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第一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1
ISBN:9787500486428
页数:463页

章节摘录

  如果通过以上考察,使战国末期以来附加、堆积在姤卦上的各种儒教的经学的解释,亦即形而上学等的哲学(特别是万物生成论)、阴阳说、象数理论、道德思想(特别是男尊女卑观念)、政治思想(特别是君主、臣妾关系论)等,全部都得到彻底的、成功的清除,那在我们眼前,就应该能够展现出目前所见最早的《周易》文本——博楚简《周易》敏(媚)卦单纯朴质的真相来。最后,我想从此观点出发对本卦整体内容作一总结。  卦名“敏(妬)”即“男女相遇”之意。从卦辞“勿用取女”可知,其主体是男子,遇的目的是婚姻。本卦整体说的是,前往女方处(或其家)相遇时的男子状况及所带“苞苴之礼”的内容有问题,可判断出吉凶。卦辞中,“女壮”这种女子的状态被看作是有问题的,那是因为,本卦的主题是,男方以婚姻为目的前去与女方相遇,因此作为前提,其最关心之事就是女方能否生出较多的健康的男孩子吧。只有对方女子符合了不负伤(“壮”)之条件,才能接下来谈如何前往女方处(或其家)与之相遇的问题。  虽然这么说,但概观整体文意,该卦对男子前往遇女之事,未必给予积极的评价。首先,对初六“系于金柅”这种不前往相遇的态度,该卦下了“吉”之占断,相反对“有攸往,见”这种前往相遇的态度,却下了“凶”之占断,将后者的态度比喻为“羸豕孚躏躅”。这种占断是以卦辞“女壮”为前提的吧。对前往遇女之事不怎么给予积极评价,这种情况以下各爻也没有什么变化。作为“苞苴之礼”带往女方家的东西,如九二“橐有鱼”所示,男方准备了“鱼”,但这裹给予的占断是“无咎”,未必是消极的评价,但从对方女子家却得不到好的待遇,以“不利宾”之结果告终。  但是,本卦对男子前往遇女之事自身并未表示否定,这一点从九三也可以看出。如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所示,男方因某种障碍不能前往女方处,对此该卦作出了“厉”的评价。九四之所以说“汇无鱼,起凶”,是因为同带鱼前往的九二相比以后,可知相称的“苞苴之礼”是使婚姻成立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吧。  ……

前言

  中日两国中国古代史学者的学术交流源远流长,当然在不同历史阶段,交流的范围、深度、广度及交流方式各有不同。很多年以来,中国古代史研究水平的提高,舆中日两国学者密切的学术交流分不开。无论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哪一个方面的学者,我想都应该深有体会!  2006年前后,历史所酝酿着如何在21世纪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这种交流的加深。在前所长陈祖武先生、副所长刘荣军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处齐克琛、楼劲先生的具体负责下,这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底,历史所所务会决定委派正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做访问研究的本所王启发先生通过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东方学会束京支部长兼常务理事池田知久先生,与日本著名的学术团体东方学会进行联系和沟通,就共同举办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并在中国、日本轮流召开,以及长期合作等诸多事宜进行协商,此建议得到东方学会会长池田温、理事长户川芳郎先生以及东方学会理事会的积极支持。  2008年1月,历史所方面起草了论坛规划方案并与东方学会方面沟通。2月,历史所所务会通过了论坛合作方案,提交给东方学会理事会商讨确定。4月,历史所就首届论坛的主题拟为“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研究”和论坛举办时间拟于2009年8月等事宜与东方学会方面商讨。2008年5月,历史所拟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日本东方学会关于共同举办首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的合作大纲》并提交给日本东方学会商讨。6月,历史所向东方学会寄送由历史所所长陈祖武签字的《合作大纲》一式两份,由东方学会会长池田温先生签字后寄回历史所一份。

