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2 图文精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明朝那些事儿2 图文精印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50202467
作者:当年明月
页数:290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建文帝:建文的忧虑   朱元璋病逝前,指定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逝世时很是安心,因为他认为朱允炆一定能够继承他的意愿,将大明王朝治理得更好。一个安心的人走了,却留下了一个忧虑的人。   朱元璋巨大的身影从朱允炆身上消失了,朱允炆终于可以独自处理政事了,但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少年惊奇地发现,他仍然看不到太阳,因为有九个人的身影又笼罩到了他的头上。   这九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如果说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这九个人就是保卫大地主的地主武装。   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但请注意,这三个护卫不是指三个人。   所谓护卫是一个总称,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这样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们的军事实力。   上面那句话的关键所在就是不等,按照这个规定,藩王所能拥有的军力是九千人到五万七千人,而在实践中,藩王们都倾向于选择后一个数字,枪杆子里出政权,就算不要政权,多养点打手保镖看家护院也是好的。   按说这个数字其实也不多,区区五万多人,自然干不过中央。可见朱元璋在安排军队建制时是有所考虑的,但事情往往坏就坏在例外这个词上。   可以例外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九个人中的某几个。他们之所以可以例外,是因为他们负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守护边界。   他们的防区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这九个武装地主就如同九大军区,分别负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燕王和晋王势力最大,他们各自带有十余万军队,可谓兵势强大,但这二位还不是九王中最生猛的,公认的打仗第一强人是宁王,此人“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看似兵力没有燕王和晋王多,但他手下却有一支当年最为强大的武装——朵颜三卫。   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可以说是明军中的国际纵队,全部由蒙古人组成,战斗力极强。可能有人要问,为何这些蒙古人甘心给明朝打工?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明朝按时发放工资,这些外援们吃饱饭还能去娱乐场所休闲一下,而北元却是经常打白条,打仗前许愿抢到的战利品归个人所有,结果往往抢回来就要先交集体,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这就是明显的赔本买卖了,拼死抢了点东西回来,还要交公,万一死掉了估计还没有人管埋。确实不如给明朝当公务员,按月拿钱还有福利保障, 无数的蒙古人就是被这种政策吸引过来的。   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另外宁王本人也是极为凶横,据说他每次打仗都领头冲锋,活像《第一滴血》里的兰博,杀人不眨眼,砍头如切菜,连燕王这样的狠角色看到他都要让三分。   这几位镇守边界的武装地主还经常搞联合军事演习,动不动就是十几万人在边界动刀动枪,喊杀冲天。一旦有这样的动静,北元游击队就会立刻转入地下斗争。   其实这些喊杀声惊动的不只是北元,还有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示威。   该采取点措施了。   朱允炆是一个好人,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朱标患重病,朱允炆尽心伺候。他的孝顺并没有感动上天,挽留住朱标的性命。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他的三个年纪还小的弟弟接来和自己一起住,目的很简单,他不想这些年幼的弟弟和自己一样去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他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亲情。   那年,他才十五岁。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朱元璋的护理工作。由于朱元璋脾气本来就不好,伺候他的人总是担心掉脑袋,朱允炆主动承担了责任,他亲自服侍朱元璋,直到朱元璋离开这个世界。他尽到了一个好儿子和好孙子的责任。   也是一个早熟的少年,当然促使他早熟的并不只是父亲的早逝,还有他的那些叔叔们。   叔叔的威胁   让朱允炆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两件事:   一次,朱元璋老师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学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好学生朱允炆,另一个是社会青年朱棣。   朱允炆先对,却对得很不高明,他的答案是“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勉强对得上,却是不雅;而此时社会青年朱棣却灵感突发,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句不但对得工整,还突出了一个龙字,确是绝对。朱元璋很高兴,表扬了朱棣,而朱棣也不失时机地看了朱允炆一眼,那意思似乎是你也就这能耐而已。   朱允炆虽然还小,但却明白那个眼神的意义。   另一次就严重得多了,朱允炆放学后,正巧遇上社会青年朱棣。朱棣一看四下无人,就露出了流氓相,居然用手拍他的后背,说道: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不意儿乃有今日)。   朱棣的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是大不敬,大概类似今天学校门口的不良少年堵住学生抢劫。   朱允炆也没有想到朱棣居然敢如此放肆,一时不知所措,慌了手脚,正在这时,朱元璋老师过来了,他看见如此情景,勃然大怒,狠狠地骂了朱棣一顿,此时朱允炆的反应却十分耐人寻味。   他不但没有向朱元璋告状,反而帮朱棣说话,向朱元璋表示这是他们叔侄俩闹着玩的。朱元璋这才没有追究。   你不得不佩服朱允炆的反应。这是皇室子孙在复杂环境下的一种天赋,但在我看来,这种天赋似乎是一种悲哀。   在朱元璋的眼里,朱棣是一个好儿子;可是在朱允炆的眼里,朱棣是一个坏叔叔。这倒也不矛盾,就如我们前面所说,朱棣本来就有两张脸,一张是给父亲看的,一张是给侄子看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那次历史上有名的对话。   