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纲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国史纲要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43067400
作者:雷海宗
页数:25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商代是一个方国林立的时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商代的方国在殷墟甲骨文中称为“某方”“多方”“邦方”等,方国首领的称谓有“侯”“伯”“邦伯”“任”“田”等。这些方国多是由古代的部族独立发展演变而来的,与商王国缺乏内在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诸方国与商王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始终与商为敌,有的时服时叛,有的则长期与商结为同盟。可见,商朝并不是大一统的国家,而是一个以商王国为主体的松散联盟;商王国与诸方国并非中央王朝与地方政权的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商王国为方国联盟的主体,作为商王国的首领,对其他方国而言,商王具有盟主的性质。商王权力的大小,取决于商王同势力的盛衰。盘庚迁殷以前,商王国曾五次迁都,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由于商王国的衰弱,王权也随之不振。盘庚迁殷(前1300)以后,内乱消弭,逐渐形成了以殷都为中心的王畿,王朝的地位才渐渐稳固。正因为有了政治和经济实力雄厚的王畿为后盾,商王国才得以凌驾于诸方国之上,形同中央王国。 此时的商王经常以诸侯之长和盟主的身份对外行使王权,以命令的口吻支使方国首领。殷墟卜辞中有许多商王“呼”“令”某侯、某伯的记载,说明商王对某些方国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方最强的周在名义上也承认商王为天子。此时似乎没有成周式的封建制度;但部落间已有一种与封建制相近的比较精密的组织。天下一家的观念,此时大概已很普遍;名义上的共主就是这个观念的象征。 商王的对外权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商王国内部,商王的权力则是至高无上的。王权的至尊,是由社会内部结构所决定的。 从社会内部结构来看,商王国是一个宗族国家,以宗族体系为基础。在宗族政治体制下,商王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王国的首领,又是同姓宗族的大族长,亦是异姓宗族的君主,集王权、族权、政权于一身。在王国内部,商王自称“余一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异于专制君主。 商王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兄终弟及是传统的王位继承法,武乙以前的诸王,兄死由弟继承,直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种继承制度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有一定的随意性,容易导致争夺王位的现象。武乙以后的诸王均为父死子继,传子制取代了传统的兄终弟及制,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周人所沿袭。

名人推荐

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 ——何炳棣(著名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贵在通识,贵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这部著作,具有这方面的品格。对这部著作,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它是自成一家的。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学著作,今天读来还能引人入胜,可见好的历史著作并不会因时间和政治的原因而从人们眼中消失。雷海宗写得并不很多,但仅这一本著作就让人肃然起敬。 ——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    ——何炳棣(著名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贵在通识,贵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这部著作,具有这方面的品格。对这部著作,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它是自成一家的。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学著作,今天读来还能引人入胜,可见好的历史著作并不会因时间和政治的原因而从人们眼中消失。雷海宗写得并不很多,但仅这一本著作就让人肃然起敬。    ——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内容概要

雷海宗(1902—1962),河北永清人,是扬名中外的史学大家,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回国后一直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南开大学等校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博闻强记、史学自成体系、贯通古今中外著称,名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专设条目。著有《中国通史选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  一  地  理  二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三  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  四  史前时代——宗教  五  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第二章  殷商政治与文化  (前1300~前1027)  一  商代的王权  二  甲骨文第三章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  (前1027~前771)  一  封建政治  二  贵族生活  三  封建社会——庶民  四  封建社会——士族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  (前1027~前771)  一  营建洛邑,封藩建国  二  开疆拓土第五章    成周宗教  一  宇宙观与神祇神话  二  教  士  三  坛庙与祭祀  四  大武舞第六章  封建帝国之崩溃(前900~前771)  一  西周的衰微  二  平王东迁第七章  春秋列国之形成  (前770~前670)  一  郑之盛强  二  四强之兴起  三  社会变化第八章  霸政时期(前685~前612)  一  齐桓公与管仲  二  宋襄公图霸  三  晋文襄霸业第九章  晋楚争盟?(前620~前505)  一  晋楚消长  二  向戌弭兵  三  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第十章  春秋时代思想  一  官学衰败,私学兴起  二  周  易  三  孔子与儒家第十一章  吴越之争(前505~前473)  一  吴国称霸  二  越国后来居上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  一  三晋田齐  二  秦楚内乱与复兴  三  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  四  诸小国之渐趋灭亡  五  周之丧土与分裂  六  新军器与新战术  七  魏之图强与失败  八  列强之拓土  九  社会革命第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前361~前311)  一  商鞅变法  二  变法后之发展  三  秦霸天下第十四章  秦之独强  (前310~前272)  一  东帝与西帝  二  齐之一败涂地  三  楚之削弱第十五章  战国诸子  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  二  激烈的争鸣第十六章    秦并六国(前271~前211)  ?  