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虚实之间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09719671
作者:胡宝国
页数:16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他不会永远顺利的,他也会陷入困境。在阐释东晋门阀政治出现的原因时,他提出的理由使人怀疑。作者在此是采用了一种叙述的方式来说明问题。他指出,东晋王导与司马睿的政治结合,实际是来源于西晋王衍与司马越的政治结合。同样是王、马结合,但地位却不相同。在西晋,政治上是以司马越为主,王衍为辅,而在东晋,则是“王与马共天下。”王、马之间关系为何会发生变化呢?这是因为早在西晋末年尚未南渡的司马睿与王导结合时,司马睿就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上。那时的他只是一个“恭俭退让”、“时人未之识”的一般宗室成员,而王导已经具有政治阅历和名望。这种关系延伸到东晋,“便有了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由此开启了百年门阀政治的格局。这样叙述历史事实是一点也不错的。但是从道理上讲,我们并不能排除前一对王与马南渡的可能性。如果过江的是司马越与王衍,必定还是以马为主,以王为辅。如此一来,岂不是就没有百年门阀政治了?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坚信过江的只能是司马睿与王导,疑问也还是存在的。因为“共天下”的局面在王导以后并没有结束,而是一再出现,持续百年。对于东晋皇权来说,这种局面绝不是一个偶然事故所能造成的。在本书结尾的时候,作者又再次触及这个问题。他说:“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局面。”他说得依然没有错,但依然只是对事实的叙述而不是解释。东晋出现门阀政治,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曾当面征询田余庆先生的意见。他略作沉思,答道:“我不愿意追求终极原因,因为一追求终极原因,文章就飘起来了。”

内容概要

往復人稱“將無同”

书籍目录

自序
读《东晋门阀政治》
在题无剩义处追索
读唐长孺先生论著的点滴体会
周一良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研究
通者的气象
读《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
村民的历史
关于“汉唐间的史学”
《史记》的命运与史学的变化
六朝地志
关于南朝化问题
读《方言》,说历史
读三种《观世音应验记》
怀念周一良师
父亲的书
话说长江学者
鉴定文章
……

编辑推荐

《虚实之间》:在题无剩义处追索村民的历史回忆周一良师父亲的书在地铁看杂志战争与肺炎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的文字“一类与史学有关,一类则与史学无关”。前者主要是几篇书评,由小及大,由近至远,既不失史家的深刻,又兼顾读者的趣味。后者属于作者的业余爱好,有回忆性的写实之作,也有纯属虚构的“文学”小品。作者在中古史领域有上佳表现,而这些“与史学无关”的文字则非常“有趣”,而在有趣之外,还能体味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洞察与睿智的思考。