朱元璋在解决了良弓和走狗的问题后,曾不无得意地对朱允炆说: “我安排你的几个叔叔为你守护边界,站岗放哨,你就可以在家里安心做皇帝了。”   朱元璋笑了,朱允炆却没有笑,他一反以往的附和,陷入沉思中。   这是一个机会,有些话迟早要说,就趁现在这个机会说出来吧。   朱允炆抬起头,用忧虑的口气说出了朱元璋万想不到的话:“外敌入侵,由叔叔们来对付;如果叔叔们要有异心,我怎么对付他们呢?”   一生运筹帷幄的朱元璋居然被这个问题问呆了,难道自己的儿子还不能相信吗?他沉默了很久,居然也说了一句朱允炆想不到的话:“你的意思呢?”   这下轮到朱允炆傻眼了,皮球又被踢了回来,要靠我还用得着问你老人家吗?这爷孙俩被这个问题弄得疲于应付,但问题还是不能不答的,朱允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用做论文的精神列出五点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用德来争取他们的心,然后用礼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属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   一生精于谋略计算的朱元璋听到这个计划后,也不由得开口称赞:“很好,没有更好的选择方法了。”   朱元璋十分高兴,他的判断告诉他,朱允炆列出的方法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隐忧。但事情真的会如他所想般顺利吗?有没有什么漏洞呢?   事实证明确实有一个漏洞,今天我们回头来看这段经典的对话,就会发现两个人说得都很有道理,朱元璋的判断没有错,确实没有比朱允炆所说的更好的方法了,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朱允炆的能力。   朱允炆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据史料记载,由于他的头形不好,朱元璋曾经十分不喜欢他,但朱元璋慢慢发现,这个孩子十分聪明,背书十分在行,便对他另眼相看,最后立为继承人。   这里也说明一下能力的问题。在我小时候,我邻居家有个小孩,才五岁就会帮家里打酱油,居然还会讨价还价,时人皆叹之,因为每次打酱油都能帮家里省一毛钱,被誉为奇才。十几年后,我偶然听人说起他待业在家,找不到工作,不过仍然去买酱油,唯一的区别是副食店的老板再也不肯跟他讨价还价了。   打酱油只是个比方,这里主要是说明读书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书读得好,不代表事情能处理得好;能列出计划,不代表能够执行计划。   建文的班底   其实朱元璋也并没有把这个复杂的问题抛给毫无经验的孙子,他为朱允炆留下了一群人,帮助他治理天下,其主要成员有三个人,他们也成为后来建文帝的主要班底。   第一个人   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带着几分神秘感,告诉已经被确认为继承人的朱允炆,自己已为他选择了一个可以治理天下的人才,但这个人有个缺点,就是过于傲气,所以现在还不能用他,要压制他一下,将来才能够成大器。然后他说出了这个人的名字:方孝孺。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   说来倒也滑稽,这位方孝孺就是在空印案中被错杀的方克勤之子,杀其父而用其子,不知这算不算是对方孝孺的一种压制。   方孝孺自小熟读经书,为人称道,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濂,而他自己也常常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但让他莫名其妙的是,自己名声很大,老师又在朝中为官,洪武十五年、二十五年,地方政府两次向朱元璋推荐,自己却一直没有得到任用。   我们知道原因,但当时的方孝孺是不知道原因的,他就这样等了十年之久,由此可见,领导的想法确实是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   朱元璋告诉朱允炆,方孝孺是绝对可以信任的,他一生都会效忠于你, 并能为你治理国家,开创太平盛世。   这话他只说对了一半。   第二个人   洪武年间,京城里的谨身殿由于没有安装避雷针,被雷给劈了。如果是今天大概是要搞个安全宣传的,教育一下大家注意天气变化,修好完事,但在当年,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朱元璋认为是上天发怒了,便决定去祷庙祭祀,他大概是认为自己确实干了不少错事,所以这次祭祀他挑选了一批人和他一起去。   挑选条件是极为苛刻的,那就是在九年之内(含九年)没有犯任何过失的,这在洪武朝可真是难过登天了。那个时候,官员能保住脑袋就不错了,你就是没错,说不准老朱也能给你挑出错来。这么看来,能符合要求者还真是需要一颗纯洁的心灵,至少对老朱纯洁。   虽然不多,却也不是没有,齐德就是其中一个,他因为这件事被朱元璋留意,并记在心中,祭祀完毕后,朱元璋亲自为齐德改名为泰,从此齐泰这个名字成为了他一生的代号。   此人是个文人,虽未带兵,却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朱元璋也曾放心不下,为他举行了一场单独面试,询问边界将领的名字,齐泰不慌不忙,从东说到西,从南说到北,毫无遗漏,得了满分。之后又问各地的形势,齐泰这次没有说话,从袖子里拿出一本手册,上面的记载十分详细。朱元璋十分惊讶,大为欣赏。   知道,这次面试是突然性的,齐泰并未预先做准备,说明这位仁兄确实是把这些玩意儿当书来背的,还写成小册子,随走随看,其用功之热情胜似今日在公交车上背单词的四级考生。   他也将成为建文帝的重臣。   第三个人   这个人比较特殊,他从入朝为官时起就是朱允炆的死党,此人就是黄子澄。   黄子澄是江西人,洪武十八年(1385),他一鸣惊人,在当年的高考中以最高分获得会元的称号,后被选拔为东宫伴读;这是一个前途远大的工作, 因为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能够得到这个职位可见其学问之深。   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他一直陪伴在旁,而一件事情的发生更是加深了他与朱允炆之间的感情。   有一次,朱允炆在东阁门外唉声叹气,正好被经过此地的黄子澄看见, 他便上前问原因,朱允炆看他是自己人,便说了实话。他担心的正是他的那些叔叔们,万一将来要造反可怎么办才好。没想到黄子澄听后微微一笑,要朱允炆不用担心,他说:如果他们敢造反,   “诸王的兵力只能用来自保而已, 朝廷发兵攻击他们,一定能够取胜!”然后他又列举了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故事来鼓励朱允炆,表示只要朝廷出兵,叛乱一定会被平定。   朱允炆听见这些话,顿时大感安慰,他把这些话记在心中,并感谢黄子澄为他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脱离实际以古论今的例子,试问周亚夫在何处?你黄子澄能带兵打仗吗?   总结以上三人,有几个共同特点,都是饱读诗书,都是文人,都有远大理想,都是书呆子。   书生误国,并非虚言啊!   建文帝登基后,立刻召回方孝孺,任命为翰林侍讲,并提升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学士。这三个书生就此成为建文帝的智囊团。   当朱允炆正式成为皇帝后,他找到了黄子澄,问了他一个问题: “先生,你还记得当年东阁门所说的话吗?”   黄子澄肃然回答道:“从不敢忘记!”   那就动手吧,朱棣迟早要反,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的判断没有错,他一定会造反的!