一  大败三晋  二  秦灭周  三  燕与三晋  四  末次合纵与最后努力  五  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第十七章  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前221~前202)  一  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  二  秦  亡  三  楚汉之争第十八章  汉代政治  (前202~88)  一  官  制  二  兵  制  三  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第十九章  汉代社会与经济(前202~88)  一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  二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  三  新阶级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  四  新阶级制度——商贾  五  新阶级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  六  新阶级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第二十章  汉代武功(前202~88)  一  武功伟人  二  匈  奴  三  西  域  四  朝鲜百粤与西南夷  五  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第二十一章  汉代内政(前202~88)?  一  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  二  皇权与宦官幸臣  三  皇权与外戚  四  皇权与地方官  五  中兴之治  六  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第二十二章  秦汉宗教  一  神仙家与黄老学  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  三  儒教之成立——经典  四  阴阳谶纬学  五  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第二十三章  秦汉思想  一  思想之学术化  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  三  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  四  古代文化之总清算第二十四章  大汉帝国之末运(89~316)  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  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  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  四  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  五  乱亡经过——羌乱  六  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  七  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  八  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  九  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  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  二  清谈与隐逸  三  道  教  四  佛教之输入第二十六章  五胡乱华(317~383)  一  背  景  二  中原沦丧  三  汉族南迁  四  南北分局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  (383~589)  一  南北互诋  二  南  朝  三  北  朝  四  门  阀  五  南北消长与混一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一  新宗教之酝酿  二  辩  教  三  佛教之成熟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与社会(589~755)  一  官  制  二  兵  制  三  均田与赋役  四  学校与选举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国(618~755)  一  疆  土  二  外蕃之威抚与恩抚  三  内  政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  一  教  会  二  宗  教  三  佛  学  四  唐诗中之哲学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国之灭亡(756~960)  一  外患频仍  二  藩  镇  三  宦官与禁军  四  财政紊乱、起义军兴起与唐之灭亡  五  五代十国第三十三章  新儒学与复古运动  一  背  景  二  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  三  李  翱第三十四章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960~1085)  一  兵  制  二  财政与民生  三  科  举  四  缠  足  五  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  六  王安石  七  王安石变法  八  变法失败第三十五章  宋亡  (1086~1279)  一  北宋灭亡  二  南  宋  三  金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学  一  朱  陆  二  书  院第三十七章    亡国政治——元(1279~1368)  一  非中国重心之欧亚大帝国  二  种族与阶级  三  兵制与驻军  四  财政与纸币  五  喇嘛教  六  元  亡第三十八章  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  (1368~1528)  一  科举与八股  二  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  三  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  四  兵制与军事  五  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学  一  陈献章  二  王阳明第四十章  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1528~1644)  一  蒙  古  二  日  本  三  西  洋  四  满  洲  五  明之乱亡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  (1644~1839)  一  疆  土  二  对汉族之压迫——剃发  三  对汉族之压迫——旗地  四  对汉族之压迫——降臣  五  对汉族之压迫——文人  六  刚柔并施  七  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  八  衰征与内乱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  一  乾嘉学派  二  科学不发展第四十三章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1839~1912)  一  背  景  二  鸦片战争前后  三  传教问题与太平天国  四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五  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

编辑推荐

《国史纲要(增补本)》堪称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无可逾越的高度,与钱穆《国史大纲》分庭抗礼,下启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老清华与西南联大最受欢迎的通史公开课,被巴金夫人萧珊誉为“好像说故事一样”,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

作者简介

