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诸城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大国诸城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308095280
作者:罗天昊
页数:302页

章节摘录

  遗憾的是,历史曾经给予上海机会,但上海没有抓住。而从全球经济格局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来说,上海离中国经济中心和远东经济中心的角色,已渐行渐远。  上海关于“远东经济中心”的记忆,更多源自民国时期。不过,这种地位,乃是由特殊时势造就的。  由于港口位置优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中国与英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通商口岸之一,此后,列强相继在沪设立租界。租界的存在使上海在一定程度上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进而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20世纪30年代,上海超越香港及东京,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  同时,上海离民国时期的首都南京很近。当时民国政府实行双都制,南京为政治首都,而四大家族所掌控的几大银行的总行无一例外都在上海,上海因此成为事实上的经济首都,集合了当时全国的经济资源。  但是,随着时世的变化,上海逐渐失去了优势。  新中国定都北京,且以天津作为北京的屏藩,上海不再享有民国时期独大的地位。在毛泽东时代,上海虽仍被“计划”为中国经济第一重镇,但彼时的中国经济发展遭遇长期停滞。矮子丛中,岂有巨人?  在2008年的全球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东京高居全球之冠;首尔、大阪、京都、横滨、名古屋、北九州、中国香港等亚洲城市均排在上海前面;中国台北、新加坡则紧随其后。  事实上,随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崛起,上海逐步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东京逐步成为远东经济中心,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首都,其国际影响力远超上海。2008年,东京经济总量几近10倍于上海;20世纪70年代之后,韩国汉城(今首尔)逐步崛起,并于20世纪80年代借奥运会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重要的自由港,其地位远远超过上海;随着台湾地区经济腾飞,台北、高雄等也成为亚洲重镇。  20世纪之初,亚洲的重要城市唯东京、上海、香港;21世纪之初,亚洲城市却已是群雄竞起。上海虽着力打造东方之都,但其中心地位已被稀释殆尽,光芒逐步暗淡。 在国内,上海的影响力亦被日益稀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均已迈开发展步伐,而这种自发的、内驱式的发展在动力和持续性上,要远胜于行政力量的计划安排。  在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即失去先机,直到1992年才开始真正改革,这使得上海不仅落后于深圳及珠三角、长三角其他城市,甚至还落后于一些内地城市。珠三角的崛起,使当时的经济中心从上海转移到了深圳、广州等城市。  而长三角的崛起,在一定意义上不仅没有使上海的地位增强,反而使上海的区域性中心地位有所降低。自1978年以来,上海在长三角中的经济份额,从近一半下降到只有1/4,而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城市却发展迅猛。以苏州为例,其占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份额便从1978年的5.54%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12.19%,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而在制造业领域,长三角区域的其他城市更是全面超越上海。  中国区域经济的群体性崛起,以及条块式的政治与经济体系,亦阻碍了上海成为经济中心。  ……

