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论曹操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52000467
作者:朱永嘉
页数:28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关于《三国志•武帝纪》的一些情况 (一)一九五九年为曹操翻案的由来 一九五九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一场关于曹操评价的大讨论,那年的一月二十五日《光明日报》的副刊《文学遗产》发表郭沫若《谈蔡文姬的》,公开提出为曹操翻案。二月十九日,当时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翦伯赞在《光明日报》《史学》副刊上发表《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三月十六日,郭沫若发表了《再谈蔡文姬的》,郭沫若所以借蔡文姬归汉作为曹操翻案的文章,亦有借此为他自己在抗战开始时自日本归国说事的意思。三月二十三日,郭沫若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替曹操翻案》一文,干脆直接提出为曹操翻案的问题。一石激起干层浪,那时对曹操的历史评价立即成为历史研究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三月三十一日,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论曹操》一文,批驳郭沫若的观点,认为对曹操不存在翻案的问题,而且根据史实对郭文逐条加以批驳,接着在七月三日写成《蔡文姬的生平及其作品》一文,七月十日发表于《文汇报》。谭其骧这两篇文章都是针对郭沫若的文章,谭其骧的结论是:“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从全面看问题,总的评价应该是功过于罪,但我们不能,也用不着因为他有功而讳言其罪,过去的许多人并没有把他说成是罪过于功,所以案子基本上无需翻。若一定要把犯过的罪也翻过来,说是并无其事,或虽有其事,但算不得罪,那恐怕是翻不过来的,因为那是历史事实。”谭其骧这些话说得比较尖锐,但也还客观。回过头来说,是不是罪,那取决于评论者当时的价值取向。譬如镇压黄巾起义,究竟算不算罪,在古人看来,特别是从古代官方看来不是罪,从农民革命的视角讲当然是罪。屠城的问题,当然不好,但古代胜利者往往习以为常,从今天来看,那就是反人类罪。所以评论历史,还得有一点历史主义的眼光,离不开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及其所受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历史所起的影响,是进步还是倒退,不能拿今天国外那些观念去一刀切,那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关于曹操的评价,在当时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九五九年上半年,全国的报刊发表的论文和报道便多达一百四十余篇以上,我自己在一九五九年《复旦学报》第六期上发表了题为《论曹操抑止豪强及其法家思想》的文章,没有说翻案不翻案的问题,只是直接论述那时曹操的指导思想及其政策趋向,现在看来,亦还站得住,没有大的问题。后来人民出版社为曹操讨论还编了专门的论文集。 为什么郭沫若与翦伯赞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忽然心血来潮地提出为曹操翻案的问题呢?要为曹操翻案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毛泽东一生始终对曹操推崇备至,他年轻读书时,在《讲堂录》中便称:“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也就是曹操、孙权、诸葛亮三人才称得上对手,刘备还排不上号呢?煮酒论英雄,本是曹操与刘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多次赞扬过曹操。一九五二年,视察河南安阳时,他赞扬曹操在许昌的屯田。

前言

自 序朱永嘉本书原是我上课前的一份讲稿,在课前发给学生阅读,上课时,再根据学生的提问作讨论,之后整理而成。由于是作讲稿用,随手信笔而来,口语化的地方甚多,故文章结构不很严密。为了引导学生阅读《三国志》及《后汉书》的原文,讲稿中引文较多,有时在不同的问题上,引文亦难免有重复之处。读史还是原汁原味的好,反复地咀嚼原书,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自有不同的滋味。关于曹操的讨论,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年代中期发起的。