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谁决定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粮价谁决定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111336181
作者:(美)帕特里克·韦斯特霍夫(Patrick Westhoff)
页数:245页

章节摘录

生物燃料热潮 只要一提到生物燃料就会引发辩论双方强烈的争论。生物燃料的支持一方认为,这能降低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并且能促进乡村发展。一些反对者声称,生物燃料生产是一项“违反人道的罪行”,因为它夺取了穷人的粮食。1生物燃料的反对者们把这场争论叫做“要粮食,还是要燃料”,并且认为全球的玉米、糖和植物油应该用来食用而不是拿去给机动车加油。生物燃料的支持者们认为,世界上的全体农民完全有能力同时生产出粮食和燃料。双方争论的话题还包括环境效益、生物燃料成本和生物燃料对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使用的直接影响。他们也针对生物燃料产量对粮食价格的影响进行辩论。 在2007年以及2008年年初,当粮食价格迅速攀升时,许多生物燃料反对者指出生物燃料产量的快速增长就是罪魁祸首。生物燃料的支持者则认为高涨的粮食价格取决于一系列其他的因素,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至多是个配角。在讨论粮食价格的上涨究竟有多少可归咎于生物燃料产量增长时,双方的争论演变成一种猜谜游戏。玩家无法在游戏规则上达成一致,估计的结果千差万别,结果只能使人更加困惑。 支持和反对生物燃料的双方都夸大了他们的例证。2005~2009年间,生物燃料在粮食价格的涨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其他因素也发挥了作用。任何左右世界粮食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事情都会对粮食价格产生些许影响。当干旱减少了澳大利亚小麦产量时,粮食价格上涨;当中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引起了肉类消费量增多时,粮食价格上涨;当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玉米、糖和植物油被用来制造燃料而不是食品时,粮食价格上涨。因此,第一条经验法则是:不断增加的生物燃料产量提高了粮食价格。 只要你能记住它们的限制条件,经验法则就会是有用的向导。在众多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中,生物燃料只是其中的一项。如果粮食产量增加的速度足够快,即使当生物燃料产量扩大时,粮食价格也可能会下降。如果收入提升导致粮食消费量增加,即使生物燃料产量缩小,粮食价格也会上涨。总之,在没有新增需求时,生物燃料产量的扩大将使得粮食价格高于原来的水平。 2005~2009年间的经验 2005~2008年中期,生物燃料产量的扩张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美国的乙醇产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翻了一倍多(见图1-1)。美国玉米农作物中用来生产乙醇的比例迅速提升,这限制了全世界用来为人们提供食物和向牲畜提供饲料的谷物数量。与此同时,巴西迅速提高了糖转化乙醇的产量;欧盟不断增加油菜籽制造生物柴油的产量;用其他植物油生产的生物柴油数量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迅速增加。 图1-1 美国燃料乙醇月度产量(单位:百万加仑) 资料来源:作者的计算结果来自于美国能源情报署2009年9月的数据。 粮食价格也在2005~2008年中期大幅飙升。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世界粮食价格指数显示,在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价格峰值期间,粮食价格上涨85%(见图1-2)。乙醇产量和粮食价格同时提升的现象让很多人相信,乙醇产量的扩张就是粮食上涨的原因。 图1-2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粮食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2009年9月的数据。 当墨西哥玉米饼价格上涨时,人们抱怨美国乙醇产量的扩张;当全球植物油价格上涨时,人们抱怨生物柴油产能的扩大。生物燃料批评者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当玉米、糖和植物油被用来制造生物燃料时,直接的效果就是减少了粮食的供给,其结果就是更高的粮食价格。虽然这种因果关系的方向是清晰的,但这种关系的程度并不明朗。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在2005~2008年中期所有推高粮食价格的因素中,生物燃料产量究竟有多重要。关于这个问题,争论各方背后都有重大的利益驱使,使得他们无法做出让步。不仅如此,事实本身十分复杂,也导致不同的解释都可以自圆其说。因此,这个问题依然充满争议。

