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考古文物 > 李济文集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208061040
作者:李济
页数:2820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四组所得为以下诸骨:左跟骨、右肱头、左肱远端及中干之大部分;右肩胛骨、右胫中干之下部(图版一[2])。第二十组包括以下诸骨:破碎的荐椎及左胯骨、半焦的尺骨之上半、左胫骨之近端、左距骨一个、颅顶骨一片、枢椎、一片成人的背椎之髓弧,幼年人的腰椎一、背椎三、蹠头二,其一已焦,又蹠骨三(图版一[3])。巨骨层所发现的骨骸,一部分矿化的程度已甚高;一部分完全没有矿化。矿化程度的高下似与各骨入土年纪之大小无关。各组所处的环境不是完全一样。有一部分受矿水的浸润比较他部分为多。这个原因可以解释矿化的程度不同。几副骨骸?我初次与安特生函商这问题的时候,告诉他沙锅屯的骨骸,至少有四十二副。换一句话,这骨骸至少是四十二个人留下来的。但是以后我又发现了四十五个颚片的缝合;所以这个最少数增加到四十五。四十五副骨骸中,整个的长骨确是很少。头骨没有一个是完全的。有一个头骨仍带着相当的面部,其余的头骨,除了几个颚片仍完全保存外,皆极破碎,散见于巨骨层各部。颚片及牙齿我因为暂时没有相当的材料可以比较,所以把这次所得的甚多的颚片及牙齿均没有详细研究。单从颚片发展的阶级考较,我们可知道沙锅屯骨骸所代表的人是从小到老都有的。依据欧洲的标准,图版四的影印片代表由三岁至成人的颚片。老人的状况及病人的情形在图版五的颚片是很显著的。沙锅屯居民牙齿发展的情形,有几件事可以令人特别注意的:(1)第三臼齿常淹没或谬出;(2)第一臼齿常为臼齿之最大者;这两种情形都是与现代人类相似。沙锅屯的居民,似从年幼时即易犯齿疽。看图版四[3]影印的四五岁小孩的颚片,右边的乳臼,已有大洞了。再看图版四[9]颚片,右边的第二臼齿,图版五[1]颚左的第二臼齿,都发生了疽洞,这两个颚片都是成人的。乳齿及成年齿的磨耗均重而不齐;这大概是因为沙锅屯居民咀嚼品含沙特多的缘故。例如图版四[1]左乳臼齿已具显著的磨耗的痕迹;同版[4]三个乳齿及同版[7]两个乳齿的磨耗均甚重大。同版[8]第一臼齿的磨耗已深,第二臼齿方具磨耗之迹,而第三臼齿尚未长出。同版[9]一切的臼齿均已磨耗。图版五[1]一个仅存的右臼齿之齿头已洞穿而左臼齿之磨耗极微,这大约是因为这人上颚的左臼齿早已失去,左下臼齿因此而失用了。在这居民的居住的情形之下,亦易滋生牙槽病。先受其创者为臼齿部。譬如许多颚片上唯有门牙或小臼齿仅存。这永久齿的脱落,不能说是完全因为年高的原因。看图版五图3颚身颚膀间之溃乱,就知道了。杀人作祭沙锅屯的洞穴是住地的遗址抑是祭地的遗址咧?安特生先生以为有三个可能的解释:(1)因为它是一个先前的葬地,所以有许多骨骸;(2)是吃人的民族居住的地方;(3)以人为牺牲的祭祀的遗址。安特生先生最后的结论是:就骨骸散布的情形讲,不得谓之为葬地;第二个解说亦有与好些事实违背的地方;唯第三说似为适当之解释(参阅《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中文第21页)。有一个凭据可以证明这个解释是正确的。这个凭据就是图版六[1]、[2]影印的两片已经矿化的左股骨。[1]有原骨七分之三大,[2]比原骨大十分之六。看那大图近裂痕的地方,有两道平行的刻痕,左边的刻痕直接人裂痕。环着那刻痕一带,现出甚黑的颜色,这颜色在原骨上作暗棕色。这个裂痕旁边暗棕色的起源,我们固不能一时断定。然而我们可以相信它不是新近发生的;因为这骨头矿化的程度已高,骨质已经甚硬了。就这刻痕及裂痕讲,可以说这骨头是在人未死之前或方死之后骨尚未僵时,一种楔形的器具很容易劈出来的。根据上说的以及他种类似的标本,我相信沙锅屯长骨的破裂,多数是在人正死或方死以后而骨骸的肌质尚存时受直接暴力的结果。这里边有三根骨头的裂痕是治愈了的:一根肋骨、一片指骨的近端、一根左尺骨。图版六的[3]就是影印所说的左尺骨。那治愈的痕迹就在那断痕之下。那断痕的发生,是在肌质全失以后。居民的几种病症成人骨节处的变征甚多,脊椎的腰部尤显;附骨亦具此变征,但少见于他处。由此我们可以推论沙锅屯的居民之成人部分必常患肋痛,背痛及腰疼诸症。诸种病症是否与牙槽病相关,或是含碳水物过高的食品所致,仍是一个疑问。材料的选择一大部分在沙锅屯发现的骨骸,都是破碎的,均散漫失所,因此这次报告的材料不能不有所选择。以下的材料是依三种限制选择出来的:(1)凡骨之完全无失或虽破而可复原状者选之。(2)凡骨之小者如腕骨掌骨踱骨指骨等虽多完全无缺而不宜于此报告,不选此类骨殖留之以待将来。(3)脊椎虽多全存,然除荐骨外无他种材料可以比较,故亦不取。经上种限制的选择得可以研究的材料列之如下:跟骨六十四(右二十九,左三十五)距骨七十三(右四十二,左三十一)片断的胫骨二十四(右十二,左十二)膝盖骨四十三(右二十二,左二十一)股骨四十九(右二十五,左二十四),完全者左一右一,其余皆为片断的荐椎十七髑骨八十一(右四十四,左三十七)肱骨八十五(右四十三,左四十二)桡骨五十一(右二十七,左二十四)以下的详细报告,就是根据上列材料。跟骨性别每径度之测验,女组中之上极数甚少超过于男组中同边之上极数。绝对的测验(1)下极的宽度;(2)支突的宽度;(3)下极的高度;(4)放射的高度。关于以上诸点,沙锅屯组,仰韶组及现代华北组之组均均相若,合此三组而与亚外民族较,则亚外组较短。(1)长度;(2)宽度;(3)高度;(4)范数(总长度高度及宽度而除之以三,为跟骨的范数)。关于以上诸测验,石铜组(沙锅屯及仰韶村的文化均属石铜时代故总称二组以此名)之组均及性均与现代华北之组均及性均极相似;二者又颇似北美土著民族。相对的测验(1)下极宽指数:石铜组之组均极似现代华北;(2)下极宽高指数:仰韶组之组均及性均极似现代华北之组均及性均。若以长度为标准而讲距骨之宽,则沙锅屯仰韶现代华北与北美之南部及西部之诸民族相似;而以上诸民族较之合众国之白种均为宽。若以高度为标准而言宽,则仰韶及现代华北较之无论何民族,凡有论据可考者,为宽。现代华北缠足妇人的距骨除后骱区外,一切径度均小于自然跟骨同样之径度。其后骱区之宽长指数则比自然跟骨之后骱区之宽长指数加一倍。形态的特质滑车突似为初级哺乳动物之特质,在人类已因失用而渐消灭者。故石铜组之具此突者较现代各组为多。石铜组之距跟骱区的分划似现代华北而异于亚外。所谓跟刺者,见于仰韶组之男女较沙锅屯为多。其意义尚不十分明了,唯其见于石铜组者较现代各组为多耳。距骨左右与性别任何测验,左组组均与右组组均多不相上下,有完全相等者。数测验除外,右组两极之差(亦日差别脉)多等于或包括左组两极之差。故凡研究此骨之组性,可合左右为一以大其组;藉便研究之进行。关于诸绝对的测验,男组两级之差大于女组两极之差,多能包括之。然关于相对的测验,则男组不能括女组。故不辨男女而研究组性,重要之点或为之晦。

