰这个美丽的名字。
  •     陈丹燕构筑了一个浪漫一世的童话,不是吗?她有孩子,还有她的旅行和出版
  •     不如以前矫情,被击中的感觉少了。。
  •     对于一个喜欢探索世界的人来说,这本书不错!书主要介绍的是爱尔兰,正如书中所说:我想,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还是想寻找世界的意义,……那么,这个人就该去爱尔兰找一找!
  •     根与意义。
  •     封面的明星片有点特别,一下子有冲动想寄给远方的朋友。
  •     文字好美
  •     乏味空洞走马观花
  •     那些与爱尔兰有关的日子
  •     慕名而看。融入不进高逼格北欧游记,作罢。
  •     对爱尔兰民族文化历史等背景知之甚少,难以产生共鸣。
  •     我误以为是小说所以买了,不过买了也不算太亏,异国小镇总是充满魅力的
  •     一直很喜欢陈丹燕书里的文字和摄影,这次也不例外。干净、真诚。
  •     世界的意义,在爱尔兰!
  •     总觉得没有她早期的书好
  •     哈利波特小矮人的故乡
  •     喜欢上爱尔兰,是因为一首凯尔特音乐,molly‘s heart,空灵宁静,圣洁奇幻的土地,好想去。一直很喜欢陈丹燕的笔风,让我的心漂过大海。
  •     怎么说呢,,留给我一片对下着雨阴冷大西洋的一片憧憬
  •     是正版书没错。还送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卡。
  •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2014.01.·14~2014.01.15
  •     陈丹燕的这本游记写的是爱尔兰,一个算是很向往很喜欢的国度,一个在塔娜弗兰奇笔下娓娓道来的国度,也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文字很舒缓,一贯的陈丹燕的风格。
  •     随书附赠的明信片太美了,好喜欢,可惜弄折了一点,然后书的部分也有一点小弄脏。不过不影响阅读,我太爱陈丹燕了,这是我继《漫卷书风》之后第二本最喜欢的书!
  •     给初一的女儿买的 女儿读后说 书的文笔细腻,描写很恰当。是正版。让读者不自不觉的进入描写的意境,难以自拔
  •     虽然是写爱尔兰 但有种物哀之美
  •     以前没有多看过陈丹燕的作品,偶然购回此书,为书中的文字感慨。很好,值得一读。
  •     我這一生已度過的時間里,總是會遺憾的想,自己生得太遲。
  •      “我巴望自己能游过最深的大海,去到你身边。但大海太深,我又实在不能飞。”
  •     因为陈丹燕,爱上叶芝,爱上爱尔兰和它的精灵、它的童话!
  •     遗世而独立。
  •     一般~
  •     陈丹燕的散文基本都有,很喜欢她的文字,这本书里的照片要是彩色的就好了~
  •     读出苍凉感觉的游记书哦
  •     我读过的 最人文化的游记。
  •     很奇特的周末。既没有安静地坐着,思绪清晰地给朋友写信,也没有若有所思地在院子里看书、晒阳、喝茶。竟兴致大发在这里写起了曾经读过、现在还在重复看的书的评论(从未想过来写)。 之前在书店和这本书邂逅。 爱尔兰情结由来已久。(今天看新闻频道,电视镜头掠过华盛顿北温带明媚的天空、开阔的草地,埃及金黄的天际时,... 阅读更多
  •     我很喜欢她写青春,而且后来随着旅行记录那些无比细腻的心情,孤独又庞大.当时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珍而重之对待自己的回忆,每个人最后都能变成能写作的人,了不起的人.
  •     不错~
  •     喜欢叶芝。
  •     爱尔兰
  •     彻底爱上爱尔兰
  •     很喜欢陈丹燕的文字,特别是她的游记,看看作家的旅程感触和别人有何不同。一直读她的旅行者上的专栏,想着这些文章什么时候能结集出版就好了。此书是关于爱尔兰,一个遥远且略微陌生的国度,由于某些经历,使得自己对此国有些特殊的感触。书的封面很美,黯淡的色调让人沉静,文章就是她的风格,这样的书适合在睡前细读,感受下大海对面的土地是什么模样。
  •     总觉得游记读得再多,需得亲身走一趟才好……至于书中的文字,说实话,也记不得多好……
  •     意外的读得很舒服 想去爱尔兰看海yoooooooo
  •     爱尔兰爱尔兰
  •     旅行后,回头细数,谢天,谢地,谢人,谢谢。
  •     一直认为她的游记不仅仅是游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