前言

正在发生的事情人人都要吃饭,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从事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工作。粮食价格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于一些人来说,它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艾奥瓦州和印度天气如何,伦敦和洛杉矶的汽车使用什么类型的燃料,这些都将决定我们身边杂货店里的粮食价格。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芝加哥销售的比萨价格。理解粮食价格上涨和下降背后的原因将帮助我们预计和应对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也能帮助我们寻找到在这个星球中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的最好方案。很长一段时间,粮食价格并不被人们所重视。1991~2006年,美国消费粮食价格每年仅上涨2.5%,比整体通胀水平略低。1粮食和牲畜的价格每年都在变化,但是整体趋势几乎没变。2007~2008年,粮食价格成了热门词汇。封面专栏报道充斥着各种粮食价格突然上涨的事件。2007年12月的《经济学人》杂志在封面报道中声称:“廉价食物一去不返。”2007年美国消费者食品价格指数上涨了4个百分点,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此后,食品价格的通胀指数在2008年又跳升了5.5个百分点。基础类粮食价格飙升得更加猛烈,玉米价格在2005年秋季至2008年夏季之间涨到了原价的3倍还多。2小麦、稻米、大豆以及其他主要粮食的价格也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粮食价格的上涨让美国人民烦心,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就是一场危机。2007年,美国普通的四口之家在食品上的花费为8871美元,3食品价格的上涨让这些家庭捉襟见肘。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普通家庭在食品上的花费可能占到其收入的一半或者更多。陡然增高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迫使低收入家庭面临艰难的抉择,他们或者吃得更少,或者减少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估计,2007年和2008年全球的饥饿人口数量增加了数百万,此外还有9.15亿人口营养不良,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可能会使这一数字突破10亿。4价格的变化总是有涨有跌。就当人们逐渐相信粮食价格将在高位持稳时,谷物和其他农作物的价格回落了。当今,世界范围的交易者都在期货市场博弈,他们针对粮食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当前价格和期货价格进行投注或者对冲筹码。2008年3月,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最高纪录;6月,玉米价格登顶;7月,大豆价格也达到顶点。截至2008年10月末,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与最高点相比跌幅超过50%,大豆期货价格也出现了类似幅度的深跌。5.2008年6月,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粮食价格指数达到顶点,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该指数下跌了1/3。6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过了若干年的沉寂之后,为什么粮食价格突然爆发式上涨,然后崩盘?难道这仅仅是一次性的短期危机,或者在未来更加高昂的粮食价格以及高粮价带来的后果将变得司空见惯?媒体记者、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都试图解释粮食价格剧烈变动的原因。一些人提出了很有逻辑的分析,指出和衡量了诸多影响因素。另一些人试图将这些复杂的来龙去脉简化为吸引眼球的噱头,通常这些噱头被用来服务某个政治立场。我们能接触到很多信息,但是将正确和错误的信息区别开并不容易。越来越多的玉米、糖、植物油和动物脂肪被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这两种生物燃料可以作为轿车和卡车的燃料。生物燃料在粮食价格上涨中扮演的角色饱受争议,这些争论多数是唇枪舌剑的混战而缺乏真知灼见的迸发。一些人将粮食价格的高涨主要或全部归咎于美国和欧洲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生物燃料的反对者声称,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谷物和植物油多了,用来供人们食用的就少了,而这场粮食和能源战争的失败者就是全世界的食品消费者。经常被用来引证的就是世界银行的一名经济学家的观点,他认为在近期的粮食价格上涨过程中,生物燃料产量增加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70%~75%的推动作用。7作为辩论的另外一方,生物燃料的拥护者认为发展该行业的好处众多,并声称生物燃料对食品价格的推动作用不大。他们指出,用来生产生物燃料的农田占全球耕地总量的比重非常小,并且全世界的农场主有能力也将会增加产量来同时满足食物和能源的需求。美国农业部前任部长爱德华·托马斯·谢弗频繁表示,以玉米为基础的燃料乙醇产量的增加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仅起到了3个百分点的推动作用。8几乎可以肯定,生物燃料对粮食价格的真实影响比生物燃料的拥护者愿意承认的要大,但是也不像反对者们认为的那么大。本书对各种各样解释近期粮食价格波动的观点进行了梳理。粮食价格上涨是个偶然事件,还是预示着未来?了解发生过的事情并洞悉其中的原委,将决定我们如何消费和投资,也将帮助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即使并不存在对于未来粮食价格走势的完美预测,本书也能帮助我们识别一些预警信号,这些信号意味着价格可能上涨或者下降。由于全球粮食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决定粮食价格的变量多得超乎想象。本书并不打算对每个细枝末节都进行考量,但是会集中阐释少数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们包括:生物燃料产量能源价格国家政策气候经济增长和饮食变迁美元价值市场投机对于持续关注粮食价格报道的人来说,上述条目的入选并不会让他们感到意外。事实上,很多报道表达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生物燃料产量扩大已经增加了对谷物和植物油的需求,这影响到了整个粮食体系。高涨的能源价格确实增加了生产、加工、运输粮食的成本,并且刺激生物燃料产业扩大规模。通过鼓励生物燃料产业扩大规模、限制粮食出口和取消国家储备制度,这些国家政策的出台也确实推高了世界粮食价格。2006~2007年糟糕的天气也的确导致了一些主要谷物出口国产量的下降。中国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引起了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导致的对肉类和奶制品需求的增加,对世界贸易和食品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元贬值确实增加了美国粮食的出口,也提高了以美元计价的粮食价格。一些激进型投资者在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上投入了巨资,市场投机者确实有能力放大价格波动幅度。对于2007年和2008年年初食品价格上涨的许多传统解释至少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是事件的全貌要复杂得多。例如,2007年糟糕的天气确实导致澳大利亚和欧洲的谷物减产,但是其他地区的产量在提高,并且全球的谷物总体产量实际上还在增加。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工资的提高确实引起了饮食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但这些改变并不是在2006年突然开始的。如果是汇率引起了粮食价格上涨的话,通过美元、欧元、日元所表现出来的价格趋势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是在2005~2008年间,无论用哪一种主要货币计价,粮食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要不是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在2008年最后的几个月里大幅回落,大部分的报道就已经让人们对粮食价格只能上涨的“事实”深信不疑了。生物燃料和粮食价格的关系绝不简单。虽然生物燃料产业绝非从天而降,但是它在政策扶持和能源市场升温的情况下迅速发展。美国现行的鼓励政策包括:最低生物燃料使用量标准,对于用汽油和柴油混合生物燃料的经销商在进口关税和营业税方面都有优惠。因此,燃料和粮食市场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石油价格的微小波动也能转化成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在另一些情况下,两者的关系也可能微乎其微。本书的一个重要论点就是几乎所有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当反向变化时也同样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下降。2005~2008年年初这些因素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而在2008年最后的几个月里,它们的逆转又引起了粮食价格崩盘。天气好转,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世界金融危机削弱了国家和个人的购买力,进而降低了他们在一些粮食品种上的花费;美元走强,石油价跌,生物燃料行业扩张步伐放缓;政策导向逆转,大量投机客也放弃了大宗农产品市场。只要天气继续多变,宏观经济跟随着繁荣和萧条的节奏起伏,原油价格涨跌不休,政客们依然有能力改变游戏规则,粮食价格就必定会继续跌宕起伏。本书是美国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院的工作成果之一,这个研究院结合了密苏里大学和艾奥瓦州立大学共同的智慧。每一年该研究院都会针对美国和世界农产品市场,准备一组十分详尽的基准线预测。这些基准线预测将被用来作为分析不同政策取向和市场状况的基本出发点。比如,在最近的关于2007年能源立法和2008年农业法案的辩论中,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院关于某些政策的改变将如何影响粮食市场的评估结论被提了出来。经过若干年的钻研之后,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院了解到一个事实:做出市场预测的人和使用这些结论的人都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良好的幽默感。用来构建预测的经济学模型都是建立在一系列长长的假设基础上的,然而事后看来,这些假设中至少有些经常被证实是不正确的。这里仅举出三个较明显的例子,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院的基准线预测假设条件认为,全球的气候条件为平均水平,目前的政策维持不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油价格沿着特定的曲线变化。在现实中,气候永远都不是平均状态,政策会调整,而且原油价格的波动不同于任何人的预料。计算机领域著名的“无用输入,无用输出”定律在这里同样适用:如果支持基准线的假设条件是不正确的,那么相应的预测结论就同样是不正确的。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本书中引用的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院和其他机构的市场预测结论都仅仅是用以阐述一些重要的观点,绝非是要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如果这本书能让你领悟到什么真谛的话,那就是,如果分析师声称可以准确预测粮食市场的未来走势,那么他们不是在误导听众就是在自欺欺人。通过关注在未来将左右粮食价格走势的因素,本书旨在提供认知快速变革世界的工具。本书的前8章阐述了导致最近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一些因素。每一章都由普遍性的经验(拇指法则)开始,讨论这些经验是如何被用来解释2005~2009年间发生的事情的,并且我会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说明事实的全貌通常比经验主义的想法要复杂一些。第9章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总结出了几种推动力量,这些力量将从现在开始左右着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的粮食价格。附录A介绍了全球粮食市场的基本情况,为书中出现的相关内容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

媒体关注与评论

  2010年,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29%……粮食安全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安全问题。  ——世界银行  粮食安全就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袁隆平

