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中国2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封面中国2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35455147
作者:李辉
页数:438页

章节摘录

  一九四七 天平的倾斜“毛的一家”105乐观中再来中国114天平倾斜122筱快乐与“米蛀虫”131滑旱冰的陈立夫137  “毛的一家”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一日出版的《时代》,“外国新闻”栏目中的中国报道,有一则简短通讯——《毛的一家》。该通讯依次报道了中共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从莫斯科飞抵延安的消息以及毛泽东的婚姻情况等,并配发了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的一张合影照片。将中共领袖的家事集中报道,可算别出心裁。首先是毛岸英的出场:  延安空中飞来苏联的运输机,尽管这里一直高调否认与莫斯科有任何正式联系。飞到中国共产党首都的飞机,运来医疗设备,两名俄国医生,还有一位高个子的中国青年,他叫毛永福——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次子。毛青年穿着长统发亮的俄国黑色皮靴,羊毛紧身外套剪裁得体,与延安同志身上鼓鼓囊囊的棉衣形成鲜明对照。他今年二十四岁,有一半时间生活在俄国,在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五年从中部地区向西北长征期间,他就前往了那里。他的哥哥目前仍留在苏联首都。  (《时代》,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一日)  《时代》此处写得不准确。实际上,这位抵达延安的高个子的中国青年,应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他于一九四五年年底随两名苏联医生回国。毛岸英曾用名“杨永福”,而非“毛永福”,他是在一九三六年到法国,一九三七年到莫斯科。毛泽东的次子是毛岸青,到一九四七年才回国,曾用名“杨永寿”。  毛岸英返回中国,是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终于签订“双十协定”之后。然而,此时,停战协定形同虚设,国共之间“打打停停”,和平希望渺茫却又没有完全破灭。在这一背景下,毛岸英自苏联归来,对外国记者来说无疑有了另外一层意味:  美国记者在舞厅遇到青年毛,为什么回国?答曰:“目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期,我要回来站在父亲一边。”对于疲倦、头痛、年长(五十三岁)的毛来说,家人团聚无疑是一剂补药。  ……

内容概要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1982年在北京《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记者。

以传记、随笔写作为主。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沧桑看云》、《和老人聊天》、《巴金传》、《李辉文集》等。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中国作协举办的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7年在《收获》开设个人专栏“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散文家”奖项。同年,《封面中国(1923—1946)》一书,被评为“2007年十大好书”之一。2010年,《传奇黄永玉》被“新浪读书”评为“2010年度文学十大好书”之一。2011年,在《收获》开设个人专栏“绝响谁听——八十年代的文化记忆”。

书籍目录

《封面中国》总序说明《时代》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创造媒体帝国的人走了 在中国出生的“《时代》之父”鲁斯 教育梦:西方传教士的历史尴尬  TIME的译名——“时间”还是“时代”? 封面人物走过来 中国人物串起中国情结《封面中国》:一九二四— 一九四六年速览一九四六 — 一九四七 更能消,几番风雨 封面中国,再翻一页历史 走出囚禁 未名湖,诗意中的梦想 泥沙与疾病 来了,司徒雷登一九四七 天平的倾斜 “毛的一家” 乐观中再来中国 天平倾斜 筱快乐与“米蛀虫” 滑旱冰的陈立夫一九四八 溃败 Gloom,Gloom “黑马”李宗仁 “地震之人” 蒋经国“上海打虎” 青岛,美国海军的终曲一九四九 数风流人物 二十年间起与落 “华盛顿的天气太冷了” 最后一瞥 风流人物,烘托而出 “新中国将是我们的!”一九五○ 台湾海峡,江河再延伸…… 别了,司徒雷登! 海峡水深深几许? 麦克阿瑟握手蒋介石 “秩序专家” 江河再延伸……一九五○ — 一九五一 “三八线”南北 “蝗虫”与“纸老虎” 成功湖畔,联合国第一时间 斯大林站在红场上 高岗,一个身影的起落 伤痕何止在战场? “反美”——且歌且行附录 “历史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颁奖大会上的致辞 以文学拓展历史书写空间——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问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封面中国2:美国 周刊讲述的故事(1946-1952)》集中叙述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二年之间的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的中国人物,其中包括陈立夫、蒋介石、毛泽东、吴国桢等。短短六年,从战后国共谈判,到内战爆发;从国民党失败到共产党胜利;从联合国大会外交风云,到朝鲜战争战火再起、中美交战……这六年,堪为二十世纪中国一个最令人眼花缭乱、也最惊心动魄的历史阶段。作者李辉以几位历史风云人物为轴,借《时代》报道的细节,还原出一个又一个当年画面。读下来,有思考,有怀旧,也有深长的叹息。