前言

我与中国考古工作我所以在学术上有些许的成就,丁文江先生实在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丁先生是当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曾经做过北平地质调查所的所长。我和丁文江先生初次相识的时候,丁先生已经辞去了地质调查所的职务,在一家煤矿公司当经理;这家煤矿公司是北票煤矿。我1918年赴美留学,1923年回国。回国之后,便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到了南开之后不久,便遇到了几件与我一生有关系的事。第一件事,便是认识了丁文江先生。丁先生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地质学家,同时还是一个非常富有理想的人。我在美国当留学生的时候,就对丁先生非常崇拜;不但我崇拜他,美国许多学术界人士对于丁先生也非常景仰。我第一次和丁文江先生见面时,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丁先生不但风采翩翩,而且学问渊博、见解超人。他的性格爽朗、直率,做事很有决断。我和丁文江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那天我没有课,也没有回家去,便去拜访了丁先生。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是我们却谈得很多,也谈得非常投机。在我们的谈话中,丁文江先生曾问起我的博士论文;我告诉他,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民族之形成》。丁先生就这题目与我谈了很久,并且向我要底稿看。由于我和丁先生这一次的谈话,使我不但对于丁先生更加佩服;同时还发现,丁先生有许多意见,实在与我自己的意见有很多相符合的地方。第二件与我一生有关的事,可以说是第一次去做我的考古工作。虽然这一次的工作是失败的,但却从失败中获得了无数的宝贵经验。

