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301162040
作者:(德)利奥波德·冯·兰克
页数:220页

章节摘录

出乎人们的想象,奥古斯都(Augustus)建立了一个包容了一切共和政体形式的君主国。奥古斯都从来没有敢称自己为国王,他和安东尼(Antonius)的性格完全不同。希腊人的卓越之处不仅表现在宗教和政治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当文学在其他民族那里还只是个别人的努力的时候,希腊人已经逐步产生了一种真正能够称之为文学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倾向是告诉人们应该接受所有值得了解和值得尊重的知识。而这一切文学艺术及其所体现的观念也都传人了罗马帝国。可以说,假如罗马帝国不仿效希腊,不能兼容并蓄的话,那么,罗马就不会以这种方式发展了。由于共和制形式在罗马保持了优势,罗马和希腊两种民族精神之间的相互效仿才得以持续。就这样,整个东方世界即地中海以东地域的犹太一闪米特一希腊世界在各个精神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都传人了罗马帝国并和罗马帝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然而,到了公元l世纪,罗马则更多地增强了与西方欧洲国家的联系。通常遭到人们蔑视的这第一个百年实际上拥有多种多样的观念和生活。讲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西方早期的历史。这段历史的基础是这样的,早期凯尔特人在高卢和西班牙占上风。在高卢的部分地区,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有联系。高卢人一直挺进到了罗马,占领了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圣地德尔斐(Delphi)。他们在拜占庭即今日的伊斯坦布尔附近建立了一个小帝国。他们还越过叙利亚,有段时间还打算攻占埃及。简而言之,有一段时间,高卢人是最强大的民族。部分罗马历史研究的就是从意大利驱赶高卢人的历史。这时出现了罗马统帅恺撒(Caisar),是他完成了对高卢的占领。这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因为后来整个西方的形态都是以高卢为基础的。我在自己所撰写的法国历史中曾写道,这是伟大的占领,占领的同时也传播了文化。恺撒就是这样的占领者。他不仅夺取了高卢,而且还使高卢变得罗马化和文明化。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发问,凯尔特人难道就没有可能自己走向文明吗?对此问题我很难给予肯定的回答。因为,他们虽然受到迦太基以及其他种种文明的影响,但他们总是作为强盗闯入意大利和亚洲,不断与文明对抗,直到他们被打败之后,文明世界才在意大利、希腊和地中海以东地域得到安宁,不再受这些未开化人的干扰。恺撒还渡海入侵不列颠。在他之后的奥古斯都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占领为西方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使西班牙完全屈服于罗马人,他还征服了高卢人,他的文化活动甚至传播到了莱茵河流域。概括起来说,恺撒在战争中的功绩是无人能够超越的,而奥古斯都的业绩则更为稳固。是他彻底完成了对高卢的罗马化,是他使凯尔特人不得不全都开始讲拉丁文。奥古斯都的重大事迹之一是他依靠德鲁苏斯(Drusus)和提比略(Tibelus)的帮助打开了阿尔卑斯山区与外界的联系。试想,倘若阿尔卑斯山谷未开化的人群如同一道横梁一样挡在文明世界与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话,那么,中欧文明的传播是无法想象的。自从阿尔卑斯山区开放之后,罗马人就开始从两侧推进,一侧由提比略率领人马向潘诺尼亚(Pan-nonien)挺进,另一侧则一直挺进到了德国的威斯特法伦地区。在这里他们虽然打了败仗,然而整个莱茵河流域以及多瑙河以南地区全都罗马化了。科隆和奥格斯堡成了罗马城市。由恺撒开始、后来由被骂成是笨人的克劳狄乌斯(Claudius)完成了对不列颠的占领。对其他国家的征服则一直持续到了公元2世纪。在这第二个百年之中古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占领了多瑙河与蒂萨河之间的土地达西亚(Dakiens)以及多瑙河下游的土地默西亚(Moesiens),并准备进一步攻打古罗马尼亚的瓦拉几亚人(Walachen)。罗马人的统治穿过黑海直抵亚洲的幼发拉底河,其西部边界直到大西洋。简言之,公元1世纪的主要事件是罗马接纳了东方一希腊文化,使之与拉丁文化相统一并进而向西方传播,其结果使得在这个百年当中所有被罗马占领的地方都成了文明地域。德国有幸没有被完全占领。不过,倘若没有罗马人的占领,我们可能对于文化一无所知。应该承认,罗马占领地域的文化统一性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的世界性事件。这种统一性虽然后来又分裂成为希腊和拉丁两种文化,西方讲拉丁语,东方讲希腊语,但尽管如此,从整体上来看,实现了文明开化,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统一的。第三讲,1854年9月27日现在的问题是罗马帝国建立之后在巨大的历史舞台上到底出现了什么变化。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在于其内部而不是外部。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直不停地向外发展。罗马也有其边界,其征服力只局限于西方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一致的。有人会感到奇怪,罗马人为什么没有能够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一直挺进到阿拉伯和印度,而是集中全力于西班牙、高卢、日耳曼和多瑙河流域的文明开化呢?