图书封面


 封面中国2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书法一道,在中国历史悠久,有专家曾经概而论之,分为“书家字”与“文人字”两大类。书家作书,本属专业,重在来历分明,又能推陈出新;而文人作书最怕输在个性上,不喜泥古,但求情趣不俗。近来读史,发现历史研究方式多种,统而论之,竟也与书法一道颇有类似之处——有专家历史研究法,也有文人历史研究法。就我最近阅读的近现代史领域而言,专家历史研究好比前段时间读的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条分缕析,句句严谨,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文人历史研究好比作家李辉的《封面中国》系列书写,着力点不在证据、结论的严谨扎实,而是要以叙述角度的新奇别致取胜。《封面中国》有个副标题: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这一系列书写,最初缘起是李辉2001年在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借阅1927和1943两年的《时代》周刊。这本杂志自创刊始,每期封面会选择一个人物,以确定本期主题。1927年蒋介石曾出现,1943年的某一期,是宋美龄。李辉身份多重,著述丰富。他供职新闻媒体,是名记者和名编辑;他也是知名作家,以写现代作家传记闻名;他还是翻译家,时有译著出版。正因具备如上多重身份,所以当他看到这两年的《时代》周刊,几重身份被同时调动——从事新闻媒体工作,自然对《时代》周刊有敬意;英语过关,阅读原刊毫无障碍;传记书写横跨文学与历史两个领域,读他之前的著作,《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等著作便可知晓,作家传记只是他选取的一个入手处,他要从这一角度研究文学与历史。于是,一个选题自然而然跃现于他的脑海:“从1923年到20世纪末,将近八十年时间,到底有哪些中国人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自2005年开始,李辉开始这一专题的书写,先后两度在《收获》杂志开设“封面中国”专栏。迄今为止结集为两本专著:第一本2007年面市,从1923年写到1946年;第二本从1946年写到1952年,书刚刚上市。将近八十年里,中国人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宋美龄、溥仪、汪精卫、宋子文、陈立夫、陈诚、吴国桢、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喇嘛、林彪、江青、邓小平等人先后在《时代》周刊封面出现。这些人名像一个个单独的珠子,串起这串珠子的那根绳,便是中国近八十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早已被历史学家从专业角度翻来覆去写了个底朝天,可是从《时代》周刊这个“它”者的眼光来叙述,尚未见过。读罢全书,不得不赞叹这角度选取得巧妙,几十年历史宛若一块巨大的璞石,李辉以这角度为刀,再如庖丁解牛一般的精心,最后雕琢出气势不凡的精美玉雕。古人说读书,曾有“读书得间”之说,意指读出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于无字处看出字来。李辉读《时代》周刊,从一些封面专题读出中国现当代史之大义。而他借这新奇别的致角度对中国现当代史的书写,同样也有大义隐含在内,也许就是以史为鉴,审视当下的中国,和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内的中国人。
  •     这是在一位我颇为敬重的老师介绍下读了这本书的。整体上来说,这本书是非常通俗易懂的,稍微有点历史积累便可以读通整本书。当然,这本书还是有点厚的,不过其排版的字体是非常大,而且配有一些少见的历史图片和《时代》封面,并且能够非常清晰的分清楚其写作的时间脉络,所以读起来并非十分苦涩。读完此书,让我产生一些莫名的冲动——去国外购一些有关party在这段时期的书。书中所描写的东西,颠覆了一些传统观念。譬如,小学时候学的《别了,司徒雷登》,以及关于中国大学教育的起源。作者写的非常大胆,以中立的态度并带有一些隐晦的色彩描写着在如今也很少能读的东西。书中主要以年来分章节。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可以了解到一些和以往宣传所不一样的内容。
  •     封面中国2终于出版了。看了封面1后感叹良多,期盼2很久了。这先是在《收获》上面连载的,但是断断续续的没有看完。用散文的笔触写历史,笔法新颖,视角独特。当当上面的那句的宣传语很好美国人语境中的中国故事,社会大转型、大动荡中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还原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期待收到书~~~

