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之梦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长安之梦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40758752
作者:(日)陈舜臣
页数:216页

章节摘录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这是白居易(772—846)的题为《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的诗。虽然置于诗首的是“慈恩”,但其实此处是曲江(位于长安东南隅的池)还是西明寺都没关系,只要春色还在,只要是长安的形胜之地,哪都宜人。这是首赞咏长安市民如何爱着季节和自然的诗。今天,春天终于结束了,倍感惋惜之余到处徘徊,却因过于劳累而倚靠在寺门上。虽然惋惜,但却无力留住逝去的春天。紫藤花下,黄昏渐渐降临,人们终于与春天告别。热爱季节和自然的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1644—1694),与这首诗有共鸣,乃有“人困欲宿时,犹见藤花开”之句。春与长安相应。汉时长安乃繁华之都,张衡(78—139)《两京赋》是著名的比较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赋。与洛阳的质朴相比,长安过于华美。东汉以洛阳为首都,崇尚朴素。张衡是东汉人,称赞长安的繁华并非出于什么好意。不过,繁华终究是美的,长安的市井可谓美极。既是形胜之地就莫问何处,但是,说到可以代表长安形象的风景名胜之地,还是非大慈恩寺莫属。即便是现在,大慈恩寺大雁塔还是西安的象征。长安一直可谓凝缩在大慈恩寺之中呀。长安分为百十个坊,大慈恩寺即在晋昌坊(亦名进昌坊)之中,面积占该坊的一半。隋时此处有无漏寺,唐初荒废。贞观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即之后的高宗,628—683)为母后祈福,选“林泉形胜之地”而建此寺,因此寺为母亲而建,故谓之“慈恩”,正式的名称为大慈恩寺。大慈恩寺之名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自天竺取经而归的法师玄奘藏经于此。永徽三年(652),玄奘在寺内建塔,将自天竺携来的经典藏于此,此处当然也就成了译经事业的中心。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雁塔有7层64米。玄奘建此塔时有5层190尺(约59米),应是西域风格的窣堵婆。窣堵婆:是梵文Stupas的音译,原意为“骨灰堆”,是古代印度人火葬后埋葬骨灰的土丘,属于墓葬建筑,但佛教的窣堵婆更起着纪念碑的作用。此处指窣堵婆式塔。——译者注但到武周长安年间(701—704),即建塔约半个世纪后,该塔因为损毁严重,遂被改建为6层300尺(93米多),此后屡经变迁。大雁塔原来的形制比现在更具西域风格,的确反映了长安的性质,长安的建造方案就是由西域出身的人拟定的。一般人未注意到,虽然都称作长安,汉时长安与唐时长安位置是不相同的,汉时长安更靠近渭水,唐时长安是承继隋朝所建的大兴城。隋是将长期南北分裂的中国彻底统一的强大王朝,其高祖杨坚(隋文帝,541—604)以外戚的身份取代了北周。隋文帝确有安邦治国之能,但疑心极重。自己取代了北周,又将其皇族宇文氏赶尽杀绝。当然,这也是为了稳固隋朝之基。像是不允许宇文氏的存在一样,隋将宇文氏北周存在过的痕迹统统抹掉。北周的首都是长安,要将其彻底破坏,不留下过去的景象,只有把它毁坏、烧掉,甚至掘地为池,改变地貌。结果,汉以来的长安形胜之地被彻底破坏了。毁坏旧长安的隋朝不得不营造自己的首都,于是在旧长安东南的龙首原开始兴建新都。宇文恺奉命主掌营建新都,他与北周皇室宇文氏并无瓜葛,系出身西域的胡人。隋建新都时正值开皇二年(582),即取代了北周的翌年。史载纳言(宰相)苏威(534—621)建言迁都,隋文帝起初没有同意,但苏威列举种种天象作为迁都的征兆,隋文帝终于听从。但是,起初没有同意这种说法是经过掩饰的,因为最想迁都的恰恰是隋文帝本人。当时,旧长安多有妖异之事。因为怀疑是北周皇族渐次被杀,其魂作祟,隋文帝遂有破坏旧长安宫殿之念,于是掘地为池,引水灌之,希望将怨魂沉于水中。大慈恩寺苏威等人还列举了长安建都约800年以来,水咸不利健康的理由。自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于高祖五年(前202)定都长安以来,长安建都已经有784年的历史了。新都建设虽然名誉上以宰相为营新都大监,但实际上以营新都副监宇文恺为总指挥。新都名为大兴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曾被封为大兴郡公,所以新都被命名为大兴城。