前言

在跨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当下,如影相随的是,我们面对着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紧迫要求,即必须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及特殊性。由中外学者携手组织的这套丛书,将致力于把西方有关历史、历史编纂、元史学和历史哲学的话语带入中国历史文化的园地。历史论题是人类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在历史中,人们形成并且反映了他们与其他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与他者的差异。在归属感和差异的宽泛视界中来看待“世界诸文明”,人们才能够谈及“文化认同”。历史学家们的专业学术工作往往涉及并依赖于认同形成的文化过程。由于这种牵涉,无论历史学家是否意识到,政治都在他们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不管学术性的历史研究仅仅只是作为资政的工具,还是因其方法的合理性而有着特别功能,这都已经是公开的问题。关于历史思维的学术地位的许多讨论,还有它对“客观性”或普遍有效性的执著,都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思维之发展联系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思维获得了学术学科或者说“科学”(wissenschaft,采该词更宽泛的意义)的形式。

后记

2007年最后一个周日,天空阴霾散去,晨曦微露。我欣然合上了笔记本电脑,终于结束了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一书的翻译。兰克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以追求“历史学的科学客观性”、提倡“如实叙述历史”而著称,甚至被誉为“德国历史学之父”。国内史学界对其治史理念也多有评述。兰克的一生,著述颇丰,但遗憾的是,除了片段的译介,至今尚未见到兰克著作的中文本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邀请德国学者斯特凡·约尔丹博士(Dr.Ste-fan:lordan)和耶尔恩·吕森教授(Prof.Dr.J6rn ROsen),合作选编了兰克史学文选,择取反映兰克史学思想特色的长短著述若干篇,分为三册,将纳入“历史的观念译丛”出版。本书是其中的第一册,也可能是兰克著作第一部完整的中译本。《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在兰克的五十多本著作中,虽然篇幅不大,但对于了解他的历史观念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这本书的内容,原本是1854年兰克为巴伐利亚国王讲授世界史的19次讲座的记录稿,于兰克身后的1888年整理出版。在兰克的时代,他心目中的世界史只能是一部以欧洲为核心的历史。

内容概要

利奥波德•冯•兰克
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出身于一个虔诚信仰基督教的中产阶级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学时代,由神学研究转入古典研究,获得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中学,后为柏林大学教授。应普鲁士政府之邀,短期主编过《历史-政治杂志》。因其卓越的历史研究成就,相继获得柏林科学院院士、普鲁士国家历史学家、普鲁士国务委员会委员、普鲁士枢秘顾问等荣誉职位,并受封贵族。
在其长寿的一生中,兰克完成了数量惊人的历史著作,仅在其生前亲手编订的全集,就已经包括54卷。兰克治史范围广阔,涉及近代早期欧洲各大国,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16、17世纪法国史》、《16、17世纪英国史》等。
兰克提倡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理想”,首创学术研讨班(Seminar)制度,对现代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书籍目录