前言

   竿头添彩,后出转精   ——图文版《明朝那些事儿》赘语   《明朝那些事儿》一出,几年间成了时髦书,堪比“凡有水井处,必有柳词”了。历史本来很精彩,就看怎么写了。国人多少都有点儿历史癖,历史书写好了是不会缺少读者的。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古人原无异于今人,真能深入古人的情境和内心,历史就活了起来。   可是作者还不满足于此。毕竟语言的表现力是有限的,于是辅之以图、以表、以“参考消息”,使读者凭文字冥想的形象、情境,得以直观,使错综复杂的人物事件得以易晓,使故事的背景更加丰厚,是在百尺竿头又添加了新的光彩。古人读书也校书,旧的刊刻版本难免错字误植,就作者而言文字或许尚可推敲,这些遗憾都可以在新版中得以弥补。所以,古人说“后出转精”。这个插图本正是经过再次打磨的精编精印本。   历史是可以不断挖掘的智慧宝库,每次品读都能得到新的感悟。如今,读到这个插图大本的《明朝那些事儿》,会又展开一番新的境界吧!   毛佩琦    2011年5月4日于北京昌平北七家村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著名明史专家  毛佩琦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   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对朱元璋起兵时的心态分析,就知道我的意思。老朱当时起兵是死,不起兵也是死,最后与其等死,不如战死。陈胜、吴广也是。这就叫,不做皇帝不行了,所以做皇帝。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过来人董事  徐小平   我很赞成《明朝那些事儿》对历史的解读,毕竟历史是一堆堆故事和生动的人物组成,用老百姓喜欢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去了解,是好事。   ——著名作家、历史学者  吴思   这几天我连续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真是写得好看。   ——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  窦文涛   《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好,写得比较放松,我们过去写的人都拘着,生怕哪块做得不合适。   ——著名收藏家 马未都

内容概要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创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讲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 书之一,2007—2011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建文帝:建文的忧虑
第二章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
第三章 准备行动
第四章 不得不反了!
第五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
第六章 朱棣的对手
第七章 离胜利只差一步!
第八章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
第九章 帝王的烦恼
第十章 帝王的荣耀
第十一章 帝王的抉择
第十二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第十三章 纵横天下
第十四章 天子守国门!
第十五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
第十六章 帝王的财产
第十七章 生死相搏
第十八章 最后的秘密

编辑推荐

   ★《明朝那些事儿》图文精印版由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   ★原文一字不少,新增四大板块全新内容——50余条参考消息+100多幅插图、参考消息、图表、地图   ★超值定价,收藏必选   一.当年明月全新修订,资深明矾五周年纪念回馈版,明史普及最具价值收藏版   1.更权威: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全程演绎明朝三百年兴衰风云。   2.更丰富:新增四大板块全新内容——50余条参考消息+100多幅插图、参考消息、图表、地图。涉及关键词解析、历史背景及相关插图、作战图、形势图、人物关系图等。图解历史,小细节、大事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3.更精美:图文并茂,追求更加精美、舒适的装帧。   二.近三十年来最畅销史学读本,读起来就停不下来、最易上手的明朝历史普及本   《明朝那些事儿》自2006年出版后,迅速荣登“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被评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2007—2011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之书。众多名人、明星、名流的枕边书,无数人口口相传的最有阅读价值读物。

作者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五年销量突破1000万,图文精印版定义史书经典新风尚
当年明月五年潜心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内容再无遗憾;
原文只字未少,新增四大板块全新内容,线描人物插图,背景资料拓展(参考消息),图表历史事件进程,手绘地图
编辑推荐 :
★当年明月全新修订 ,资深明矾五周年纪念回馈版,明史普及最具价值收藏版
1.更权威: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全程演绎明朝三百年兴衰风云。
2.更丰富:新增四大板块全新内容——线描人物插图,背景资料拓展(参考消息),图表历史事件进程,手绘地图。涉及关键词解析、历史背景及相关插图、作战图、形势图、人物关系图等。图解历史,小细节、大事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3.更精美:图文并茂,追求更加精美、舒适的装帧。
★近三十年来最畅销史学读本,读起来就停不下来、最易上手的明朝历史普及本
《明朝那些事儿》自2006年出版后,迅速荣登“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被评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2007—2011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之书。众多名人、明星、名流的枕边书,无数人口口相传的最有阅读价值读物。

图书封面


