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采风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国外自助旅游指南 > 英国采风录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1日
ISBN:9787506023207
作者:储安平
页数:361 页页

章节摘录

  一 英国的社会像座金字塔。立在这个塔顶上的就是国王。  二 英岛最古的名称叫Albion,不列颠人莅止英土后改称不列颠。5世纪英人入侵此岛后。始称英格兰。Albion原义为“白”。英岛最古时所以被称为Albion者。殆因英岛东南沿海岩崖色白所致。吾人常称英岛日白垩岛国,亦即因此。①由此可知,英人(盎格鲁人,萨克逊人,裘特人)最初并不住在现在的英格兰。他们在5世纪前。分布于今日德国之西北沿海自莱因河至丹麦一带。萨克逊人最南,散居于莱因河至易北河之间;盎格鲁人散居于易北河至什列斯威(Schleswig)之间;裘特人(Jutes)最北,散居于什列斯威至丹麦之裘特兰之间。上次及此次大战,英、德海军俱曾在裘特兰附近之海面发生激战,裘特兰之原名Jutland,亦即“裘特人之地”之意。在这时候。英人尚无君王的制度。他们平时受治于若干社长(Principes),这些社长,俱由民选。但若发生战事,势须有人统率,故非有一个临时的首领不可。何人担当首领,则由许多社长抽签决定,一经抽定,即人人服从。若战争停止,这个临时的首领亦即还政与众,退而与其他社长无异。①5世纪起,英人大举侵入不列颠。英人既一遇战事,即有一个临时的“战时国王” (Warking),则这些前后入侵不列颠的部落,殆皆各拥有一个统带战士的“战时国王”。英人之入侵不列颠,论时间,入侵的前后不一;论组织,入侵的部落各自为政,并无连系。他们抵达英岛以后。又自相残杀。自5世纪至9世纪的四五百年之中。英格兰充满着战争与混乱。先有“七国时代”,继有“三雄之争”②。“战时国王”本只是一种临时的首领,但战争既亘数百年延续不断,所以这种临时性质的“战时国王”经历史的激荡而终成为一种永久的国王。从5世纪至11世纪前期,在英国历史上概称为“盎格鲁萨克逊时代”,英国的王权(Kingship)就是在这个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缔造成功的。

内容概要

储安平(1909一1966)江苏宜兴人。出身于宜兴望族,出生后六天丧母,十四岁丧父,依赖祖母抚养,生活节俭。
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1932年毕业。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做研究工作。
1938年回国至重庆,先后担任《中

书籍目录

英国采风录  作者自序  观察版序  第一章  王·后  第二章  国会·上院·下院  第三章  内阁·首相  第四章  贵族·贵族社会  第五章  大宪章·自由主义  第六章  种族·外族入侵遗留之影响  第七章  性格·风度  第八章  雾·雨·潮湿  第九章  乡村生活  第十章  女子·结婚·家庭附录 英人·法人·中国人  作者自序  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  英人·法人·西班牙人  政治上的英人与法人  中国人与英国人。

编辑推荐

  六十年前储安平到英国采风,不为渔色,不为赚钱,只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英国何以强,中国何以弱?  答案是这样的:英之人务实重行,力避好高骛远;英之人有高度之合作能力及组织能力,能做团体中之良好分子;英之人重视理性,少以武力与流血解决争端;英之人不以“政治为惟一舞台,不以当官为惟一出路;英人之政治重民,人民常常要求政府守法;……此即六十年前作者对中国前途的观察。相信有了这样的答案,读者不难明白“英国何以强,中国何以弱?”的问题。  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  ——以上英国谚语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以上中国谚语  阅读本书的理由:  为中国民族所有的许多美德,其以泰半绝响于城市都会的生活中者,反能在农村社会中保存勿替。……乡村中的人们反较城市中的人们重信义、讲气节、崇公道。农民的心地亦较知识分子的心地为忠厚、笃实、单纯、洁净。由此可见,为今日一般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种种弱点,实非中国民族的固有的性格;他们性格上的一般弱点,大都应归因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及所接触的环境。  ——储安平《中国人与英国人》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中国现代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文化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风俗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作者简介

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以上英国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以上中国谚语  阅读本书的理由:  为中国民族所有的许多美德,其以泰半绝响于城市都会的生活中者,反能在农村社会中保存勿替。……乡村中的人们反较城市中的人们重信义、讲气节、崇公道。农民的心地亦较知识分子的心地为忠厚、笃实、单纯、洁净。由此可见,为今日一般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种种弱点,实非中国民族的固有的性格;他们性格上的一般弱点,大都应归因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及所接触的环境。  ——储安平《中国人与英国人》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中国现代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文化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风俗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图书封面