编者导言  耶尔恩·吕森  斯特凡·约尔丹序言第一章  罗马帝国的基础第二章  日耳曼移民和对阿拉伯人的征服导致罗马帝国的变化第三章  加洛林王朝时代和德意志皇权第四章  等级森严的僧侣统治制度时代(11-13世纪)第五章  14世纪和15世纪第六章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第七章  17世纪和18世纪大国的产生和发展第八章  革命时代索引译后记

编辑推荐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每个时代都直接与上帝相关联。 每个时代的价值不在于产生了什么,而在于这个时代本身及其存在。只有从这个观念出发去观察研究历史以及历史上的个体生命才有意义,也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历史学家的首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在特定历史时代中的所思所为,这样就能发现除去道德观念等恒久不变的主要理念之外,每个历史时代都拥有其特定的趋势和自己的理想。历史学家的第二项任务,是寻找各个历史时代之间的区别以及前后历史时代之间的内在联系。 历史的进步,不是一种呈直线上升的运动,而更像是一条按其自身方式奔腾不息的长河。万物的造主俯瞰着整个人类的全部历史并赋予各个历史时代同等的价值。启蒙历史观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应该认识到,在上帝面前,各个时代的人是权利平等的。

作者简介

本书为三卷本“兰克史学文选”的第一部,两位德国编者吕森和约尔丹教授为中译本撰写了长篇导言,系统评述了兰克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为读者了解兰克提供了方便。《历史上的各个时代》(Über die Epochen der neueren Geschichte,直译“论近代史上的各个时代”),在兰克的五十多本着作中,虽然篇幅不大,但对于了解他的历史观念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此书原为1854年兰克为巴伐利亚国王讲授历史的记录稿,在兰克逝世后的1888年正式发表。
在总共19次讲座中,兰克概述了直至他所生活的时代,欧洲历史各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序言中,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概念做了反思,提出每个时代都是特殊的,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效能。继而,按照编年顺序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事件及其看法:罗马帝国时期,东方与西方的联系是基督教得以传播诚为世界性宗教的先决条件;形成民族国家和教皇特权的中世纪;欧洲大国产生的18世纪;以及兰克本人所处的“革命时代”,即他所称的危机时代。最终,他认为,人类虽然有可能在物质方面取得进步,但却完全不可能在道德方面日臻完美。
*
每个时代都直接与上帝相关联。
每个时代的价值不在于产生了什么,而在于这个时代本身及其存在。只有从这个观念出发去观察研究历史以及历史上的个体生命才有意义,也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历史学家的首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在特定历史时代中的所思所为,这样就能发现除去道德观念等恒久不变的主要理念之外,每个历史时代都拥有其特定的趋势和自己的理想。
历史学家的第二项任务,是寻找各个历史时代之间的区别以及前后历史时代之间的内在联系。
历史的进步,不是一种呈直线上升的运动,而更像是一条按其自身方式奔腾不息的长河。万物的造主俯瞰着整个人类的全部历史并赋予各个历史时代同等的价值。启蒙历史观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应该认识到,在上帝面前,各个时代的人是权利平等的。
——利奥波德•冯•兰克
***
编者导言
序言
第一章 罗马帝国的基础
第二章 日耳曼移民和对阿拉伯人的征服导致罗马帝国的变化
第三章 加洛林王朝时代和德意志皇权
第四章 等级森严的僧侣统治制度时代(11-13世纪)
第五章 14世纪和15世纪
第六章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第七章 17世纪和18世纪大国的产生和发展
第八章 革命时代
译后记