精彩短评 (总计77条)

  •     对各类资料的深度发掘及综合,是它的成功之处,很值得一看。
  •     书很大本。长度少于10字的评价得不到积分
  •     唯一的缺点:太厚。读着累。
  •     提前满分满分
  •     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几十年的风云变化
  •     信息量小于【1】
  •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建立,我们的先人们为了寻找一条救中国复兴中华的道路,与封建帝制斗,与军阀割据斗,与日本侵略者斗,与专制、腐败的政权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取得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对外对内的最伟大的胜利,奠定了一个现代国家的雏形。1978年,这个伟大的国家踏上改革开放的征程,一路风雨兼程,从贫穷积弱逐渐到旭日初升 。没有苦难的过去,就没有辉煌的今天,这个民族曾经有过数千年历史的辉煌,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只要勇于破除思想观念上障碍,未来的世界,无论东南西北风,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万丈雄心。
  •     真实的去了解一段历史
  •     看过第一本,喜欢这样去了解历史。
  •     一种新的描述历史的方式。
  •     新颖的视角 生动的细节 尘封的人物
  •     感觉书的质量不太好,内容还行。
  •     很好的一本书啊~封面故事~
  •     偶尔从网上获知这套书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都非常经典,希望能把1952至今的封面中国人物能出版了!
  •     非常客观理性又耐读的图书!!
  •     14年1-3月,从婧雯
  •     书名很大气,但是内容说实话有点乱!
  •     历史的碎片~ “来了,司徒雷登”
  •     封面中国2:《时代
  •     还行,不是太深刻或映象深刻。
  •     这本书或许很好,但我就是不喜欢,因为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还以为是时代文章的合集呢,其实就是摘选,作者的观点占了大多数,草草一阅,而且,我现在对11到76年真的兴趣不大
  •     和5年前读第一部时的感受完全不同了。看来已经彻底远离了抒情写作与阅读的年龄。
  •     有点不知所云
  •     还没有看过这么客观公正的中国近代史记述,佩服作者的文笔和功力。
  •     还没开始看 看完写品论和心得
  •     这是决定中国未来的三十年,美国人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中国的变化。可惜最后,命运还是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     从侧面了解中国近代史
  •     时代封面的中国人
  •     角度独特,展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
  •     图大字疏 开本不如第一本 前面五十页前情提要感觉很坑爹。叙述较散,历史散文嘛。
  •     不知有没有胆量出53年后的
  •     一一样的
  •     时代的印记
  •     比起第一本来说选材稍少,但仍值得一读。
  •     封面中国(全二册) ,有点意思
  •     内容非常好,可惜第一本没货了
  •     不错的一本书,通过书中的人物可以看到特定时期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     能了解新中国名人
  •     历史老师推荐的,很实用,开拓眼界
  •     还会有《封面中国3》吗?已豆列。
  •     给我一个万花筒
  •     时代杂志以人物为封面,时间为索引,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完美结合。
  •     很好,有助于我们对那个时代认识的加深。
  •     非常不错的书,个人非常喜欢
  •     之前在书店看过,觉得时代杂志应该是评价得比较客观吧!
  •     书刚刚到,还来不及阅读,看了以后再把体会与大家分享。
  •     非常宝贵的另一个角度的历史补充,且通俗易懂,遗憾的是时代周刊中的某些文章翻译的着实不咋地。。。
  •     草草读过,没有想象的有趣——无论是作者的原文还是作者的大量引文。