 明朝那些事儿2 图文精印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里有言曰:“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枉我自诩是国史爱好者,从阅读《明朝那些事儿》来看,我对国史(古代部分)的认知其实还是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如果不系统地去了解历史,那么那些零零碎碎的历史知识,便要之无用。《明朝那些事儿》目前读下一至三册,的确是非常好的明史通俗读物,第一册开始就让人欲罢不能。如果不是一心要把“冷板凳坐穿“的历史系学生,研究者,我想很多都对那些大部头的历史著作产生“高山仰止”的畏惧心态吧。而能把几百年的历史,以生动幽默的笔法,像邻家大哥讲故事一般记述出来,令读者手不释卷大呼过瘾,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作者当年明月功力非同一般。一至三册讲了很多人和事,其中于谦的故事让我这个后人对他肃然起敬。于谦,之前对他的认知基本只是他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今才知,原来这首饱含坚韧不拔意志的诗句的背后,有着这样可歌可泣可叹的故事。2、明英宗时宦官王振掌权。这个王振原先是个不如意的读书人,但是他极度渴望出人头地,居然放弃继续做一个“正常人”,入宫做了太监。这个王太监,因为他的“学生”——太子朱祁镇同学的登基而逐渐掌握朝政大权,最终也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就是——土木堡之变。正统年间,北部的瓦剌部落进军帝国边境,朱祁镇同志在“先生”王振的怂恿之下,仓促集结二十万兵将,亲征前线。在王太监的胡乱指挥之下, 全军溃败,损兵折将不计其数,帝国的军事力量遭遇沉重打击,而且,堂堂帝国的皇帝,我们的明英宗朱祁镇同志被俘,成为瓦剌的囚徒。至此,前宋的悲剧阴影袭来,大明江山危在旦夕,中原大地恐再度被蒙古骑兵肆意践踏。朝廷上下一派亡国之象,是“战”?是“逃”?力战?帝国二十万军事精英已然命丧土木堡,残兵败将,士气低落。南逃?放弃半壁江山,弃天下百姓于不顾?靖康之耻,前车之鉴。就在朝廷上下一片慌乱之际,于谦站了出来!拯救大明王朝于水火,拯救汉室江山于危难!“社稷为重君为轻!”“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是,有了彪炳史册的“北京保卫战”。于谦,钱塘人,字廷益,少年时勤奋好学,除研习八股制艺之外,还专研兵法,以北宋名臣文天祥为楷模,“徇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慨然有天下之志”。于谦,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在国家危如累卵之际,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于朝堂之上历陈南迁之害,得到了主战派的支持,也打动了监国朱祁钰(后来的景泰帝),坚定了他抵抗到底的决心。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自此拉开序幕。拥朱祁钰为帝,化解人质危机;调兵遣将,鼓励士气,定军心;巧智运粮,解决粮草之忧;彻底清除王太监余党,大快人心……布阵,亲自坐镇德胜门,正对瓦剌大军,指挥京城最重要门户布防。于是刀光火影,于是杀声震天。书生而已,却最终力挽狂澜,用他的勇气和信心,挫败蒙古人的铁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如果没有于谦,残兵残将的大明也许就会失去半壁江山,中国的历史就此改变。于谦,功彪史册。北京保卫战胜利后,景泰帝给予于谦许多封赏,包括少保的头衔,还打算给他的儿子封爵,然而于谦推掉了所有的封赏。理由是:“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 。如此居功不傲的高风亮节,实在是值得万世人敬仰。然而功高总会遭小人嫉妒,即使是像于谦这样两袖清风的人,也难免受到诋毁。例如曾经因于谦推荐而得以镇守居庸关的罗通,就阴诋于谦等人:“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这对于写下过“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样的诗句以自勉的于谦来说,绝对是一种自取其辱的言论。忠臣良将无善终,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个诡异漩涡的存在,虽然给家国带来巨大破坏的奸佞小人,例如王振,最终也逃脱不了惩罚,但是总是让后人感慨政治的残酷,为这些贤良的命运扼腕叹息。3、简而言之,于谦之死,是因为一直以来怀恨在心的徐有贞伺机报复,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成功的英宗皇帝受到徐有贞的蛊惑,疑心于谦“拥立藩王” ,再加上石亨等文臣武将的构陷等共同造成的。身世坎坷的英宗皇帝,经历过皇帝——俘虏(人质)——囚犯——皇帝这样起伏的人生之后,对威胁其帝王之位的哪怕是莫须有的“举动”必定是十分敏感的,徐有贞也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最终成功地用“意欲”的罪名杀掉了于谦。史载:天下冤之。写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起了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斩于人前的岳飞?的确是,令人愤慨的冤案。这实则是一种明代士林地位尴尬的表现。于谦之死最初源于土木堡,明朝皇帝对太监的信任超过对朝堂上出谋划策的士大夫们,这种不信任感导致后来的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于谦在瓦剌军以英宗为人质的要挟之下,坚决不妥协,提出“立新君,尊英宗为上皇”的解决方法,甚至表示“社稷为重,君为轻”,其本意是断了也先的要挟念头,然而却不能说这样的方法能够得到英宗皇帝心里上的谅解。特别是后来又卷入了一系列的争斗,包括景泰帝在囚禁英宗后,欲废除英宗太子朱见深,改立亲子朱见济,这件事得到了于谦为首的士大夫的支持,并最终改立成功。若果当年太子朱见济没有因病去世,在景泰帝去世之后顺利登基,英宗复辟没有成功,如果这样的话不容于英宗的于谦就不会被处死。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只能说命运的安排,谁的地位最终还是谁的,只是夹在二帝之间的于谦就无意外地走向了悲剧的归途,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然而无论怎样,历史终究还给了像于谦这样的品质高洁,怀一腔热血的英雄,以真正的荣光。史载,于谦死后朝廷去抄家,“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明史.于谦传PS. 查资料说得,成语“两袖清风”,出自于谦的这首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啊,我最爱的明朝,出新版了!!可是,我好纠结,买了一本之后很想买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不知道这套有多少本啊??不过我挺喜欢这个版本的,封面很小清新,内容好像比之前的好一些,有一些修订的地方。里面的作战图和地图是我最喜欢的,那些历史小故事也挺不错的,看来这一版还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哦~~藏书票也是我很喜欢的,貌似每一本书的藏书票都不一样?那我岂不是。。。每一本都一定要买了??
  •     有图 比原来的好看 当年明月写书很幽默
  •     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新增四大版块——肖像图、拓展阅读、事件进化图表、古地图四大版块
  •     朱棣:逆子还是明君~
  •     2016,戎马一生的朱棣
  •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联系了自己以前的看历史剧。也没觉得唐突。
  •     看完电子书来当当购买带插图的准备收藏所获颇丰啊、喜欢明朝的人物、更喜欢当时的社会。
  •     不同于枯燥乏味,与大众相隔甚远的正史,当年明月对于人物心理的揣摩使人看得津津有味,这也是此书如此红火的原因之一。新版中添加的图文注解比老版本有所帮助。
  •     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典 运河 迁都北京 开东厂 设文渊阁 郑和七下西洋
  •     有些地方讲的比较拖沓,而且史料引用较少,但比较上口,老少咸宜。看完2,图书馆里3,4都找不到了。
  •     0007。朱棣,亲征,热血澎湃。
  •     看到朱棣莫名想到雍正。。
  •     我从第二部才进入角色
  •     、一直是明朝的忠实读者,非常喜欢这套书,明朝平装版和精装版都买了。现在看到又有一个图文版出来了,还说是当年明月全新修订,觉得很奇怪,会不会是给孩子看的呢?