书籍目录

前言
1、池田溫《日本的東洋史研究與東方學會》
2、户川芳郎《“儒蔵”日本編纂委員会の活動について》
3、劉慶柱《中國古代都城考古發現與都城史研究》
4、池田知久《依據出土資料展開的中國思想史研究──以上博楚簡《周易》敂(姤)卦爲例》
5、李均明《讀“清華簡”札記》
6、谷中信一《戰國楚簡を通してみた先秦道家――上博簡(七)『凡物流形』を中心に》
7、藤田勝久《戰國秦代出土史料與〈史記〉》
8、工藤元男《秦漢田律考》
9、吳銳《石泉學派歷史地理體系對出土資料的挑戰――以里耶秦簡地名爲例》
10、王子今《漢代西域史料的發現和理解》
11、陳偉《也談董仲舒上言“又加”句的解讀問題》
12、張德芳《從漢簡材料看漢晋絲綢之路全程的走向和路綫》
13、渡邊義浩《史的自立――以魏晋時期“別傳”的流行爲中心》
14、李憑《北魏蓋天保墓磚透露的歷史信息》(附圖六幀)
15、黃正建《〈天聖令〉在唐宋史研究中的價值――以現有研究成果爲中心》
16、吳麗娛《從天聖〈喪葬令〉的職官標準看唐宋社會之變遷》
17、垣内景子《〈朱子語類〉の記録について――口頭語と書かれた白話の関係》
18、張廣保《從碑刻材料看金元全真教徒的修煉生活》
19、青格力《〈衛拉特聯盟法典〉“後記”翻譯及注釋》
20、欒成顯《明清地方文書檔案遺存述略》
21、萬明《明代詔令文書的整理與明史研究》
22、楊艶秋《〈皇明通紀輯要〉在朝鮮的流傳與重編》
23、陳時龍《天一閣藏〈明史稿·鄒來學傳〉校讀》
24、陳支平《從族譜資料看清初鄭成功政權的抗清活動》
25、馮爾康《雍正帝自稱“漢子”――解讀一條史料》
26、楊珍《滿文密折所見允祉與雍正》
27、吳伯婭《清宮檔案與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