《国史纲要(增补本)》由雷海宗所著,原为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通史教材,讲授对象主要为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因其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的追捧,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国史纲要(增补本)》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别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视综合和通识的治史特点,尤其是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成一家之说,无疑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佳作。

图书封面


 国史纲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针对网上盛传的当代四大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雷海宗的《国史纲要》,说说我读过的感受,给各位爱好历史的朋友提供参考。《国史大纲》无疑是经典,在这四本中最好,但是这本书是竖排繁体字,根本没有简体版的,所以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但绝大部分字都认识,只不过读起来多花费点时间而已;《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著作,其特点在于上半篇从文化、生活、宗教等方面介绍,下半篇才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各朝历史,有利于你开拓视野,但是整本是偏文言文的,自我感觉这方面能力还不错,但是读起来仍很费力,基本上每页都有读不懂的地方,书中也没有注释,所以国学基础不是非常好的不要考虑这本书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是以旅美华人的视角来写的,所以有些观点很新颖,比如从气候、地理等方面论述为什么中国会产生中央集权制,但这本书实际上是一种评论性的书,写了作者对各朝历史的看法,很多地方完全看不懂,跟当朝历史也没什么关系,所以准备买的朋友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本书其中有一半是无用的,剩下的一半才有可读性,而且很多地方作者是以外国人的写法表述的,比如英尺、英亩、基督诞生前5年等,没什么概念;至于《国史纲要》,是四本书里含金量最低的,作者不过是对中国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而且书很薄,所以各朝历史介绍的很简单,作者也没有什么独特的历史见解,所以这本书是为初学者准备的,跟《中国上下五千年》那种书类似。除了这四本书,要读历史方面的推荐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国史新论》,见解独到、明白易懂,绝对也是经典。
  •     先秦的历史读了好久,感觉少半本书都快读完了怎么还没到我熟知的封建帝国。刚刚一翻书,发现先秦是1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后的朝代多则200年,少则几十年。而先秦1000多年的历史,我并不了解。夏、商、周、春秋、战国,张口就来的几个名字。酒池肉林、烽火戏诸侯、百家争鸣,几个熟知的历史事件。可把他们放在历史中时,更明白暴君竟如此暴,昏君竟如此昏。明白百家争鸣的可贵,以致整个封建时代再没出现过。进入封建时代,最让我震惊的是三国时代。以前觉得这个时代群英荟萃,可在历史中这又是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到了晋朝,明白为什么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明白为什么陶渊明伟大。到了宋朝之后中华逐渐走向黑暗。悲,叹,怒。最后合上书,现在挺好的。
  •     从小喜欢读历史,断断续续十几年也读了不少历史方面的书。虽说现在投身一个传统的工科行业,但是读史始终是一种习惯,一种荡涤心灵、安身惜命的爱好。但是读了这些历史书籍,事实上都是断断续续、没有联系的史料,说起来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一直历史观,没有一种宏观上的历史态度,或者就是所谓的史识。读到这本《国史纲要》,让我有了开始一种很宏观的历史态度。抛开那些具体而微的历史细节,从整体上、系统上来看待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来体会那种组线条的历史演变历程,是一种很难得的经历。因为简单,所以精妙,所以更清澈。历史太厚重,把她读薄才是学问。这本书虽然称为纲要,但我不认为它适合初学者来读,我觉得还是还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之后才能来读。雷先生以精简的手法将历史的珠玉串连起来,只有对历史有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共鸣,才能一鼓作气、荡气回肠。也可以时刻放在手边随时翻翻,必然是常翻常新的经典好书。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本书虽然不是雷海宗的代表作(雷先生代表作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兵》),但依然可以从中雷先生看重“通识”的史学观点,尤其是对历史分期的看法,更是独树一帜。这本书原来是雷先生为清华大学历史系编写的讲义,当时雷先生与钱穆老同开中国通史课程,但雷先生的课堂往往是人满为患。这里没有比较的意思,只是想说雷先生确实是一位硕学高德的大学者。
  •     大师的书,可以看看,另外的角度读通史
  •     民國的教科書,有點淺了。
  •     雷老先生
  •     按照本书的说法,中华是一路走下坡路的?最后一章是“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 很多观点高屋建瓴,颇有议古论今、纵横捭阖的气概。还是很有收获的。 我读的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凤凰含章”系列,不知版本有无缺漏。
  •     雷老吐槽的功力,哈哈
  •     慕名而来买的这本书,本来觉得就是当个工具书查阅之用,但仔细读来,如果没有对历史客观的认识和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寥寥数笔内写成本书实属不易,也足见著者的史学功底。完全可以当做宏观把握中国史的一部简章来看。
  •     简单明快,而又博学多识。
  •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     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看完之后对历史的宏观把握更深了
  •     过去的大学教材,现在看感觉更合适高中生作为课本的辅助。另外,书的设计真的很重要,看着255页挺厚一本其实没有多少字的。腰封的广告语真是没节操,光看部头大小就知道这个玩意儿肯定没法和钱穆那本书“分庭抗礼”,而它就是个给非历史专业学生准备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个讲义实际上),怎么可能是“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出版社能要点脸不?这样纪念雷海宗真的好么?(◎_◎;)
  •     从来没见过一本书章节可以这么短的...不过该写的也都没漏下
  •     百年之后,依旧如此,前途茫茫,一切都在不可知的定数之中。这本书还是太过简略了,不知道是否删节过。
  •     这本书很有意思,虽是纲要式的,但时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材料。可供对中国历史已有一定程度的人们翻翻,倒不建议作为入门书用。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国史纳要(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增补本)》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别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视综合和通识的治史特点,尤其是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成一家之说,无疑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佳作。原为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通史教材,讲授对象主要为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因其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的追捧,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
  •     内容通俗。讲究通才的雷老作品!
