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出版社:岳鹿书社
出版日期:2003-3
ISBN:9787806652640
作者:刘宗绪 编
页数:756页

章节摘录

  为封制,古籍多称“封建(即“封藩建卫”的简称)之制”,为了与作为社会形态的“封建社会”概念相区别,中国大陆学者采用了这一习惯性称谓。  分封制最早出现在何时?我国的古史记载追溯到黄帝时代,可能是以后世之事比附、猜测上古史而形成的传说。近代新史学诞生以来,对此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把分封制、宗法制理解为周人的创造,是商周之际文化巨变的重要标志。而80年代以来,商代已经存在分封制的观点,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古文字学家胡厚宜有《殷代封建制度考》之作(见所著《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提出了根本不同于王国维之说的观点:“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附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此外,徐喜辰、裘锡圭等著名学者,也论证了类似观点。当然,学者共同的认识是,分封制在周代更为成熟、更为典型,其意义和作用更加明显。  分封制与宗法制同为支撑周代政权的两大支柱,在《诗经,大雅,板》中有明确表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把经由分封制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这就是周人心目中对分封制的定位。分封制确实为巩固、维持周王室的统治,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情况大致是:京城周围的一定区域被规定为“王畿”,周人称之为“邦畿千里”,由天子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天子分封诸侯立国,使他们在封地内行使管辖权。诸侯分封卿大夫为下级贵族,也是分封制的重要内容。《左传·桓公二年》概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制:“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皆有等衰。”《左传·昭公七年》更有“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之说。《礼记·礼运》集中表述为“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可见,分封制造成了土地和政治权力的层层分割。封君中的下一级要对上一级承担义务与责任,如:诸侯对天子有述职、纳贡、勤王、助讨、献俘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职责。而且,如果越级实施有关义务和责任,并不符合礼制的规定。最明显的例子见于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之后,标榜要替鲁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左传,定公八年至十年》)。此例反映出等级隶属制对等级的严格规定。所谓“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左传·昭公七年》)与《诗经》名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应关系的建立,也足以说明问题。  分封制所造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而且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之中。《国语·楚语下》记载了贤大夫观射父论祭祀等级的一段话,其中涉及食物等级制: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散见于先秦典籍,而与此暗合的材料也不在少数。《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之句,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孟子·梁惠王上》),由此看来,除去耄耋高年之外,庶人是只能食菜而难以食肉的。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虽说是牢骚之语,却不是无理取闹,他所要求的恰恰是士人应有的待遇——“士食鱼炙”。春秋时期的“曹刿论战”是著名典故,曹刿是士人,有劝阻者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左传·庄公十年》),显然“肉食者”是作为大夫以上级别的代称而出现的,正因为他们的无能,才需要曹刿以士人而为国君出谋划策。  我们可以推论,即便是经历了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激烈冲击,由分封制所强化的贵族等级秩序及其意识,依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顽强地显示着它们的存在。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土崩瓦解,1912年2月清室宣告退位)然而,君主专制制度曾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清王朝的统治延续了260多年,其政治影响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清室残余势力在民国初年仍有相当力量。当时,一些满蒙贵族逃到青岛、大连等地,仍从事复辟活动,被称为“宗社党”。宗社党在内蒙和西北地区都有一定势力。此外,一些清朝的遗老遗少(如康有为、劳乃宜)和封建军阀张勋等,也仍然忠于清室。1917年7月,这些清朝遗旧势力以张勋为中心,趁府院之争所造成的政治动荡之机演出了一场清室复辟的闹剧。从张·勋复辟失败至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清室遗旧势力基本上退出了当时的政治舞台。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14个省和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宜布独立,并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1912年4月南京临时政府北迁,中国在表面上恢复了政治统一,但实际上却陷入了更深的分裂。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在辛亥革命后以清末的北洋六镇为基础窃取了中央政权。当时,张作霖、阎锡山、陈树藩等乘辛亥革命和民初政治动荡之机嵋起的北方军阀也依附于;袁氏政权。袁世凯凭借北洋军阀的实力镇压二次革命后,于1916年复辟帝制,其权势达到极盛。然而。北洋军阀内部本来就存在不同派系,它窃取中央政权后,特别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取得南方各省地盘后,内部矛盾和权力斗争便日趋尖锐,终于在袁世凯死后公开分裂为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此外,张作霖在这一时期也将自己的势力从奉天(辽宁)扩张到吉林和黑龙江,形成了奉系军阀。直、皖两系军阀在—1917年开始的护法战争中就已经开始发生公开冲突,后来奉系军阀也入关逐鹿。这三个军阀派系先后控制北京政权达12年,并相互进行了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和1924年的两次直奉战争。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覆灭,直系军阀在国民革命军北伐中被消灭,奉系军阀在北伐军压力下退回、关外。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归附国民政府。至此,辛亥革命后统治中国17年的北洋军阀势力覆灭。  辛亥革命中,南方一些省份的军政大员和地方势力乘机崛起,形成了一些地方军阀,寄生于南方革命阵营乙在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后,这些军阀虽然表面上服从以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北洋军阀政权,但都保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实际上处于割据状态。1913年,袁尴凯镇压二次革命,北洋军进入南方各省,除滇、贵等西南省份外的其他各省军阀,均被袁世凯剪除。1915年,滇、贵等省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发起护国战争,粉碎了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唐继尧、陆荣廷等西南军阀因此坐大。张勋复辟失败后段棋瑞控制北京政权,对西南军阀实行“武力统一”政策,后者乃被迫同孙中山合作,发动护法战争。在护法战争中,西南军阀排斥孙中山,并互相争斗,有的覆灭,有的后来归附于广东国民政府,有的则继续割据混战。  在清末,以同盟会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振和成立各种团体的立宪派,是中国政坛上的两个主要派别。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种政治力量不断分化和重组,同盟会演化成为国民党。此时的国民党虽然在政治上还保存有同盟会的底色,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蜕化成一个人员庞杂的官僚政客集团。二次革命失败盾,国民党被指为“乱党”,其在国会中的议员也被驱逐。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继续从事反袁斗争。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旧国会恢复,国民党议员形成了所谓“商榷系”,在府院之争中站在总统黎元洪一边,反对总理段祺瑞。