内容概要

帕特里克•韦斯特霍夫 Patrick Westhoff
韦斯特霍夫毕业于爱荷华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之后服役两年时间,期间与小型农场主一同工作。在田纳西大学获得拉美研究的硕士学位后,韦斯特霍夫回到了爱荷华州,并于1998年在爱荷华州州立大学获得农业经济学的博士学位。
从1992年至1996年,韦斯特霍夫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参加了美国参议院农业、营养和林业委员会。他参与了许多重要法案的制定,其中包括1996年农业法案。
韦斯特霍夫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与“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院”一同研究农产品市场和政策的相关问题,其研究结果被许多机构采用,包括美国国会、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欧洲、亚洲、非洲、拉美洲的国立研究院。在2007年11月,韦斯特霍夫被任命为“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院”密苏里大学分部的联合主席。他也在密苏里大学农业经济学院教授课程。

书籍目录

序言 正在发生的事情
第1章 生物燃料热潮 / 1
支持者说全世界的农民完全有能力同时生产粮食和燃料,反对者说生物燃料生产夺取了穷人的粮食,结论扑朔迷离。
第2章 说说石油价格 / 28
有人说:“如果你告诉我石油价格,我就能告诉你粮食价格。”未来若干年,能源和粮食价格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更加密切。
第3章 政策导向的重要性 / 51
粮食政策具有穿越国界的影响力。粮食进口国和出口国做出的政策调整,都旨在缩小本国的粮食价格上涨水平,但却可能推高国际粮价。
第4章 天气和农作物 / 79
在未来,全球变暖或者自然气候变迁导致天气更加多变,粮食价格的波动可能有增无减。
第5章 手中钱和盘中餐 / 97
有钱的人不挨饿,贫穷的人不吃鱼子酱。收入水平影响着我们吃什么,因此也左右着粮食价格。
第6章 粮食增值和美元贬值 / 116
大部分粮食品种都在国际市场上交易,因此汇率是影响粮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汇率对于农产品贸易价格的影响往往大于对餐馆饭菜价格的影响。
第7章 投机之上的投机 / 130
人们常常在事后责备商品期货的炒家,认为他们炒高了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但当泡沫正在形成时,我们却很难察觉。
第8章 不可避免的事情 / 146
意外的情况总会出现,我们应该对此保持警惕。
第9章 从长计议 / 160
人口、收入、技术、能源和政策,将长期影响未来的粮价变化。
附录A 粮食基本常识 / 186
注释 / 221
译者后记 / 243

编辑推荐

《粮价谁决定:食品价格中的经济学》什么影响着你的盘中餐?生物燃料?石油价格?政策导向?气候变化?收入?汇率?投机?意外的变数?2010年,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29%……粮食安全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安全问题。——世界银行粮食安全就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袁隆平

作者简介

你知道是谁影响着我们盘中餐的价格和选择吗?生物燃料?石油价格?政策导向?气候变化?收入?汇率?投机?意外的变数?
你可曾想到过——
杂食店的热狗价格跟印度的天气有关?
你的盘中餐跟伦敦北海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有关?
芝加哥餐馆里热腾腾的比萨饼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调整定价?
粮价问题不是小问题——
对冲基金是不是在操纵大宗商品市场?
国际生物能源发展形势究竟是什么状况?
国家政策博弈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本书作者从事粮食分析和预测已经长达20余年,他将为读者首次揭开一个全面的食品链条,既为读者提供消费和投资参考,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图书封面


