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09523254
作者:刘刚
页数:337页

章节摘录

  存在着不一致或者冲突。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改变现实,改变现实经济运行的前提是关注经济活动主体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及其动态发展和演化。  因而,我们要考察的现实经济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它是由一个个集聚的经济活动主体所组成,经济发展是经济活动主体与环境及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适应和作用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现实经济中的各个经济活动主体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主体与环境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和联系的动态变化,是经济系统发展和演化的根源。对于现实经济是从何而来、如何发展和演化的解释,尽管存在着某些现成的标准答案,但是这些现成的答案还没有真正解开谜团或令大多数人信服。在经济理论发展史中,无论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还是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分析,都只是对现实经济运行做出的理论描述,关键问题是他们都没有回答“它是如何做到的”②。  马克思指出,对现实经济的研究,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必须用抽象力进行分析。③在本书中,我们强调理解现实经济的关键,是把它看做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过程,而构成经济复杂适应系统并推动其发展和演化的基因,是经济行为主体与环境及其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方式及其动态变化。当我们考察现实经济时,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由诸多经济行为主体及其活动构成的聚集体,其中每个经济行为主体都对他所处的环境和其他行为主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现实经济是每个经济行为主体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因而,回答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反应和对谁做出反应,是揭示现实经济及其发展和演化真实图景的前提和逻辑起点。  当把经济增长和发展看做一个复杂适应系统演化的自然结果时,我们会发现简单的归因分析实质上是把经济增长和发展当作“黑箱”来处理。

前言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当理论界试图对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时,却发现对新的发展阶段本质的认识和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更为迫切。因为,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新的机制、新的发展路径和制度框架,而照搬过去的经验,可能搬起自己的石头砸自己的脚。  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阶段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发展机制和路径的理论概括。在中国30年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思维或战略。一是立足于主流经济理论所强调的比较优势,试图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所带来的“要素租金”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二是立足于竞争优势,强调通过专业化分工、知识的创新和积累所创造的“创新租金”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因为两种发展思维或战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驱动因素的理解不同,前者被称为“要素租金”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后者被称为“创新租金”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所依赖的驱动因素不同,需要不同的发展机制和路径。

内容概要

  刘刚,1965年2月出生,祖籍山东济宁。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指导老师,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经济和创新政策。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曾获天津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004)、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2009,集体),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中国奇迹”的真实图景及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演化 第一节 “中国奇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涌现现象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演化第二章 从制造经济到创新经济的转型机制和路径 第一节 创新(创业)经济 第二节 从制造经济到创新经济第三章 动态能力和创新的惯例化 第一节 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集群生产:从生产网络到创新网络 第三节 模块化与持续创新第四章 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和企业创新方式的演化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和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 第二节 从熊彼特假设到对创新主体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 创新活动类型与创新主体的对应 第四节 总结和政策建议第五章 破坏性技术创新:技术变革的新模式 第一节 破坏性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节 破坏性技术创新模型 第三节 破坏性技术创新的独特价值和面临的困难  第四节 打造破坏者 第五节 总结及政策建议第六章 技术追赶战略中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新旧汽车产业政策中的两种技术追赶路径 第二节 初次国际化的失利和对自主创新路径的探索 第三节 创新引致的后发优势——以比亚迪为例第七章 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当地生产网络及其演化 第一节 生产网络和创新网络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当地生产网络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当地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的演化 第四节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八章 创业型大学及其在知识创造和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 创新经济条件下大学的职能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的出现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实现从传统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过渡的模式 第四节 有效促进大学转型的外部环境 第五节 中国大学的转型和创业型大学的建设第九章 企业创业过程中政府的相机性行为 第一节 对创业活动中政府行为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创业活动中的政府行为: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节 新企业创业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相机性 第四节 政府在构建创业环境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发展为例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从制造经济到创新经济》内容简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即将进行第二次经济转型,即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第一次经济转型不同,创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机制、新的发展路径、新的组织形态和制度框架。其中,从“要素租金”驱动向“创新租金”驱动、从生产型创业向创新型创业、从生产网络向创新网络、从简单的放松管制和优化投资环境向构建创业环境的演进和转变,是中国第二次经济转型的逻辑主线。

图书封面


 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理论和学术的东西比较多,读起来不是很通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