  •     满足了我了解历史的部分好奇。想中国这么大,治理真不是容易事情。可为啥一个个朝代更迭就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呢???
  •     想要大致了解中国的历史走向,就可以买这本书,要是想要细致的去了解哪个朝代每个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建议你不要买通史或纲要。
  •     眼光和别人就是不一个样,透!!
  •     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与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中国通史》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并称当代四大通史被这么评价的老右派写的书。确实。
  •     可真是纲要啊!
  •     现在是研究陈寅恪热,几人还忆雷先生?当时的历史研究绝对是围绕雷先生为中心的。看看不一样的历史,不同的思路和文章建构,致敬。
  •     kindle读
  •     每次读中国历史看朝代更替都忍不住流泪,这本书更是如此,尤其到结尾,作者身处乱世之中对国家的前路并没有信心,悲观主义大概是本书的基调。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有着独特的见解,不像今天的课本的立场鲜明,而是全面的审视。我们政治史的各个阶段看起来是多么的相似,称为循环大概也是合适的。
  •     简洁同时又深刻的一本书,从文化、政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引人深思。
  •     简明扼要,很适合用来了解中国历史,老师可以作为自己讲学的提纲,不太喜欢历史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中国历史有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大师就是大师,现在的所谓的砖家叫兽是写不出这么好的书的。
  •     雷先生对中国历史分期的看法很独到也很深刻,建议大家了解一下。
  •     最近的床头读物。简则简矣,胜在格局。每次读史,到最后都只剩一声太息。
  •     另一种方式审视历史,不错的作品
  •     国史纲要(一部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与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中国通史》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并称当代四大通史...
  •     雷先生大综合的功力了得,薄薄的一本书,自成一家之言
  •     “陈寅恪先生最精于考据,雷海宗先生注重大的综合,蒋廷黻先生专攻中国近代外交史,考据与综合并重,更偏重综合。”——何炳棣(著名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贵在通识,贵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这部著作,具有这方面的品格。对这部著作,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它是自成一家的。”——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一本七八十年前的史学著作,今天读来还能引人入胜,可见好的历史著作并不会因时间和政治的原因而从人们眼中消失。雷海宗写得并不很多,但仅这一本著作就让人肃然起敬。”——谢泳(厦门大学教授)
    我是冲着这些评论买来的,买回来之后果然没失望。
  •     也就是说故事
  •     内容很好,纸张很差。
  •     短小精悍的中国通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禅宗的世俗化”那段。类似作品还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国史十六讲》(樊树志)和《中国近代史》(蒋廷黻,断代史)。
  •     这是一本好书,直指历史,一针见血。有点遗憾的是,编者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有失本真面目。不过,并没有失去史学大家原著的那种洞察力。
  •     还不错 但没有传闻中的那么精彩
  •     封面很鲜亮,也很典雅,很符合本书的品味。内容看了一点,删去了原书中的大段史料,增加了一些论述性的东西,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障碍,能够窥一下雷先生渊博的史学素养了。
  •     书到后,女儿兴趣不太强,我到是读了不少,书的内容简洁,方便记忆,方便理解,我想信女儿有一天会用得上,这本书只是国史大纲,如果需要详细的历史内容,则另寻它书。
  •     书不错,看了几页。只是纸张没有北京大学出版《全球通史》的好。
  •     一个学科的最高造诣就是能有效率地删繁就简。作者寥寥数语就纵观了中国从史前到清末的整个历史线。篇幅短但又能做到不局限于叙述客观事实,作者精巧地将自己的历史观也融入了其中,每一个字都不多余。朝代与政治变迁是主线,兼顾各时期的经济样貌与文化宗教。读起来非常过瘾。
  •     通读国史的很快捷有效的方法
  •     快的话,一天就能读完!让你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快餐化的了解。其书写的还是不错的,是一部很好的提纲。但本书是增补本,能否将增补内容双色区分,以区别原著面目。印刷和纸张质量不太好!
