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32563128
作者:徐冲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要确认这一问题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如前所述,唐代所修诸纪传体国史,就连北宋内府似也仅得见韦述《唐书》(130卷本)一种。此前所修的其他诸史,今天欲窥全貌固不可能;就是想在宋人著述中找到如韦述《唐书》般的断章残简,恐怕亦非易事。另外,虽然在《旧唐书》中的“隋末群雄传”的史文中,可以观察到不可能出自令狐德菜《国史》的部分文字;但要由此反推整个“隋末群雄传”都是如此,显然还是大大不够的。这样的史料状况,决定了只有从其他的间接途径人手,方有接近答案的可能。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转向本章开头所引的钱大昕之言,即“自后南、北八史列传,只述开国功臣,胥用沈法”。所谓“南、北八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与《隋书》这八部以南北朝诸王朝为书写对象的纪传体王朝史。尽管在王朝更替的暴力过程中并不缺少前代王朝之末世群雄,但是如钱氏所指出的,这八部史书在整体上都呈现出了“开国群雄传”的结构性缺失,从而与魏晋以来纪传体王朝史的书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钱氏的意见中也有不够准确之处。从“南、北八史”的前端来看,“开国群雄传”在纪传体王朝史中的结构性缺失,确实始于南齐永明年间沈约《宋书》对于徐爰撰刘宋国史中桓玄、卢循等“晋末群雄传”的刊除。然而事实上,徐爰在刘宋大明年间受命修撰国史时,就已经提出不为桓玄立传,而只需作为高祖刘裕之“功业”,在国史中记录其被平定的经过就可以了。只不过这一主张未被当时的朝廷所采纳。徐爰在国史书写中的这一主张,要到几十年后沈约修前代史《宋书》时方才得以实现,并进而扩展为南北朝纪传体王朝史的书写通则。虽然南北朝诸王朝之国史今无一存,我们仍然可以推测,其中当也呈现了开国群雄传的结构性缺失。  而若从“南、北八史”的后端来看,如所周知,《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与《隋书》这五部,都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以官修前代史的形式完成的,即所谓的“五代史”。这几部书与“南、北八史”中其他几部一样,仍然呈现“开国群雄传”的结构性缺失,提示我们唐代前期可能仍然处于南北朝以来的历史书写传统之中。在这样的传统笼罩之下,“前代史”与“国史”共享同样的结构是非常自然的。具体到唐代初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一问题。一方面,贞观年间所修的诸“前代史”,都是在前代诸王朝之“国史”基础上完成的,甚至连相关撰者也存在着明显的承袭关系。如姚思廉撰《陈书》,主要继承了其父姚察所撰陈之国史;李百药撰《北齐书》,凭借的是其父李德林入隋后所撰《齐史》,而此书又来自于德林在北齐所“预修”之国史。另一方面,这五部“前代史”的撰者,与唐代初期“国史”之撰者,事实上又基本是同一群体。如唐代纪传体国史,就始于“贞观初,姚思廉始撰纪传,粗成三十卷”。更具代表性的是令狐德葉。他在贞观年间除负责《周书》的具体修撰外,“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同时兼修国史。高宗即位后,仍“监修国史及五代史志”,同时还参与“贞观十三年以后《实录》”以及《高宗实录》的修撰。史言“武德已来创修撰之源,自德橥始也”,又言“德菜暮年尤勤于著述,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恐皆非虚言。  ……

内容概要

徐 冲 1980年生,成长于山东东营市。1999年入北京大学,200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讲师。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对汉魏制度变革、中古历史书写与北朝石刻史料尤为关注。在《历史研究》、《文史》、《国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译有渡信一郎著《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书籍目录