 英国采风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近來無事,閱儲安平先生所著之《英國采風錄》,讀後感慨萬千,心下悵歎!今日得觀儲先生遺著,內心的靜謐之池塘仍如在死水中激起漣漪,泛起微瀾,久久揮之不去的一種說不清的情緒縈繞在我的腦海……儲安平先生的書,大抵給人以平實、簡潔的感受,如同朋友一般的娓娓道來,文字輕快簡明,說理明白曉暢,且多以陳述事實為起點,再加以簡明扼要的闡釋。我想,今日之學者教授,或是以文字為業的人們,恐怕極少會用儲安平式的質樸無痕的語言文字,來表達極平實無華、無須贅述的簡單而又內涵深刻的事實了吧。儲先生之散文隨筆,加上筆記式的紹介文字,為我們展開了英國風俗、政治、地理、氣候、性格、生活樣態、女性及愛情婚姻的浩帙畫卷,這些對我們大有裨益的紹介,今日讀之,仍感銘肺腑!加上今日對英國的模糊印象,比對之後,相距仍不甚遙。悵歎之余,能不感念儲安平先生之生花妙筆?話不絮煩。這本書中所紹介英國各方面之情形,大體是儲安平先生借採訪倫敦奧運出國留學之經歷的一段對英國的見聞采風。其中,對英國女王、國會上下院、內閣、首相的相當大篇幅的紹介,主要是向我們展現出英國政治民主自由的風采和風貌,以及對各種細節的縷陳,都是觀察細致入微。令人佩服的是,儲安平先生觀察之細微,甚至於親臨下院旁聽,對社會生活乃至天文地理的方方面面,更是令人欽服其做事之認真。話說,這樣一本書竟是儲安平先生從長沙失守到桂林淪陷的逃難途中的間隙寫成,可能是國事危殆對他的刺激,抑或是儲安平先生想借英國來反觀中國之處境與民眾的流俗、政府的闕失與可資借鑒的內心衝動,反正,這本書所揭櫫的事實與顯而易見的現象所展示的英倫風貌與民眾生活,都給我們以極大的震撼與反思。簡要的說一下我閱讀本書產生的對英國之大致輪廓,可能有所遺漏或闕失,諒諸君會給予指正罷。英國的自由主義傳統由來以久,克爾特人、羅馬人、盎格魯薩克遜人、外琴人等民族對英倫三島的征服,使得英人有了勇毅、沈著、冷靜、務實、平和、自矜等多種氣質,也正因為外琴人的入侵,給他們輸出了冒險與商業的精神,使他們走向航海貿易,並最終走上了國富民強的道路。我現在並不想過多贅述英國海外殖民擴張的功過,至少,他們不僅打開了自己的視野,也同時打開了殖民地域國度民眾與知識人的視野,這一點想來是沒人反對的吧。英國國王的權力有限,而且他們幾乎是與生俱來有種“私人財產不可侵犯”的自覺。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愛德華八世貴為一國之尊,但在視察貧民區的住宅時,仍要請問主人能否允許他進門。這正是他們對私人財產和個體尊嚴的尊重,還有,他們這樣的傳統並沒有中斷,大憲章運動所提之要求,也並沒有更多的政治內容,其中大抵包含的是對個人財產和森林礦產不屬國家的事實應該受到保護。而這些,恰恰是英國的立國之本。英國政治亦是如此,政黨可以在下院自由辯論議題,但不能做人身攻訐和謾罵,甚至不能提出相應人名,以避免攻擊個人。他們的討論都是對一時一事的商榷,不能超越議題而作宏篇大論或攻擊政敵的讕言,更可貴的是,他們將下院討論公開於社會,不僅新聞記者有專席,連普通民眾和外國人都有旁聽的權利,雖然要排队等候,但一般是沒有什麼障礙的。儲安平先生對英國下院的觀察,想必也是這樣。外國人祇須在其所在國駐英使館領取參觀證,就可入英國下院旁聽,其言論公開與自由的宣示,也就不言而喻了。责任內閣制是英國政治的特色,在當時,內閣由首相任命,首相由英王任命,但據儲安平先生的紹介文字:“自19世紀以還,英王此種任意選任首相之自由,實已微乎其微。”通過選舉上臺的新任首相,自上臺伊始,就要開始組閣的緊湊活動,不但邀請閣員是一項繁雜的工作,而且若組閣發生困境,首相必須向英王遞交辭呈。如國會下院對首相產生不信任,要麼可以不通過內閣提出的議案,要麼可以偏偏通過在野黨提出的議案,甚至可以用“不信任案”彈劾首相,首相雖可解散下院,但重新選舉費用浩大,一般不會輕易解散,以免引起全國震動。對德國納粹採取“綏靖政策”之張伯倫,就是在“不信任案”的彈劾下,悵然若失的走下政壇的首相職位的,接替者正是積極抗擊德國的邱吉爾。其餘還有許多,就不一一道來,有識者可自去翻閱,通過自己的大腦獨立思考得出接近常識的答案。英國的地理是眾所周知的,島國的環境也是他們航海貿易的原因之一,而其霧靄較重的潮濕天氣,亦是溫帶灣流所造成的。然英國人能夠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生存,除了他們遠古時代就積累的勇毅精神外,更是他們接受征服者的性格融合而成的。英人性格冷靜務實,不擅抽象,積極沉穩,不善交際而待人真誠,這種種的性格,歸根結底,可用Fair play一詞來總括。