“大兴”之名也被用到宫、殿、门等建筑上,有希望隋朝国运永兴不衰之意。——译者注翌年即开皇三年,隋朝早早地迁都大兴城。虽有正月说和三月说,但无论哪一种说法,总之都给人以太匆忙之感。不过,匆忙建成的只有皇帝的居所——宫城,外郭直到在迁都之年才开始动工。昔日居于南山的黑龙去渭河饮水,所经过的痕迹化作龙首山,亦名龙首原,其实是平缓的丘陵。龙首在渭河,龙尾在樊川。最高的龙头部分高60多米,越往龙尾越低,仅约10—20多米。根据基于考古调查而绘制的实测图,大兴城南北8.6公里,东西9.7公里,周长36.7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然而这宽阔的地区是丘陵,因起伏很多,所以建设都城难度很大。时有“六坡”一说,即城内有6条山丘,这点很像旧金山。在宇文恺的设计方案中,宫殿、中央官府等居高处,一般居民区建在低处。若都城空间过于广阔,容易陷于平淡,所以宇文恺才力避其短处。虽然是反常的表现手法,但却将长安的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宇文恺颇有巧思,对地形颇费苦心。隋文帝、至少还有其后的隋炀帝(580—618)对宇文恺的方案很满意,所以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营建洛阳时,再次起用宇文恺。远征高句丽之时,宇文恺也从征。他在辽水上设浮桥,使渡河作战获得成功。宇文恺此时官居工部尚书之职,帮助他在两天之内建桥的少府监何稠日后亦晋升工部尚书。此外,何稠也作为负责人筹划未完成的大兴城建设。据桑原骘藏(1870—1931)的说法,这个何稠是西域出身,因为据《隋书》记载,何稠的叔父——曾任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的何妥出身西城。西城乃西域之误,所以何妥出身于西域,那么他的侄子何稠自然也是西域出身。粟特商人为了经商从中亚渐次来到中国,其中有长居中国者,他们用汉姓起名。史书常见“昭武九姓”昭武九姓: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译者注,九姓因文献不同而略有差别,即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等诸姓。康姓来自撒马尔罕,何与之相近,三藏法师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有屈霜你迦国,是碎叶(伊塞克湖附近)东北的小国。景龙四年(710)在长安的荐佛寺入寂的僧伽大师传记中记有“葱岭之北何国人,自言俗姓何氏”,当时,何国人来中土当不在少数。波斯曾向唐朝贡献金绵锦袍,何稠制作了比原物更精美的复制品,他还运用绿瓷技术成功制成了琉璃。很多诸如此类的逸闻证明他与西域有很深的关系。统一南北的隋朝仅维持了38年就灭亡了。其致命的原因是出兵征高句丽,力有未逮却一再蛮干。此外,须臾之间将尚能使用的有八百年历史的都城长安毁坏,营造新的大兴城,也是过于蛮横之举。隋炀帝将前朝皇族残杀殆尽,手段过于残忍,也显示了他的不宽容性。隋炀帝在江都(扬州)为近臣所杀,其在大兴城的孙子杨侑禅位于唐高祖李渊(565—635)。与隋不同,唐是维持了290年的长命王朝。唐朝沿袭隋朝营建的大兴城为都城,而没有另外建都,或许可算是长命王朝的理由之一。隋朝命名的都城——大兴城虽蕴有“极大兴盛”之意,但隋却迅速灭亡,所以唐朝没有沿用都城之名。唐初仅称“京城”,天宝元年(742)改名“西京”,至德二载(757)称“中京”,上元二年(761)复称“西京”,翌年称“上都”。都城之名虽屡经变迁,但最终也未正式用“长安”之名。但人们仍然称唐的都城为长安。秦时长安乃村名,秦始皇(前259—前210)的兄弟受封于此,升村为县。实际上唐的都城也是一都之中含有二县。中央的朱雀街以东属万年县,以西属长安县。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如广州市由南海县和番禺县组成。在日本的行政单位中,县比市大,或许日本人不习惯一市当中含数县的结构。总之,由于有汉长安的印象,人们便将仅占唐都一半的长安县之名,扩展到整个都城,本文称唐都为长安,亦是沿袭这种用法。……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外族人折服日本的只有陈舜臣!陈舜臣其人,存在就是一个奇迹。他了解并热爱日本,甚至以印度式的慈悲看待日本的短缺和过失;同时他又热爱中国,领受着养育草木的、阳光一般的温暖。……这种合二为一,令人惊奇。——司马辽太郎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柏杨像陈舜臣这样有成就的作家,可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再有。“前无一次古人,后无来者”,这就是陈舜臣之所以为陈舜臣的理由。——稻畑耕一郎要了解中国历史,就不能不读陈舜臣作品。——《朝日新闻》 

