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私家修史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010070445
作者:阚红柳
页数:239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清初的社会环境与私家修史史学的发展,靠很多条件。忧患的时代,往往是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在忧患之中,还需具备一些特定的促进史学蓬勃发展的要素,如相对安定的环境、政治开明、崇尚文治、社会富庶、史家奋勉等等。从社会环境来看,清初——从顺治元年(1644)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较为动荡的历史时期,其间有战乱造成的灾难,有天灾带来的祸患,也有新兴王朝问鼎中原所产生的震动,对生活在动荡时世的知识分子来说,这近八十年确实是一个充满忧患的时代。同时,清初八十年又是一个由乱到治的历史时期,其间顺治、康熙两位君主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为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与其他时期的史家相比,清初的史家社会经历更为丰富,人生际遇更为坎坷,对历史的认识也较为深刻,他们的修史活动强烈地受到时代氛围的感染,并植根于清初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之中。第一节清初私家修史发展的政治因素清初近八十年的时间对于定鼎中原后的清王朝来说属于政治统治的初期,统治者须花费大量精力治疗战乱的创伤,恢复经济发展,并逐步认识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诸方面无不体现出初期起步的特点,而这种起步时期的社会历史风貌则给予私家修史以发展的良机。一、政治动荡的刺激政治动荡是清初的重要特点之一。从清军人关的那一刻开始,满族统治者就注定要为坐稳江山进行无数次的征伐。在清军人关后的前两位皇帝——顺治和康熙统治时间内,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事,包括围剿李白成和张自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南下摧毁南明弘光、鲁监国、隆武、绍武、永历政权,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等,这些规模大小不一的战争是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和巩固统一所采取的必要手段,但连年征伐毕竟造成了整个社会相对不安定的局面。经历了明末战争打击后的中原地区,经济有待于恢复和发展,文化也处在恢复阶段。清初虽是政治动荡期,却为私家修史提供了难遇的良机,史学领域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内容概要

阚红柳,1973年生,辽宁朝阳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为清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著有《多尔衮传奇》,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绪论    一、私家修史的缘起以及私史概念论析    二、中国史学史上私家修史的四次高潮及特点    三、私家修史兴衰的原因筒析    四、明末清初私家修史及其研究第一章  清初的社会环境与私家修史  第一节  清初私家修史发展的政治因素    一、政治动荡的刺激    二、官方文化政策的两面性影响  第二节  清初私家修史发展的经济基础    一、明朝以来印刷业的兴盛    二、私家藏书的恢复和发展    三、史书的商业利益  第三节  清初私家修史发展的文化基础    一、学术界“百家争鸣”的风气    二、西学东来之影响    三、私家修史领域内部的动力与冲击第二章  清初士人阶层分化与史家群体划分  第一节  清初士人阶层的分化    一、清初士人阶层的政治选择    二、清初士人阶层的时代特点    三、清初士人阶层的文化归宿  第二节  清初史家群体的划分    一、清初史家群体的划分标准    二、清初史家群体的人员分布    三、清初史家群体的数量分析第三章  清初史家群体研究  第一节  明王朝的维护者史家群体    一、构成情况    二、修史动机    三、史书特征  第二节  清王朝的支持者史家群体    一、构成情况    二、修史动机    三、史书特征  第三节  在新旧政权之间动摇的史家群体    一、构成情况    二、修史动机    三、修史特点  第四节  清初各史家群体之间的史学联系与史学功能    一、清初各史家群体之间的史学联系    二、清初各类史家群体的史学功能第四章  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简析    一、明代文化的地域分布状况    二、清代文化的地域分布状况    三、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状况    四、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清初史家地域分布状况成因简析    一、江浙地区私家修史的优势    二、东南沿海地区史家增多的原因    三、京畿地区私家修史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    四、江西地区私家修史落后的原因    五、其他地区史家分布状况之成因第五章  清初私家修史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私家修史的持续发展阶段(1644-1679)    