    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比我想象的好很多,好多之前有争议的或者是不够恰当的地方都有修订,书里增加了很多图表、作战图,,地图、人物图,人物关系图什么的,还有【参考消息】,就是一些历史故事的注解和小知识什么的,都还挺有趣的。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好像只有三本有卖的,回头等这本书都出齐了,我要收藏一套。我看了还可以给我儿子看,这本书是老少皆宜!!还有藏书票,哇咔咔。。。很喜欢!!
  •     一直都听老师们说这本书挺好的,在图书馆找到之后就只有2了,翻开第一页看到是讲朱允炆的,当年那部《穿越时空的爱恋》至今还记忆犹新,然后就毫不犹豫的借出来了。不过果然不负众望,像我这种不喜欢历史的人都津津乐道的看完了。作者写得真的还挺诙谐幽默的。再看历史,原来很多耳熟能详的人名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原来他们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呀,比如,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想继续看完这套书啊~
  •     第二册主要写了朱棣同学的事迹,比第一本好看,不仅仅因为朱棣是一个极其牛X的皇帝,更因为虽然他跟老爹一样也是造反出身,但主职工作不再是杀人而是搞建设了。中国古代史并不是辉煌一片,五胡乱华和蒙古人入侵时期我们的祖先活的只有比中国近代史时更差;但是只要有个强力的政权能统一全国驱除外虏恢复和平,我们马上就缓过劲儿来了,立马儿又变成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永乐大帝时四海宾服万国来朝,光是病死在明朝的国王就有三个(来了玩的太高兴,待得时间太长死这儿了),越南甚至自请划入明版图。时年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真正的文治武功皆达鼎盛。我觉得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是有魔力的,给她时间休养生息,她马上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五胡之乱后有盛唐,蒙古之祸后有永乐、仁宣盛世;就算以史为镜,我们也应该自己对自己更有信心。
  •     早就听说明朝是明史小说中的经典(可以说是小说么??貌似戏说正史这个定位更合适?)这套新版正好可以收一下啦,嘻嘻,比之前的还加了好多东西的样子,买的晚赚到了!
  •     看完第二部感觉比第一部精彩,越来越发觉,历朝历代靠手段当上皇帝的,性格都是多疑的,伴君如伴虎,可惜古代能出人头地的方式不多。
  •       喜欢历史的人们不一定喜欢严肃,那种需要推理、考据的历史注定只能在学术殿堂里绽放光芒,很难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们喜欢的是那种通俗易懂的历史,那种可以口耳相传的轶事,那种通过平白故事讲述出来的历史哲理。能把严肃的历史讲成故事一样,就像把《四书五经》翻译成普罗大众都能理解的知识,就是一种本事。印象里就是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很多历史变得更加平民化,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第一次看《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们应该会记得这样的感觉:原来历史也可以很通俗的。于是很多人争相阅读《明朝那些事儿》,除了对明朝历史了解这一层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想领略一下这种“平民化”的历史到底有多少魅力。这本图文版的《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从和尚到皇帝》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图文注释,推演朱元璋的个人履历、军事进攻以及相关的人物介绍等,使得原本的通俗历史更加易懂和有趣。
      
  •     朱棣真的是个天才,他可能不是好人,但他绝对是好皇帝。谋反?呵呵,成王败寇,至理名言。明成祖,了不起。只是可惜好人朱允炆了。
  •     历史可以很通俗,但也需要很直观,毕竟涉及的面儿太多太广,相关人等关系关联实在太过复杂,看到这图文版的图表样子,极具概括性,一目了然、一览无余,只等到时精读了。。。。
  •     上天是不公平的,给予朱棣军事才华,也给予了政治才华,却给朱允炆了几个书呆子
  •     可能因为看过《穿越时空的爱恋》吧,对于永乐大帝我还是很认可的。毕竟他没有他父亲那么残暴,而且护卫了国土,发展了经济。他力排众议迁都北京这一措施改变了几百年后多少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啊。
  •     201403
  •     了解明朝历史最好的书
  •     对整个明朝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更是与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大不一样: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也许你知道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但你知道“薛仁贵”、“曹操”和“刘备”也到明末来了么?这绝对不是穿越小说里的场景。而你又知道竟然有义军队伍叫“逼上路”、“鞋底光”、“一块云”,甚至“三只手”这样的名字吗?
  •     理科生开始补历史,蛮好玩儿的,我都看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书啊~~
  •     先在手机上阅读了第一部,就迫不及待地买了全套。
    以写小说的形式描述正史,让我对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来不喜欢看历史书的我,读拿起来都是爱不释手的。更难得的是,作者不止一次在文中提到,懂得历史的规律更重要,而且多次根据历史的事件来向大家诠释规律。这不正是读历史要学习领会的精髓吗?
  •     11月23日早上收到了图书、其实22号晚上就送到公司了、外包装是当当网的手提袋、里边3本图书都有各自的独立包装、值得称赞。书的内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本人也是从电子书上转移到图书上的、本套图书值得珍藏。尤其这个版本的。我简单翻阅了一下插图、卡片确实不少、最为关键的是下方加注了注解。更是让读者图文并茂的对明朝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无论人物还是事件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明朝那些事儿》读完后你会发现600年前的中国真是一个万国敬仰的国际大国、类似于现在的地球那端的美国,国际警察的嫌疑也不少哦。总之全书看完你会对整个明朝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引以为豪。
    期待后续的推出!
