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料典籍 > 左传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04
ISBN:9787101055177
作者:刘利 译注
页数:304页

“文圣“孔子编定影响重大的中国第一史书《春秋左传》

“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五本经典书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的合称,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有人统计,周易24207字,尚书25800字,毛诗39224字,周礼45806字,仪礼56115字,礼记99020字,孔子春秋文本18000字。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史书,司马迁曾明确表示:“孔子厄而作《春秋》”。早在孔子出生前就有《春秋》流传,并已具备约定俗成的一套传统义例,即所谓“书法”。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编定了这部记载当时历史大事的史书《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历史著作。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因而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社会生活、天道等诸方面,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孔子《春秋》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子立足社会,不同流于社会。他所著的《春秋》,写到鲁哀公捕获麒麟就停写了,孔子精微地觉察到这是世道衰落的象征。 史书记载,鲁哀公时,西狩大野。叔孙氏捕获一受伤麒麟,认为不吉祥就弃之于野。孔子听后非常悲痛,慨叹祥兽乃为明主而出,却为人所害,传说作《获麟操》并绝笔《春秋》。后来,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论语》、《左传》中都记有孔子对春秋时代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述,可见这是孔子的弟子们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春秋》经文极为简略,每年记事最多不过二十来条,最少的只有两条;最长的条文不过四十余字,最短的仅一二字。《春秋》虽然简短,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从而赋与史官的口头讲述以信史价值,这已是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春秋》被尊为孔子编撰的圣经,在政治上、学术上处于至高无上的尊位,它在经学和史学上,以至在政治生活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春秋》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对后世史学、散文乃至小说、戏剧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春秋》对后世的《史记》等史书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春秋》因有“情韵开美,文彩照耀”、“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的美誉,故此世称孔子为“文圣” 。 后人刘知几评论《春秋》是:“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 。刘熙载认为《春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译意: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若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记载有:“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古代有”孔子春秋为汉制法“之说。著有《新五代史》的 欧阳修说:“孔子作《春秋》,以乱世而立治法”。《汉书》中说:“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春秋》作为史家之经典,以一字为褒贬,微言大义,存乎其中。全书文字简略,叙事注重结果,一般不铺叙过程,写法很象今天的标题新闻。这本书卓立千古,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首先是因为它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即“春秋笔法”。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成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孔子在《春秋》中的“褒贬”有巨大威力:“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如斧钺。”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唐代《史通》一书中赞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韩愈曾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孟子》描述道:“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 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朱熹记述:“胡氏曰:‘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厚典、庸礼、命德、讨罪,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知孔子者,谓此书之作,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远也。罪孔子者,以谓无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则戚矣。’愚谓孔子作《春秋》以讨乱贼,则致治之法垂于万世,是亦一治也。”“盖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不必圣贤;如《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讨之,不必士师也。”

推荐

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十年前看的岳麓出版社出的,那时候在上高中,两年时间看《史记》和《左传》,感觉收获很多。我看不太懂原文,主要是看后面翻译的白话文内容,主要收获是对人性的了解,对各种利益的纠缠和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存疑

212页把“棠姜”解释为“已死的姓棠的大夫的遗孀”,但《古人称谓》的说法是“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则这个棠大夫不是姓棠了,至于他是谁就不知道了……

中华书局越来越不厚道了

节选本,但在书名上不写清楚。骗骗小孩子还可以……不过,中华书局的这套书的确就是出给小孩子看的,只能说我没有买对书。当然,大部头的十八万字的原文,我也是看不下来,暂且读读这个节选本……今后有时间再读全书。简体,横排,版式设计比较傻,空白页有够多,注释尚可,但译文实在是问题多多,很考验读者的揣测能力。但是,这又是一套拿给小孩子看(明显低幼化的排版)的书,弄出这么个译文,实在不必要(通篇逐词翻译,没这个必要),还不如在注释里多说两句,省略掉译文好。下午两个小时读了六分之一,开始恶心。在卓越亚马逊上买的书,一股子难以启齿的味道(不是墨香味儿),像是有毒塑料还是别的什么。本想今天读完,但看来是完不成了,太想吐。不晓得是卓越的问题是还是出版社或印刷单位的问题。年龄较小的朋友,想要对春秋左传有一定了解的,可以看这本书。学古文的,想做学术的,或者是想放在书架上装B的暴发户们,还是老老实实买全本的吧。今天全看完了,最后补充一下:选取的文本也有问题,印象中的好几个经典的段子没选上,可恶的篇幅和定价。后面的翻译要好很多,貌似是第二位译注者的功劳……

可做入门读物

感觉还好,不适合做启蒙读物给小孩子看,但是做个入门读物给我这种对文史感兴趣的工科大学生看看还好。读了一半,觉得古代的妇女好伟大,比如重耳的齐国夫人,有魄力,赵衰的二任妻子,好贤惠。。。。。。

礼崩那又怎么样

看完左传,觉得先秦的人大没有之后的人死板和顽固,总的说来看重德行胜过看重礼,有时候通过礼来衡量一个人德,但是礼绝不是形式上的礼,而是能反应个人品德的行为。其实左传之中早有对王权权威性的挑战的例子,可以看出时代开始质疑王权的正当性了,这也是对礼的最大挑战。礼其实并非神圣到不可挑战,有些人对礼的过度崇拜,使立国之本从德变成了礼,这也是非常荒谬的,礼本身是趋附于德存在的,德之不存,王将安在,国将安在,道之所存,德之所存,与其成为礼的奴隶,不如去拥抱德成而畅于四肢的自由。我相信旧乐坏,新律也会出。


 左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