曹操是东汉末的乱世英雄,理学家的正统观念兴起后,曹操的历史地位被贬低了,以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及戏剧舞台上的曹操都被脸谱化了,所以毛泽东同志才提出要为曹操翻案的问题,接着郭沫若、翦伯赞他们都写了为曹操翻案的文章,为历史人物翻案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可以冷静地讨论究竟如何看待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了。或许他一生不同寻常的经历,他的为人、行事,今天仍会对我们有所启迪。记得一九六二年陈守实师在《文汇报》上发表《读》一文,曾经讲到年谱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好的长编,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通过年谱比单独把历史人物的某些历史事件抽出来作翻案文章要好。这是对五十年代末关于为曹操翻案讨论的某些文章而言的,故这次我讲曹操便采取年谱式的办法,逐年讲与曹操相关的事件。陈先生还讲道:“年谱又是属于个人的历史辑录,很容易犯从整个历史割裂出来的偏缺。关于这点,即钱大昕的洪(洪适、洪迈)、陆(陆游)、王(王应麟、王世贞)五谱都不能免。”(见1962年4月12、13日《文汇报》,以下引文同。)换一句话说,作历史人物的年谱,不能把他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及与他们相关的人物割裂开来,那样的话就看不到他与那个时代之间的关联了。故我论曹操时,就尽量把那个时代的背景与曹操的活动结合起来,不仅讲曹操,而且把与曹操相关的各类人物联系起来讲,才能透视出那个时代的状态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陈师还讲到年谱不应“为了标显谱主”,或是“为谱主在历史上辩白”,那是说年谱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显示谱主本来的面目,功是功,过是过。在这一点上我论曹操力求谨遵师训,对曹操是有功说功,有过说过,既不加任何掩饰,亦不作任何溢美之辞。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对他的评价是容易发生变动的,如乱世偏安的时期与太平时期对曹操的评价便不完全相同,那么通过年谱考察写出来的人物,也就能对其价值的历史演变作出比较客观的评说了。历史是在矛盾的陈述中,逐渐剥离出它的真相来的,曹操那个时代是乱世,三国鼎立的时期,对曹操的描述,魏人与吴人就大不一样,同样一件事,如赤壁之战,魏、蜀、吴三方的记载差异甚大,这就能帮助我们在种种矛盾的陈述中,作出比较合理的推断。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长处在于他能把不同的记载汇聚在一起,便于人们从矛盾中识别真伪。裴注引用魏晋人的著作,多至二百一十种,唐宋以后,这些著作便十不存一了。裴注所引的资料首尾完整,字数要多于陈寿原书,这就为我们研究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定于一说不一定对我们客观地研究历史人物有利,如果把对历史人物的评说,仅仅停留在褒贬这一价值取向上,那对后人固然有益,但亦有限。历史对后人的启迪,往往不仅在知其然,更在知其所以然——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人与事的所以然,这才是历史真正的价值所在。如何才能知其然?读史时,要设身处地才能体会其成败得失之所以然,惟其如此才能沟通古今,以帮助我们去应对现实,掌握未来,这就是以史为鉴。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末的《叙论》中,曾经说:“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之所躬逢。研虑于古之谋为,为己之所身任。取古人宗社之安危,代为之忧患。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经过设身处地的思考,知其所以然时,把这个所以然说出来,那就是引而申之的论,正如王夫之所言:“引而伸之,是以有论。浚而求之,是以有论。博而证之,是以有论。协而一之,是以有论。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是以有论。”我这份讲稿所以名之以论,也只是我作为今人读古书所得,引而申之以沟通古今罢了。这些年来读史的风气不太盛,我希望这本书能引起大家读史的兴趣,能引导大家设身处地去思考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从他的为人行事中受到一些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是有益于今人的启迪,其中兴味,不认真读书是体味不到的。书中的三幅地图,出自郭沫若主编之《中国史稿地图集》,记得此地图集亦是陈可畏先生在文革期间来沪找我在谭其骧先生处以《中国历史地图集》为底图绘制而成的,也是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合作的产物,我只是知其事,并未实际参预此项工作,今又借用其成果而已。

内容概要