英人生活環境不像法國、意大利,明媚的陽光可能對於他們屬於稀缺之物,所以他們對強壯的體魄,更為重視。他們以Game的協作與競爭,建立起他們人格中務實理性,而又不乏冷靜的頭腦,兼之歷史的作用,他們極重視個人尊嚴和儀范,以紳士風度為榮,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培育他們的紳士氣質,這一點最讓人感佩!英國人崇尚自然,休憩必到鄉間感受田園牧歌式的愜意。儲安平以平實的筆調這樣寫道:“英國鄉村中的風景固甚平凡,但英國的鄉村生活卻極可愛……英人既愛好“自然”而又重視“物質”,自然生活與物質生活之在他國恒不能同時兼得者,而英人則欲兼而得之。”我想,大概英人更懂得“遊息”,而國人大抵喜歡壯遊,飽覽大好河山,卻不太懂得休憩之道,這恐怕與此種民性缺乏有一定的聯繫。儲安平先生對英倫風貌的細緻描述,讓人對英國的鄉村生活頓生好感,我想,大約長居英倫的人們,也會有同感罷!最後,儲安平先生談到了英國女子與她們的家庭生活。他這樣寫道:“英國女子並不美,但都健康;英國女子並不長於辭令,但都體貼丈夫;英國女子並無特出的才能,但是是最好的主婦。”P221。我想,對美好愛情充滿憧憬的人們對於英國女子的特質,恐怕會特別的嚮往吧。她們並無“風騷之態”,也不太擅長“搬弄是非”,柔和,有耐性,體貼溫存,有教養,並且在戀愛時就富於禮貌,結婚後更是相敬如賓。儲安平經過觀察和英國友人的介紹,得出的結論是我們都可以想見的:“此殆應歸之於英國的教育。”她們從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以及耳濡目染,與父母討論和交流,較早接觸到社會,性格偏向成熟,這正是她們長期受到的生長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其餘還有許多,就不一一縷陳了。看罷這本啟人心智、觀照異國的好書,我們能無自愧乎?英人之自由理念長期浸潤在自由的土壤,歷久而彌新,我常常思之,為何英人能有如此之自覺?想必是他們對自由的天然嚮往,對生活的勇氣與沈毅,冷靜睿智而務實的人生態度,不喜抽象的概念,保守而又縝密的思維,又不乏航海開拓之精神所致吧!希望國人都能讀讀這本書,庶幾才不愧對儲安平先生之在顛沛流離困頓苦境中的苦心孤詣……
  •     也是只看了作者就买下的书,虽然对作者只知道其名,并未看过他的文字。储安平,就这个名字就值得看看。读过以后,更觉值得。单就书中透出的,那代文人观看事物本身的视角,以及思考的方式,优雅,富学养,也许不中立然而力图客观真实,毫无约束,这种感觉沁人心脾。虽然这本书主要是关于英国政治的采风录。
  •     作者对英国人很赞美 他说英国人很正直 我没看完 不过我觉得他的思路不对 一国的强盛不在于它的国民性 而在于英国富于侵略性 在于它制度的合理性 我不认为英国人比中国人更正直 一个靠鸦片贸易打开别国大门的民族 说不上正直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英国社会面面观。乡村生活令人向往吖
  •     随意翻翻,别当真。
  •     是一本介绍英国的好书
  •     内容上是不错的英国宪政入门书。对英国宪政制度、历史、社会风尚、国民性格都有介绍,有助于在进一步学习之前形成概念框架。虽然是民国时期写就,但语言明白易懂毫无理解障碍。排版上么。。出版社这是存心坑爹么??!!!你是怎么把这么一本书做出旅游手册的风格的啊???不会做就交给三联好吗!!!
  •     讲的是那个时候的英国,很令人心驰神往,不知道现在的英国是什么样子
  •     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崇拜老前辈,一个敢于坚持真理的新闻人。没想到的是,这本书距现在有些年头了,文字还是这么清新,观点还是那么张扬。太强了。值得一买!!
  •     配图有点无聊了
  •     英国法国中国人
  •     储君的书,难得看到。先前在fd五教旁听lgs老先生的英美散文课,课间聊到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马上买回来看,还好下手够快。书中有储君一篇。采风录一书清新优美,有牛桥风骨,一口气读完,我母亲也拿去看了,后来大概还借给她单位上一家有孩子去英国读书的人家。
  •     好呀,骄傲也是因为有本钱!
  •     性格决定命运,教育决定性格。。。书中的英法比较、中英比较是亮点
  •     非常好的一本书,当时读过感受不深,现在很想再仔细读过
  •     对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的分析很有趣.
