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36673830
作者:(美)约翰·斯坦贝克,卡帕(摄影)
页数:234页

内容概要

约翰 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著名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个人经历极其丰富,为人和作品教育充满了持久的坦率与正义感。有代表作《愤怒的葡萄》、自传体巨著《伊甸园东》等作品。一生爱好游历天下,有《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等旅行纪实杰作。

书籍目录

行万里天涯路 念天地之悠悠——《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序导读第一章 缘起第二章 抵达苏联第三章 莫斯科生活第四章 基辅第五章 乌克兰见闻第六章 斯大林格勒第七章 格鲁吉亚第八章 第比利斯第九章 旅行结束之前附录一 斯坦贝克年表附录二 斯坦贝克重要著作简介

作者简介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是世界著名的作家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家卡帕 40天苏联之行的记录。
1947年冬天,铁幕降下,冷战开始。为了报道铁幕后的苏联的真实面貌,斯坦贝克和卡帕踏上了俄罗斯大地,足迹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乌克兰田园到格鲁吉亚海滨,以斯坦贝克的数百页旅行札记和卡帕的四千余张摄影负片,真实展现“伟大的另一面”——俄罗斯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次巨人之间的伟大合作,斯坦贝克充满热情、同情而又幽默生动的文字和卡帕卓越的摄影写真技巧,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本书至今仍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作为一部魅力非凡的游记,《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和斯坦贝克的另一旅行杰作《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长期受世俗瞩目,被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世界。