朱永嘉(1931—  ),历史学者。早年师从谭其骧、周予同等文史名家,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著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注译有《明词汇刊》、《吕氏春秋》、《唐六典》《春秋繁露》等古籍约五百多万字。

书籍目录

论曹操(上篇)
4
一、关于《三国志•武帝纪》的一些情况
4
(一)五九年为曹操翻案的由来
5
(二)碣石山究竟在哪里
7
(三)卢弼给曹操贴了不少大字报
8
(四)关于陈寿其人与其所著的《三国志》
9
(五)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
10
(六)曹操写的自传——《让县自明本志令》
11
(七)卢弼与《三国志集解》
12
(八)卢弼那几张大字报究竟说了什么
13
(九)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14
二、曹操的青年时期及其镇压黄巾起家
15
(十)曹操的出身及其父、祖
15
(十一)青少年时代的曹操
18
(十二)许子将的月旦评和他对曹操的评语
19
(十三)曹操初试锋芒
20
(十四)曹操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
20
(十五)黄巾军是怎么起来的
21
(十六)关于太平道的源流
22
(十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23
三、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25
(十八)东汉末年政治局势的混乱
25
(十九)曹操起兵前后的因缘关系
26
(二十)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27
(二十一)宦官与外戚自相残杀——东汉政权的瓦解
28
(二十二)董卓进京
29
(二十三)曹操为什么要自京师逃跑
30
(二十四)“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31
(二十五)“捉放曹”的由来
32
四、起兵讨伐董卓
32
(二十六)己吾起兵
32
(二十七)讨伐董卓
33
(二十八)董卓迁都与曹操初战失利
34
(二十九)曹操的慷慨陈辞
36
(三十)关东诸首领如何忙于内讧
36
(三十一)董卓在长安的胡作非为
38
(三十二)袁绍取冀州
38
(三十三)曹操攻击黑山黄巾
39
(三十四)董卓被杀与吕布东奔
41
五、曹操的实力逐步壮大
43
(三十五)曹操与青州黄巾
43
(三十六)曹操如何在关东军阀混战中谋划立足之地
44
(三十七)曹操与陶谦之间的战争——为报杀父之仇
45
六、曹操攻灭吕布、袁术的战争
46
(三十八)曹操与吕布的首次交手仗
46
(三十九)刘备接替陶谦领徐州牧
48
(四十)曹操面临的选择——先巩固兖州,还是先取徐州
49
(四十一)长安乱,汉献帝只能逃亡
50
(四十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51
(四十三)刘备投奔曹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54
(四十四)曹操在南阳打了一次败仗
56
(四十五)袁术的称帝及其失败
56
(四十六)曹操再战张绣
57
(四十七)吕布的失败及其为人
58
七、官渡之战前双方的形势
61
(四十八)善待降人
61
(四十九)袁绍消灭公孙瓒的战争
62
(五十)官渡之战前袁、曹双方的形势
66
(五十一)东征刘备
71
(五十二)关羽与张辽——说一下如何为人与如何考察人的问题
73
八、官渡之战
75
(五十三)袁曹在官渡的前哨战——白马之战
75
(五十四)两军对峙,后勤保障是胜负的根本所在
76
(五十五)袁绍所以失败的教训
80
(五十六)官渡之战后促使袁绍集团走向终点的内因
82
九、曹操平定河北袁绍集团
84
(五十七)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在北方的变化
84
(五十八)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内政的变化
87
(五十九)在新形势下,曹操的战略选择
89
(六十)攻占冀州
91
(六十一)曹操破邺以后的各项政策措施
96
十、平定三郡乌丸
99
(六十二)关于三郡乌丸的问题
99
(六十三)《整齐风俗令》
101
(六十四)曹操处理并州高幹的问题
102
(六十五)曹操北伐三郡乌丸
103
(六十六)曹操平定三郡乌丸后的诗作
107
十一、给曹操前半生的为人行事作一个小结
108
论曹操(下篇)
111
一、曹操中央权力的加强
111
(一)献帝迁许及董承事件
112
(二)拥曹、拥汉与中间派
113
(三)曹操与祢衡——击鼓与骂曹
116
(四)罢三公,置丞相与杀孔融
117
二、曹操占领荆州
119
(五)曹操南征刘表
119
(六)刘表其人其事
121
(七)荆州集团对曹操的态度
125
(八)刘表的继承人问题
126
(九)刘琮投降曹操
127
三、孙刘联盟与赤壁之战
128
(十)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128
(十一)刘琮投降以后刘备的处境
131
(十二)东吴孙氏的起家
132
(十三)赤壁之战的预备
138
(十四)曹操应对孙氏在江东崛起之方针和措施
142
(十五)孙刘联盟抗曹的酝酿和实现