  •     那年还不知道储安平这号人
  •     才华横溢,生不逢时
  •     可以看出老储对英国推崇备至的态度。其实根本没这么多的篇幅,又一个出版商骗钱的例子
  •     英伦之概况尽收眼底
  •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对共产党抱有幻想。他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在国民党统治下,言论自由是多和少的问题;在共产党统治下,言论自由是有和没的问题。”再看看现今的大陆和台湾就知道他多有先见之明了!
  •     没有看完。
  •     写得很通俗易懂,爱不释手。如果想了解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本书是首选。
  •     深刻又不失琐碎,睡前读物。
  •     纯介绍的文字,看得好无聊,胜在内容准确吧。
  •     出国,要长着这样的眼睛
  •       非常棒的书。最绝的是这本书写于建国前,可是其白话文的流利程度现在读起丝毫不觉晦涩。作者坦言,他放弃了很多优厚条件只身去英国,只是想看看英国考察其制度和文化,探究到底优秀到哪里,为什么优秀,其民众和中国民众的区别,只是为了国人的觉醒和进步——诚如所言,他做到了,做得很好。满含思想的文字至今历历在目。作者储安平。再一次去图书馆,偶然看到一本散文,才明白作者的来历不凡。敬其识而悲其遇——57年成为《光明日报》总编辑,最后却在十年浩劫中被迫失踪——据传自杀。悲剧储安平。又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光华,埋没在黑暗的历史中。
  •     毕竟是六十几年前写的,太文绉绉的了,而且和现代的英国风貌差距太大了
  •     好书 66年前的书
  •     虽然作者例举了英人的许多优点,这的确是可学习并值得学习的。但一个民族的性格,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作者文中所举的国人的性格缺陷,今天看来,仍旧存在。
  •     可能是作为当时教材的缘故,内容不是很吸引人,讲英国政治史的篇幅较多。不过行文还是流畅的,讲解是清楚的。
  •     我只想说储先生的文字好极了,思考也很深入
  •     微言大义,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
  •     不像许纪霖说的那样好
  •     英国何以强?中国何以弱?
  •     作者寫得很好,言辭達意。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很喜欢.就是有点贵
  •     herr.r是用这本书追到的frau.ar……有杏不须梅,因此而得藕~
  •     此书成于七十多年前,今日观之,书中对我国国民性透辟深入的剖析仍能映证于当下中国之社会。骎骎然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变化之巨,进步之微,足堪深叹。
  •     难得的好书!!写得很有味道!
  •     我们活在将要到来的五分钟里面。
  •     文笔文章极好,然后挺有意思的“英人所追求者为自由而非平等。”
  •     评价打的比较高,部分因为这本书写于1945年,而惊异于其白话文的流利程度,今天读起来都毫不晦涩,津津有味,并且满含思想。
  •     英人风貌尽收此书中。看<中国人与英国人>一篇,不免疾首痛心。
  •     大陆实在是对不起他啊,错在错在对。。太报幻想。唉~可悲。
  •     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
  •     很难想象这是70年前的著作。
  •     听说储安平是个美男子
  •     一个知识分子的光华,埋没在黑暗的历史中。
    幻想可能还是有一点的,不然他不会不随着胡适、傅斯年一起离开大陆。
    大抵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点“家国”情怀的……
    付之一叹!
  •     读到最后一章,即使是七十年后的今日,依然句句振聋发聩!值得敬佩的储安平先生!
  •     储安平为什么到英国去?我们发现:六十年前中国弹指一挥间,毫无变化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