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拒绝恢复旧国会,部分国民党议员跟随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本战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也需要中国。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动,又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的科学管理经验,试行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迈出了重大的步伐,民族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经济也开始融人世界。  1.兴办经济特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首先就从创办经济特区开始起步的。  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比较丰富,便于吸收外资侨资,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加快经济建设。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习仲勋、杨尚昆提出可以充分发挥广东临近港澳优势,希望中央给广东放权,实行对外开放。对广东省委的建议,中共中央很重视,邓小平首先表示赞成和支持。邓小平就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福建省委分别向中央提出《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速经济发展的报告》、《关于利用侨资、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速福建社会主义建设的请示报告》。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决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中央规定两省管理体制实行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大包干的办法,获得较大的管理权限,利用特殊政策的优惠措施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中央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同意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正式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四市设置经济特区的建议,同时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直2月又正式批准建立厦门经济特区。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以后由于对外开放的需要,四个特区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经济特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致力于发展外向经济,取得了很大成绩。  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在政策上放宽,给予较多的自主权。以对外开放促岛内开发。在总结四个特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1988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批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决定设置海南省并建立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主编赘言  五六年前,笔者和黄安年教授合写了一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又续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承蒙读者垂青,两三年里就销售了数十万本之多,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后来,笔者曾与不少地方的中学历史老师接触,在谈起这本书时,大家纷纷表示,此书从历史观和史学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多数和传统的解释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这些新观点实事求是,言之有据,很有说服力,人们自然就欣赏并接受了。更有不少人说,这本书对提高甚至改变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起了极大的作用。为此还说了些对作者的溢美之词。听到这些抬爱的语言,笔者一方面为这本书起了些作用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却又甚感惶愧。  说句心里话,此书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应,确实是我们事先完全未曾料到的。笔者从中深深感到,我们广大的中学历史老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自己的专业水平有着极大的热情,对所从  事的历史教学工作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十分繁忙、压力极重的情况下,仍然非常热衷于业务进修,所以迫切需要这方面的有关读物。笔者多年来在师范大学任教,面向中学、为提高中学教学质量服务,本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早该尽些绵薄之力,但却一直没有给予重视,想来实在令人汗颜;这本《30讲》似乎稍稍补了一点欠缺,但那毕竟是无意间搞出来的,全然是由于编辑的诚邀,觉得盛情难却,并非是作者的原意。所以,近些年来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愿望,就是再搞一本包括古今中外各段历史的专题若干讲,那总比只是世界史的30讲全面些,对大家的帮助或许也会稍大些。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初衷。  笔者作为本书的主编,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了编写。经过我们商议,这本书还是要和《30讲》一样,仍然以中学历史老师为主要服务对象,书中所列专题都应是中学历史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撰写时,主要是阐述有关的论点,更多地是偏重于理论和分析,还必须注重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前提下,根据需要也补充一些史料。总起来说,是力图体现一种历史观,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素质教育是个全方位的概念,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体魄、待人处世的原则,甚至一般常识等等各方面。具体到一门学科,当然也要全面考虑。但是其中首要的一点,也是必要的前提,应该是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如果所学知识本身是不科学或不确切的,素质教育岂不成了空话!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这一点尤为显得重要。历史学科讲述的,都是已逝去的社会现象,包括发展规律、历史经验、人物、事件乃至风俗习惯等等。对于这一切,不同的人常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完全是正常的。但也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会出现多种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这其中就难免包含某些主观任意性的成分。因此,贴近史实、接近科学,就成为研究历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里用“贴近”和“接近”,而不用“符合”和“完全”,是因为许多史实的“实”是颇有些折扣的。比如远古的事情,有些属于传说,难保准确;有些则是根据出土文物作出的推测。即使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是为世人所不知的。用“贴近”好像更贴切些;至于“接近”一词,就更清楚了。一来是众说纷纭,有时各种看法中都有合理的成分,同时又存在某种不妥之处,最接近科学的,就是最好的了;二来是作为学术研究,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如果自封“完全”还有什么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呢?总之,把话转入正题,作为单门的学科,在体现素质教育上,首要的一点就是追求科学性。  科学性不是空泛的口号,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看,实践检验结果所证实了的东西,才是确实可信的;据此得出的结论,才是最接近科学的结论。换句话说,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是历史学科科学性的一条保证”也是一条必须遵守的原则。通常所说的实事求是,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就历史学科来说,“实事”就是史实,是“实”的,不是虚的或假的。据此去“求”,结论也就是“是”,而不是“非”,那就是科学性了。  ……