144
(十六)赤壁之战
148
四、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对内政策
151
(十七)赤壁之战以后的形势
151
(十八)曹操的《求贤令》与《让县自明本志令》
154
(十九)以曹丕为五官中郎将
159
五、赤壁之战后关中汉中的情况
161
(二十)关于汉中张鲁的五斗米道
161
(二十一)关中变乱的平定
166
(二十二)关于刘焉刘璋在四川的经历
168
六、曹操专权及其与吴、蜀的战争
170
(二十三)曹操称魏公
170
(二十四)濡须口之战
173
(二十五)刘备入主益州及其性格特征
175
(二十六)魏国公礼仪上的升级与汉皇后伏氏的结局
178
(二十七)曹操攻张鲁,汉中得而复失
182
七、曹操之死及其诸子之间的关系
187
(二十八)父子兄弟之间——曹操与曹丕、曹植
187
(二十九)曹操之薨
197

编辑推荐

《论曹操:读》原汁原味讲透曹操,设身处地读懂三国。复旦大学历史系老教授朱永嘉先生,沉潜三十年后大陆出版第一部专著。请注意!《论曹操:读》适合看了《卑鄙的圣人》、《品三国》等小说、戏说或电视剧之后,渴望进阶为真正懂得中国历史的读者。

作者简介

曹操是一个什么人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为什会提出为曹操翻案?其一生功过究竟该如何评说?为什么毛泽东会与曹操心心相印?其间蕴含什么历史经验教训?
本书为曾经宦海、饱读史书的历史学者朱永嘉先生沉潜三十余年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专著,是书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为主线,鸠集各种史料,从毛泽东读史的视角,围绕东汉末年的社会情形与局势,细细解读三国著名历史人物曹操及相关人物和事件。作者设身处地,沟通古今,思考深远,饱含历史经验和思想、政治智慧。

图书封面


 论曹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今日已读完朱永嘉《论曹操》。拉杂读了半个月,因为原典不好读。这是我的缺陷,过去对文言文不注重。读完后,更发现易中天的意义。应该说,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基本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毕竟,成书后,易中天又修改了数次,可以说,比较符合历史的真相了。易中天固然是通俗化,但通俗化的好处是让更多人接受或者了解甚至热爱起这段历史来,如果这个通俗化,是化繁为简,是站在可靠史料上的,就更显得作者的了不起了。老实说,朱永嘉并无在这本书中提供多少和易中天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同的东西。如果,照腰封上说的,历史就应该这样读的话,那么,很感谢易中天先用一种通俗的方式,为我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减低了很多障碍。因为有易中天的解释,我读这些原典,连蒙带猜,总算能够知其大概。其实我读这本书,是冲朱永嘉这个人去的,而不是冲曹操。我对曹操感兴趣,还是因为毛泽东为其翻案。这一点,书中有提到。我对毛如何解读历史,很感兴趣。比如今日在温相博客上读到毛解读周瑜是怎么死的,毛认为,他不是因气度差,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因孙权给他小鞋穿,气不过,郁闷死的。孙权为什么要给他小鞋穿,是因为孙策死后,大乔很寂寞,老是找小乔进宫解闷,小乔进宫,周瑜有时候也去,有时候甚至呆很久,这让孙权不爽,加上周军事上失利,孙权没好脸色看,如此,周便被气死了。毛这是戏谑,真实性不表。至于毛为什么要替曹操翻案,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认为,毛认同甚至推崇曹操,是因为他们这两个豪杰身上,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是所谓的惺惺相惜吧。朱永嘉的老师谭其骧在1959年针对郭沫若和翦伯赞对曹操的翻案,曾经有过评论:“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从全面看问题,总的评价应该是功过于罪,但我们不能,也用不着因为他有功而讳言其罪,过去的许多人并没有把他说成是罪过于功,所以案子基本上无须翻。若一定要把犯过的罪也翻过来,说是并无其事,或虽有其事,但算不得罪,那恐怕是翻不过来的,因为那是历史事实。”看得出,朱永嘉对他老师的这段话还是很认可的,以至多年以后,仍念念不忘,认为虽然尖锐,也还客观。事实上,对毛,我认为,也可以如此评价,只是,功是功,罪是罪,功罪是不能抵消的,我们需要的是历史的真实,而不是遮遮掩掩的、为了统治的合法性而合理虚构的历史。当然,朱永嘉未必同意对毛如此的评价。因为他对毛是相当推崇的,详情可读他的《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一书。在此书中,朱亦赞道:“能够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还是毛泽东,其他人皆等而下之。