前言

  中国需要现实意义的发展方略  大国崛起,犹未竞时。  改革开放凡三十余年,中国已历沧桑巨变,实现了狂飙突起式的飞跃,亦崛起了一些粗具实力的经济区域,如早年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而在这些比较发达的区域,也崛起了所谓的“北上广深”。特别是珠三角的崛起,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腾飞,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东部沿海与内地发展的不平衡。  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领域的“先富带动后富”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区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奉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然后辐射到中西部。  自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将十几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发轫,至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图们江、黄河三角洲,以及郡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海南国际旅游岛,乃至最近的新疆、西藏振兴,成渝经济区开发等,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几乎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局之中。  在中国从非均衡战略走向均衡战略的时候,各个城市的蜂起争雄,将所有的城市与区域,都抛入竞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如何在未来竞争中实现新的飞跃,是各个城市和区域普遍关心的话题,鉴于此,关于中国城市竞争的研究,逐步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显学。  上海的未来危机在哪里?  香港为什么会在最近十年衰落?  北京到底是需要分拆还是合并?  天津与广州如何挣脱“老二”的宿命?  武汉何时实现中部崛起?  十三朝古都洛阳如何走向未来?  台湾未来是否会沉没?  为什么中国需要浙江经验?  山东模式的局限在哪里?  珠三角的边地如何实现腾飞?  贫穷是革命老区的天命吗?  思考这些疑问的过程,就是思考中国未来各种类型城市发展战略的过程。而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些富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之路,则中国的未来之路,尽可了然于胸。  目前,关于中国城市和区域的研究机构,分为几个领域:一个是体制内的战略研究机构,如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一些全国性的智囊和战略部门;一个是社科院、高校等跟踪研究中心,如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社科院每年还有一个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还有一个就是各个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如发改委,一些发达地域设立的发展局等。而来自民间的力量则非常少见。这次,青年学者罗天吴作为一个独立研究者,他的出现,非常可贵。罗天昊在长江商学院工作过,有一定的学术功底,同时,还在中央直属刊物《求是》系统工作过,熟悉大众媒体的传播形式。看他对于中国城市与区域的研究,十分养眼,既有独到的观点,严密的论证,同时语言形式活泼,富有冲击力,这是非常难得的,其活力与蓬勃的激情,也是一般研究者所缺少的。  此外,近年来,虽然有大规模的国家战略出台,各地关于未来的规划也十分火热,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关于未来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这是自20世纪孙中山《建国方略》之后新中国所缺少的。罗天吴对于中国城市与区域,存在着一种宏大的设想,专门将城市与区域进行了分类,欲探究各种类型的城市都有怎样的发展战略。看得出他对于《建国方略》的推崇,也看到两者之间某种传承的影子。虽然不尽完善,而且他所处的位置与阅历,都不足以思考引领整个国家战略,但是,年轻人有这种抱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人年轻的时候,多走一些城市,是有好处的。罗天昊在定居北京之前,在广东、贵州、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就职,有在众多城市工作的经历,是非常少见的。这也使他对于中国的城市发展有更深切的体悟。这本书,也才可以有血有肉,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同时,各种城市的生活经历,也更有利于开阔眼界,洞察各自的利弊,同时互相借鉴。  此前,我对于罗天昊并不太认识,经过朋友介绍,才逐步了解大致,罗天昊执后辈礼,登门请教,感其诚意,就此聊作一表。为他作序,含有鼓励之意,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来自民间的力量,特别是需要来自年轻人的力量。这是我多年以来,一直所倡导和希望的。

内容概要

本名罗建法,湖北红安人。现定居北京。早年在知名企业从事战略研究工作,曾游历粤、沪、浙、渝、黔等地,考察了数十座国内城市,主要研究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产业经济与商业模式,其研究成果曾被美国智库等引用。

曾为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中共中央直属《求是》杂志旗下《小康·财智》杂志顾问。现为独立学者,《人民日报》、《半月谈》、《财经》、《南方周末》、《南风窗》、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等中外知名媒体撰稿人,中央电视台《对手》、《今日观察》等栏目特约嘉宾。

书籍目录

序 中国需要现实意义的发展方略
自序 顺天时,应大势
前言 大国崛起需要经国方略
第一部分 直辖市:未来之路该如何继续
第一章 上海能否成为中国的龙头
第一节 上海“远东中心”梦已远?
第二节 民营经济不振是上海的大息
第三节 政治地位过高制约上海经济发展
第四节 打造大上海需再移民万
第五节 内地化使上海失去灵魂
第二章 广州vs天津:谁是中国的  第三大中心
第一节 亚运会vs达沃斯:城市营销的比拼
第二节 尴尬的老二
第三节 从重到轻vs从轻到重
第四节 北部湾vs图们江:来自未来时代的竞争

编辑推荐

  外国人看中国,永远是铁板一块。其实,地域和板块从来都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罗天昊编著的《大国诸城》从城市竞争的角度前瞻中国之未来,视角独特,观点独到,有拼图而见全局之妙。  二十年前有学者以《城市季风》梳理了当代中国各地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百态,如今青年学者罗天昊则从更开阔而现实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各区域的竞争与发展方略。

作者简介

《大国诸城:21世纪中国城市与区域竞争》从类型着手,研究了全国几大富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区域的发展之路,剖析了其各自发展的短板和可取之处,书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肯的建言,由此为中国的城市和区域发展提供最为全面的建设智慧。