 粮价谁决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读懂粮食价格背后的因素评《粮价谁决定》我一直赞同一个观点:经济学是用来解释,其中的解释原理和因素都可以为未来的行为和决策做依据;经济学无法做预测,因为它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假设前提的,未来还存在更多的假设和不确定因素,如果因此推断出来的结论直接应用,便有失公允,更丧失了经济学的本义。同样,如果有读者想从《粮价谁决定》中得到准确的答案,他也可能会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书中作者也将本书定位为“厘清影响粮食价格的各种因素”,并针对其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书中第九章还提出影响粮食价格的中长期因素,可以看作是对粮食价格解释的一个补充。书中末尾还有“粮食基本常识”部分,民以食为天,即使不了解粮食经济的,也应该看看我们天天吃的粮食后面,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知识吧。粮食自2005年开始,便进入了全球粮价快速变动的情况,当然主要是粮价上升。其中不乏有粮食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能源价格高涨、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但各国粮食政策调整、美元贬值和市场投机的因素也同样是影响短期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书中运用粮食的“成本-效益分析”,列举了粮食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并从中择选了重要的因素,对粮价的变化进行解释说明,同时运用近年来的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使得影响粮价的各因素得到明确的印证。从全球系统来说,影响粮价的因素众多且复杂,从中厘清出来的几个因素,应该是作者的功劳了。谈及影响粮价的中长期因素,作者也分析了五个指标:人口、收入、技术、能源和政策(就个人理解,我更愿意把作者提及的“经济增长和饮食变迁”放到中长期因素中)。人口增长与收入增加从需求面上提升了粮价,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生产效率提高,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粮价,是从供应方说的,能源和政策更多是可变因素,作为既可能影响需求方,也会影响供应方。中国是农业大国,是否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知识更为重要,譬如说唤起人民对于粮食问题的关注,引起政府对于粮食管理的重视。当前,国内还为转基因食品闹得沸沸扬扬,如果我们能从《粮价谁决定》中获取一些思路,这也应该算是收获吧。
  •     生物能源自从生物能源技术发明以来,粮食不再只是人类的食物,也是机器的食物。粮食价格也因此和天然气、石油、乙醇等价格挂上了钩。当石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上升的时候,会使得乙醇的价格优势凸显,于是更多人使用乙醇而非传统能源,加大对玉米等作物的需求量,推高粮食价格。当石油与天然气价格下跌的时候,乙醇产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从而减少粮食需求,降低其价格。但是,粮食价格最终会在某一价位得到支撑,使得乙醇的收益空间处在合理水平。数据表明05-08年度,乙醇的产量3年时间就翻了一倍多,同时粮食价格的上涨达到85%。仅凭这一数据,无法推断乙醇的使用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涨,但其必然是因素之一。并不是所有粮食都可以用来制造生物能源,然而,玉米等价格通过替代效应传导至大部分的粮食价格。如果玉米的需求增加,则用作饲料的原料可以由其它粮食代替,从而增加其它粮食的需求,最终导致价格上升。通常来说,某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农户增加种植,从而抑制价格上升,进而影响饲料成本与养殖业规模,反之亦然。然而这种效应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首先,庄稼的轮种周期使得当农户连续两年以上种植同一种作物以后,会使得土地肥力下降,农户有强大的动因改种,从而使得供给在阶段性随着价格上升之后,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其次,饲料成本的上升,需要视不同种类的养殖品种而有所不同,例如肉鸡和鸡蛋由于饲养周期短,因此反应灵敏,通常为几个月,而牛肉猪肉牛奶等则需要长达2-3年的调整时间。再次,当粮食价格下降的时候,产量的调整可能并不灵敏,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租与固定成本等都已经投入,如果不进行种植,导致的损失会更大,从而降低了供给量对于价格的灵敏程度。中间环节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的联动,不仅仅是因为其替代效应,而且因为能源价格与食品加工、运输、包装等中间环节联系极为紧密。而且,越是高收入国家,农产品在加工环节更复杂,产生的成本更高,一方面减弱了粮食涨价对消费者物价的影响程度,一方面却增加了能源对消费价格的影响程度。此外,天然气是氮肥原料,而石油则与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关联。因此,能源价格的上升更是从田地里就产生了影响。期货市场与投机当粮食价格处于高位的时候,通过卖出远期期货,农民能够锁定利润,这种行为的副作用就是使得价格不会剧烈震荡,维持在合理水平。然而,投机的力量可能会使得这一规律不再起作用。特别是当经济状况不佳,通胀率高企,许多美元寻找出路争取保值。在通胀环境中,能源和粮食以美元标价,而粮食受到需求的刺激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的推动,而回呈现出更强烈的上涨预期,从而成为投资保值的标的之一。此外,美元贬值预期会导致人们需求保值的标的,也是推高期货价格的一大因素。一个常用指标,库存用量比,与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关系,可以考察投机因素对于价格的影响程度。如果库存用量比上升,说明库存充足,价格理应反方向变动。但是实际情况也有例外,如假设农户预期到农产品价格会长期保持强势,则会倾向于保持一定库存,等到将来再卖。这样就导致库存用量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对于期货市场来说,价格的反映是根据多重因素来的,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天气。天气通过影响单产和种植面积,大幅度影响农产品价格,是价格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当农作物处于关键生长期所爆发的气候灾害,常常会导致农作物的大规模减产,从而导致价格剧烈波动。政策导向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不小,甚至可以切断价格联动的逻辑关系。例如,美国要求汽油中添加固定比例的乙醇,这就导致当汽油价格很低的时候,乙醇仍有市场需求。国家时常为了保护农民利益(特别在高收入国家)而出台了保护农产品价格的政策,比如最低收购价格、出口补贴,进口限制等等。一个争论的比较多的议题是,某些出口国为了解决国内粮食过剩,同时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了出口补贴,这样在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有被抑制的效果。其它出口国除非提供同样的补贴力度,否则无法与其竞争。即使是进口国,由于其进口粮食价格有时甚至比国内价格还低,导致国内的生产商利益受到伤害。现在许多国家采用总量管理和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同时执行,来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同样,当进口国为了保护自己农民的利益的时候,会采用进口限制,这样会抬高国内粮食价格,压低出口国的粮食价格。对于小型农业占据主导的国家来说,国家提供补贴的方式更多的是关键投入要素的补贴,而非对广大的农户进行直接补贴,这样的做法更容易管理。
  •     别一提粮食价格就嗤之以鼻,觉得那是农民才会关心的小事情,太老土,不够酷。其实,如果你了解影响粮价的种种因素和粮价波动背后的利益关系,就会明白那是个全世界的领导人都不能忽视的大问题,很爷们儿,很霸气。博弈、对冲基金、美元价值、生物能源、中东局势……这些够酷吧?它们都和粮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小一粒粮食,可以包罗万象。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是任何人都无法缺少的。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代,围城导致敌方粮源断绝会左右最终的战争结果。在现代,粮食依然是每个国家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粮食是每个国家的命脉,粮价稳定是一国稳定的先决条件。谁掌握了终端,谁就能影响上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粮食价格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直到2007年开始爆发的各种粮食价格突然上涨事件,才让“粮食价格”成了热门词汇。当年12月的《经济学人》杂志在封面报道中声称:“廉价食物一去不返。”粮食价格的上涨让美国人民烦心,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就是一场危机。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的粮价是全世界最低的,日本农民生产的稻谷,日本政府以每斤12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中国政府收购农民的稻谷价格却在1元钱左右;相对于“种房子”,“种粮食”的收益实在是太少了,百分之一都不到;最近25年,一般公务员工资上涨了60倍左右,农资的价格涨了20倍以上,而粮食价格上涨只了6倍左右。政府牢牢把控着粮食的价格,因为粮价不稳,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会造成巨大的动荡。2008年,粮价大涨造成30多个国家出现骚乱。目前仍在攀升的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引发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局势动荡。除了温度、降水量、土壤等传统因素对粮食的价格产生影响外,政策引导、生物燃料产量、能源价格、美元价值、市场投机、经济增长和饮食变迁等新发因素,越来越左右着整个粮食体系。甚至艾奥瓦州和印度天气如何,伦敦和洛杉矶的汽车使用什么类型的燃料,都将决定我们身边杂货店里的粮食价格。推动粮价上涨的因素此起彼伏,让粮食市场无法平静。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在分析某个经济现象时,很容易迷失方向,似乎一切皆有可能,同时似乎一切皆有联系。经常关注新闻报道的人也会有诸多迷惑: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究竟吃不吃猪肉?对冲基金是不是在操纵大宗商品市场?国际生物能源发展形势究竟是什么状况?国家政策博弈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同一个国家内部为什么会出现互相矛盾的政策措施?不同粮食品种的国际贸易规模如何?食品产业链的利润在各个环节如何分配?仅仅是从粮价这个切入点,可以发散出如此之多的经济、政治问题。但是决定粮价远不是这么简单,帕特里克•韦斯特霍夫阐述每一影响因素时,无论国家粮食政策、天气,还是美元贬值,都会在章节最后加上“故事有点复杂”来分析单一因素与粮价有时是不相关或反相关的。还有一些意外爆发的事故,如禽流感、疯牛病或者其他食品安全威胁事件,也会对粮价产生重要影响。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多次表达了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度担忧,不断警告食品价格迈入危险水平,甚至可能影响到部分贫穷国家的社会稳定。粮食价格上涨和下降的原因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它能帮助我们预计和应对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也能帮助我们寻找到在这个星球中解决粮食和能源问题的最好方案。也许通过关注在未来将左右粮食价格走势的因素,找到一个可以帮助你认知正在快速变革的世界的工具。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粮食安全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安全问题——世界银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也呈现出了疯狂上涨的趋势,最牵动人们神经的还属粮食价格,到底什么影响、决定着粮食价格?生物燃料?石油价格?政策导向?气候变化?收入?汇率?投机?意外的变数?这一系列的问号不但是困扰大众的问题,同样也让经济学家们满是困惑,关于影响粮食价格的主导因素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经济现象成了热议焦点问题,“经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热度和水准都较高的专业领域研究,而这本书作为美国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院的工作成果之一,反馈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并不需要具备高深的研究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是一本帮助普通的大众了解经济常识的通俗普及读本,人人都能看懂,内容也很广泛,包括常见的以及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各个方面,其次,大量详实可考的数据举证更增加了影响粮食价格因素论点的说服力。