内容概要

陈舜臣(1924——),日籍华人,著名历史小说、历史读物作家,祖籍台湾,生于日本神户市元町,现为日本艺术院成员。陈氏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精深,文字典雅,其作品多与中国题材有关,代表作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秘本三国志》和《小说十八史略》等,深受中国读者欢迎。

书籍目录

诗人们的长安1
西域巡礼73
三藏法师之道159

编辑推荐

1.最畅销中国题材作家 陈舜臣 作品2.柏杨等名家最欣赏的作品3.在《长安之梦》这本书中,会读到一般中国历史书中读不到的关于大唐王朝和世界之都长安的叙述,来自不同文化下的观察和领会,提出了很多新鲜的往事人物,地理人文,山川风物,四时节候,如此丰富亲切,宛如重新经历。

作者简介

《长安之梦》是陈舜臣先生的一个通俗历史随笔集,共分成3个部分:诗人的长安、西域巡礼、三藏法师之道。汉代以来,长安就是赫奕辉煌之都,辉煌也是一种美,长安的市井可谓美极。唐代的长安与罗马并为世界最大的都市,作者通过白居易、李白、杜甫、王维等著名诗人的诗篇,为我们展现昔日梦幻之都的景象以及四季的变化。《长安之梦》同时收录《西域巡礼》和《三藏法师之路》:前者浸漫着对丝绸之路的无尽感动;后者追寻万众景仰的玄奘法师的足迹。