图书封面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不得不承認,大學時代史學史的課睡的太死,對於蘭克這個名字只聽過,卻不甚了解。最近北大一直在推出“歷史的觀念叢書”,裡面看到這本蘭克的《歷史上的各個時代》,翻一翻覺得還可以,就帶回家了,就當補課吧。XD這本是以蘭克在1854年對巴伐利亞國王所做的講課上的內容記錄稿整理而成的文集,講述這位大史家對於從羅馬時代開始到十九世紀為止的歐洲史的觀點,正如這本書名,蘭克將這漫長的歲月分成了不同時代,然後一一分析其核心價值與重點。此外,裡面還包含了一些蘭克跟巴伐利亞國王的對話記錄。坦白說,由於蘭克講述的內容已經是兩個世紀前的東西了,有些雖然還具有參考性,但跟現代的教科書相比當然不公平的。當然,吾人還是可以從中觀察,蘭克這位大史家是怎麼看待某些時代的。而他在前面就開宗明義的強調兩個觀念,也讓筆者很感興趣,覺得頗有收穫。第一就是“普遍意義上的進步觀”,第二就是“與進步概念有關的所謂主導理念”。而就筆者的理解來說,蘭克想闡述的是,“人類是不斷進步”的這個觀念嚴格來說是不成立的,或許就物資上是日新月異,但在內心世界與精神上而言卻非如此。配合第二點來說,每個時代都有一個“主導趨勢”,所以很多人跟事都要放在他的“位置”去討論才能得到應有的評價。講的更明白點,就是很多人最愛犯的錯誤:張飛打岳飛。正如同吉朋確實是偉大的歷史學家,但他可能、可以超越修習底德嗎?該這麼說嗎?更別提拿他來跟太史公比,真是貽笑大方。:P順便一提,北大的這一系列叢書感覺還不錯,都是一些近代西方大史家的名著,翻譯品質跟印刷都有質感,可以收藏。共勉之。
  •     兰克这句话,我觉得可能翻译成“呈现历史真实”要好一些。“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历史真实,不仅仅指过去发生的具体事件,更在于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内在。这种内在要通过在过去的时代语境中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首先就必须重建可信的过去发生过的一幕幕事件。它所需要的就是科林伍德所强调的“证据”,而获得这种证据则常常要通过兰克所善用的考据。其次就是要对事情发生的情境进行重建,科林伍德称之为“重演”,即兰克所说的“呈现”。这种内在如果没有可靠的史实基础,就不可能实现其呈现,而如果史学家只看到史实却不能超越它,也不能被探知。于是,这种内在成为了对史学家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考验。历史如期真实发生的那样,并不是为了人们要获取借鉴和教益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某一种历史观而发生改变。当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眼光乃至于出于某种目的去观察它的时候,它依然在那儿了,不再增加一点或者减少一分。历史就是其本身,不属于任何外在。兰克云:“每个时代都直接与上帝相关联。”这就是“呈现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历史时代的独立性与延续性之间,看似存在着一个矛盾,即作为一个不依赖任何东西而独立存在的历史时代,又不可避免地受着其前一时代乃至更早时代的深刻影响,并且又给其后来的时代始于影响。历史的这种时间绵延性使它区别于任何其他的知识。那么这种影响是目的性的吗?(前一时代是为了后一时代而存在的吗?)不是。一个时代并不是为了实现下一个时代的状态而发生,也不能很好地规划下一时代。它只是基于现状作出自然而然的反映。一个时代更不会料想到自己将会给后来的时代造成多大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持续地发生着。希罗多德不会想到自己在后世竟会成为“历史之父”,唐明皇也不会料到日本在千余年后竟会侵入神州大地。历史只是作为其自己而发生的,那种持续的或是跳跃性的影响只不过是其不自觉造成的作用。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只是基于当时的科学知识和怀着对电子计算的美好愿望而做成的。他们不会为了要改变50年后的世界而制造它,甚至当时的人根本就想不到,电脑在我们这时代竟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一个人诚然可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预期,但是由于现实中的各种限制和不确定因素之干扰,他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实践其规划,总会多出一点或少了一点。而这些微妙的不同汇聚起来,就足以让世界面目全非。