图书封面


 大国诸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这本书是那天在老大办公室借来看,花了两周在地铁上看完的。不得不说这样的书籍在国内还是很少的,全书以大城市为主,几个直辖市分析挺透彻。现工作在上海,当然明显看感觉到书里面分析上海现状与深圳的差别,记得一句话就是,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而深圳是全国的深圳,海纳百川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书介绍的内容很详细,尤其对湖北的分析篇幅挺多,家在安徽,当然想更多看到安徽的分析状况,看样子还没入得编者火眼,哈哈。。
  •     五一在书店闲逛买了本,不起眼的地方。写的太好了!国内目前还没有关于城市竞争的系列著作,这个书的洞察力和视野,在国内非常罕见。不过罗天昊这个名字作者似乎只是近年来才看到,书的宣传也很少看到。
  •     2012年在回家的火车上读的我们那里有个城市名为“诸城”对面的姑娘一再提醒,我才发现书名还有这个歧义因为彼时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此类描述区域经济发展,探讨城市未来布局的书籍真的太少。把重庆章节反复读了几遍,间或掩卷沉思 ,想从里面瞅出一座黄金屋。当然了,写红安那一章,确实让人很不适。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真的很有不适感。作者做学问还是差了一点。后面将这本书推荐给了正在做区域经济、城市发展战略课题的同学,不知有没有用,不知从专业眼光看这本书是如何?彼时,我被ta深深吸引。此时,想起来写一个书评,仅仅是因为昨天火了的一篇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看了题目就哭笑不得,今天中文传媒一阵嘲讽,甚至拿出来了一股刨了作者祖坟的架势。是的,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书评,还是要说说书。大部分内容还记得,说上海人的上海,说深圳杀出一条血路,说重庆的软肋,说图们江的热血沸腾。总之,在当时看来是很值得推荐的一本书。但是后面我专门下载过 研究重庆经济发展的硕博士论文,该书确实还是太概括的写,是一本适合一天翻完的好书。希望做这一领域研究的大牛们能多写点此类内容的书,在这方面,我们饥渴。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没有广告的写得好。
  •     本书关于中部地区的城市论述相对较少,特别是湖南长株潭地区的发展基本没有涉及,中部地区作为承东启西、沿海与内地的纽带地区,面积巨大、人口稠密,是我国发展稳定的基石,相当于国内的中产阶层,能否迅速做大做强,对我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优质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在今后几十年内中部广大地区是否实现顺利发展,决定了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能否真正成长为一个的强国。
  •     几点观点很鲜明,宏观的战略思路很明确,不过谈问题就不是太深入,语言有点琐碎了。
  •     还不错的说,目前这方面的书很少,借鉴意义比较大~
  •     希望能从这本书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吧。
  •     如此牛掰的书名需要匹配七八百页的内文
  •     作者见解非常犀利独到!
  •     谢谢,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发货也快
  •     蓝狮子也出 没谱的书啊
  •     3.0星。有点书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样子,不足之处在于大而化之王者师的意思。当杂志看看吧。有一点有收获,在海洋贸易时代,武汉拼不过沿海,内需时代,武汉作为铁路枢纽和长江重镇,有复兴的可能。
  •     帮朋友购买的,不错
  •     无所谓深度,一个人的国家区域解读。
  •     看了一章,内容还是挺好的,值得推荐。
  •     经济发展的必然
  •     像是零散报刊文章的集结吧 学术性不足 武汉等几篇详细 有一些就差强人意了 快速读读也很不错 毕竟国内类似的书籍很少
  •     虽然没啥深刻见解,内容也有些拖沓冗长,但是这类书籍市面上比较少。翻翻也不错。尤其是地方的政要真应该看看。
  •     1.数据太老了,基本上都是2009年的。 2. 很多例子反复引用。3. 竟然把自己的家乡红安单独写一章,无法忍了。
  •     作者自己的分析有些少,重复内容比较多。
  •     工作需要翻了翻,难得有人对这个专题系统梳理,可惜作者对城市的理解及专业功底实在有限,概念不明却要乱用术语,中外城市类比更是混乱,前后逻辑矛盾,非专业人士勿读容易受误导
  •     以战略家眼光剖析中国内陆诸城格局,值得一读