……当然毛泽东也有犯糊涂的地方,但与其他人的错误相比还是雄鹰与雉鸡之比。”这或许就是他的悲剧所在吧——若是古人,他的评价还算客观,能够就事论事,不失一个历史学家应有的敏锐观察。但一涉及到近人,尤其是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甚至导致了自己官场上的巅峰的人时(朱是文革的受益者),他的价值取向就变得复杂起来,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面对的是历史人物,个人的境遇及情感上的亲疏,似乎不应该越过基本的价值判断。朱永嘉这本书固然是讲义的集成,讲曹操生平及其时代和时代中的人物事件,但不难看出,他仍然想借历史之酒来浇现实的块垒。比如,P30-P31里借太平道的传播导致社会动荡的事例,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宗教异端组织一旦深入宫廷,经过一定时日,必然会引起政治上的激变。”“在农民分散个体经济下,只有宗教性的迷信又带有互助性的组织,才能把农民组织起来,才能公开对抗朝廷的黑暗统治。以近代历史为例,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带有这样的性质,在地方上不仅有下层社会的基础,有时还有上层社会的支持,义和团如果没有清廷上层的支持,就不可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即使如法轮功那样的东西,它是借助于气功锻炼集合群众,这个东西在‘文革’时已在群众中流行了……后来老人们相信他们发功能治病,他当然迅速发展起来,受到压制,变成群体性的政治诉求了。”这些话,固然说得很隐晦,但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主要是针对什么人什么事所发出的议论。不得不说,这样的类鉴,还是很贴切的。朱永嘉是维稳派,他的有些评价,固然是针对三国时代而发,但不失针砭时政的意义。比如,“一个皇朝的统治,一旦由于内部自相残杀而陷于崩塌时,带来的后果,不仅是统治集团自身的苦难,而且把全国人民都推向灾难的深渊之中。”这对于今年以来的上层内斗,不能说毫无意义。“每一次旧王朝的崩溃,新王朝的重建,老百姓都要付出沉重的血的代价,社会生产,人口数量,都有一次大的倒退。比较而言,旧王朝即使腐败,如能改进、维持,总比推倒重来付出的带劲要小一些,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每一次改朝换代,虽然有得有失,但在更迭时期的痛苦,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虽然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但革命是有代价的,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代价。维稳使人厌倦,有时甚至使人憎恨,但若能不断有点滴进步,因此而付出的代价,相对于革命而言要小一些,这个道理只要读过中国历史,那是不言而喻的。”这是要老百姓做顺民。从这点来说,朱不失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但朱没有点明的一点是,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的盛衰,少则几十年,多则不过两百余年,基本只能推倒重来,这里面是不是有体制的问题呢。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当年毛和梁漱溟的窑洞对,当时梁问毛,何以走出中国历朝历代的七十年盛衰周期律,试问作为毛的推崇者,是否记得毛曾说过的,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这一句呢。所以呢,所谓的维稳,是相对的,相较而言,老百姓比那些别有用心的一小撮什么什么分子,更希望稳定,但稳定是相对的,正如天枰,要保持平衡,所以呢,中国固然有其内在的特性,但是普世价值,仍然不容我们去否定甚至颠覆。不能实实际际给老百姓监督的权利,只是一味让老百姓要听从的义务,只怕这个稳不那么好维。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以古讽今,古为今用,在所难免,重要的还是重视历史的客观事实,以及总结历史的客观规律。王朝的更迭带来痛苦,这是历史经验之一,所以维稳是重要的,但更需要总结和汲取的教训是,为什么中国会有如此推翻重来的带来无比代价的王朝更迭。这一点,仍需当权者和我们的历史学家共同上下而求索之。
  •     正史部分写的很流畅,节选出来的部分都很精致。不过教授毕竟不是研究政治出身的,有些结合当今时弊的结论有些空乏了。比如说教授从袁氏的分裂为曹操各个击破,推导出联邦制不适合中国,有些太过于草率了。其它一些地方也有这种问题,但总体瑕不掩瑜,作为区分演义和正史的入门作很合适。

精彩短评 (总计100条)

  •     如题,在看了卑鄙的圣人这一类书之后,再来读本书,更会受益匪浅
  •     缺点是这个历史类的书,读起来还不够有意思,学术性较强。
  •     研究曹操的好书
  •     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慌#!