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对未来进行部分预测,就在于他们理解了这个道理。他们明白的是现有的世界会造成一种怎样的趋势而影响及未来,而不是因此规划未来。历史上诚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划,但这种规划实际上却并非为后一个时代作准备,而是出于满足其自身时代的某种需求。例如,我现在订立理想及计划步骤,实质上并非把自己的现在附属在将来之下,而是出于我现在愿望的需要。历史的内在就存在于一个历史时代自身的独立性和其对以后历史时代不自觉地影响之中。这犹如一个人之于其自身独立性与之对其周围人和后来人的影响。
  •     本书的序言很好,简略地介绍了冯•兰克的生平,和他所推崇的从历史发生当时的背景,还原历史本真的研究方法。还有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兰克,对宗教史学的研究。在序言的带领,对于史学没什么研究的我,读下去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这本书的中译本语言,也较流畅。读完以后,从兰克的角度,模模糊糊地对欧洲从罗马起,直到17世纪的发展历史也有了大概的认识。兰克的叙述,也基本上围绕与基督教各国相关的变化历程的展开。从中,也可以看到教会的权力与封建贵族权力之争,有无到有,再到白热化,最后在新生的资产阶级参与下,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作为一本谈话记录,书中不时穿插还穿插着兰克,对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问题,的解答。不过感觉这些解答,大多数从宗教角度理解,不如正文中的叙述来得精彩。文章的结构脉络非常清晰,每段前都有总起句,历史背景与事件融合得非常完美。而且每一章后的总结小段,写的更是非常精彩,基本上可以说是前文所提的核心概括。在我这个历史的门外汉看来,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普及读物。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简要概括了历史上每个时代的联系与意义,但是却是得窥兰克史学的精要
  •     Kindle版图书购买阅读实在太方便啦。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希望把这个系列都变成Kindle版
  •     书不错但译者的历史知识很糟糕,乱加注释。英国国王约翰成了英国“皇帝”,神罗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二世与普鲁士国王中的同名者完全混淆,出征耶路撒冷的腓特烈二世成了腓特烈大帝,真正的大帝他爷爷却成了红胡子巴巴罗萨。总之低级硬伤多多
  •     每個時代的價值不在於產生了什麼,而在於這個時代的本身及其存在。⋯⋯歷史的進步,不是一種呈直線上升的運動,而更像是一條按其自身方式奔騰不息的長河。萬物的造主俯瞰著整個人類的全部歷史並賦予各個歷史時代同等的價值。
  •     第一部兰克著作的中译本。不知易兰的翻译进展如何啊~
  •     “兰克就是历史学,历史学就是兰克。”
  •     复习一遍欧洲史。
  •     了解兰克史学必读书目之一。
  •     非常好的书。看了之后,我觉得兰克在国内不恰当地被标签化了。
  •     算是读的第一本历史书,但是历史的真相似乎很难准确知道
  •     兰克的另两卷是什么内容呢?
  •     大师兰克的作品。历史系专业以及世界史爱好者必读的。而且作者从罗马帝国开始讲,这很好。本书讲到克里米亚战争
  •     通史
  •     更确切的说是“简明欧洲史”。兰克不愧是一代史学宗师,对国王讲课都那么销魂;如果是在现场的话,肯定会被大师的思维给迷倒的,尤其是在分析重大事件上的清晰逻辑,几乎像是在编教材一样,很好!最后几个马国王的疑问,可以看出当时国王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与抱负有一个良好的愿意;而兰克回答的时代趋势:君主制与人民主权,也表明兰克的国家观念,他更倾向于共和制政体,最好是古罗马式的。。。。
  •     翻译还算流畅,但是很多时候舍常用译名不用,如日耳曼人路易,科穆宁王朝都从德语写法转译了,译者为了表明这是从德文版译的也是蛮拼的,不过查理五世翻两页变成卡尔五世我也是醉了。。。还有拜托你区分一下皇帝,国王好么。。。
  •     内容丰富,书很好很不错
  •     "对于历史经验的回顾应该唤起一种希望,希望从骚乱和危险之中重新出现理智的局面。而这种希望的实现则需要做出比获取物质方面的普遍发展更大的努力,必须更加谨慎从事"。
