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讲义》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明史讲义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101066913
作者:孟森
页数:311页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180页 - 帝祖母

并尊宪宗贵妃帝祖母邵氏为皇太后。(兴王之藩,妃不得从。世宗入继大统,妃已老,目眚矣,喜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一·后妃·孝惠邵太后:
孝惠邵太后,宪宗妃,兴献帝母也。父林,昌化人,贫甚,鬻女于杭州镇守太监,妃由此入宫。知书,有容色。成化十二年封宸妃,寻进封贵妃。兴王之籓,妃不得从。世宗入继大统,妃已老,目眚矣,喜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已,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十一月崩。帝欲明年二月迁葬茂陵,大学士杨廷和等言:“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不从。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七年七月改称太皇太后。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与孝肃、孝穆等。
“世宗入继大统,妃已老,目眚矣,喜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看到这突然好感动。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25页 - 第二编 第一章 开国

高筑墙,则非流转飘忽之劫盗;广积粮,则非妨农旷土随地因粮之饥军,必如此而后可以救离乱;再以缓称王为不窃名号之表示。孟森先师论九字真言,最简、最精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196页 - 道号

三十五年,上皇考道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皇妣号为三天金阙无上玉堂总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帝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君,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真忠孝帝君,再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明年,仲文有疾,乞还山,献上历年所赐蟒玉、金宝、法冠及白金万两。既归,帝念之不置,遣锦衣官存问,命有司以时加礼,改其子尚宝少卿世恩为太常丞兼道录司右演法,供事真人府。节选自《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271页 - 第六章 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

帝茫而无主宰,而好作聪明,果于诛杀,使正人无一能任事,惟奸人能阿帝意而日促其一线仅存之命,所谓“君非亡国之君”者如此。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50页 - 第一编 第一章 开国

明代专用经文为试文之体,实由重视宋儒之讲学,欲得如朱、陆大儒之师法,以矫古科目专尚词赋之弊。在太祖犹为可行可止,常与学校、荐举相参,决不专任科目也。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33页 - 开国

然在太祖定法,则以此为天子自与人民亲接之一端,见之史者,如《孝义·郑濂传》,濂以粮长至京,帝问治家长久之道,对曰:“谨守祖训,不听妇言。”帝称善。这总结得不对吧,谨守祖训是制度,不听妇言是权宜。这位看来是一位没有主见之人,所以要么是祖训,要么是妇言。其实总结得彻底一点,应该是“谨守祖训,不听人言。”才对。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47页 - 开国

卫所军屯,每位军人有田50亩,称为“一分(份)”,交税12石,合每亩2.4斗。该税存于卫所的屯仓,供卫所给官兵发饷、置军械及其它开支。普通军人之饷,每月1石,每年12石。正好等于每一份田每年所交之税。但卫所常以七成到八成军人屯田,其余守城。屯田军人因为有屯田所得,只发半饷,如此等于省下3.5-4成军饷,省下的这3.5-4成军饷,用于给守城的那2-3成军人发饷,及卫所的其它开支。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35页

太祖开国极其恭俭,以朴为荣,以华为辱:把元朝宫殿的绘画改成《大学衍义》;不用金用铜,砸碎了元朝的水晶钟,打碎了陈友谅的镂金床,农夫可以穿纱,商人只能穿布。孟森先生认为此亦中国巧艺不发达之原因;但使明祖在今日,亦必以发展科学与世界争长,惟机巧用之于便民卫国要政…其实清人又何尝不知“发展科学与世界争长”,但这毕竟仍是跟在世界身后亦步亦趋,这个先机的丧失,对中国来说或许是一种必然,是其政治理念的代价吧~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37页

夫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30页 - 怕听五更头

元主为宋少帝入元后所生之子,生于元仁宗延佑七年庚申,距宋太祖开过执念为第六庚申。先是相传宋太祖因陈抟有“怕听五更头”之言,故全宫中四更末即转六更,终宋世皆然。六更者,更鼓将近,作繁声以结之,谓之虾蟇更。宋祖未悟更之为庚,后于第五庚申而元世祖即位,越十七年而灭宋,第六庚申顺帝生,遂以亡元,仍为汉人所得。居潜,与太宗及赵普游长安,遇陈抟,抟下骡大笑,左手握太祖,右手挽太宗,相从市饮,抟眦睨普甚久,徐曰:“也得也得。”普脚跛,偶坐席右,抟怒曰:“紫微帝垣一小星,辄据上次,可乎?”斥使居左。建隆庚申受禅,与抟论国祚,有“只怕五更头”之言,命宫中转六更方鼓严鸣钟,殊不省“庚”“更”同音。至理宗元年,历五庚申,越十七年,宋亡,而“五更头”之数信矣。至元朝延祜庚申而至正帝生,帝实少帝显子也。——(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二·宋·太祖匡胤
谣谶什么的最吓人了!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157页 - 第三章 夺门

论士大夫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23页

孟先生时,还称刘福通农民军为“红军”。今史书教材均为“红巾军”,岂非区别于本朝太祖起事之“红军”邪?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50页 - 开国