一、持续发展阶段的态势与特征    二、庄氏史狱与私家修史    三、官修《明史》对私家修史的促动  第二节  私家修史的维持发展阶段(1679-1711)    一、维持发展阶段的态势及特点    二、遗民的消亡与私家修史  第三节  私家修史的衰落阶段(1711-1722)    一、衰落阶段的态势与特点    二、戴名世《南山集》案与私家修史第六章  清初私家修史的史学成就  第一节  私史的修纂、刊刻与传播    一、私史修纂之盛    二、清初私史的刊刻与传播  第二节  史书体裁的更新    一、新的史书体裁的出现    二、已有史书体裁的变革和完善  第三节  史家认识的深化    一、深化对修史要素的认识    二、增强自觉自律意识  第四节  史学理论的阐发    一、积累总结修史经验    二、客观讨论史书体裁    三、明确提出修史理论  第五节  史料文献的著录与留存    一、明末清初史事之著录与留存    二、史学文献的著录与留存第七章  私史创作走入低谷及其流风遗韵  第一节  私家修史走向衰亡的原因    一、创作主体的转变与史学研究重心的转移    二、官修史书的进步与发展    三、史学信息量的萎缩    四、文字狱以及文化政策调整  第二节  清初私家修史的流风遗韵    一、乾隆时期的私史纂修    二、嘉道时期私史的恢复与发展    三、清末民初对私史精神的弘扬附录:清初史家状况统计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清初私家修史这一史学现象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史家群体,把这一群体置于清初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下,从当时士人阶层的分化与史家群体的划分入手,逐一论述了各类史家群体的人员构成、修史动机以及史书特征,并进而探讨了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及其产生原因,梳理了清初私家修史的发展脉络,总结了清初私家修史的学术成就。全书结构合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作者简介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清代顺治、康熙统治时期私家修史的发展状况,其以史家群体的研究为中心,注重揭示清初史家群体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地域分布状况,所取得的史学成就和影响,并从清初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学发展规律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清初私家修史的特点和原因。中国史学史上,曾出现过四次私家修史的高潮,分别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两宋之际和明末清初时期。在广泛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在诸多方面均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关于清初私家修史三个史家群体的划分、史家地域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清初文化政策对私家修史发展的双重影响等,对于进一步认识明清之际的历史特征、思想文化面貌,有学术上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的副标题是“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实际上读罢书来,并没有太多感到对“史家群体”即“人”的活动的侧重性。有那么一点点名不副实的遗憾。作者在书尾说道,“本书对清初私家修史的研究只能说是以史家为侧重点和切入点,从宏观上对于整个清初私家修史的脉络和线索进行梳理,并根据史家群体的自然分化展开微观研究,结合清初的政治和社会背景研究史家分布的地域性特点,并进而探讨影响私家修史的社会原因。”可以说这样的目的本书是达到了的,但是确实是缺乏对清初史家“思想特征以及就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而产生的不同记述方式的优劣比较”方面的描述,更缺乏清初史家面对纷繁动荡的社会而进行的诸多具体活动交往的勾勒。就我近些年的粗浅观察,其实发现无论史学史还是文献学,大都在做历史学的外围工作,即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梳理史学发展脉络,这本是这门学科的基础和存在意义,但是结果做出的成果往往只是一个资料汇编,没有太多深度的价值。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我想大概可以从我周围一些同学的治学方法看出,他们始终本着“除了书的内容,书的任何问题都研究”的理念,好大喜功,以囊括无比细致的“书名”或版本为荣,查阅资料往往只是抄一个书名和作者就将书搁置一边,真真切切有买椟还珠的意味。(如下图)文献学同学做学术情形在这里我没有贬低任何人或学问的意味。我只是觉得,历史的任何一门学科或分支,都不应脱离历史的“本真”,即知人论世。人永远是历史的主角,“制度和历史地理是两只脚”,其他方面balabala……相对来讲,阚老师这部著作已经很好,学术规范,文脉清晰,填补了学术界这一空白,是值得推荐的书籍。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有诚意,没新意。找不到惊艳的感觉。
  •     阚老师的学术做得有其认真扎实的一面,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是很合格的。但是确实不出彩,只能当做大致了解这领域的读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