  •     大一为写读书笔记挑了本最薄的读,当时很认真地做了读书笔记。
  •     兰克的演讲文选。可以当做一部的“极简欧洲史”,但远胜于市面上各种“极简欧洲史”。通过这本书可以粗略体会到兰克史学的风采。兰克的讲述条理清晰,观点与史实的串联的结合,让读者不用费力理顺。
  •     简短的文章 不错的说史方式
  •     读得很开心,内容中有一些观点有些质疑\初识兰克
  •     老师极力推荐的一本书。。。
  •     也可以说是普及本。但,胜在有血有肉。有时想想,如果他活在今天,如何评价我国
  •     兰克政治军事史的谢幕者
  •     兰克爷爷是seminar的创始人吔,没有兰克爷爷就没有读书会吔
  •     兰克史学注重考辨,注重对史学材料的分析,这部书是兰克教授的演讲文集,内容设计到世界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派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这部书也体现了兰克治学的功力,尤其是对历史材料的深入分析。
  •     读兰克很愉快!(有种被当做国王对待的错觉啊拍
  •     三星半
  •     书很棒,亚马逊服务态度也很好!但第一次送货有损坏,换了一本才好。这回是第三方送的,书脊有个大裂口,不能想象搬运过程多野蛮,亚马逊物流送来换的书就挺好。
  •     清晰明了,没有不必要的枝节。
  •     德国的历史主义经典作品
  •     现代人不应被兰克的史学标准,所谓“客观性”(Objektivität)和“忘却自我”(Selbstauslöschung)诳了。不要忘记兰克的欧洲-基督教中心立场,更准确地说是日耳曼-新教立场。兰克认为天主教或者斯拉夫民族都要低一等。
  •     不错的小品
  •     大师过于强调政治决策者的作用,导致观点略有偏颇
  •     正在拜读中
  •     很早就知道兰克,这次看见他的书当然要买。
  •     感觉更像是一本极简欧洲史
  •     19世纪的著作,对于了解欧洲史很有帮助,比极简欧洲史讲述更详细,更易理解。
  •     通识课上读的一本书。说实话,读到最后有点乱了。。
  •     这本书提供了很不同的历史观,特别是对亚洲的部分,有利于我们改变观念
  •     日耳曼中心史观。着眼于教权与皇权的消长,重点在西欧政治、军事、教会史,对经济、文化等因素鲜有涉及,对某些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叙述也有失当,但总体上详略得当,自成体系,是部优秀的著作
  •     啥也不说了,希望能出个修订版。。
  •     内容没的说,但是这书的质量就很糟糕了。
  •     对于了解欧洲历史帮助很大,不错
  •     兰克的史学研究方法和写史的能力,对我来说最为独特,也最喜欢。
  •     还不太习惯兰克的“大趋势”剖析和日耳曼中心史观,逻辑感很强但还原史实没做好。翻译流畅不过低级错误太多了:出征耶路撒冷的腓特烈二世被译成“腓特烈大帝”,查理五世翻几页成了“卡尔五世”,最无语的是英国哪里跑出个约翰“皇帝”?
  •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     果然这本书与其定义为史实不如定义为史料
  •     有助于了解欧洲历史上各个时代基本特征的书
  •     且不说兰克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大趋势”的剖析,更令人深思的是兰克保守的政治思想。
  •     非常之痛苦 因为我不懂
  •     喜欢兰克史学的范式
  •     老师说,历史学就是兰克,兰克就是历史学。
  •     首先要了解世界,然后要有良好的愿望。无论是个人还是君主都需要这样;人们因能力不同任务也有所不同。每个人应该根据他所处的时代从事对他来讲有必要的、受到良心支配的事情。他不允许轻视他的敌人,不允许对事物有错误的可能看法。如果他认为自己依据良知和良心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那他就应该照此而行;如果他不是这样的看法,那他就不应该热衷于此。 ——兰克答马克斯国王问
  •     优美流畅清晰。
  •     篇幅不大,但简洁扼要,高屋建瓴;语言平易流畅,叙论结合,不愧为大师之作。
  •     对帝王的演讲读来总觉得欠了些味道。以及,在翻译“德国”之类的词汇的时候,有些混乱
  •     类似于阿克顿的《近代史讲稿》,一个时期一篇,短小精悍,但是讲的并不深入,其实不能算作历史哲学
  •     兰克的客观性理想有些象是在欧洲的考据派
  •     2011.12.3——2011.12.5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