    前八章着重阐述了导致最近几年导致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一些主要因素,每章都从普遍性的经验(拇指法则)入手开始讨论,从较为全面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这些经验是如何被用来解释2005年到2009年间发生的影响粮食价格变动的事情的。第九章则从长远角度总结,是哪几种推动力量影响和决定着未来10年,20年甚至是50年的粮食价格,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说粮食价格和影响因素,让一头雾水的人们看到了较为清晰的框架脉络。

    可以说,粮食价格对于每个小我都很重要,它关系着普通人的生死存亡,对国家更是影响深远,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价格上涨预示着一场危机的到来。尽管这本书的作者是基于本国的国情从美国粮食价格的变动入手进行分析的,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粮食价格对于人们的影响作用都不容忽视。

    通过这样一本有着世界宏观格局的书,来看清影响粮食价格的各种因素,权衡出其轻重利弊,并加以侧重,对社会来说,问题会得以疏解,对个人而言,相信无端的惶惑也自然会因为这种了解而减少一些。
  •     读完才发现,学问真不少。看事情不能太简单了。人家研究了20年粮价,最后告诉大家,粮价谁也预测不了。哎,这句话要是写在第一章里不省的我往后看了。
  •     值得看看,要不看着粮价上涨,还不明白咋回事呢。
  •     因为来自农村,所以一直都是比较关注三农的。尤其是关系到老百姓生存的粮食、土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正就是我很小的时候,很多人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坐上开放大城市的列车。那时的还没动车、高铁这样高速度高价格的交通工具,那时能坐上火车都是很了不起的了。家里没钱的有的硬是徒步要饭走到了大城市,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农村放着好好的土地不种,都要流向大城市收废品、打零工,甚至是捡**?他们或许永远都融入不了城市,但他们还是坚守着,原因只有一个:在城市挣的钱比在家里种地挣的钱多。

    农民都很朴实,也不是见钱眼就开,只要在解决温饱后能略有盈余就知足了,但现实不是这样。当然,粮价的高低也不是任何主观性的思想能决定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无论怎么影响,老百姓看的很直观,粮价下降了,就没得赚。粮价升高了,本以为可以赚一笔,谁承想生产资料价格又上涨了,国家的惠农政策也是杯水车薪,之前读的《种粮行为和粮食政策》中,也对三农问题和国家政策多有研究。国家的惠农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好的,这毫无疑问。但为什么老百姓还是不肯回家种地呢?这是因为国家的惠农政策还不足以与农民在城市的收入相抗衡。你一个月给我100,我花完了就只能守着那点地,到淡季只能呆在家里闲着无事。但在城市,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挣钱也就多。反正老百姓有的是力气,在哪都一样。哪里赚钱往哪去。

    国家之所以在“三农”上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归根结底,民以食为天,更何况,中国是一个有着13.7亿人口的国家,要养活这么多人,在亩产量短期内不会有变动的情况下,只有死保可种植土地面积。所以近年来,虽然每年土地种植面积都有不同幅度减少,但还是能保住18亿亩红线。为什么叫红线呢?当然这不是随便定的,这是按照人口数与每日口粮之间的关系,经过精密测算得出的。突破这个红线的话,就将有人温饱出现问题。但是,如何守住这个红线呢?当然是要有一部分农民返乡种地,但怎么才能让这些农民回到地里呢?那就要关注三农,研究惠农政策,解决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一日千里,城乡之间贫富差距有加大之势,这导致了农民更不愿回乡,即使粮价再高。比如,以前一斤小麦6毛钱,现在一斤小麦1.2元,那么按每亩产量800斤计算,每亩也就赚了480元,10亩也不过4800元,而且这还是在小麦涨价前后所投入生产资料、物价恒定不变的情况下,而且是在劳动力反复投入的情况下。如果放在城市,通常接一个活,如果短的话,三五天可以转三五百元,而且不需要生产资料投入,而且是按人计费,而不是按劳动量,一个五口之家在城市如果三人算作劳力的话,那么三五天下来,至少有上千元的收入。且周期短、效率高。在土地上,一年下来,扣除生产资料投入等各项支出,其实剩不下多少钱。这里不得不说的一个现象是:中国老百姓骨子里有种衣锦还乡的传统,每每在城市挣了钱总要回家盖楼房,一辈子守在土地上是很难能盖上楼房的,这对还守在土地上的农民也是一个刺激。当然,这也导致了另一个社会现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样社会问题也就多了起来。所以,国家关注三农,不仅仅是农业发展问题,还有农村建设、农民生活问题。

    粮价不是孤独者,它的升高或下降会像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粮价高,百姓苦,粮价低,百姓苦。
  •     永不过时的一本书,适合学生和相关的研究人员,能够提供基本的分析思路,但是并没有给出什么操作期货的好方法,教科书类的经典,并不是什么武功秘籍。
  •     粮食安全事关大家,可以看看。
  •     每人都有各自的特点真是不假呵呵
  •     杂食店的热狗价格跟印度的天气有关?你的盘中餐跟伦敦北海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有关?  芝加哥餐馆里热腾腾的比萨饼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调整定价?  对冲基金是不是在操纵大宗商品市场?  国际生物能源发展形势究竟是什么状况?... 阅读更多
  •     从武器战争到石油战争 到粮食战争
  •     不需要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和农业研究基础就可以领会粮食世界的运行规律。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在分析某个经济现象时,很容易迷失方向,似乎一切皆有可能,同时似乎一切皆有联系。在我从事农业信息研究和报道不长的三年多时间里,心中积累了很多疑问,在突然面临一项新增影响因素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手足无措,似乎以前对市场的判断都建立在不牢固的基础上,顿时对自己的判断失去了信心。一名分析师只有在一个行业里长久的浸染,长期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将整个行业的运行状况和种种细节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这本书的作者从事粮食产量和价格运行规律的分析和预测长达20余年,书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我曾经了解和不了解的各个方面。这将为读者理解粮食大宗商品价格运行规律,判断粮食市场形势,应对突然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制定企业、甚至国家政策都有莫大的帮助。这本书回答了我心中长久存在的疑问,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究竟吃不吃猪肉?对冲基金是不是在操纵大宗商品市场?国际生物能源发展形势究竟是什么状况?国家政策博弈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同一个国家内部为什么会出现互相矛盾的政策措施?不同粮食品种的国际贸易规模如何?食品产业链的利润在各个环节如何分配?在这本书中我也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比如疯牛病疫情沉默了若干年之后,国际市场的需求仍然没有完全恢复;而美国消费者似乎对于国内的疯牛病疫情不太在意。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人...口增长和谷物产量增长之间保持着某种默契,使得人均谷物保有量维持在比较固定的水平。我已经说的太多,你一定已经等不及要翻过这一页了吧,那么就开始进入粮食的世界吧。 阅读更多 ›
  •     这就是那种你站在书店翻翻目录就OK的书,有时间不如去读GMO Quarterly 2011.04
  •     在看,还没看完
  •     粮价谁决定?这是一个谁都可以给出答案的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嘛,对关乎自己生计的问题,谁都会去关注和思考。可是,要科学系统的阐述粮价却非一件简单的事情。经济学中用来分析农产品价格的“蛛网模型”,虽然关注到农产品供给的弹性,但研究国际粮价,如果仅考虑供需关系的话显然是片面的,而华尔街联手四大粮商操控粮价的“阴谋论”,则是将资本投机对粮价的影响放大为对粮价的决定。韦斯特霍夫在《粮价谁决定》中,科学系统的分析了决定粮食价格的诸多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生物燃料、能源价格、天气、国家政策、汇率、投机、人口、技术、收入水平等。全书重视事实和数据,但却不先入为主的通过主观取舍,达到支持自己论点的目的,而是实事求是的逐一分析影响粮价的各要素,并寻找各要素与粮价之间的关系。

