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2
ISBN:9787507524987
作者:李伟明
页数:392页

章节摘录

插图:好友老钟,几年前就多次在我面前炫耀他的驾驶证。然而,前不久他偶尔借车外出办事,却是另请高明来驾车。我不解地问老钟,既然有驾照,为何不亲自驾车?如果开不了车,弄个驾照又有什么意义?老钟以语重心长的口气告诉我,这是一种重要的资格,有了这个本子,就表示自己拥有了开车的资格——至于实际能不能开车,那是另一回事。原来,驾车这种极讲究实用性的技能,也可以用本子来“资格”化。驾车事关安全,大多数人还是更重实技的,不像老钟那样把“本子”摆在第一位。而在驾车以外,更有各种各样的“资格证”考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持证人员”(而未必是“人才”)。

前言

在汗牛充栋的中国史籍当中,恐怕没有哪一部像《资治通鉴》那样广受关注。    以“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命名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宋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司马康(司马光之子)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294卷、300万言的洋洋巨著,以时间为顺序,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历1362年,规模空前,影响深远。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比美。宋神宗亲自为其作序,明朝著名宰相张居正为其评注并以此教导皇帝学业,清代代代皇帝更是对其青睐有加。到了现代,这部千年古籍的价值依然不减当年,备受有识之士垂青。毛泽东就十分喜爱这部巨著,他一生圈点、阅读该书达17遍,还多次推荐别人也读一读。    《资治通鉴》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清代学者王呜成读了《资治通鉴》后,认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在古代,它是历代帝王的必修参考书,而在今天,它也是领导干部和企业高层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我们以历史为镜子,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力的借鉴。    本书从《资治通鉴》300万言中撮其精要,并加以提炼分析,专门针对当前领导者的治国修身提供可参考的建议。金石良言,字字珠玑,能够激发爱国激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洁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日“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宋神宗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南宋史学家胡三省你知道这部书我读了多少遍,7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毛泽东读《资治通鉴》