内容概要

  刘宗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世界史学家、历史教育家,先后从事世界近代史和法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史学人才。刘宗绪教授思想敏锐、博学多才,擅长宏观理论思考,在史学理论、世界近代史、法国史诸多领域都作出了独创性贡献,是我国史学界知名度很高的历史学家。

书籍目录

主编赘言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人之初:我国境内发现的重要猿人遗址  第2讲 文明的曙光: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第3讲 怎样看待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系统  第4讲 中国文明起源讨论的近期进展  第5讲 夏商周断代工程  第6讲 “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讨  第7讲 甲骨文的发现与商史分期新说  第8讲 等级隶属制:观察西周分封制的一个视角  第9讲 从“弭兵”看春秋争霸战争  第10讲 战国的社会矛盾与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11讲 怎样看待秦王朝的历史地位  第12讲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第13讲 西汉“郡国并行”体制及其演变  第14讲 东汉豪族势力的崛起  第15讲 进取与开放:汉王朝走向世界的步伐  第16讲 九品中正制的形成与影响  第17讲 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之一  第18讲 从曹魏“屯田”到北魏“均田”  第19讲 隋唐新民族与新文化的形成  第20讲 隋唐帝国与东亚世界  第21讲 大一统的重建  第22讲 隋炀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  第23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第24讲 贞观之治的历史内涵  第25讲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武则天时代  第26讲 盛唐气象  第27讲 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  第28讲 唐代土地管理和赋税制度的变革  第29讲 唐代的举和选  第30讲 贞元、元和之际的文艺运动与政治革新  第31讲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  第32讲 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33讲 陈桥兵变与祖宗家法  第34讲 北宋政治风气与王安石变法  第35讲 辽朝契丹国的一国两制   第36讲 北宋对辽和西夏的认识与对策  第37讲 宋金“海上之盟”与南宋对金的投降政策  第38讲 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  第39讲 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  第40讲 宋朝的理学与土大夫政治  第41讲 大蒙古国的扩张与分裂  第42讲 元朝的文化包容与民族歧视  第43讲 元朝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第44讲 元朝制度建设的特点  第45讲 元朝对外关系  第46讲 朱元璋的开国创制  第47讲 明太祖的重典治国  第48讲 八股取士——选官制度的困境  第49讲 明初分封与靖难之役  第50讲 唐宋以来赋税制度的发展与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第51讲 明朝宦官专权的特点  第52讲 “均田免粮”口号的时代性  第53讲 八旗制度在满清兴起过程中的作用  第54讲 明清之际的社会矛盾  第55讲 清代的皇权、内阁与军机处  第56讲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艰难转型与资本主义萌芽  第57讲 明清时期的海外政策与朝贡贸易  第58讲 从陆王心学到乾嘉考据之学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第四部分 世界近代史第五部分 世界现代史