图书封面


 虚实之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前些天埋头看罗宾斯《道德运气》,虽然他的观点已脱分析哲学的樊笼,可他分析哲学家的语言风格,绕来绕去,着实让人头晕,需要安神补脑,闭目冥搜,灵机一动,赶紧网购一本胡宝国《虚实之间》来救救急。胡宝国老师,往复论坛上的“将无同”,这本书中的文章多是往年网文,有些文章,读了好多遍,读了还想读。作为史学家(胡老师不承认自己是“家”,只承认自己是“研究者”),胡老师对史学和史学研究有许多观察和思考,很给人启发。比如他就说:“杰出的学者并不是没有弱点,他们也不是因为克服了弱点才变得杰出。他们之所以有杰出贡献,只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评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他说:“从求真的角度看,我对《拓跋史探》多有疑惑;从展现史家个人才华和魅力的角度看,我又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著作。这种矛盾的态度或许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真与美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统一。”只有经过艰苦的思考,才能明白浅显的道理,不是吗?胡先生对历史学家有这样的看法:历史学家具有超出一般人的洞察力。这样的观点给了历史学家过多的荣誉,也给了历史学家过多的负担。其实真是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不是历史学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研究者。就我的经验来看,往往不是“历史”使得我们更能认清“现在”,倒是“现在”常常使得我们更易于理解“历史”。正是因为“现在”左右着历史研究者,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历史研究者才能不断地站在“现在”的位置上提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周(一良)先生也是如此,“文革”结束后,他见到我的父亲就说,“经历了文化革命,对魏晋南北朝史上的很多事情容易理解了”。我想,这“很多事情”应该是之政治史上的事情。他在《魏晋南北朝札记》中有一较长条目:“曹氏司马氏之斗争”。每次看到这条,我总感到其中蕴涵着由他的亲身经历而生出的许多感慨。其实不仅周先生是如此,就连田余庆先生恐怕也是如此。看田先生30多岁写的文章,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位极有才华的年轻学者。但如果不经历“文化大革命”,不亲眼见一见政治的复杂、残酷,他也未必见得就能把东晋政治史写得那样出神入化。胡老师的幽默,很吸引人。他发现自己的文章被抄袭,马上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时下评价论文、专著的水准,常常会提到一个‘引用率’的指标。我觉得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仅仅关注‘引用率’是不够的,还应该关注‘抄袭率’。学术界应该建立起这样的共识:如果一篇文章多次被人抄袭,那这篇文章就应该算是好文章,评奖、提职称都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胡老师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是他的父亲、历史学家胡如雷先生引导的结果。他的幽默,恐怕也跟父亲有关。在《火锅》中,胡老师讲到:父亲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每逢此时,大家常常动员他模仿点什么。我还记得,他曾用陕西话学杨虎城讲演。传说中,杨虎城曾发表抗日讲演。杨虎城说:“我今天本来不想讲,狗日的参谋长一定要我讲。我就讲一句,谁不抗日,我日他妈!”这些粗俗的话用陕西土话说出来实在是有趣。他还会用山东方言说《论语》中那段孔子夸颜回的话。孔子对颜回说:“你篮子吃饭,瓢喝水(儿),三间破房还没个门(儿),人家都替你淌眼泪(儿)啊,你还不当回事(儿),回儿啊,回儿啊,你真他娘是个好人儿!”读到这儿,把我这个山东人儿给笑死啦!(胡宝国:《虚实之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     今天,胡宝国先生的书到了,里面有几篇我看到过的文字。然后看看他的介绍,一甲子的人了,就有两部专著,另外,还有一部没出版。其实,我是非常喜欢胡先生的文字,不论是专业性的,还是闲聊的文字。他是那代人中不多见的长者,文字中不失俏皮和诙谐。但是文字娓娓道来,让人感觉亲切,又不失距离感。当年在学校上往复论坛,最喜欢的就是将无同先生的文字。而后来看到这个圈子,太封闭也就不去了。有人喜欢扎堆,有人喜欢冷清下来。先生本性极好热闹,在往复上的文字,完全能看出先生善于表达的性格。而另一方面,先生对自己的要求有极其严格,要发前人未发之言,不做前人已做之事。这样的要求,也许对于现代学术界来说,看似容易而实则大难。至少对于大师林立的魏晋史学这块来说,能够发前人之所未发,这就是要跟大师比肩,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除了一本《汉唐间史学发展》的小册子外,就散见几篇学术论文而已。喜爱写作,而专业领域不可能给他充分的写作空间。这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未免残酷,在往复上的轻松文字,却是在史学探索领域之外,找到一片轻松写作的空间。这些文字虽然轻松,但也却不是随意写得出来的。对此,个人私下认为,其实虽然胡先生忠于他的学术事业,但是学术事业却妨碍了他的性情与写作。胡先生的才学和他的著作文字的数量是不等值的,他的文字非常的优美,却鲜有发表的空间和心境。我想,如果不是时下枯槁的学术界,也许胡先生能有更多的文字问世——对于我这种喜爱胡先生文字的人来说,就更有福了。用他另一部书稿的名字,更能说明先生的心境——《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是徘徊还是犹豫呢?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性价比还可以,就是有点深奥啊,本人自时不高,有点看不懂