  •     太祖者,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其人后半生,烈士暮年,雄心催于弱情;志在千里,壮图终于哀志。孟德一生,有如其诗,借润公评语总结: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本事!
  •     朱永嘉先生的书,相对比较专业
  •     鉴于本人文言文水平有限,难以深入彻底看明白,多是引用《三国志》的内容,然后解说一下,没有看出作者有什么特别的自身观点。体现不出曹操那种雄心壮志气魄。不过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尔雷特,大家的见解不同而几。
  •     说着说着曹操,突然批起戈尔巴乔夫,能忍么。
  •     名为论曹,实则论毛。其议论当代问题,颇有可观之处。
  •     朱永嘉文革时候的名声不怎么样,但不应因人废言。
  •     皮里阳秋,先于学术上有硬伤:如上篇中引魏收为例,殊不知早有周一良先生钩索史料正名;而陈寿恶评诸葛时遭攻讦,也有李小树先生匡正俗论。次于人事上“安土重迁”,落窠臼俗套,武帝纪倒成了冯梦龙的《智囊》,管窥锥指,难得全豹。PS:左派何时得教育?让人至今思主席。
  •     讀《論曹操》,讀《論曹操》的作者,大可一讀。
  •     史书就该如此严谨,很喜欢朱永嘉的作品。
  •     好好研究曹操好好研究曹操
  •     朱永嘉先生沉潜三十年后第一部专著。
  •     作者说武帝崩前事势,屡有痛心语。算是跟作者重读一遍古书,再审武帝生平与经略。
  •     包装很好,内容还没仔细看~
  •     修行13rd,实在是太过平常了,下笔严谨,引用史料充足,分析逻辑缜密论证充分,但是毫无新意啊,结果委实是太过普通寻常了,不时不忘本行兴致勃勃的联系老毛说点当年事的部分要比正文有看头多了
  •     作者既有深厚的历史功底,又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以古喻今,信手拈来;文字通俗易懂,对我们学习历史来说,不失为一本优秀的参考书。即使对于做人来讲,透过历史看今天的世界,朱老先生也给与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     作者还识字我很惊讶
  •     过来之人的阅历之说,赞成也罢,反对也罢,总要看看,莫错过
  •     这本书的观点还是比较主流的,分析留于表面,大段引用原典水分多看起来很累,如果能把原文更多和正文夹在一起效果会好很多。文中还多处结合毛主席要求读《三国志》的内容展开评论,有点左。
  •     观点如何不说,这种写书方式可借鉴。20150507
  •     一星期内写书评,很需要耐着性子品的好书!
  •     不错!非常之不错!就是配送包装很恶劣……俩塑料袋还是破的,书都蹭破了
  •     
    头天晚上下单,第二天下午书就送到了,效率很高!