  •     作者把他呆过的地方点评了一下,谈一下感触和愿景,至于现实能否按作者展望的那样发展,估计会有偏差,随便翻翻吧。
  •     书中一些观点还是很不错的。
    但就商品而言,此书性价比不高。书中观点有很多是在不断重复,且用纸很厚,给人感觉十分厚重,但其实也就300页出头,售价却很高。假如价格减少30%,应该算是比较合理了。
  •     正在看,送货速度还不错
  •     分析的有些可借鉴之处,城市管理者都应该读读
  •     当当东西不错,物流非常快
  •     不错,非常实在。自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后,很少有类似书籍出现。
    气魄宏大,赛过易中天的《读城记》和前几年的另一部《中国城市批判》,从更开阔而现实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各区域的竞争与发展方略,有理有据,引经据典,颇多独创性思想和观念!每一位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爱好者都务必读一读此书!
  •     作者主观思维较强,且缺乏系统的分析模式,不过作者对中国区域规划的深刻了解使得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
  •     有收获~
  •     资料丰富,书是下了功夫写的。长知识也有资料价值。
  •     入门书,资料性。有需要的话值得再看一遍。
  •     半部好书而已,前半部作者很下功夫,搜集了大量经济数据,详尽地评析了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优缺点,特别大胆地抨击了上海和重庆(当年正在唱红),大量夸赞了深圳、浙江和山东,中肯地分析了广东和武汉的前景,作者有很多独到的观点(重视民营经济,重视第二产业,提出中端发展思想),值得细细品味。可惜的是后半部明显注水,什么皖南上饶、河源湛江之类的三流城市论述过多,更可气的是把自己故乡-兔子不拉屎的末流贫困县“湖北红安县”的经济发展论文都收录进了,而且长达30多页(北京章节才10页),这部分的空话废话奇多,纸上谈兵信口开河,明显是应付差事(这几个地方的市委宣传部肯定给作者Money了),令人惋惜
  •     很有战略思路,宏观看中国……
  •     正在读。本着学习和开阔视野的心态来看的。
  •     有眼光,适合战略决策者阅读。
  •     数据太老。都是09年的数据。说浙江不说阿里等于没有参考价值。
  •     核心观点:未来几个直辖市没前途了,广东浙江很有前途。行文啰嗦,翻翻即可。
  •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文字重复太多。数据很老。
  •     以为一个不知名的学者写出来的东西可能没有深度,大错特错,作者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比如说上海和深圳的比较,偏辟入理,很有说服力。非常有营养的一本书。
  •     文笔有限,数据匮乏,贴吧既视感。
  •     **!!!!!!!!!!!!****,太烂了!!!!
  •     你想去哪个城市生活?为什么有的富,有的穷?你是否真正了解这个城市的未来?这本书能够带给你思考和答案。
  •     有些事情说的多了 自然变得迂腐
  •     精彩的部分很精彩,至少不是通篇在讲常识。。。。
  •     有一定的作用啊,哈哈
  •     区域经济学、城市发展的普及读物。
  •     视野确实开阔了很多,值得!
  •     宏观的把握很到位
  •     写的非常不错!偶然逛书店买了一本,意外惊喜,再买送朋友。作者隐藏着比肩孙中山《建国方略》的雄心,虽然期待过高,但是确实当得起。

    查了下作者的简历,经历不太详细,似乎是最近几年突然出现的一个学者,专门研究国家战略。

    这本书和普通的区域经济专著不太一样,很难判定学术基础,但是角度很独特,气魄宏大,富有战略眼光。对中国各种城市的发展战略,都作了研究,这种现实的韬略国内非常难得一见。其中很多观点具有独创性,设想宏伟,而且贴近现实,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中国区域战略六大误区一节,富有全局观和前瞻性,对于中国国情洞察深刻。值得一看,特别是国家决策者。

    不足的是,引用的数据不是特别新,定价也很奇怪,严重偏高。如果再便宜10元,估计更畅销。另外就是市场看不到宣传。
  •     不错!很值得看!非常喜欢
  •     毫无逻辑可言。作者估计上辈子是说书的。
  •     高屋建瓴才是本书的特色
  •     观点有些许新意,但支撑论据过于单薄。论证的逻辑也充满着非此即彼。
  •     部分有装b的行为
  •     对非专业人士例如我来说有不少收获
  •     所介绍的城市在中国大城市中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但是个人觉得还不够全面,面还可以铺得更开一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