书系缘起

前言
单元一:“起元”
小引
第一章 魏晋国史书写的“禅让后起元”
第二章 南北朝国史书写的“起元”前移
第三章 西魏北周无年号纪年考
单元二:“开国群雄传”
小引
第一章 “开国群雄传”小考
第二章 《旧唐书》“隋末群雄传”形成过程臆说
单元三:“外戚传”与“皇后传”
小引
第一章 汉代的“外戚传”与外戚权力
第二章 魏晋南朝“皇后传”的成立
第三章 新出北魏《李晖仪墓志》与魏收《魏书》:北朝外戚书写的一个断面
单元四:“隐逸列传”
小引
第一章 汉代的隐逸书写与隐逸理解
第二章 “外士功曹”小论
第三章 “二十四贤”与曹魏王朝的隐逸书写
第四章 两晋南朝“隐逸列传”的成立
附录一:两晋南朝“白衣领职”补论
附录二:汉唐间的君臣关系与“臣某”形式
附录三:川勝義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评介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徐冲《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主要讨论"(历史)知识的生成与表达"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旨在揭示这一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历史书写在正当化王朝权力方面所承担的意识形态功能,解明中国古代王朝在构建政权正当性方面所进行的多种实践。

图书封面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有创见
  •     八卦一下,作者就是复旦小三门的男主,也难怪能把情况说明写得像paper
  •     徐先生也是没有精神的专家和毫无心肝的纵欲之徒兼美了,叫人佩服。
  •     对于作者禅让前起元一开国群雄传说法颇觉得仍有探讨必要
  •     视角独特,极具启发性。但论述稍显冗赘。另,有几处结论下的较为仓促。讨论汉代外戚权力一章还可继续深入探讨。
  •     大学读的第一本历史书,老师的力作,后来发现课上有些内容和这本书讲的差不多。写得专业又深奥,具体这些论文的水平,我不好说。
  •     十分惭愧,因为之前以为与博士论文区别不大,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认真看完(其实之前没看过的也就是李晖仪墓志那篇)……因为是我导所以必须无原则地打五星
  •     无耻之尤,读那么多书,做那么多研究,都是徒障人目,然并卵。
  •     受益匪浅,通过历史书写方式的演变来找出背后的蛛丝马迹
  •     同为陈义宁大旗和京都学派总路线的近承者,与仇胖的本土化培养不同,徐帅基本上是按照典型的日本式眼光,田余庆式创新,勾陈纂要,鲜活刺激,总有“危若垒卵”之感,其中单元一南四朝“禅让前起元”节,功底规范,罗列正反观点,但《南齐书》明显的悖理仅用两三节便草草结束,让人难以信服,疑虑重重:当争议与创新超越学术讨论时,是否标志着学术意义让位于舆论价值
  •     这本书是冲冲送的,我知道中古史我不懂,所以一直对他又怕又惭愧。
  •     正文前两篇写起元和开国群雄传,不能让人无疑。后两篇写“外戚传”到“皇后传”和“隐逸传”比较好。附录里“汉唐君臣关系”那篇有可商之处,但是价值最大。作者观点虽然未必正确,但是体现出他对历史的敏锐观察和清晰的思路,所持观点颇有新意,大体上也能自圆其说,实属不易。综上,四星是比较合适的分数。
  •     引人遐想的书。
  •      拜占廷的历史书或者论文
  •     因其人减一星
  •     看起来是史学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取径,善于提出新的观察。有个小细节,作者有使用“如所周知”这个词的习惯,这个让我没来由地想起王小波,他喜欢用的是“众所周知”。另外,书后参考文献部分,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都分别出现了两次,应该算是校对不仔细导致的重出吧?
  •     作者深谙日本魏晋南北朝史学界之研究理路,且能在集成中、日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开拓新的思路,颇具启发意味的同时,也能更加趋近古人之意识形态,精妙之作。
  •     80后作家正规的学术书,厉害!