《续通考》:”弘治五年八月,令两淮等盐引俱召商开中,纳银类解户部太仓,以备边储。初,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成化间,始有拆纳银者,然未尝著为令也。至是户部尚书叶淇,淮安人(淇本传山阳人),盐商皆其亲识,因与淇言’商人赴边纳粮,价少而有远涉之虞;在运司纳银,价多而得易办之利。‘淇然之。内阁徐溥,淇同年最厚,淇遂请召商纳银运司,类解太仓,分给各边。每引输银三四钱有差,视国初米直加倍,(明初中盐,每小引未详纳米若干。宣德初以为重,而改为至多二斗五升。时米值每石不过银五钱,纳银至三四钱,可得米七八斗矣,故曰视国初米价加倍也。)而商无远运之苦。一时太仓之银,累至百余万,然赴边开中之法废,商屯撤业,菽粟翔贵,边储日虚矣。“
  华钰《盐策议》曰:”洪武永乐时,内地大贾,争赴九边,垦田积粟,以便开中。朝中暮支,价平息倍,商乐转输,边免飞挽,士饱马腾,缓急有备,策至良也。岁引初无定额,皆资主客兵饷,从边庾受券,不令轻纳盐卤司也。自司农叶淇为淮商地(此淮商盖不安於屯垦者)。疏盐一引,输粟二斗五升,轻请增额,准改折色,径于运司上纳。于是每引纳银三钱五分,或纳银四钱二分。又令客商(谓非淮商。)无见盐,(淮商在淮有场产盐,在边则有屯产粟,故有见盐。)许本场买补,西北商(即客商。)胥内徙便转贩,而边计大坏。今正引虽仍赴边中,余课悉如淇议矣。(正引仍赴边中者,原额二斗五升之直,仍解边也。余课悉如淇议者,增纳之银,均由运司解户部太仓也。屯废而边缺粟,粟价大增,而解以从前之价,如边计何?)”
  由以上两端,见明初之民事军事制度,纯以土地与财政相权,有生财,无耗财。凡以养兵而病国者,宜深鉴之。(《续通考》:明初制,在外兵马,尽是屯兵,官俸兵粮,皆出于是。帝尝曰:“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故京师屯田,有以远田三亩易城外民田一亩者。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43页 - 第二编 第一章 开国

兵(若)为无产之人,受甚薄之给养,而为有产之人作保障,其势不可必恃,来不知其所从,去不知其所向,此种雇倩无根之人而假之以武器,习之以战阵,谓能使见利而不起盗心,见害而不思苟免,是以劳役待兵,而又以圣贤望兵也。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18页 - 得国最正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藉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世或言明太祖曾奉韩林儿龙凤年号,为其后来所讳言,此不考史实而度以小人之心者也。
夏桀为商汤伐,商纣为周武伐,西周为犬戎灭,东周为始皇灭,秦为匹夫起事之刘邦灭(此一也),西汉为王莽篡,新莽为绿林灭,东汉为曹魏篡,曹魏为司马篡,蜀吴亡于魏晋,西晋为刘曜灭,东晋为刘宋篡,刘宋为萧齐篡,萧齐为萧梁篡,萧梁为陈篡,拓跋魏兼并华北,高欢拥孝静宇文拥文帝,高洋篡西魏,宇文觉篡东魏,北周灭北齐,杨隋篡北周灭陈,李渊迫恭帝世充废哀帝多方征伐李唐得立,朱梁篡唐,后唐灭梁,石晋引契丹灭后唐,契丹灭后晋,后汉趁乱而立,后周篡后汉,赵宋篡后周,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元为匹夫起事之朱元璋灭(此二也),大顺陷京师四十一日即为三桂引清兵逐,永历郑氏皆灭于清,清帝退位而民国继,我朝太祖亦以布衣起事,民国三十八年逐蒋氏于台湾,乃建红朝,若按心史先生之论红朝之得国亦正,此三耶?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20页

元之亡,亡于制度不健全。马上得天下,则必须书中治天下。若元代之纲毁伦断,若非兵马强悍,五十载必亡矣。顺帝年号居然雷同太祖,于中原王朝为天方夜谭。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18页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其得国莫非禅让、起义、讨伐,作者曰:“正”。惟汉与明也都是各自太祖起于卑微而一统华夏。
唐宋皆为高层夺权,虽为盛世,作者不齿。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116页 - 第二编 第三章 夺门

至万历末,始直接逼取民膏,至民实无以聊生,而后内乱外患交迫而至,二百余年巩固之业一朝而覆,民生之所系如此,盖民不信明之尚能庇我,即于覆亡无所惜耳。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62页 - 开国

中书省:
丞相
平章政事
左右丞
参知政事
尚书
侍郎
----------------------------------------------------------------------
府(都督)、部(尚书)、院(都御史)、寺(列卿)
----------------------------------------------------------------------
布政司(省):
都(都指挥使司)
布(布政使司)
按(按察使司)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26页 - 太祖起事之前提

韩林儿一事,廖永忠多事,后辈腐儒无聊!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53页

嗜杀其实是本性啊,连不愿事君亦见杀,真是控制狂!

《明史讲义》的笔记-第247页 - 第六章 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

.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自以为非亡国之君,及其将亡,乃曰有君无臣。夫臣果安往?昔日风气未坏,正人君子,屠戮之而不能遽尽,故无君而犹有臣;至崇祯时,则经万历之败坏,天启之蓫丧,不得挽回风气之君,士大夫无由露头角矣。思宗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明史讲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