  •     一直想买一套明朝,没想到出图文版了,看封面感觉不错。
  •     原本以为这本书只是对原版的明朝重新的修订和增补,本来我是对这本书不抱什么希望的,但是当明朝实体书摆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历史文物的再现、历史背景的拓展阅读、历史大事件的进化图表、犹如身临其境地回到了明朝。这便是我最想表达的话语。
  •     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个好皇帝
  •     不喜欢朱元璋,也不怎么喜欢朱棣。但是朱棣的在位成绩是无法替代的。很欣慰地看到皇帝有如此的气魄干劲和廉政。虽然很多制度都不完善,但是可以看到他处理问题的才智,遇到问题总是想出解决的办法。对人才也没朱元璋那么暴力。一代比一代仁慈,下一代更是。但可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自从靖难那一天开始,他的一生就开始不安乐。一辈子都惦记着朱允炆,明知理亏地做出一件事,果然会让自己增添心理黑暗面担惊受怕一辈子,要不得。或许担心了一辈子,最后莫名感受到一股温暖。过往的争权,或许在死亡面前回想,我想在他心中是一番涩味。我不是朱棣,也不要争权,要好好珍惜血脉相连的亲人,不要让自己悔恨。
  •     朱棣有勇有谋,朱允炆又不舍得杀,人品又好。
  •     这本书有插图、有图表、有地图,把这些排列到相应的位置,是需要些功夫的。在我阅读时,文中提到了战略部署,很轻松的就可以在文字旁边找到相应的地图,不需要翻页,也没有把文字硬生生的截断。同理,插图总是出现在某个重量级人物出场时,图表也很恰当。综合到一起,阅读非常流畅。
  •     看完这本 喜欢上了朱棣 他不是一个好人 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上
  •     <明朝那些事儿>里提出:有一位经济学家指出,明朝亡于没“没钱”,即通货紧缩。这一论述我觉得相当的新颖。飞速发展的经济,需要充足的货币保证其正常的运转。这对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的世界经济很重要。对于现代金融体系背后的深意同样重要。
  •     好喜欢这图文版明朝的封面啊。很清新亮眼,毫不犹豫就买了一本。发现真的是超值啊!这本书比之前我从朋友那边借来看的明朝好很多,不论是封面还是内文版式。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图片,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小故事,看得我很开心~~以前想买精装版收藏的,可是觉得太贵,而且精装版翻多了还容易坏,这套图文版正和我口味,价格居然还比以前的低,好开心!赶紧上后面的吧,我要都买齐了!!
  •     明朝那些事儿,不用我说,越出越好
  •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黑格尔
  •     图文并毛,明朝有热闹
  •     内容轻松,研究明朝历史的很好材料,让读者在轻松有乐趣的氛围下就了解了历史!
  •     我是最近才开始看明朝那些事儿的,现在正好看到第二部。当我看完第一部是就忍不住在当当上拍下了图文版的1、2、3。今天刚收到书,内心还有点ian忐忑,害怕已经看过后书就不值得买了。起初的目的是因为在网上看了很上瘾,所以想买来收藏,结果拿到书后迫不及待打开时,才发现图文本远远比我想象中更有内涵有质量,除了我能在网上看到的文字外,还附带了人物图,生平一览,军事战争的附图,非常的详细与实用。自己看那会儿,还时不时要回过头去查找一番前面的地点人名,实在搞不清楚的时候还要在百度上搜索一下。这下有了这个图文版,更能自在的阅读了。
    以前很鄙视那些老是炒冷饭的作者,感觉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赚读者的钱。可是这次的明朝那些事儿,却是着着实实为了读者考虑,出了这么好一个版本。我很庆幸一来就买到了可以一生收藏的书!!!
  •     本来对日本战国和幕末挺有感的,结果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想想,也是就那么大点地方那个,几个乡长县长抢地盘,就啥感觉也没了。日本所有的年号都取自中国古籍。明治取自《尚书》“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昭和也取自《尚书》“昭明百姓,协和万邦”,现在的平成年号则取自《史记》。
  •     战争依然扣人心弦,选择决定自己与天下的命运,有机遇怎么抓住。历史感爆棚!
  •     这个封面很喜欢啊,很有明朝故都南京的那种气质,尤其是书名的设计。如果说原版是经典历史,那么这新版就是经典历史书,看过那么多历史书,没看过做得有这本书这样精美的封面了。
  •     不一样的明朝,不一样的视觉
  •     终于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时间,把这套书读完了。从来没有像这套书一样让我对历史读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作者像讲故事一样将明朝历史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没有错别字,很清晰,图文并茂,非常值得一读。
  •     怎么会那么红
  •     朱棣确实是千古一得的好皇帝,从他的经历可以总结出-做大事一定要充分的计划并有必胜的毅力和决心。从朱祁镇的经历来看,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不能轻信任何人,也不能轻易不经思考的行事。做帝王真是操心的事情。
  •     朱棣太强悍了
  •     “他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     说实话这书最火的时候,我根本没去看,心理有一点点傲慢。当时认为这书大概是炒作出来的,不值一看。
    但后来读它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我那并不怎么爱读书的媳妇居然也开始迷上这书,于是终于hold不住的我也跟着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放不下了。
    因为争夺阅读器,中间我们两口子还小炒一架,于是果断买了一套纸书来看。这看的叫一个过瘾。
    我一直认为历史那是过去的事,不管你如何解读,它就那样发生了,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历史学就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确凿的事实来分析演绎,以古论今,防患未然。然则很多人写历史,则很令人失望。不用说那些不尊重事实捏造故事的人,就说能尊重事实的写历史的人,也是令人失望的多。
    有句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的史学底子不错,文笔也行,但惟独缺少一样历史观。于是洋洋洒洒,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失于偏激。那么读者看到这样的史书,影响是十分坏得。比如历史上有很多的仁人志士,今天的人喜欢开那些人的玩笑,觉得这些人不懂变通。我觉得这就是历史观出问题了。
    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不变通。但气节这种东西岂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今人性自私,堕落,不懂古人的心理与文化,但至少不应该把这种人说得一文不值。
    从整个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那些现代人认为很傻,很不懂得变通的人,恰恰是维系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我认为我们个人很难达到那种思想高度,也应该口下留德。在这方面明月做得非常好。
    他所秉持的理想主义的情怀,恰是一个维系民族品格的知识分子应该输出的价值观。仅仅从这一点上我就非常认同明月的做法。
    于是在花了一个月看完这部书之后,果断决定再买一本。然后就看到居然出了图文版,还是重新修订过的,实在太开心。我这不读书的媳妇居然十分支持我,也算是难得了。
  •     我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通过同学的推荐,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发现,天哪,历史书怎么能写成这样,我看过的史记、汉书什么的,都是完全的在讲故事,而且讲得枯燥无味,几几年,谁干嘛了,结束,我只知道有这件事,至于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导致了什么后果我完全无从得知。这本书讲述了明朝的开始,当然,一直到结束,当介绍一个人物时,作者先讲这个人物在之前是怎样的,通过怎样的机遇坐上了今天的位置,而且把人物的心理揣摩得很透彻,经常以第一人称来讲述人物心理,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人,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且文章笔法幽默活泼,经常令你开怀大笑,而且通俗易懂,把最复杂的事情通过最简单的笔法写出,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娱乐了自己。可以说是闲着无聊时的必备良药,真的可以说比一场游戏还好玩。或许你有这样的困扰,当然我也有,当历史书在讲一些地形情况的时候,完全不知所云,什么正北方是什么,西北方又是什么,哪里有河,哪里有山,但这本书给你配了插图,一目了然,不管你买不买,反正我是买了!