图书封面


 长安之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严杰夫对于长安的迷恋,日本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甚至要超过中国人。无论是充满了长安气氛的古都奈良,亦或是佐藤武敏的《长安》,都是这种迷恋最好的证明。陈舜臣的《长安之梦》也是浩如烟海的重构长安作品中的一种。然而,与多数描写长安的作品有所不同,陈舜臣的这本随笔集用独特的视角,为读者还原了一座特别的长安城。与许多作家依靠想象,或是从文献中爬梳不同,陈舜臣笔下的长安是所谓的“诗人们的长安”。陈舜臣无疑选择了一个独特却是绝佳的角度来重构唐代长安城。有唐一代,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顶峰,更是中华诗歌的顶峰。因此,在诗歌的言辞当中架构起来的长安,或者可能带有过于充沛的感情,然而却最能表现出大唐的气度。尽管由于是写给日本人看的文章,我们或者会感到作者引用的许多诗句对中国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但我们依旧会为作者对于唐诗的信手拈来而为之倾倒。毕竟,要尽量全面地重构起唐代的长安城及其兴衰成败,无疑不仅仅需要能够背诵诗歌本身,而且还需要熟悉诗歌的作者和背后的故事。所以,陈舜臣笔下的这座长安城是鲜活的,它不仅仅是代表了抽象的唐代历史,更是包容了诗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陈舜臣的长安,是白居易“慈恩春色今朝尽”的那个长安,也是上官婉儿“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的那个长安,还是岑参“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的那个长安;当然,陈舜臣的长安,还包括杜少陵的“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李太白的“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说完诗人们的长安,陈舜臣的笔锋一转,将视野转向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西域。今人对于长安的想象不仅包括了长安城的宏大,还包括了它的海纳百川。现在,我们说唐代的长安城是一座国际都市,正是因为那个时代,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外邦人士从四面八方前来这座天下之都“朝贡”。这些外邦人士除去来自东方的日本和朝鲜,大多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方而来。这条路线不仅是商业贸易的交通路线,更是东西文化的交融路线。各个宗教教派的外国人带着普世的热情,期望给这个泱泱大国的民众带来救世的“福音”,也有大唐的弟子带着虔诚和追问,费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前往西方以求得到真经。这样来看,唐代的西域其实就是长安文化的外延和补充。所以,我们看到,陈舜臣在“西域巡礼”和“三藏法师之道”两章中,更多着笔在宗教,尤其是佛教自西向东传递的那条主线上。当然,日本人对于佛教的热情,想必同样也是陈舜臣想要探寻西域气象的一个重大原因。作为一个在日本成长起来的中国人,陈舜臣的确有着迥异于中日两国其他作家的视角,他笔下的长安城没有中国人回顾历史时惯常的自大和夸张,也摆脱了日本人幻想唐朝时的那种顾影自怜,但他笔下的长安城毫无疑问是最近大唐气象的那一座。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随笔类的,结合唐朝历史类的书看,非常好
  •     半价
  •     他写的《中国的历史》好看,这些单本的历史散文也各有各的好。
  •     狂风吹我心,西挂长安树。是不是该去第三次了?
  •     散文形式的历史演绎很具可看性。如果笔墨更多放于唐长安布局构架上会更佳。
  •     有错字,编辑校稿不仔细。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前半部说的历史上的长安,原来秦长安、隋长安、唐长安是不一样的。后半部说西域,西域的演变、交融的历史。
  •     西域卷喜欢 长安卷略读 玄奘卷未读 放下先 玄奘卷暂时不读
  •     现在读偶尔会有过瘾处 感觉进入浩瀚历史中 佩服作者 希望有机会重读
  •     这是日籍华人作家陈舜臣先生写的通俗历史随笔集,长安,是多个朝代的古都,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作者在写长安之美,实则在抒怀乡之情,对故国的相思之情。
  •     长安之梦是一本不错的书
  •     冒着很多人不推荐的提醒我还是看了,惊喜发现其中汉晋唐西域关系的叙述相当不错 @青青陵上竹 还是满推荐的 好多人失望的原因大概是书名很有误导性
  •     如梦长安
  •     准备系统的把陈舜臣的作品读一遍,越来越喜欢这位有中国血统的日本老头了,他的中国历史值得一读,可惜他刚刚去世,但是国内的媒体报道不多,也没有做相关的专题报道。
  •     不错,正在阅读。陈舜臣的书出得不是太全啊。
  •     有点意思
  •     1《诗人们的长安》颇可读。看时空层叠,看市井长安。繁华一梦忽吹散,故人犹忆醉中诗。2陈舜臣思维跳跃,落笔干净。阖卷回想,似看了一段沙画表演。