  •     《国史纲要》全面而精要地把中国历史梳理了一番,很好地体现了雷先生博大而不失精深的治史观点和略带通识的特点,给大家以清晰的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     我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几乎带每一届学生时都会向他们推荐这本书。个人觉得不管文科还是理科学生,都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历史的常识。而雷先生的这本书,恰恰是了解这些常识的最佳读本。
  •     建议看过史记在看 春秋那一段 会很畅快
  •     与其他几本通史对着看较佳
  •     刚收到一口气看了四章,更像是一本中国历史目录,对这本书很满意
  •     四大通史我有了三本,读史可以明智,开启我们未曾了解的过去,荡涤我们心中久存的污浊!
  •     果然纲要~
  •     读过后,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中国历史学不好了! 感慨过去历史学不好不是自己不用功,是过去教的真心垃圾,课外读物很重要啊!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才是真正的解析,要是能上一节这样的课,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
  •     叙述简明扼要,在有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读起来很爽~
  •     民国确实是个大师辈出的神奇年代,过去闻所未闻的雷海宗也这么牛!虽然是雷大师作品的摘录文集(《中国通史选读》的各章开头),但总体还是非常出色的,从远古到清末都很全面,文笔洒脱晓畅,引人入胜,丝毫没有1949之后共匪政宣教科书的恶心套话与阶级论,大量独到的历史论点令人耳目一新,在思想独特性和深刻性方面甚至不亚于吕思勉和钱穆这些巨匠,值得细细品味的中国通史入门手册
  •     雷海宗先生讲中国通史如数家珍,游刃有余,很简单明白
  •     第一次读雷海宗大师的书。如众人所言,贵在一个“通”。之前在史学方面,一直读钱老的书。两家之言,均令人受益匪浅。此书更是让人如同将美酒一饮而尽,酣畅淋漓。虽简单,但作者的大智慧可见一斑。或许历史正是这样迷人,我们可以从上下几千年中去找寻,一个人,一段故事,一场战争,一次变革,一幕更替,如此找到了渺小的自己。。
  •     酣畅,文字精简,脉络清晰!
  •     积弱不堪的民族文化从此要在新旧的指导方针一并缺乏之下盲目地改换方向,乱寻方向;前途茫茫,一切都在不可知知的定数中。
  •     目的就是粗略地审视一遍中国历史,但感觉内容排版有点混乱,不知道作者的用意在哪
  •     通史的关键是通,要有高度。雷海宗先生的高度是无可非议的,而且具有哲学意蕴,读之往往悲从中来……可惜,到现在也没有看到更好、更细致的《中国通史》,阿姨或可为之,现在已经具有了一些碎片,他也许会写作一部通史,作为思想的种子,等待后人……
  •     “最可怜的就是少数明眼人,在晋武帝的盛期他们已知自己是处在衰乱的末世。但他们的大声疾呼并没有发生效力。一般的人似乎都抱着一种”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宗旨度日;人心既死,一切在理论上可行的办法都无济于事。”P138
  •     雷海宗跟钱穆风格不同,这本书很简洁,想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该是不错的选择,也是白话文,比较易懂。
  •     雷海宗先生的这本《国史纲要》的确更像是一本通史提纲,精简而有重点。国内学界能如此简练概括中国千年国史纲要的作品,确为少见。由此也可见雷海宗先生深邃的史学功底,厚积而薄发。

    武汉出版社新版的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和雷海宗先生的《国史纲要》确实都是经典之作.