作者简介

素质教育是个全方位的概念,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体魄、待人处世的原则,甚至一般常识等等各方面。具体到一门学科,当然也要全面考虑。但是其中首要的一点,也是必要的前提,应该是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如果所学知识本身是不科学或不确切的,素质教育岂不成了空话!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这一点尤为显得重要。历史学科讲述的,都是已逝去的社会现象,包括发展规律、历史经验、人物、事件乃至风俗习惯等等。对于这一切,不同的人常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完全是正常的。但也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会出现多种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这其中就难免包含某些主观任意性的、成分。因此,贴近史实、接近科学,就成为研究历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里用"贴近"和"接近",而不用"符合"和"完全",是因为许多史实的"实"是颇有些折扣的。比如远古的事情,有些属于传说,难保准确。有些则是根据出土文物做出的推测。即使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是为世人所不知的。用"贴近"好像更贴切些;至于"接近"一词,就更清楚了。一来是众说纷纭,有时各种看法中都有合理的成分,同时又存在某种不妥之处,最接近科学的,就是最好的了;二来是作为学术研究,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如果自封"完全"还有什么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呢?总之,把话转入正题,作为单门的学科,在体现素质教育上,首要的一点就是追求科学性。本书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广大读者读后便可知晓。

图书封面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不错,对于高初中历史研究学习都非常有用。
  •     对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是非常好的参考书。不过缺少参考书目,稍嫌不足。
  •     对于高考文综历史复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啊
  •     这本由刘宗绪先生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尽管出版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但是由于作者在编写本书的时候所采取的态度就是为了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而编写的,书中的观点多采取当时史学界比较权威而又比较新颖的观点。所以,不论是教学多年的历史教师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历史教师,本书的许多论述都将有益于以后的教学工作。
  •     大家作品,装帧精美!!值得购买!!!
  •     刘宗绪 原先的高考历史命题人。尽管书籍是以前出版的,但尚可一读
  •     言简意赅、提纲挈领,虽不算深入,但也算是挺顺手的工具书吧,买给女儿,没事儿翻翻也无不可
  •     很详细,但是不是那么难以入读
  •     书中知识面相当广,有学习了解的必要。
  •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学读物,作者用通俗的笔法把历史知识告诉读者。认真阅读本书,读者将明史知理,一定会受益匪浅。
  •     一直想买,这次降价很实惠!
  •     看专家的讲座,粗略了解整个历史概况,相当于是一本浓缩的中外通史。
  •     作为史学门外恩值得一读汉,
  •     包装精美,包内容详实透彻,对学习很有帮助,尤其中国史
  •     这本书对中学历史的问题分析的很是透彻,详细。在看了这本书后,心里的一些疑问得到了解决,非常喜欢。比中学的教参好多了。非常适合中学一线教师使用。高中生也可看看,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     十六年前,我在准备高考。在庞杂的历史复习材料中,突然读到刘宗绪的一篇复习文章,他以新颖的观点、缜密的思路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历史除了背诵时间地点人物和结论,还可以蕴藏着如此的智慧!本书2003年出版,也就是刘教授逝世的那一年。字有点小,但还能勉强接受。
  •     西方伦理学思想史,很不错的书。
  •     刚刚拿到书,质量挺好。而且大概的翻阅了一下,写的挺不错的。值得看。建议喜欢历史的孩子们可以买下。
  •     中学历史教师的瑰宝资料啊。
  •     还没看,不过看纸质包装都还不错,很满意的一本书~~
  •     感觉一般,书还掉页了。
  •     讲座内容与学的历史课本有不少区别,值得一看
  •     虽是写给历史教师的,单作者都是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内容可靠,也不错。只是发来的品相实在是不敢恭维,说开膛破肚一点也不夸张,书脊全开,封面也损坏,特别是边角。
  •     字体偏小,其他皆满意。
  •     高三文科学生的必读书.
  •     内容相当的丰富,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参考书。
  •     评价完了,好评
  •     报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这本书。拿到书后看了一下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介绍,该书不仅详细介绍了该工程通过验收的前因后果,还如实记录了海内外学者的不同声音和质疑。很满意,一本相对客观、公允、严谨的教科书。