    如果在粮价和各因素间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话,粮价就是以上变量的函数,很显然,变量越多,对函数的影响便越复杂,预测粮价就越困难。虽然,作者希望尽可能的让粮价问题变得简单,但是,由于影响粮价的因素,并不是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而是指向不同方向并互相抵消,甚至某一项因素,比如生物燃料对粮价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所以,作者才说“如果本书能让你领悟到什么真谛的话,那就是,如果分析师声称可以准确预测粮食市场的未来走势,那么他们不是在误导听众就是在自欺欺人”。

    对粮价与生物燃料、能源价格、国家政策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足以说明粮价的复杂性。首先,不同的国家对生物燃料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鼓励,如美国,有的禁止,如粮食奇缺的国家。即使法律政策都允许生产生物燃料的国家,对生物燃料中乙醇含量的规定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影响生物燃料的规模而影响粮食价格。其次,能源价格直接决定生物燃料的规模,当能源价格过高时,生物燃料的利润相对较高,高利润的直接结果就是生物燃料生产的大规模,大规模的直接结果是对玉米的需求扩大,从而抬高玉米价格。玉米价格的抬高,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先是玉米种植规模的扩大导致其它种类粮食规模的减小,供给的变化在经过市场的调整后,其它粮食价格也会上升,粮食价格的不断上升,既加大了生物燃料的成本,又抬高了能源的价格,因为,生产和运输粮食的过程,离不开石油化工。这些都是生物燃料对粮价向上的影响,但是,生物燃料的副产品又可以作为动物饲料,因此,生物燃料规模越大,对可用于饲料的粮食价格又产生向下的影响力。以上分析仅仅是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的一种理想状态,而在现实中,即使仅考虑生物燃料,也要比这个要复杂的多。比如,当粮价因生物燃料规模扩大而被抬高后,一旦能源价格在这个时候突然下跌,那么,这个时候的粮价,不是取决于生物燃料,而是取决于国家对生物燃料行业是否提供补贴。

    正确的认识粮价,是科学要解决的问题,准确的预测粮价,则是“巫师”的广告词,即使调整宏观政策或者微观行为所需的科学预测,也必须建立在对粮价客观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粮价谁决定》无疑是认识粮价的启蒙读物。
  •     说了一些老生常谈,粮价由:1,以玉米乙醇为代表的生物燃料生产;2,油价;3,贸易政策;4,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5,气候;6,投机因素;决定。虽然说了一些指标,但这些指标都不是先行指标,无法指导具体投机。看完之后,对粮价谁决定这个问题更加不明白了……
  •     对粮食价格问题讨论比较全面,但是有点泛泛而谈,缺乏思想
  •     今年4月以来,上海、浙江、山东、陕西等地的多种蔬菜出现严重滞销,蔬菜成熟多日,因为无法找到销路,导致大量的蔬菜烂在了地里。菜农的利益受损严重,据说山东济南一菜农因为卷心菜价格 “跳水”至8分,最终选择自杀。这种事情时常发生,只不过这一次“菜贱伤农”伤得比较极端,教训更加惨痛而已。

    蔬菜的大丰收,并没有让菜农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并没有让消费者从供大于求中得到实惠,一面是菜农愁眉不展,为未来的生计发愁,一面是国民愁肠百结,不得不接受日益飞涨的农产品价格。面对这种双输困境,各路专家纷纷出谋划策:有建议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的;有建议放手不管,让市场解决问题的;有建议政府干预,集中采购的,反正是众说纷纭,各有利弊,也莫衷一是。

    这让我想到了粮食。中国人对吃饭问题的重视是由来已久。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且历史上的每一次皇朝更替,好象都是从饥荒开始,从饥民不堪忍受饥饿开始,所以粮食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头等大事。但粮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丰收了,粮价会跌,就谷贱伤农;欠收了,又会因为缺乏粮食而引发饥荒。似乎这是一个无法解脱的困境。这一点在小学时候学过的节选自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的那篇《粜米》里有着精彩的展现。

    如果我们简单的以供需定律来解释,似乎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的古人是非常聪明的,很早就知道设立“平准仓”,市场上粮食供应过剩价格较低的时候,就动用官银买入,以抬高粮价,而在供应不足价格高涨的时候,又拿出库存粮食投放市场,以平抑粮价。这不失为一套好办法,也很有效,但粮价是一种基础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在还未发端,没来得及采取措施之时,已经传导到其他经济领域,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而且粮价是一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从农民来说,当然想粮价尽量的高,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从消费者来说,又想粮价尽可能的低,以较少的代价从市场上买得更多更高品质的粮食,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而政府既要避免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事情发生,不损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又要把粮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稳步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那么粮价是如何确定的,以及中间有什么规律可循呢?又该如何在惠农与惠民之间求得一个平衡,实现双赢呢?这的确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难题。这个难题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我家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直到老爸这一辈儿才因为从军而从泥土里拔出腿来,一变而为干部。但因为老妈还是务农,就是俗话说的“一头沉”,我的童年还是在农村度过的。拾麦穗、打麦场、剥玉米、放牛、打猪草这些活计都干过,在背那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顶着烈日拾麦穗的辛苦,就会想起自己钻在玉米地里掰玉米的痛苦。所以我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种土地里讨生活的不易,知道农民的艰辛,也就对农民有一种自然的亲近心理,有一种发自心底里的尊重。相对我来说,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因之,我宁愿自己忍受不断高昂的菜价粮价,也不愿伤及农民的利益,但那些低收入群体又该如何呢?每上涨一分钱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美国经济学帕特里克·韦斯特霍夫所写的《粮价谁决定——食品价格中的经济学》,从生物燃料、石油价格、政策导向、气候影响、经济发展、汇率因素、市场投机等几个方面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确定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颇有让人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觉。从他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全球化背景下,蝴蝶效应广泛存在,远在巴西的一场暴雨也会影响我们餐桌上玉米饼的价格,石油价格的上涨并不单单增加我们的出行费用,还会使我们的花费在食物上的大为增加。诸如此类,让我们在对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有一个全新认识的同时,也为我们更好的理解粮食价格,解决粮价难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真的希望有人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找到一个解决粮价问题的万全之策,建立一种粮价形成的长期机制,在惠农与惠民之间达到绝妙的平衡,让国人不再为这一问题而纠结,而发愁。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     介绍得比较简单,关心粮食问题的可以看一下。
  •        杂食店的热狗价格跟印度的天气有关?你的盘中餐跟伦敦北海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有关?
      