  •     逻辑不严密,可商榷处不少,忽略对《梁书》《陈书》《周书》《北齐
  •     慧眼独具
  •     最喜欢其对“开国群雄传”与外戚后妃传的考察
  •     里面提到的武周对唐史正统性来源书写的变化,可以当做武周塑造正统与正统危机的一部分,关于外戚在皇权中的结构性地位,还可再做文章
  •     多或然之词
  •     功力深厚,注重史源。分析尤其内在逻辑,但是论据上有所欠缺,不能下定论。主要因其研究对象为历史书写,其本来就是偏重主观性的,难以臆测。
  •     不同于一般的叙史,本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把“历史书写”、“权力结构”、“意识形态”融合在一起,对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皇帝权力、士人阶层和社会秩序进行了“再认识”。各章节在理论上展现了鲜活的生命力,引人遐想。不过在论证上,很多地方存在商榷的余地,总体上停留在揭示“可能性”的层面,还有继续补强的必要。另外,作者对日本学者的关注度是超乎寻常的,但很多“新名词”和“新观点”的征引不加解释,任其为理所应当的存在的做法似乎不太妥当。如果能在注释中更加详细地梳理日本学者观点的正否,那么定能为自身观点的成立添彩不少。
  •     能感觉到作者理论书看得不少。问题意识鲜明而表达有趣,拈出了几个新名词都颇为传神。学术著作写得如此酣畅淋漓而耐人寻味,着实不易。对于史书写作视角的考察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卿本才子,奈何=-=…………
  •     非常有意思。
  •     风格独特,值得品读!
  •     雖不治中古史,但作為史學人有所感想:所謂歷史書寫的演變,除了是王朝塑造自身合法性的產物,更是歷史偶然性的結果,即史書體例隨歷史的局勢與發展而變化,徐衝先生所謂作為歷史書寫研究的第三種可能的「結構性存在」也擺脫不了這個原因。但據個人觀感,徐氏似乎不甚強調這一點,因為這一點確是對歷史書寫研究根本理論在邏輯上的不利因素。此外,私以為歷史書寫的研究,尤其是對史家意向的研究,實際上無意中迴應了歷史學作為科學與藝術的性質之爭。即便史學史層面的考據是具有一定科學性質的,但溝通史學史與王朝意識形態的橋樑則未必是科學的,至少遠遠不如考據科學。事實上,當代歷史學家也不必忌諱歷史學的非科學性,而應該撕下上世紀的面具,不卑不亢地說「史學可以不是科學」。
  •     渣男淆术丛书之一。
  •     我倒挺像他...不過歷史書寫這種考察感覺做起來雖然很無聊吧。細節把握到位,但某些推論牽強。
  •     还行~
  •     何德章氏的书评真是一针见血。
  •     2013年读过的第一本好书。
  •     为何复旦的小生们这么喜欢用笔者一词
  •     前集回放。中观的书写方式并不舒服。
  •     明显受日本学风的影响。
  •     很好,希望作者以後的學術道路順利,不要被耽誤。
  •     在看完某大大的学生写的这套书名起的好的一本之后,对这套书就没多大兴趣了。但是当看到徐帅的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看,哪里知道却是看出了许多的东西出来。徐帅的路子果然是和日本人一样啊,貌似还有点义宁史学的余绪。我觉得徐帅将来在中古史肯定要火。是人长的帅就能做学问么?ps:这也是针对我最爱的志田有感而发的。
  •     1/2
  •     很怪
  •     再来标注一下!反正我对徐老师的学问佩服得很!
  •     比剑桥学派昆汀、斯金纳老师还差点远
  •     拖拖拉拉这么久,终于看完了,惭愧。几点感受:1,问题意识高明,开前些年很热的“历史书写”的研究风气之先。2,对日文学界的研究成果颇有关照,视野开阔。3,p116~121的论述部分,颇有循环论证之嫌,全书逻辑不严密处亦可散见。4,书中多“今天已经找不到相关史料可以说明,但无论如何可以确认的是……”之类的句式,略有牵强之感。
  •     野心不小,从历史书写切入到政治史,似乎是要建立起一种“汉魏革命”论。隐逸单元最好看,禅让前起元和开国群雄传作为联动装置发挥作用却在不少地方隐隐有种二者之间相互论证(甚至循环论证)的感觉。
  •     看标题本以为是讨论正史可信度的书,结果不是。
  •     思路清晰,有整体性思考,只是个别处的表达有点冗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