作者简介

《第一届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文集》出版
與聞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日本東方學會、日本大東文化大學編輯的《第一届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文集》,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文集是2009年8月中旬在北京召開的首届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提交論文的結集。
承主事先生慨允,茲以文集前言、目錄揭載如次。
前 言
中日兩國中國古代史學者的學術交流源遠流長,當然在不同歷史階段,交流的範圍、深度、廣度及交流方式各有不同。很多年以來,中國古代史研究水平的提高,與中日兩國學者密切的學術交流分不開。無論是研究中國古代史哪一個方面的學者,我想都應該深有體會!
2006年前後,歷史所醞釀著如何在21世紀進一步推動中日兩國這種交流的加深。在前所長陳祖武先生、副所長劉榮軍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處齊克琛、樓勁先生的具體負責下,這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2007年底,歷史所所務會决定委派正在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做訪問研究的本所王啓發先生通過大東文化大學教授、東方學會東京支部長兼常務理事池田知久先生,與日本著名的學術團體東方學會進行聯繫和溝通,就共同舉辦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幷在中國、日本輪流召開,以及長期合作等諸多事宜進行協商,此建議得到東方學會會長池田溫、理事長戶川芳郎先生以及東方學會理事會的積極支持。
2008年1月,歷史所方面起草了論壇規劃方案幷與東方學會方面溝通。2月,歷史所所務會通過了論壇合作方案,提交給東方學會理事會商討確定。4月,歷史所就首届論壇的主題擬爲“史料與中國古代史研究”和論壇舉辦時間擬于2009年8月等事宜與東方學會方面商討。2008年5月,歷史所擬定《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日本東方學會關于共同舉辦首届“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的合作大綱》幷提交給日本東方學會商討。6月,歷史所向東方學會寄送由歷史所所長陳祖武簽字的《合作大綱》一式兩份,由東方學會會長池田溫先生簽字後寄回歷史所一份。至此雙方最終達成了在2009年8月中旬在中國北京舉辦首届論壇的書面協議。同時還就雙方五年期的合作協議做了進一步的商討。2008年8月,雙方就擬定參加首届論壇的中日學者人選及相關信息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2009年4月,雙方就以五年爲期限和輪流主辦“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協議的具體文本內容進行商談。6月,歷史所將雙方共同商定的協議中文版發給池田知久先生轉交日本東方學會。至此,協議文本已經完全確定下來了,即由歷史所負責打印製作中文本,東方學會負責打印製作日文本,簽約時間定于首届論壇召開期間。與此同時,歷史所向中日學者寄送“首届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會議邀請函,確定論壇會議于2009年8月12日到13日在北京舉行。8月11日下午,東方學會會長池田溫先生與歷史所副所長劉榮軍先生分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日本東方學會 關于共同舉辦“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的協議》中文本和日文本上簽字。中方參加簽字儀式的代表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所研究員、前所長陳祖武,副所長卜憲群、王震中,科研處處長齊克琛、副處長樓勁、研究員王啓發(兼翻譯);日方參加簽字儀式的代表還有東方學會理事長戶川芳郎、事務局局長河口英雄,東京支部長池田知久、大東文化大學教授渡邊義浩、早稻田大學副教授河野貴美子(任翻譯)。8月12日上午首届論壇會議如期召開,幷圓滿結束。首届論壇得到日本大東文化大學的大力支持,承擔了不少組織工作和日方部分學者的費用,故也是此次論壇的主辦方之一。在歷史所和東方學會之外吸收第三方參與,共同主辦這個論壇的模式是一個好方法,還將繼續下去。
“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是爲中日兩國全體研究中國古代史的學者搭建的一個學術交流平臺,參加者幷不限于某一個機構。這個平臺的建立是中日兩國學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誠摯的感謝爲搭建這個平臺做出貢獻的各方人士。我們也相信論壇能够持續的辦下去,幷且越辦越好!
《首届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文集》就要出版了,論壇辦得好不好,《文集》水平的高低是一個檢驗,是一個代表,相信讀者自會有評論。樓勁先生囑我寫個前言,以我的學識很難對《文集》中的各位先生,特別是其中中日兩國很多德高望重的學者的大作做出評論,而《文集》中又正好缺少對本次會議情况的說明,故我就把這次論壇舉辦的前前後後情况做一簡要介紹,也算是爲這段歷史過程留下一個見證吧!
2010年2月4日卜憲群謹識于北京
目錄
前言
1、池田 溫《日本的東洋史研究與東方學會》
2、户川芳郎《“儒蔵”日本編纂委員会の活動について》
3、劉慶柱《中國古代都城考古發現與都城史研究》
4、池田知久《依據出土資料展開的中國思想史研究──以上博楚簡《周易》敂(姤)卦爲例》
5、李均明《讀“清華簡”札記》
6、谷中信一《戰國楚簡を通してみた先秦道家――上博簡(七)『凡物流形』を中心に》
7、藤田勝久《戰國秦代出土史料與〈史記〉》
8、工藤元男《秦漢田律考》
9、吳銳《石泉學派歷史地理體系對出土資料的挑戰――以里耶秦簡地名爲例》
10、王子今《漢代西域史料的發現和理解》
11、陳偉《也談董仲舒上言“又加”句的解讀問題》
12、張德芳《從漢簡材料看漢晋絲綢之路全程的走向和路綫》
13、渡邊義浩《史的自立――以魏晋時期“別傳”的流行爲中心》
14、李憑《北魏蓋天保墓磚透露的歷史信息》(附圖六幀)
15、黃正建《〈天聖令〉在唐宋史研究中的價值――以現有研究成果爲中心》
16、吳麗娛《從天聖〈喪葬令〉的職官標準看唐宋社會之變遷》
17、垣内景子《〈朱子語類〉の記録について――口頭語と書かれた白話の関係》
18、張廣保《從碑刻材料看金元全真教徒的修煉生活》
19、青格力《〈衛拉特聯盟法典〉“後記”翻譯及注釋》
20、欒成顯《明清地方文書檔案遺存述略》
21、萬明《明代詔令文書的整理與明史研究》
22、楊艶秋《〈皇明通紀輯要〉在朝鮮的流傳與重編》
23、陳時龍《天一閣藏〈明史稿·鄒來學傳〉校讀》
24、陳支平《從族譜資料看清初鄭成功政權的抗清活動》
25、馮爾康《雍正帝自稱“漢子”――解讀一條史料》
26、楊珍《滿文密折所見允祉與雍正》
27、吳伯婭《清宮檔案與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

图书封面


 第一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倭人之文明然虽曾师事我中华,但最后从了西洋文明。反过来,大搞欺师灭祖,为人类所不齿。然为师者亦当自反省,墨守陈规,因因相袭,官僚作风,死不改悔,是否为我中华曾经暗淡之原因?值得深思!最难忘,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仁人志士谭嗣同痛苦地写下令人撕心裂肺的诗句:
    “时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落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     所收论文相当有代表性,近来学者所关注的课题基本上这里都有所反映~
  •     日本人的视角很细腻
  •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1、9、14、25)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