        芝加哥餐馆里热腾腾的比萨饼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调整定价?
      
        对冲基金是不是在操纵大宗商品市场?
      
        国际生物能源发展形势究竟是什么状况?
      
        国家政策博弈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同一个国家内部为什么会出现互相矛盾的政策措施?美国农业委员会主席科林查克· 彼得森、世行农业部前任主任著名农业经济学家米歇尔· 珀蒂、路透社著名记者查克· 阿博特等联袂推荐的这本粮食经济学读物,将为您解读粮价背后的经济棋局。
      
        本书作者从事粮食分析和预测已经长达二十余年,他将为读者首次揭开一个全面的食品链条,既为读者提供消费和投资参考,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     
    这个世界还缺粮食吗?很多人觉得不缺,可是不缺为何粮价却正在变贵?等等的问题困扰着看不懂

    的我们。本书是著名的农业经济学者帕特里克-韦斯特霍夫的在农业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是粮价

    变动的研究。我们的粮价是怎么变动的?本书作者以多角度的视角来探讨粮价变动与众多影响之间

    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作者以粮价出发,追寻众多因素后,锁定了几个重要的因素:生物燃料、石油价格、政策导向、气

    候、收入以及汇率、投机甚至一些意外情况都地让粮价发生变动。可见要弄明白粮价为什么变化是

    非常难的,作者入眼全球,收集了无数的数据,研究了不少的趋势图可见粮价的变动是非常难确定

    的。

    那么以后的粮价会如何变化,作者指出“将来的粮价不仅仅取决于是年度变化影响因素,也取决于

    是导致粮价在几十年的大周期波动因素”作者还进一步的分析,短时间的人口增长不会影响粮价走

    势,但是如果现在与2050之间,在人口方面,却又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可以说这里面对于是粮价来

    讲是一个很难有把握的事儿。

    国家政策对未来粮价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确,在这点上,中国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国家,中国现在开

    发房地产,可是也要死守一根耕地红线,近年,中国在粮价方面,中国为了让农业得到稳固发展,三农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粮价也在政府的干预下有一个稳定的价格,可以说政策在其中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作者是对于是粮价有三种未来的情景,值得注意。第一种是粮价比较稳定,而且,粮价的涨幅不会超过整个经济的通货膨胀水平。第二种是世界将面临粮食上涨,收入增加,但是对于是农业生产效率增滞后,因为研发投资不足并且社会共众普遍抑制新技术。第三种粮价大幅下降,经济发展放缓。作者最后指出,其实影响粮价变动的这些因素都是不确定的,作者写本书的是目标就是要帮助一在粮食市场上的投资要看到影响粮价变动的个中因素,即要以每年的这种小范围的研究,更要以更大的视野来看粮食问题。
  •     还不错。不过感觉是一篇文章能说清楚的事情,用了一本书的篇幅来论证。
  •     卓越的书一直都比较齐全,价格也实惠。希望增加多一点商品种类。
  •     还没认真看,放在床头了。
  •     上大学的专业叫“植物科学”当然,这叫做“学名”,俗名就叫做农学。只不过,大家所知道的农学是粮食,是种地,而我们所学的是微观一点。扯这么多,其实只是为了说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关注农村都是和学习这个专业有关系的,只是微观的没有学得出色,而是将注意力投到了宏观方面。所以,一看到粮价啊,农村建设什么的,就会食指大动。而这本《粮价谁决定》也是在相同的状况之下,忍不住收入囊中的。
    在看这本书之前,曾经看过央视某台做的一期节目,在分析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因为需求增多了,但是产量没有变,而需求增多的原因就是本书之中说到的第一条“生物燃料热潮”所导致的价格变化。然而,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几乎是信奉着这条。当然,你可以说我是人云亦云,也可以说我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其实不管我是不是学这个农学专业,还是其他人,作为盘中之餐、生活的必需品,价格对人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正如袁隆平所说的“粮食安全就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当然我们说的是粮食价格,但是同样,谁也输不起。
    本书当中,就是在从多方面的分析粮食价格上涨问题,作者可谓是多方俱全。在没看书内容的时候,看书后的图便能了解他是从哪些方面说起的,分别是“政策导向”“收入”“投机”“意外变数”“汇率”“气候变化”“石油价格”“生物燃料”,或许这些词你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听各种经济学家有过相应的讨论。书中的各个章节也是如此,但又不尽相同,章节中是先提出了这个看法,然后再用各种数据横向、纵向的比较,让读者从各项数据和比较之中了解,其实单就一方面而言,影响的效果并不巨大。可以这么说,之前我们或者是我自己而言,看到的只是一部分——一方面现实的原因就是这样,另一方面,结果就是那样。通过一种简单联系而认定了这种答案。而作者告诉我们,这是不对的。
    书中的字句用词都很浅显,表格数据也很明朗,虽然会夹杂的一些经济学名字,但是基本度娘一下便可以了解。所以书并不会受专业的困扰,决定读与否的只是你是否感兴趣,是否想去推翻或者验证眼见的结果,以及心中所疑。我想追求一颗好奇之心,总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的!正如译者所说的“书中许多精彩的论述解开了我多年疑虑的同时……我们获得的知识真的就像是气球里的空气一样,积累的越多,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广……”
  •     当身边的一切都在涨的时候,我们的粮价也会飞吗?个人感觉本书用通俗易懂的经济语言解释了粮价沉浮背后的诸多推手。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身边小而重要的事,也许便是本书的目的吧。推荐指数5颗星。
  •     居然有中国07年的猪肉描述...
  •     书不错,从当下出发,让普通人能了解目前的粮价现状,值得一读!
  •     粮食价格,你真牛
    ps:乍一看上去,封面的设计超级的具有视觉冲击力!
    《粮价谁决定:食品价格中的经济学》:本书对各种各样解释近期粮食价格波动的观点进行了梳理。粮食价格上涨是个偶然事件,还是预示着未来?了解发生过的事情并洞悉其中的原委,将决定我们如何消费和投资,也将帮助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即使并不存在对于未来粮食价格走势的完美预测,本书也能帮助我们识别一些预警信号,这些信号意味着价格可能上涨或者下降。
    由于全球粮食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决定粮食价格的变量多得超乎想象。本书并不打算对每个细枝末节都进行考量,但是会集中阐释少数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们包括:生物燃料产量、能源价格、国家政策、气候、经济增长和饮食变迁、美元价值、市场投机。
    对于2007年和2008年年初食品价格上涨的许多传统解释至少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是事件的全貌要复杂得多。例如,2007年糟糕的天气确实导致澳大利亚和欧洲的谷物减产,但是其他地区的产量在提高,并且全球的谷物总体产量实际上还在增加。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工资的提高确实引起了饮食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但这些改变并不是在2006年突然开始的。如果是汇率引起了粮食价格上涨的话,通过美元、欧元、日元所表现出来的价格趋势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是在2005~2008年间,无论用哪一种主要货币计价,粮食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要不是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在2008年最后的几个月里大幅回落,大部分的报道就已经让人们对粮食价格只能上涨的“事实”深信不疑了。读到这,我想起了其他商品的价格,走到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总有些声音,“又涨了”,频频!恩,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感受吧!最近又在说经济通胀的事情,更多的商品调整了价格,这个直接反映社会经济成本和我们交换价值的数字字眼,真的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包括我的!
    我还调侃呢,某天晚上,到楼下的小店去买可乐:500ml的也涨到了3元人民币,我当时心了咯噔一下,幸亏不是美元!价格涨幅很敏感,对于我们这些工薪族来说,唯一不涨的是工资!读完了本书,我没有多想粮食价格,而是在想:我们的工资谁决定呢?比较可笑吧,可是现实的,然是不是粮食决定呢!粮食价格上涨了,我们的工资可换取的物件就比较少了,获得的资源也就少了吧!有点片面,不过真的觉得可怕!不再深究本书的阐述观点了,就一个感觉:粮食价格,真牛!
  •     了解基本常识,不够深入
  •     我也感觉有点啰嗦都没有耐心看了,快速一目十行的看就可以了
  •     分析的比较全面,但是文笔真的不咋地,长篇大论没有重点,看起来有点吃力
  •     很有参考意义的一本书,中国之败,始于稻麦
  •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粮食上完全自给自足。为什么我们每年在食品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支出?粮价谁决定?很醒目很警示的一个标题。没地方住,那么住小一点,甚至于挤一挤,但是没有吃的可不行,吃树皮,吃草根,再不行就要人吃人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什么都乘以13亿,就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于是国家政策明确将粮食价格纳入行政要策之中,以严格控制国家食品。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韦斯特霍夫,其实我们都不算熟,从事粮食分析和预测长达二十多年,而他从专业角度的食物链分析,也为我们这些日日为食忙的群众提供一个观察粮食现象的窗口。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作为消费者,我们所关注的粮食问题,其实更侧重于粮食种类增多、粮食涨价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一些倡导素食主义的食物革命,还是其他一些建议。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也频频出现,在整个粮食生产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监管缺失?还是食品基因变异?绝育黄瓜,爆炸西瓜,染色馒头,瘦肉精等等,尽管食品安全曝光频繁,人人谈假色变,为什么还会这样?我们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吃了些什么。粮食价格贵,又这么多毒,未来的粮食会怎么样?转基因有可能有一天会让人类消失么?

