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器名物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物考古 > 楚器名物研究

出版社:黄凤春、黄婧、 刘玉莹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09出版)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35171108
作者:黄凤春,黄婧
页数:2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王逸认为这种长袂仅仅是为楚国的美女工舞者服用。事实上,从长沙楚墓出土的木俑衣着和人物绘画衣着看。男女均有著长袂的习尚。同时,短袂也兼而有之。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楚服既有长袂,也有短袂。而袂的长短取决于布幅的块数。从目前所发现的楚服实物看,大致是1:2:3的幅数递增。《礼记·深衣》中的“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记载,这是礼制的法定尺度,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未必如此严格。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楚服其袂部既有用三块,也有用二块和一块布幅的。说明楚服不拘泥于礼制的束缚,以实用为大宗,形式多样。 祛 《楚辞·哀时命》“左祛挂于榑桑,右衽拂于不周”。《说文·衣部》:“祛,衣袂也。从衣去声。”《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又《诗经·唐风·羔裘传》:“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毛传》并云:“祛,袂也。”我们认为,《楚辞》中的“祛”应指袖缘部分并与袂相连。由于祛与裾相连并构成一个整体,故二者古常相混,通为一义。事实上,祛与袂是有严格区别的,古之学者辨之甚详。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曾明言:“析言之袖日祛,袂口曰祛。”《礼记·玉藻》记:“祛尺二寸。”郑玄注:“祛,袂口也。”清儒江永在《乡党图考》中所作的衣裳图,也将祛与袂分别标注。这是值得肯定的。朱氏、郑氏和江氏都将祛与袂相互区别,较前混为一义又进了一步,但他们将祛理解为袖口则未必尽然,清儒王先谦注《释名》也指出了这一点:“《诗·裘》释文:‘祛,袂末也。’《遵大路》疏,《玉藻》疏同;《丧服记》注:‘祛,袖口也。’案:袂末之训较袖口为妥,末兼肘下言之,不专指袖口也。”袂末也正是袖缘。

书籍目录

总序
第一章 服饰篇
第一节 楚国的纺织和织品
第二节 楚国的丝织品种类
第三节 头衣
第四节 上衣与下裳
第五节 手衣与足衣
第六节 寝衣
第七节 兵服与丧服
第二章 佩饰篇
第一节 领饰和蔽膝
第二节 带和带钩
第三节 单佩和组佩
第四节 囊与佩芳
第五节 容刀与佩剑
第六节 发式与发饰
第三章 饮食篇
第一节 饮食与种类
第二节 酿酒与饮酒
第三节 食物加工技艺与方法
第四节 享神饮食
第五节 饮食器具
第六节 饮食习惯
第四章 车马篇
第一节 楚车形制与种类
第二节 楚车部件和附件
第三节 马具和马饰
第四节 乘车礼俗
第五章 出行篇
第一节 楚国的舟楫与水路运输
第二节 特殊兵种——舟师
第三节 楚国的交通
第四节 步行礼仪及代步工具
第六章 建筑篇
第一节 都城与宫室建筑
第二节 民宅建筑
第三节 其他建筑
第四节 特殊建筑——地室
第五节 建筑材料
第六节 建筑技术
第七节 室外装饰
第八节 室内装潢
第九节 室内陈设
第十节 起居习俗
第七章 礼俗篇
第一节 椁外铜戈与《周礼》中的“戈击方良”
第二节 凤鸟双联杯与《仪礼》中的三醑合卺
第三节 毁器与折兵
第四节 包山2号楚墓饰棺连璧制度补证
第五节 楚国丧归制度研究
第八章 楚器考论篇
第一节 秭归庙坪及巫山双堰塘陶鬲的年代与文化属性
第二节 郧县辽瓦店子与楚句檀王
第三节 湖北郧县新出唐国铜器铭文考释
第四节 释信阳楚简中的“碡石之磋”
第五节 新见楚器铭文中的“竟之定”及相关问题
第六节 铜方豆与宥坐之器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楚器名物研究》共分八章分别是:服饰篇、佩饰篇、饮食篇、车马篇、出行篇、建筑篇、礼俗篇、楚器考论篇等内容。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集中了东周文化的大半精华。它同东邻的吴越文化和西邻的巴蜀文化一起,曾是盛开在长江流域古区域文明的奇葩。与并世共存的先进文化相比,楚文化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当楚文化迹象初露之时,它只是糅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不显,影响不大,几乎无足称道。到了西周晚期,它才脱颖而出,令北方有识之士刮目相看。

作者简介

《楚器名物研究》从大量的楚国遗存以及楚国简牍文字材料着手,从服装配饰、饮食器具、车马舟楫以及建筑陈设等方面对楚国的历史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了解和认识楚国灿烂的文化和古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书封面


 楚器名物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