  •     从美国《时代》的角度,叙述了1946-1952年中国大陆上的风云人物以及在华的美国人的际遇。虽然也有明显的偏向性,但也是对宏观历史的很好的补充
  •     都了解东西总是不错的
  •     封面高计很精美,内容也不错。
  •     收到厚厚的1、2册,感觉十分好,此书选取的看历史的角度较独特,每部分从“时代”杂志的有关中国人的封面说开去,令人对当时的历史有个独特角度的了解,文笔很对口味。现在出的是较早时代的,等待作者继续出以后的各册。好书!
  •     这两本书,很多从重复的
  •     了解历史,值得购买。
  •     第二册明显是凑页数之作,居然将第一册长达20几页的引子又印了一遍,然后又回顾了第一册的封面人物,字距行距跟第一册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大了许多。插图又大又多,且跟主题关联度不大。
  •     蒋公,毛爷爷!
  •     封面中国(全二册):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23-1952(美国人语境中的中国故事,社会大转型、大动荡中的历史事件和风云...封面中国(全二册):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23-1952(美国人语境中的中国故事,社会大转型、大动荡中的历史事件和风云...封面中国(全二册):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23-1952(美国人语境中的中国故事,社会大转型、大动荡中的历史事件和风云...
  •     期待第3本,风云变幻,大浪淘沙
  •     李辉是个官方宣传机构的工作者,准确说是《人民日报》的编辑,知道他是他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胡风被制度所迫害案做的调查书籍,后来在上海文学杂志《收获》读到他对美国《时代周刊》20世纪关于中国,特别是中国政治人物的报道,以及对中国各个方面的分析,就期待他能够结集出版!作者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关于中国的报道与分析的整理,向读者提供了一个中国时代风云的变动,当然是借由《时代周刊》的确切报道,该书对中国历史事件的分析,就出版环境来说,可以算是公允客观了,当然作者不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图书!!
  •     以点带面,复原历史。
  •     喜欢这段历史,但内容如何还待考验~
  •     喜欢这本书,视角独特,从不同角度看历史。
  •     没有想象中的好,不过内容还不错,第一部比较满意,第二部内容少了页数还多了,唉。
  •     特别喜欢李辉。会继续买。
  •     这不仅仅是几个人物的故事,而是一条讲述了近代中国的风雨历程的人物脉络图,外国人的视角,中国人的叙述,帮助我们走进那阴霾、希望中的中国
  •     另一扇窗户
  •     我非常喜欢李辉先生的文章,文笔好,人性化,接近历史真实。
  •     在外图站了四五个小时看完了,省了48块哦也
  •     很好的历史类书籍
  •     蒋介石 蒋经国 毛泽东 毛岸英 江青 宋美龄 斯大林 外国记者斯诺 时代创刊鲁斯 以及那个年代的封面人物 风云中国
  •     从书后李辉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得知他写作本书乃至这类著作是以《光荣与梦想》为目标的,也是想创作中国的《光荣与梦想》,那么必定本书就是文学、故事、叙事化的风格特征,当然这个视角也体现了较为宏大的历史观,也启发史学界可以从《TIME》这样的外媒杂志为视角,来构建别样的中国近代史。
  •     认识近代历史人物的好书,好多有价值的老相片和资料,受益匪浅。
  •     还没有全部看完,但是很喜欢作者的文字
  •     没看过1,估计应该精彩一点。还是觉得这书立意有问题,时代封面上的中国,值得专门做本书吗,关键是内容很零碎,也都是历史事件的陈述。借着封面讲述历史,感觉还不如按套路好好讲。这书要是薄薄一小本还好,四百多页,我觉得实在没必要
  •     书的内容自然不用说,物流也很快,如果没有把封皮压皱,书角没有压坏就太好了,有点遗憾。
  •     太能注水了!!!
  •     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23-1952(美国人语境中的中国故事,社会大转型、大动荡中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还原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