内容概要

李济(1896—1979),20世纪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古史学家。他于1918年由清华学堂选送留美,1923年在哈佛大学获我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工作。一开始在南开大学教书,1925年回母校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任人类学导师,1928年10月“入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专任研究员兼考古组主任。李济一生活动以主持我国近代考古学第一次田野工作——山西西阴村遗址发掘和领导河南安阳殷墟十五次考古发掘最为著名,为近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作了重要的开拓工作。李济毕生致力考古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室内研究和教学,共发表专著十余种,论文150余篇。此外更主编考古发掘报告、学术集刊近80种,并主纂《中国上古史文集》。1940年,他当选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荣誉会员。他一生培养了许多著名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如夏鼐、张光直、许倬云等。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代序一 我与中国考古工作(1961)代序二 对李济之先生考古学研究的一些看法(1984)卷一目次  中国人类学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英文l923;中译文l990)    甘肃史前人种说略(1925)    奉天沙锅屯与河南仰韶村古代人骨及近代华北人骨之比较(1925)    新郑的骨(英文l926;中译文l994)    周口店储积中一个荷谟形的下臼齿(1927)    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英文版1928;日文本l943;中译文l996)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难题所在      第二章 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      第三章 我群的演进:以城址衡量其规模      第四章 我群的演进:在研究姓氏来源的基础上对我群构成变化的评价      第五章 我群的迁徙:一千五百年间的中国人口统计      第六章 南方的你群      第七章 公元1644年以前的三次北方大入侵      第八章 现代中国人的整合      附录    民族学发展之前途与比较法应用之限制(1941)    瑞岩民族学调查初步报告——体质(1950)    中国民族之始(1950)    从人类学看文化(1951)    安阳侯家庄商代墓葬人头骨的一些测量特征(英文l954;中译文l91    再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英文l962;中译文l990)    中国人的种族历史(英文l969;中译文l999)  古史研究一般    考古学(演讲记录,1926)    中国最近发现之新史料(1928)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与将来(1934)    《田野考古报告》编辑大旨(1936)    中国古器物学的新基础(1950)    中国史前文化(1951)    中国上古史之重建工作及其问题(1954)    中国文明的开始(英文l957;中译文l970)      叶序      著者序      第一讲 挖掘出中国的历史      第二讲 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它早期的发展      第三讲 中国的青铜时代    古代中国文明(英文l961;中译文l996)    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1962)    想象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之比较(1965)    如何研究中国青铜器——青铜器的六个方面(1966)    踏入文明的过程——中国史前文化鸟瞰(待定稿)(1972)卷二目次卷三目次卷四目次卷五目次

编辑推荐

《李济文集(1-5卷)》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李济文集》(五卷)收入李济先生自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撰写和发表的中国人类学、考古学、上古史研究等论著,以及学术论谈、随笔、序跋、忆旧、书评、未译成中文的外文论著、早年文录等百余篇(部)。其中《中国民族的形成》、《中国文明的开始》、《西阴村史前的遗存》、《安阳》、《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等,均是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考古学经典学术名著。

图书封面


 李济文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原以为是32开的,书到一看,喔,16开本的厚厚五本。拿在手里很厚实。符合李济先生的专业。考古的嘛,需要厚重感。内容也很不错,就不需要买了世纪文库里的李先生的作品了。这是买300送100活动时买了,超值。什么时候再搞一次这样的活动吧。
  •     很漂亮的五册书
  •     李济的首版全集。书的内容不用说了。送货服务也非常令人满意。
  •     存货了!
  •     李济先生考古学一代宗师,后生小子敬仰之情览其作而弥加~
  •     很细黄李先生的书,很难读完。
  •     仅拜读了第三册,有机会要继续读才是。
  •     省了一本一本凑的功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