  •     强推关于对蒙古出兵的部分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评论
  •     且不论成祖是乱臣贼子还是天命所归,就观他在位二十二年,六下西洋,五征大漠,平定安南,其时万国来朝,远胜汉唐!当然,内阁,东厂这些副产品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朱棣始料未及!
  •     如果没有深厚的积淀和对历史知识的娴熟掌握,是没办法做到能够以这么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深刻讲述那段历史的。当你拿起这本书时,看了第一句话时,你不会再轻易放下它,除非直到你读完。王阳明、于谦、徐霞客、张居正等等这些人,那些事,让人灵魂激荡,写的太好。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     永乐盛世,真拼!
  •     2014-10-27。
  •     挺喜欢加的参考消息,有点娱乐新闻那意思,好多明朝历史上的小八卦,不厚道的说,比正史看着过瘾多了啊~野史什么的,未必不可信,你说新闻联播和新浪微博谁更好看吧……不过漫画不太喜欢,还是参考消息这样有料的内容有劲。另外图表也挺直观的,正文里描述的局势一目了然。
  •     我这人读书很少被感动的。看明朝那些事儿,有人说哭了多次。我没有那么脆弱,但有那么一次,还是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
    那就是我在读杨涟写下《碧血录》的那段儿。原文摘录如下: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6],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7],曾受顾命[8]。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9]!”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10]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11]。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碧血录》

    尤其读到“何憾于天?何怨于人?”这八个字的时候,一下就哭了。之前明月用笔写了托孤的故事,和很多在狱中他所收的苦痛,这些叙述铺垫十分有张力,本就很佩服杨涟这人,被明月这么一写,简直成了青史第一人。看到他最后惨死狱中,哪儿能不悲痛?想我中华大地,泱泱几千年历史,正儿八经在道德人性上称得上完美也就杨涟一人而已。
    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好朋友来诉说这件事情。我于是在网上走杨涟这个人,百度有人为他建立了贴吧,还有人结伴去他的故乡去瞻仰。我没有那么多钱和精力去看他了。但为表达我一番心意,我决定买一本最新修订版的《明朝那些事儿》,放在床头,告诉自己历史上夜曾出现一个真正的偶像,一个伟大的中国人。这本书的扉页,我将写四个大字:杨公千古。
  •     朱棣,非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叔夺侄位,也为朱允炆惋惜。
  •     我一直都在支持明朝那些事,好看,非常好
  •     <明朝那些事儿>读到现在,我发现我最喜欢的居然是朱厚照。他不愿意放弃皇位的原因是,如果他放弃了皇位,天下将无他容身之所。他没有那种成为一代明主的抱负,但是它从来不会让那些有才干的人被轻易的打压,玩世不恭却头脑清醒。
  •     特别购买自己收藏,喜欢当年明月历史书,文字浅显,内涵深刻。
  •     不太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越是近代越是如此,但《明朝那些事儿》例外,大家都知道这本书很好,要说的是新版本比老的更贴心,相对的图案啊注解啊,对本人这种把历史课本内容全部还给老师的人,实在是太有用了。
    里面送的藏书票也很可爱。
  •     比满篇是字的形式要好,很喜欢画的人物肖像,十分的随性呢~不足是战争形势图略简。
  •     对于新版,最喜欢得部分就是参考消息了,中学时代历史学的不好,看明月这书普及了不少了,参考消息更是让我的见识拓宽了不少。图表、地图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插图给书增色了不少,很有时尚感啊,是国内少有的历史读物图文经典版本哦~
  •     明史:“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 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     对明朝历史有个大体了解
  •     单纯的明朝历史不是那么好读的,《明朝那些事儿》写得非常好,写法非常轻松,加上历史大事件的进化图,历史人物插图跃然纸上,让原本非常轻松的一本书,阅读起来更加轻松了,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说,《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很棒
  •     一口气儿读完最后一段,写得真好,情深不寿。怎么作者就可以把历史写得这么饱满多情捏?喜欢得紧呀。。
  •     一周一部 力荐
  •     书到了,挺满意的,对当当的服务还是很好的看,书的内容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从作者的角度上又重新了解了一下明朝的那些事。
  •     买了一套,不着急看完,每天看几页。非常喜欢作者的写作手法,风趣幽默,讲故事的形式诉说了明朝的正史野史,很棒!