  •     虚的部分没什么意思,实的部分都很有见地,尤其是第一篇文章里对陈寅恪与田余庆的比较相当精彩。从实证史学的角度看,田余庆“没预设,一心一意寻找历史线索,找不到则沉默”似乎比陈寅恪的“理论先行,点与点间较大跨越”要规范些,可上升到规律、终极原因的“释史”一直是史家诱惑,何也?一种说法是,任何生物包括人类,在漫长残酷的进化战场中要生存下来,必须得有把世界简单化的能力。比如,我们常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河南人怎么怎么”都是。另一种说法是,优秀的历史学家,尤其是思想史家容易产生黑格尔式的历史本质主义的偏向,即希望在纷纭繁杂的历史事实中抽得出一根发展线索,依此排列组合,历史过程将变得符合人类的认识形式,,既有价值目的可以发现,又有发展逻辑可以解释,还可以把握预测。
  •     一日讀畢,很有意思的隨筆,前半部分論史,偏學術,後半部分多為懷念人和網絡上的文章.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似乎有一兩年沒讀過這種讓我笑開聲的書了)
  •     写历史研究的部分很扎实,小随笔就是老干部博客吧
  •     同老棒棒的~
  •     胡老师也是好玩之人。
  •     十分有趣的书。虽然之前在论坛上面读过许多原文。但文字间的趣味与思考依旧吸引人。很喜欢《读〈东晋门阀政治〉》和《去大同开会》两篇文章。真百读不厌。
  •     前半部分多可参习,后半部分大可解颐。
  •     学问之余,不忘生活。理想中的学人典范。胡先生文字行云流水,格外自然,甩某些大家十几条街
  •     同老的书评简直不能再棒了,其他文章也写的萌萌哒。。。
  •     多为同老在往复论坛上旧文的结集,虚实之间可见其真性情
  •     值得推荐,学生们也能看卖家长老师都能看,思想很新很好
  •     早起本来想写论文,打开文档的间隙开始翻书,翻着翻着就翻完了,论文却一个字没动。想想也该吃饭了,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     读逯耀东读得乏了换换口味,痛快,好看!实的部分点到的几个问题都很可以细想。正好早上看到关于陈寅恪先生和记忆力的问题,此书前半部分论及的诸位史家,其历史识见,无论如何是电子检索无法取代的。
  •     太棒了!
  •     但是期待
  •     幽默
  •     对我来说,关于史学的那几篇挺开阔眼界的
  •     “八十年代真是学术的春天。那个时候,旧的折腾人的办法已经停用了,而新的折腾人的办法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     真不错。属于“关于好书的好书”。看了文章才知道原来胡宝国是胡如雷的儿子。
  •     讓我度過了一個非常開心的週末下午
  •     虽然大部分文章都已拜读过,但还是将书收下!
  •     颇有启发。
  •     同老分寸感很强。到后面几篇,文风陡然老辣起来,“八十年代真是学术的春天。那个时候,旧的折腾人的办法已经停用了,而新的折腾人的办法还没有发明出来,”回忆业师与父亲的文章情感实在是很沉痛的。
  •     在遇见这书后我还真拿来翻着玩了。。。胡老诚妙人也
  •     第一篇就很有见地,引人入胜。以下几篇“实”不乏精彩之作。“虚”则是生活的故事。看来,立言的功力乃是人间正道,而我们的生活则归于无何有之乡了。不过,这又有什么呢?生与死,将无同。
  •     同老好顶赞。
  •     这书我妈妈也喜欢读。
  •     往复活跃时,不甚珍惜,民工也不多去,现在启卷心喜,敬观各角大成有望,心下甚悔:无从时光倒流、多多观摩活人风姿。(成书不免俨然,不复多有论坛攻错戏谑之乐)
  •     晚上在书店半价买了一本,回来一口气读完。
  •     前半段的书评读了收获很大,后半段的文章全程hhhh同老的逗比原来是遗传,《去大同开会》那篇我太喜欢了。
  •     前半部论学怀人,有条理,无谀辞,深有启发;后半部网路随笔,嬉笑怒骂皆文章。
  •     鉴今知古什么的都很有意思~
  •     《读〈东晋门阀政治〉》《〈史记〉的命运与史学的变化》
  •     好看好看,「實」的部份最受啓發的是《史記》的命運與史學的變化。不過眼前一亮的倒是「虛」的部份,文筆好的歷史學家寫起散文來真是牛刀殺雞一般。
  •     呈現事實 追討原因 求真或許是最終極的目標 讓人傾心的卻總是決斷與解釋的智慧 某時某刻靈光一閃便成永恆 作者對前賢懷此心 今之讀者亦對作者懷此心 (想起四五年前 和小红站在宿舍楼小阳台上 聊着这本书 仰望繁星灯火的日子 那时未曾料想到今日的模样 今天第一次见到胡先生 想想到北京就快三年啦 回头看来时的路 像最近不断在听的歌儿里唱“如果灿烂星空 自己不够闪烁” 可是既已选择了 还是要努力坚持向前向上 坚持求真 努力不强为说解吧)
  •     看了豆瓣高分才买的,读后非常失望。一本通俗读物,既没看出学术也没看出幽默,几篇回忆尚可。
  •     2016.10.19从校返家途中看完
  •     真的是刷書期間解毒良藥。順便吐槽,有的老師說乾嘉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這大概是出於個人的感情。確切說應當是造就潛移默化變了形狀。
  •     喜欢最后几篇散文。
  •     用作者的思路,介绍了一些专业的书。读起来很轻松 虽然没读完,感觉挺好的
  •     感觉不过如此。为毛豆瓣评价会这么高
  •     80年代真是学术的春天,旧的折腾人的法子已经结束,新的折腾人的法子还没有发明出来。
  •     仍在于实,老辣精炼。
  •     更喜欢其中“实”的文章
  •     将无同始终都是那么诙谐幽默而又不失严谨……
  •     我!太!喜!欢!啦!
  •     聰明的人做學問。聰明的人寫文章。
  •     历史书评和研究的部分觉得很能开阔眼界,方法论和材料上都耳目一新,读读别的学科毕竟是有必要的。后面一些论坛上的随便贴子让人生起一种回忆的心情,那个论坛还认真地兴盛着的年代。
  •     刚看了前几篇心说明明这么实,为啥书名取叫《虚实之间》?结果看到一半之后才虚的不行……那改名叫《实虚之间》啦!
  •     亦诙亦谐
  •     前半部分有意思,后半部分...
  •     平平,解决瞌睡
  •     “开始喝酒,是人控制酒,可喝到后来,就是酒控制人了。喝酒如此,人生大抵也如此。”
  •     智。《在題無剩義處追索》談北魏子貴母死制度與離散部落的關係。
  •     看完高兴了半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