后记

读史的收获A读史明智。这个简单的道理,有文化的人都懂。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意识非常深刻的民族。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光是从《史记》到《明史》的官修纪传体“二十四史”,就达4000万字;再加上私修史书如《春秋》《左传》《战国策》,以及编年体的《资治通鉴》等,光是排得上号的史学名著,就够一个人读一辈子了。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中国的史书太多,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又太快,在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的今天,有多少人能有时间去读那些已经发黄的文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必要读史(特别是读那么多的历史)。但是,有些人,却的确很有必要读点历史,比如官员,比如学者,甚至那些意图逐鹿商界的有志之士。有句名言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觉得,这话主要是针对这些群体来说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读那些史学名著,包括《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经典。但是,你至少可以腾出那么一点点时间,去了解它的大概,品味它的精髓。特别是《资治通鉴》,这是中国的一面老镜子,后人时常照一照,就会感悟到:历史不会开玩笑,读史是有收获的。《资治通鉴》,是中国最伟大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全书294卷,约300万字,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旨在通过描述历史来警示后人。它与司马迁的《史记》成为中国史籍的“绝代双骄”(巧了,两个司马都如此厉害)。B近年来,随着年龄在无情地变老,一些无关紧要的兴趣逐渐离我远去,工作单纯了,生活单调了,我觉得,有理由系统地找些书看看了。我选择了读历史,这是学生时代延续下来的兴趣(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受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历史和我的工作并无关系。我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也不是为了混职称,只是为了让自己多点文化,对这个社会看得更清楚些。于是,在几年时间里,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又一本历史方面的书籍,随便翻翻,不求甚解(这种不带任务不必交作业的读书,才能真正带来读书的乐趣)。偶有心得,则即兴写上一篇随笔杂谈。后来,我的第一本杂文集《我想我说》出版,其中一半内容就是2006年的读史随笔。也就是在编辑出版《我想我说》时,我开始下定决心,正式读洋洋300万言的《资治通鉴》。这一读,就是一年多时间(完全是在业余进行),整个过程是辛苦又快乐的。编年体说难听点就是“流水账”,它完全以时间为顺序,记事简略,基本不交代前因后果,特别是分裂时期的记述,书里兼顾同时并存的各个政权,东一句西一句的,看得眼花缭乱。若非多年来看了些相关书籍垫底,我还未必能在这堆“大砖头”前坚持下去。好在书里亮点频现,触及心灵,常常让人茅塞顿开之际产生写作的冲动,结果忙了个不亦乐乎。起初,我并没有确立什么目标,还是和往常一样随便翻翻,想写就写。后来,文章数量多了,受到许多朋友和读者的鼓励,他们纷纷建议我尽快形成一本书。于是,写作思路逐渐明确,我决定从做人、做官、做事等几个方面,以小见大,谈古论今,通过史实说道理,给读者些许启示。文章在结集出版前,均在本地报纸和许多省市的主流媒体发表,并被国内外几十家报刊转载,家里各种报刊收了一大堆——这也是我读史的另一个重要收获。C辛弃疾说:“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我读《资治通鉴》,却是“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多有是处”。不比照,不知道。历史竟然有那么多如此相似之处!王朝的更替,基本上是遵循着一个没多少新内容的规律:兴盛时,谁都以为自己的基业是不朽的,于是忘了打一剂预防衰败的免疫针;衰败时,当权者基本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进行“最后的疯狂”,破罐子破摔。还有,忠良的高风亮节在纸上被笔墨记住了,奸邪的卑劣行径却在生活中延续着(甚至不断“出新出彩”)。特别是,对照我们的现实,竟然发现某些存放了几千年的糟粕依然大有市场;某些“血的教训”仍在教训今人;某些曾经不断翻车的轨道,仍有大量的后人在奔走;更有甚者,某些事情,今人做得比古人还更绝更狠。例如,范哗的上钩与当代贪官的堕落,让人分不清哪是历史哪是现实;例如,古人刘秀尚知“天子不与白衣同”的道理,今人却强调“领导干部也是人”;例如,诸葛亮没有明白自己的职守而受下属批评,当今某些领导胡乱行政却谁也不敢吭声;例如,隋文帝能够做到不要“挂名文章”,现在某些领导却冠冕堂皇地让人捉刀……太多了,太多了,这些都是让人无法轻松的话题,这本书虽然对此作了些粗浅的思考,但仅是从大海里舀了一勺水而已。当代作家王跃文说,今人文章难逾古人,因为很多话前人都说过了;古人笔下的东西,今人也仍能见着。读罢《资治通鉴》,我觉得很多事情还真是这么回事。历史为什么总有惊人的相似?因为很多该读历史的人不读历史,这就难免继续踩着前人走过的弯路前行。有人说中国历史虽多,但国人容易忘记历史(这与史学发达不成比例啊),但愿这话不是那么回事(至少今后),那就让我们好好地从历史中收获些什么吧。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治人篇  有才没才看口才?  人性没有标准答案  举贤达能,岂有私谢  另一种“用人不当”  黄宪凭啥受推崇  隐士之心  用人的标准  刘晔的巧诈  贾充的“后顾之忧”  伯仁这样的朋友  人贵“自知”  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  “斜封官”与“传奉官”  “四天宰相”钟绍京  “伴食宰相”不算差  李林甫的升官术  任人唯亲的弊端  可怕的“遗臭万年”  戒慎第一:贪欲  制造命运的人  自暴污点  虞公如此不识相  恩公不好做第二部分 治事篇  邹衍不辩“白马非马”  周勃感叹“狱吏之贵”  汉元帝的“和稀泥”  “作秀”谁堪比王莽  读懂“谦退”不容易  坦诚如斯人  飞来“横福”不可靠  断了他的念头  表扬有时也坏事  明白自己的职守  假话总是更中听  “不为虚让”真美德  范缜的风骨  当不得“乌鸦嘴”  书籍何罪  如此“水涨船高”  文风浮华也成罪  由“资格证”说起  玩的就是形式?  当心“吹”出祸事来  狄仁杰的塑像  唐宣宗这样“追星”  浮夸也是有传统的  宋文帝留下的教训  谁是输家  富贵不认亲第三部分 治世篇  将错误进行到底?  执法的标准  当官是件危险的事?  扬雄的生前死后  两个刘秀  惠加奸宄,害及良善  天子不与白衣同  樊准劝学  东汉“三公”的尴尬  撵走强盗来贼子  “三道全才”汉灵帝  人一旦失去追求  碰上了“好政策”  不关音乐的事  范晔是这样上钩的  梁武帝与唐太宗的“爱心”比较  司马子如“办案”  原来是一丘之貉  隋文帝的不图虚名  戏说李世民的处境  唐德宗访农家  结论别下得太早  “阳光操作”之功  张彖的“冰山”说  种树的道理  “圈子”的力量  周世宗的缺憾  “大赦”与制度之冲突  从“起居注”看监督后记 诗史的收获

编辑推荐

《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提炼《资治通鉴》精华深入圈点,激发民族责任感与爱国热忱,有助于领导者拒腐防变,提高缔造和谐与战略决策的能力。

作者简介

《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从《资治通鉴》300万言中撮其精要,并加以提炼分析,专门针对当前领导者的治国修身提供可参考的建议。金石良言,字字珠玑,能够激发爱国激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洁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图书封面


 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领导干部不应该多读资治通鉴,而是学学怎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不过还可以了。同学要的是 干部读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