  •     观点是70年代的,太陈腐了,真本书本身就是历史。
  •     对历史有个大概的框架,适合对历史还没一个初步概念的人浏览一下
  •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历史
  •     本书是历史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读物!
  •     工具书嘛,很好用的,一定会有帮助的
  •     非常适合高中一线教师
  •     我的专业书,值得细细品味。相信对我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     喜欢历史的时期买的,昨天想处理给学生,但还是舍不得,留着以后给宝宝喜欢历史的时候看吧!
  •     这个商品不错,好全的
  •     很不错的一本书,中国史世界史都有,不过世界史没有古代部分
  •     观点有点老
  •     推荐给了同仁,可惜没有世界古代史部分,强烈建议补上这个缺
  •     这本书按专题体例编写,内容丰富,语言精练。他不同于一般的教辅资料。它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学术界最近的研究成果,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还是很有深度的。作者在序言中给这本书的阅读人群的定位是中学教师和中等教育以上的人士。我觉得这本书对于大学历史专业低年级的学生也有很到的阅读价值。对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     历史教授对于中学历史老师的学术讲座资料,这本是中国史的,世界史专题的好像买不到了。
  •     很实用,只是缺失世界古代史专题,有点遗憾
  •     作为历史教师,这些历史读物,对历史教学有较大的作用,对促进历史学科知识也极为有用。
  •     不适合学生用(⊙o⊙)…(⊙o⊙)…(⊙o⊙)…
  •     书有点旧,字比较小。适合学生,不适合作为闲暇时的读物。
  •     一直想看的一本书,终于买到了
  •     大概在一年半前就有缺货登记了,到现在才来,虽说没有立刻就看,但是等的时间也确实比较长啊~~还有一部杜鲁门的自传,还不晓得哪年才会有呢
  •     这书是众多专家编写的,许多问题都是深入的探讨,而不是一本通俗读物,这书写的内容有深度,适合于提高史学素养,适合大学水平阅读,自己读了这书,觉得收益匪浅。难得!
  •     这本书的主编是刘宗绪,在国内史学界也是权威。内容比较全面,厚厚的一本。可惜书好像是在水里泡过的,污染的很厉害!当当怎么拿这种书来对消费者!
  •     本书以中学历史老师为主要服务对象,书中所列专题都应是中学历史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撰写时,主要是阐述有关的论点,更多地是偏重于理论和分析,还必须注重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前提下,根据需要也补充一些史料。总起来说,是力图体现一种历史观,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刘宗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世界史学家、历史教育家,先后从事世界近代史和法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史学人才。刘宗绪教授思想敏锐、博学多才,擅长宏观理论思考,在史学理论、世界近代史、法国史诸多领域都作出了独创性贡献,是我国史学界知名度很高的历史学家。
  •     分专题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其内用容与教材结合不够紧密亦不够透彻,其参考价值亦大打折扣!但这不影响其地位。
  •     内容很全,讲得也很好
  •     虽然这是本给中学历史老师的参考书,但书中所列专题都应是中学历史课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此书在撰写时,主要是阐述有关的论点,更多地是偏重于理论和分析,注重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前提下,根据需要也补充一些史料。总起来说,是力图体现一种历史观,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的一本书。作为普通读者,也是可以看看的。
  •     很多很好玩的观点
  •     内容比较深,不太适于普通学生阅读。
  •     喜欢历史的人,细细阅读必有收益
  •     注册了很久,一直在**混,最近买这本书发现只有当当还有,同学推荐的,不错啊,送货很快,赞一个先
  •     书不错 分五个方面讲的 但是 有些笼统
  •     好书,好书,好书,是一本好书!
  •     作为学生用书是有一定的深度了,还可以
  •     好书,你值得有呦,希望再出类似的好书
  •     三折太实惠了,书不错。
  •     对于高三文科生真是一本实用的好书!
  •     很好很全面,史料丰富,有新的视角
  •     首先不得不说本书的众多编者都是史学界的权威专家,这就为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其次,本书的编排体系突出“散而不乱”,虽然讲解点分得比较细,但是从整体上看就会发现其突出了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最后想说的就是本书所引史料详尽而丰厚,比较适合中学历史教学的新方向。
  •     这是朋友推荐的,感觉读着很清晰的。很像大学的历史课本
  •     在别人的文章里看到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希望对自己有用!
  •     这本书真的很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评点了很多历史史实,好看!
  •     RT,好不容易买到,满足!
  •     历史教师教学必备之参考书。
  •     很久期待的一本书,可以拓展视野,就是字体有些小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