  •     西域诸国互相关系彼此更迭实在复杂,但想必研究起来是很有意思的。编辑粗心有不少错。我对陈舜臣的美好印象还停留在《贺望东探案集》呢。
  •     第一部份以長安為中心,主要描繪唐朝歷史文化畫卷。第二、三部份寫西域,重點圍繞政權更替和佛教傳播兩個方面。寫的東西比較多跟雜,倒是其中一些細碎的東西給人印象深刻。
  •     “佛教的足迹为何在西域消失,回鹘的喀喇汗王朝为什么改宗伊斯兰教?” 和作者一样,我也有疑问。一个千年就是信仰的更迭,如今的新疆除了在大小石窟遗迹里,已几乎找不到佛教的踪影。渭干河边,鸠摩罗什塑像旁,许愿再次回到这里。
  •     这本书是以长安为基点,写长安城里发生的事儿(虽然我只看了前几十页...)。自己感觉脉络还比较清晰
  •     都没包装。。这是。。
  •     很好的书,需细细品读
  •     虽然跳来跳去,但是意境通幽~
  •     陈舜臣有趣洗练的中国历史书,告诉我们一个更真实细节的长安,唐朝和它的历史,有故事,有历史,更有思考和用心的考证与推理——读来很棒的体验,可以学到东西更让人时不时恍然
  •     作者不愧是水瓶座,思维极其跳跃,长安之梦最后生生写成了敦煌之梦,不过也正投我所好。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十多年前去新疆甘肃时,满坑满谷都是日本游客了。虽然作为历史学家其人在日本影响极大,但我还是觉得他的历史小说写得更为出彩,不愧为田中大神的师傅。
  •     前1/3很对胃口,后2/3耐着性子乱嚼了一通,没吃下多少。对陈先生的学问和海侃的本事也是十分佩服,一个烽火台几个佛窟洋洋洒洒抖出了关于西域和玄奘的大半本书。
  •     喜欢,适合静下心来慢慢读的书
  •     读了很久也没有太完全明白,但真心钦佩作者。据说他是日本的柏杨,但个人觉得他更像李敖的风格。作者掌握了大量历史资料,胸中有明白的历史脉络,他以古长安的街坊为暗线,以诗人诗歌为材料,看似毫无联系地从某人某事讲到他人他事,勾勒给我们的是大唐的繁华风貌。
  •     淫荡荡啊荡荡,你咋现在这么水呢,你不好好卖你的书,竟胡乱搞,卖些杂七麻瓜的零食内衣内裤避孕套!!!
  •     整本侪是内亚历史 没啥大个兴趣 不过文笔还不错
  •     未必事事有考据,但叙事的方法,看得很舒服。
  •     喜欢第一部分诗人们的长安,诗意且繁华的长安啊,第二三部分以玄装法师的西域取经路展开沿丝绸之路而在长安城边的西域风光文化及历史变迁,
  •     拿到后需要精心读一下。
  •     还没有看,是我喜欢的风格
  •     其实我对第一部分讲长安的兴趣不大,第二部分围绕着龟兹讲了西域的历史,第三部分写的是玄奘取经路,和第二部分西域历史有些许重合。龟兹因为鸠摩罗什我最喜欢看,但也看得最多,再看就就觉得腻歪,倒是高昌这个汉人政权怎么作死的,应该再多写一点。总之,陈老的风格就是絮絮叨叨,但让人会折服在他将史料记载和风土人情揉搓在一起的“推理”中,不需要太严肃,权当听故事。
  •     陈舜臣先生最难得的大概就是角度,以一个祖籍台湾的日本的角度去审视,去追忆长安这片热土。其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有着别样的味道。读“诗人们的长安”尚觉轻快明丽,而后的“西行巡礼”有如芒刺在背,悲壮且警醒。总而言之,是好书,绝对值得一看。
  •     散文形式的历史演绎很具可看性
  •     刚取回来,还没看,封面不错
  •     平实浅切,梦里长安。
  •     这书是不是没有校对= =|||
  •     一段历史的复现,读来感觉到历史的悠远和深邃
  •     历史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有趣和具有历史传承,今天身为中国人几乎不了解自己的历史,更应该看看
  •     有点像历史随笔,可是也不如怪力乱神的笔记小说有意思。主要围绕了长安的建筑,然后讲了一些七七八八的史料。读起来还挺容易的。说是诗人们的长安,读起来没那么有诗意的,日本俳句还说得过去。
  •     作者的西域游记吧,毕竟知识储备大,比现在的游记强太多。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日本人喜欢敦煌,也明白了女文青为什么喜欢鸠摩罗什。
  •     太喜欢钦佩敬仰陈舜臣先生,差不多收齐了
  •     三篇长文内容相互联系印证,勾勒出古代西域的风貌。
  •     为了要去西安玩儿所以把书看了……不过这种历史挂的书真不是我能看的……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故人。以及可以肯定的是,陈先生是玄奘粉……
  •     度过陈舜臣其他作品后再读12年出版的这本 觉得毫无新意
  •     很有味道的一本书,文字很好很喜欢
  •     长安·洛阳,西域·大唐
  •     第三章“玄奘之路”只是截取几个地点展开,而且西域那段和第二章大量重合。
  •     需要静下心,细细品读
  •     陈舜臣的三篇随笔。作为生在台湾的华裔日本人,他对大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很高。《诗人们的长安》讲的是唐都长安,《西域巡礼》讲的是历史上一步步面目清晰的西域史,《三藏法师之道》讲的则是唐玄奘取经之路。总觉得翻译的有点拘泥于文句了,上下段之间以至于上下句之间的关联都不是很强,抑或作者本来就是这个风格吧。
  •     非常有趣又平易近人
  •     读了这本之后觉得讲谈社那本的翻译就有点问题了
  •     长安这一块写的很好,作者研究的透彻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