  •     作者是个毛粉。作者是个毛粉。作者是个毛粉。重要的事情说3遍。里面一些段落还是挺不错的。
  •     1982年8月2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对江青反革命集团在上海的重要案犯徐景贤、王秀珍和陈阿大、叶昌明、黄金海、戴立清、马振龙、朱永嘉进行公开审理,作出判决。徐景贤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王秀珍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陈阿大、马振龙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叶昌明、黄金海、戴立清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朱永嘉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地位仅次于张春桥、姚文元的马天水因精神病,未定刑。
  •     朱先生是高风亮节的老一辈学者。如不是当前的大社会环境的因素,应该算是一位大师。听大师讲解历史,如沐春风。书还没有通读,浏览了一下,觉得挺喜欢的。
  •     文言文角度,如果没耐心,很难读完。
  •     正在看 朱先生的书是智慧的书聪明的书 说古论今古今无人能比的 他结合古人生活今天 很有启迪 时有至理名言 充满智慧 看了这本书 绝地把朱先生的书都买全
  •     要知道曹操,这书读读是很好的~
  •      1.朱老不仅有丰实的史学积淀,而且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历练,这些共同造就了他对历史规则的深刻洞见,经历过现实检验的史观,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史家之言。2.本书是他继30多年的沉寂后出版的第一本专著,以几十年前关于曹操的那段公案为引子,聚焦三国历史,借重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关照现当代政治风云,笔力雄健,大开大阖,纵论古今,饱含智慧。4.朱老作为大家,解说历史可以极为敏锐地找出古今历史的相通之处,对当下政治环境中的许多尖锐命题都提出了睿智精辟的看法,堪称治世之作。
  •     一遍看着《卑鄙的圣人--曹操》,一遍看着《论曹操》。
    两本书不同的感觉,两本书不同的角度。
    这样读史还是很有趣味的。
  •     引用的文言文太多,不适合我阅读,不过书肯定是不错的
  •     没有牙。
  •     大爱,喜欢,赞赞赞!!!!!!!!!!!!!
  •     书的品相很好,印刷质量也不错。
  •     还没看,不过感觉应该不错,哈哈
  •     作者似乎有隐衷
  •     对于了解曹操,还是有一点用的,建议与张作耀先生的曹操传一起读,会有收获的。
  •     盛名之下,其实难附;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史料,没看到高屋建瓴的见地.
  •     现在的“通俗历史”读物泛滥,不过要想深入了解历史,还是得看严肃的史学书籍。
  •     印刷不怎么样,翻看一下内容应该不错。
  •     好书,很有水平!真正长学问的解读,从毛泽东视角讲透曹操,
  •     是一家之言,读读可以。
  •     给即将初中毕业的外甥购买的,他很喜欢。
  •     对于曹操,进行文本细读。大家笔法值得一读。
  •     比预想中的要差,大概是对这本书的期望太高了吧。书中大量的语句重复,崭新的思考并不多,与张作耀先生经典的《曹操传》相比差了许多火候。
  •     “雄心摧于弱情,壮图终于哀志。”可为一读。
  •     “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之所躬逢;研虑于古之谋为,为己之所身任。” 另,朱只引“宗社之安危”句而略去“民情之利病”句,似有所指。
  •     长知识,长学问,到底是老一辈学者,功夫了得
  •     很不错的一本书,比市面上的一般的小说要好很多,渐渐发现书还是要看经典的好。
  •     曹操一直是我的偶像,这一本书,替曹操翻案了,我喜欢
  •     曹操,争议很多的一位,好奇中,了解来了
  •     上海一支笔。许久以前读的,现在只记得陈寿写《三国志》收受贿赂的事儿(给钱的,就写好点,不给的,就往坏里写)了
  •     虽不必一一附会毛与操的种种相似,朱永嘉有意选择操来作文章,已足以说明问题。本书学术水准平平,也无时代八卦,只是朱本人的《吊武皇帝书》。
  •     非常好的书,朱先生学识渊博,眼光也独到。上小学的外甥女喜欢曹操,送了一本给她。
  •     却是是大家之作
  •     比品三国什么的好多了
  •     毛派史学的代表作,恩。
  •     书一般,但编排还不错
  •     写的真不错,脉络清晰,观点明确,同现实联系,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读了才知道他的价值。