  •     读过的最好的历史教材,在我看来胜过中国大历史或者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可惜不能听一堂雷海宗先生的课~
  •     这本书还不错,书的包装比较精美,书的内容比较精炼,比较适合学生读,给人的启发比较大,,是一本好的国史读物。下次买书还来当当
  •     改变我们审视历史方式的史学巨著
  •     经典通史,可以作为工具书。
  •     正如在本书的介绍中描述的,本书是一本最简明的中国通史,且作者的视野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编写方式,对一般的读者来说,非常便于阅读,强烈推荐。
  •     对国史有宏观的认识
  •     雷先生的书对研究国史有用
  •     一声叹息。
  •     确实改变了我们审视历史的角度,好书
  •     书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的中国通史教材,讲授对象是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其因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追捧。
  •     略读。本书是以雷宗海先生的讲义为骨架,增添材料编辑而成,非原装,注水的书籍读来味淡如水。
  •     大家一家之言 贯通流畅易读 内容相对简单 读来没有难度 适合历史小白
  •     全新的叙述角度概述了中国古代史。不过比较建议有一定历史基础和了解了再看,所谓纲要,高屋建瓴的论述较多,历史细节和故事性较少。对于熟读五千年历史的我而言,新意很大。
  •     可以快速的了解我国历史纲要
  •     对知道的人来说,内容似乎太简略
  •     雷海宗的史学视野非同一般,确实有自己的一套。周期观点类似历史生物学,值得深思。
  •     该书原是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非历史专业学生的中国通史教材,写得还行,不过内容不够充实,对我来说也不够新鲜,有点失望,给个三星尊敬下故去的大师吧。
  •     對國史想要有所大覽,可讀此書。對南宋評價,個人覺得有點低。(出版社廣告簡直有辱作者)
  •     看完这本书后,真正认识到了雷海宗的伟大之处,可惜这么一个纯粹的学者,先是被戴上“右派”的帽子,然后被“发配”至南开大学,接着又在文革中被屡屡摧残,最终导致身体受损,过早辞世。呜呼哀哉。
  •     雷海宗先生当年也是史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跟梁启超、陈寅恪、蒋廷黻等人齐名的,可惜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使很多人都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直到近些年,才有一些雷门弟子陆续开展一些纪念先师的活动,雷先生的名字和著作才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雷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五十周年了,希望从这本书开始,能让更多人了解雷先生的博与深,也希望学术界能够摈弃意识形态的限制。
  •     很多东西都与高中大学时候学的不太一样,跟范文澜、翦伯赞等学者的观点也颇不同,能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的历史吧,推荐了一下。
  •     雷先生是我国历史学的大师,他直言求实的性格和所遭受的境遇造就了这部国史纲要,也注定了此书与其他史书有着不同笔锋和视角。
    此书内容非常简洁,用纲要两个字形容非常贴切。观点独到,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思维开拓,不受固有传统史学影响,可作为辅助史学参考之用。
  •     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
  •     买来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比较着看
  •     很简要的书,让我大致捋顺了中国历史。里面稍有的观点,比较喜欢。书读起来很快,描写的容易理解。我本人虽然属于历史白痴级别的,但是看到各种熟悉的名字的人物还是会兴奋的,现在可以选择挑细的朝代去了解了
  •     各种药丸
  •     在高处,才有这样薄薄一册“纲要”。
  •     我是在一个同事的推荐下看的此书,感觉很深刻,像我这种没深度的人,我觉得要好好看看这类的著作,好好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
  •     清晰简明的历史读物,因为是纲要,很多东西都没有展开来说,但是观点都抛出来了,适合有一定历史知识储备的人阅读并进行二度思考。
  •     有利于我们系统的了解国史
  •     此书太牛叉了.鞭辟入里.
  •     本书作者雷海宗曾经在抗战时期成为所谓“战国策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但其政治生涯没有多大作为,其成就主要在史学研究,是民国知名史学家,最著名的书《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本书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历史通识教育教科书。
  •     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明,若能结合雷老的《中国通史选读》一起看就非常棒了~大爱~
  •     优点是简洁,缺点是太简洁。对于文科生来说,多少有些不过瘾。对于理科生来说,多少有些一头雾水。当然,雷海宗还是历史学大拿这不可否认。
  •     脉络清晰,要点俱到,简洁明了。即使雷海宗的知名度没有史学四大家那么大,但这部著作终将会显示它的价值。
  •     战国策派早闻其名,却一直未曾读过他们的作品,现在购买一本,以补遗憾,不愧为大家之作
  •     这本书严格意义上更像是本历史目录,推荐喜欢历史但是非专业的人看,我觉得挺好的,至少一本看下来能了解个大概。
  •     忆当年学霸时光
  •     这本真是超级容易读啊,不愧是教材啊
  •     我觉得这本书既适合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又适合历史专业人员研究中国历史。每一章的内容都深入浅出,讲解翔实,读完之后会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有些章节涉及的一些细节,也是精于考证,十分有见解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