  •     看到铁铉搬出太祖的大牌抵抗朱棣的炮火时,真的是笑死。
  •     王阳明是明朝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因为我本人是学哲学的。所以对中国的哲学家颇有些亲切。孔孟老庄这些我也喜欢,但真正让我感觉到我们中国人人性的哲学家,还真就是王阳明。当然了明朝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牛人,例子就不举了。
    写王阳明的书很多,惟独明月这本书讲王阳明写活了。
    说到这里比较生气的是,我们自己经过鸦片战争之后,居然自卑到这种程度,凡谈哲学必言希腊。而一讲中国,则说中国无哲学。我最讨厌这种调调了。奉劝那些对哲学有兴趣的孩子们,拿来王阳明的资料好好研读一下,你就会知道,王先生绝对可以称得上集大成者。好了不多说了。买一套书作纪念。
  •     能把硬梆梆的历史写得如此生动,底子真的过硬!把许多历史人物的心理都揣摩得合情合理且非常谦虚,为文很真诚!特别是读到朱棣与建文叔侄俩的寻找与躲藏的内心,感慨啊!还了解了郑和的伟大功绩和一个帝国真正的霸气!2012-7-19 01:55
  •      这一部 讲了,明朝最初的故事。我认为,你拥有皇位是高兴的一件事,但同时你也在吸隐形之毒。朱棣不服气朱允炆当皇帝。朱棣迁都于北京是个好点子,但也为大明的后世埋下隐患。
  •     只知道明朝那些事儿最初的简装不带硬壳的那个版本,一直留着看,总忍不住跟金庸的比,一个是武侠,一个是历史,都通俗并且吸引人得不得了,这个精印版的真实5年等一回,早该有这一套,其他那些那么多的版本虽然没买过,但第一感觉就是排斥,只当它只有最初的平和版和现在的这个丰厚版了
  •     古里的人们再也没有能够看到大明的船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六十多年后,一支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船队又来到了古里,这支船队的率领者叫达&#8226;伽马。  些葡萄牙人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所谓的财宝,当他们得知这里盛产香料、丝绸时,欣喜若狂,这下真的要发财了。  找到这个可以发大财的地方后,达&#8226;伽马十分得意,便在科泽科德竖立了一根标柱,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根标柱象征着葡萄牙的主权。  在别人的土地上树立自己的主权,这是什么逻辑?其实也不用奇怪,这位达&#8226;伽马在他的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竖了类似的标柱,用这种乱搭乱建的方式去树立他所谓的主权,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逻辑。  然而这位挂着冒险家头衔的殖民者永远也不会知道,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个叫郑和的人率领着大明国的庞大舰队来到过这里,并树立了一座丰碑。  一座代表和平与友好的丰碑。
  •     这本讲了朱允文和朱棣,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     似乎万事又别做绝,朱允炆如果不削藩,能逼得朱棣起义吗?最后连皇上都没得做....
  •     感触有二:一是伴君如伴虎;二是江湖残酷。
  •     男朋友是明朝迷,之前买过平装版的,但是好多被朋友借走了,他想看的时候也找不到,就想给他再买一套。没想到看到这一版新的图文版。我觉得这个应该不错,就先买了一本先看看。很好,我很喜欢,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内容,给男朋友看了,他也说,好像有很多地方都有修订,那些图表和地图他也很喜欢,说这个版本真的很好啊。可惜现在才有三本,不知道其他的什么时候能上啊?当当给力点啊。。。
  •     我把朱棣一直都想的很帅很帅。中国人的以德服人真的是很有气质的品德。郑和那段看的太感动了。在交通信息传播各种不方便的古代,太震撼啦。
  •     很喜欢朱棣这个皇帝……
  •     整本书的精髓就在一句话“这实在是一笔风险极大的生意,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每一战都可能是最后一战,日复一日的精神压力和折磨使得他必须不断地性命相搏!“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会有不一样的做事态度,就是因为决心。只有生或者死这样偏执的结果,才能逼得人不停地向前、向前
  •     图文版印刷精美,配了图更易理解了,值得收藏!
  •     大概是小时候看穿越时空的爱恋看的太入迷。。看到靖难之战莫名难过。 郑和下西洋 永乐大典 解缙 (最后自己又被玩死) 一波三折,人的一生真的太难讲了。
  •     想读明史,请看它,有收藏价值
  •     这个系列真是史书的最佳入门读物呀。久仰朱棣大名今次得见名不虚传,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突然撞进眼里被逗笑了。
  •     我也是怀着疑惑的态度先买了第一本来跟原版对比看看,这个所谓的图文精印版跟原版到底有什么区别。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管是内文版式的设计还是人物插图的肖像画都让我震惊了,非常棒啊~尤其喜欢书下角的“参考消息”版块儿,把我当时读原版时的疑问都解决了,参考消息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那一时期的历史大环境,从而更能理解明月说写的历史内容。总之一句话,看新版明朝就像看3D高清电影一样,让人身临其境,非常震撼。
  •     最近又看了一边《明朝那些事儿》,目前已经看到最后,却不忍看下去。崇祯本非亡国之君,比起中国历史上那些亡国君主,他的作为绝对是好得太多了。然而终究是死社稷,让满清乘机入主我华夏大地。单就隆庆年间敢于打破朱棣定下的海禁政策,让利民间,就可知明朝要比那个将大臣视为奴才的清朝高明。
  •     朱棣不是好人,卻是個好皇帝。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佩服作者较为客观的视角来解读明朝的事情,说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有许多千古不变的道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为我带来一丝的安慰。化简入繁易,化繁入简难。
  •     书包装的很好,内容比较充实,词汇丰富,很喜欢,虽说的是明朝的事情,但是通俗易懂
  •     第二本主要在写朱棣的生平,外带朱允炆等等,很吸引人。朱棣也算是挺了不起了。
  •     朱棣
  •     迟早看一遍全部!
  •     作者修订了很多内容,还增加了很多图表和古代地图,使阅读更清晰,更能了解历史本身的真实情况,赞赞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