  •     很值得看,认真思索,然后进行自我反省,内心然后安宁。
  •     很引人深思的书,从不同的角度解读
  •     书名叫《论曹操》,但是不得不说里面的论述很少,整本书更像是关于曹操一生主要以时间顺序为标准的史料的整合。大部分资料引自裴注三国志。其中本就不多的论述也没有集中在人物本身,而多是关于“曹操能任人唯才,主席曾经叫我们校注XXX,也就是希望同志们任用人才的时候不要计较出身和背景”这一类。对于这一类的评论也许会得到和作者同时代的人的认可,但是大概不会令年青一代感受到多... 阅读更多
  •     正版书,印刷好,品相没有问题。还有塑料薄膜包装。
  •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     前天下的,昨天就到了。这本书,好就好在,是朱先生的作品。朱先生本身的生命历程,真正地诠释了原汁原味、设身处地这几个字的内涵。正如司马迁如果没有那样在政治斗争中的真切体验,恐怕对历史的看法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设身处地,这四个字,太好了,也太不容易了。
  •     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了曹公与那段历史
  •     还原曹操,解读历史争议;立足于正史记载少了戏说成分,适合正视历史的童鞋
  •     朱永嘉论的何止曹操啊。挺有意思的,读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曹操,也多少可以了解作者内心的种种。
  •     写曹操很全面的一本书。
  •     《论曹操》一书的作者,青少年时代便投身革命事业,解放后则从象牙塔而康平路,成为领导们不可或缺的一支笔,“文革”中因风云际会而扶摇直上,亦因此被秋后算帐,虽经历牢狱之灾,仍矢志不渝当年的信仰!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者可称得上一个虔诚的信徒!... 阅读更多
  •     也只有天朝收留这样的又老又臭历史学叫兽。比读完这部书更后悔的是,我已经买了它了。
  •     正品 发货快 包装非常好
  •     同事老看这类书,说重新认识了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     抽空写个读书笔记。
  •     很好看。多数之处直接用古文,很好,不喜欢全部都是白话文。
  •     我喜欢读历史也喜欢曹操这个人物!
  •     以前的治学风格就是和现在不一样,很严谨
  •     朱老先生是历经世事,有见解有深度的老学者,看了他在南方周末的一片口述文章,特意到当当来搜他书的,可惜只有这一本。不错,值得收藏。
  •     找不到港版朱著《晚年毛澤東重讀古文內幕》,读这本也算是略窥一二。
  •     尔曹身与名俱裂,不朽江河万古流。任后人评说时只有立足点中正结论才可信。多少年的“素颜”看来也会变成彩色。
  •     本书适合看了《卑鄙的圣人》、《品三国》等小说、 戏说或电视剧之后,渴望进阶为真正懂得中国历史的读者。
  •     读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了,大部分是抄三国志原文。真没看出有什么立论和新意。以后切记慎买有书腰的书!
  •     很不错的评论曹操的书
  •     在孔庆东的博客里看到的书名,就买了,还没看
  •     頗有一些本朝太祖的掌故
  •     对曹操的分析很到位。
  •     王洪文姚文元的御用文人无非借本书给毛翻案罢了。
  •     书的质量好,包装也好,送货也快,正在看,内容不错,引用了很多出处,能从更多方面了解三国,我喜欢
  •     书很好,作者是个有真本事的,有见识的,文章写很有思想,很希望再次拜读作者其他大作。
  •     总觉得不够劲,少了些哲学的透彻。
  •     好书,值得一看。孔老师也有推荐。
  •     30日,周三,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上午拜读了朱永嘉先生的大作《论曹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5月版。我很景仰朱永嘉先生的学问,读过他许多文字。此书翻看片刻便知道是上上之书,一股对历史深刻洞见之后产生的担当气息,弥漫在字里行间。腰封上写着“请注意!本书适合看了《卑鄙的圣人》、《品三国》等小说、戏说或电视剧之后,进而渴望真正读懂中国历史的读者。”孔和尚觉得倒也不必如此宣传,民众读点通俗历史也是需要的。但如今敢于在书名或者文章标题上直接大书一个“论”字的,实在太少了。成千上万的中学老师都不敢鼓励学生写堂堂正正的议论文,而丧心病狂地都让学生写四不像的“开放话题”作文。中华民族已经丧失了对人生对世界的议论能力,现在既读不懂古人,也读不懂今人,熙熙攘攘拥挤在一口巨大的温水锅里“噗通噗通”着。
  •     认识一个真正的曹操
  •     本来是可以写的很精彩的。
  •     要义在明事由,通古今,知兴废。
  •     正在看.觉得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