图书封面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铁幕垂下、冷战开始的1947年,斯坦贝克和摄影家卡帕(卡帕在摄影之余,另外的角色是作为斯坦贝克打趣的对象,他的喜剧形象还是他的摄影作品更能流芳千古,也未可知)访问了苏联。四十天后,斯坦贝克带回了几百页札记,卡帕带回了四千张负片 -- 这是本书的来源。 这是本有趣的书,斯坦贝克将苏联之行写得妙趣横生(笑料一半来自卡帕),即使烦恼不堪的事情在他的妙笔下也变成了趣闻;而且,这还是一本有益的书,他笔的社会主义苏联虽已不复存在,但是在六十年前就已经看到了的那些不好的“社会主义”因素,他所记所论对中国人来说竟然有些似曾相识。 本书的由来是,斯坦贝克不满当时对苏联的新闻报道,因为这些新闻均不是在当地的人写的,甚至不是新闻,而是结论预设的看法。(斯坦贝克重写实,名作《愤怒的葡萄》有纪实色彩,新闻写作正是他在四十年代的主业。)所以他要去苏联实地探访,不是去做冷战的间谍,而是去心眼目睹苏联人是怎样生活的,回来写出来给美国人看。 他订立的写作原则是:尽量避免批判或示好,尽量如实报导,写下所见所闻,不加论述评断,不对不充分了解的事情妄下结论。这样的写作方式,使得美国的评论家对这本书并不买账:有评论,说它把深刻的问题细碎化了;有评论,说所记未能超脱吃吃喝喝和浮光掠影;有评论,说它写得比大多数作品好,但也比许多作品肤浅。 面对这样的评论,斯坦贝克可能早有预料,他在书中最后一段话中就说:“这篇纪行会让如日中天的左派德落魄失意的右派同感不满。前者会说它反俄,后者说它亲俄。它的确是失之肤浅,不然又能如何呢?” 在四十天的行程中,他们在先到了莫斯科,后来又去了斯大林格勒等地,及已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二个加盟共和国,最后回到莫斯科时正逢建城八百周年庆祝。在各地,他们参观了农庄、工厂、博物馆等等,个人以为,他们的造访往往已经过接待方面的精心准备,因为在我国亦如此,虽不能说看到的不真实,至少很不全面。 格鲁吉亚是黑海边的度假胜地,他们乐不思美。斯坦贝克说格鲁吉亚是奇幻之地,到苏联而不至此无异于空入宝山。格鲁吉亚人能吃、能喝、能唱、能跳,有意大利人的激越欢乐,又有勃艮第人的过人精力。(格鲁吉亚对我来说,原来也是盲点。) 访问中,斯坦贝克还参加了多次讨论会,语言不通,而且政治观点格格不入,使得讨论驴唇不对马嘴。民主制度之类暂且不论,就作家的地位而论,在苏联(在中国曾经一样)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坦贝克说,在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的时代,他们什么也不是,但遗憾是工程师们从没有写出伟大的作品。 较之斯氏另一游记《携犬横越美国》,我更推荐本书。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泛泛一读
  •     没想到斯坦贝克吐得一口好槽!!尖酸刻薄已臻化境,翻译也极传神。不要指望看到类似纪德《从苏联归来》那样的困惑和思考。。这就是一本欢乐的游记,所以”左派说它反俄,右派说它亲俄。“
  •     比携犬差些,心态不是太好
  •     喜欢他们俩的风格和幽默
  •     已入
  •     印刷质量再好点,黑白照能显出层次,就完美了
  •     非常真实的记录了冷战和铁幕时期俄罗斯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以及战争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的苦难及俄国人的坚强和乐观的精神,读来非常亲切
  •     如果斯坦贝克和卡帕可以来中国揭露铁幕就更精彩了。。。
  •     1947年铁幕方才落下的苏联。晚上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知道斯坦贝克是谁,决定买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同行者,那些照片的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他们注定无法平庸,伟大的人与伟大的时代。
  •     我原本以为会在该书中看到来自西方记者接触苏联平民的生活真实描述,实际上,不难看出,即便在很短暂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访问,也能很明显的看出被访问者的政府安排背景。正如当下的朝鲜和70年代的中国一样,外国人很难看到“伟大的另一面”,即便斯塔贝克拼命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就是我觉得斯坦贝克尽管是想知道真相,但对看到的一切的描写,比如:飞机、航空服务、旅店等等是带有一种嘲讽意味的油腔滑调,这里面自然有来自物质富裕过度国民的心理优越感,更有潜移默化的对社会主义过度的异化看法,虽然斯坦贝克不愿承认罢了。对比斯诺的《西行漫记》,《斯塔贝克俄罗斯纪行》无论从立意,还是叙事,还是深度都要差很多。这其中固然有描写对象一个是充满朝气的、敢于破立政治团体而另一个是享国日久,逐渐进入和平建设陷入官僚网的臃肿大国之间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两位作者的终极目标也是有差别的。斯诺作为左翼作家对“红色中国”的好奇是发自肺腑、潜意识里同情的,因此斯诺在不自觉的将自身行动和思考通中国当时政局的走势联系起来,因此,更有深度,更投入;而斯坦贝克的想法仅仅是好奇、流于走马观花式的观赏,只是一次异域旅行,而不去深入思索其中的渊源和意义。正因为如此,在《斯》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喋喋不休的美式抱怨,而在《西》中我们能充分体会斯诺诙谐的笔法和对坚定革命者的由衷赞叹。鉴于此,我建议朋友们可以把《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当做无事消遣的读物,如果你想要被感动,还是看《西行漫记》吧。
  •     卡帕的照片被印刷质量给毁了 斯坦贝克的文字被拧巴的翻译给毁了 只能借助脑补
  •     美国作家真是很少不幽默的,斯坦贝克也是。可惜在这部二战后美国佬游历苏联的纪实中,这位老兄幽默有余,而深刻略显不足,内容有些单薄。
  •     写得很诙谐——不是搞笑,也不是有趣,有点近似于幽默,很认真,很喜欢。
  •     斯坦贝克幽默生动的文字,再现了铁幕下苏联人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对这个国家的探寻
  •     卡帕和斯坦贝克都妙。不过卡帕更妙。
  •     不过一篇流水账而已。但以斯坦贝克的文笔,流水账也能写得趣味横生。
  •     苏联人啊~
  •     不同的土地,一样的人民。铁幕两侧的互相猜疑误解很有趣,也很可怕。
  •     怀疑翻译是枪手.要不然应该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     铁幕时代来说算是不容易了吧。什么纯粹客观真实就别想了,还好没有分析。翻译文笔有趣。
  •     老被斯坦贝克欺虎的卡帕好呆。。。爱他们互相吐槽的劲儿,爱视胶片如生命的卡帕,哪怕面对一亿九千万不喜拍照的俄国拧,照旧拍拍拍,还写了一封搞笑的抗议书。。。
  •     太轻松。
  •     1947. 美国的记者文学传统,渐渐去习惯。。作者是客观坦诚的内容也还真实可信,所以想读原文和“愤怒的葡萄”看看斯坦贝克到底什么样“相当口语化的英文”被翻译揉成这样,用尽心思想出惹人厌的字眼儿,也不肯花点力气核实一下原本就该是常识的各种俄国称谓(你妹的“波尔肖”剧场,你妹的“凯瑟琳”大帝,连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的名字都译不出tebe ne stydno!)
  •     斯塔贝克的书,值得看看。
  •     东线的战场破坏不是一般的大。比起文字更喜欢卡帕的照片。
  •     一股清新幽默的文风,好久没见到了
  •     意犹未尽,以斯坦贝克的笔力,写这书太小case了。呃,我越来越喜欢他了。
  •     若非卡帕,只得2星
  •     觉得比较走马观花,喜欢斯坦贝克调侃Capa。另想读斯坦贝克的travel with charlie in search of America,ms比这本有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