    全球粮食系统过于复杂,从2005年到2008年粮食大幅涨价,而到了2008年底,与金融危机同步,石油价跌,生物燃料需求减弱,粮食需求减少,价格随之崩盘。从这一点来看,传统以为粮食价格似乎与天气,国家政策有关系,而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生物燃料的兴起,能源地位的举足轻重,这方面对粮食的影响力大增。而国家经济实力,如经济增长引起的饮食结构调整,饮食习惯变迁都会影响到全球粮食价格。案例说明便是2006年年中国猪肉大幅涨价,作者分析说是中国地区经济的增长引起的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导致对肉类和奶制品需求的增加。当然影响因素还有投机行为。作者重点解说2005-2009年的粮价影响因素,引用大量的统计数据以及分析数据。针对这本书,对粮食价格关联因素的认识,并不能保证未来没有意外发生。在应对未来粮食危机时,作者分析了新技术,低成本生产,能源之间的可能性。世界范围内大饥荒仍然存在,而与粮食的斗争仍会继续。而我们也从这本简洁明快的粮食价格因素的概述中获知一些知识。可以说本书旨在非预测,而是普及粮食常识,普及粮食意识。
  •     有大量数据,很好理解,
  •     内容还不错,特别是作者全方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很是喜欢,但是感觉书外壳弄的很豪华,但是好大一页上字很少,很多地方是空出来的,感觉我为了撑这么多页才弄这样的,其实完全可以做成更小一点的书,还有就是我拿到书的前几页的胶封有点问题。希望这是个别的问题
  •     读懂粮食价格背后的因素
    评《粮价谁决定》

    我一直赞同一个观点:经济学是用来解释,其中的解释原理和因素都可以为未来的行为和决策做依据;经济学无法做预测,因为它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假设前提的,未来还存在更多的假设和不确定因素,如果因此推断出来的结论直接应用,便有失公允,更丧失了经济学的本义。同样,如果有读者想从《粮价谁决定》中得到准确的答案,他也可能会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书中作者也将本书定位为“厘清影响粮食价格的各种因素”,并针对其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书中第九章还提出影响粮食价格的中长期因素,可以看作是对粮食价格解释的一个补充。书中末尾还有“粮食基本常识”部分,民以食为天,即使不了解粮食经济的,也应该看看我们天天吃的粮食后面,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知识吧。

    粮食自2005年开始,便进入了全球粮价快速变动的情况,当然主要是粮价上升。其中不乏有粮食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能源价格高涨、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但各国粮食政策调整、美元贬值和市场投机的因素也同样是影响短期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书中运用粮食的“成本-效益分析”,列举了粮食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并从中择选了重要的因素,对粮价的变化进行解释说明,同时运用近年来的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使得影响粮价的各因素得到明确的印证。从全球系统来说,影响粮价的因素众多且复杂,从中厘清出来的几个因素,应该是作者的功劳了。

    谈及影响粮价的中长期因素,作者也分析了五个指标:人口、收入、技术、能源和政策(就个人理解,我更愿意把作者提及的“经济增长和饮食变迁”放到中长期因素中)。人口增长与收入增加从需求面上提升了粮价,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生产效率提高,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粮价,是从供应方说的,能源和政策更多是可变因素,作为既可能影响需求方,也会影响供应方。

    中国是农业大国,是否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知识更为重要,譬如说唤起人民对于粮食问题的关注,引起政府对于粮食管理的重视。当前,国内还为转基因食品闹得沸沸扬扬,如果我们能从《粮价谁决定》中获取一些思路,这也应该算是收获吧。
  •     24下单,27日就收到了。
  •     棘手的事实能搅乱最完美的理论。
  •     内容挺有启示的
  •     关心粮价,关心民生!
  •     先浏览了下,书中没有什么新颖的观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