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史 >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214044174
作者:滨下武志
页数:852页

内容概要

滨下武志,日本著名汉学家。1943年11月20日出生于日本静冈市。197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专业,1974年硕士毕业,并攻读博士学位。1979年到一桥大学经济学部任教,先后担任专任讲师、助教授。1982年转到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历任助教授、教授、所长、东大评议员、东洋学文献中心长等。2000年又被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聘为教授,成为日本汉学界中第一位在东大、京大这两所日本最高学府中同时任职的双聘教授。此外,先后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主持了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合作研究计划,并且是日本社会经济史学会理事、《社会经济史学》编辑委员,《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主编、日本亚洲政经学会理事等,在国际学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他与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也有着密切的交往,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兼职教授,其许多著作已被译为中文在我国出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历史(社会史、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著述宏富,独立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8年);《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筑摩书房,1996);《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岩波书店,1997年);《香港大视野:亚洲的网络中心》(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冲绳入门》(筑摩书房,2000年)。此外还有合著和主编的专著6种,资料集3种,独著日、英、中文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凡例./1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角度与方法/1
第一章 清末财政与海关/1
第一节 清末之时代/1
一时代的目录学/9
二中外交涉论/23
三海防自强论/30
四西洋、日本对于清末的认识/35
第二节 清末财政论/47
一财政运营/47
二中央与地方——关税、厘金、币制/54
第三节 海关与清末财政/72
一经费增大与海关税收/73
二借款政策与清末财政/75
三财政整理与海关税/87
第二章 马士与中国海关/98
第一节 马士与中国/98
一与中国的关系/99
二轮船招商局时期(1886年4月一1887年8月)/101
.三淡水税关时期(1892年5月一1895年6月)/111
四龙州、北海、岳州时期(1896年6月一1900年3月)/116
第二节 马士与上海统计局/125
一上海时代(1903—1907年)/125
二海关贸易报告与h.b.马士/135
第三节 马士与中国国际收支问题/143
一 国际收支表与华侨汇款/143
二围绕国际收支的论议/156
第四节 马士的贸易报告——开放口岸与内地市场的关系../161
一借款返还与金融市场/162
二开放口岸与内地市场/166
补论 中国海关时代以后的马士/179
第三章 海关与贸易统计/184
第一节 海关的设立与运营/185
一海关的位置/186
二围绕海关设立的诸问题/194
第二节 海关统计与统计方法的变迁/198
一统计方法/199
二统计项目的变迁/209
三与统计相关联的项目/215
第三节 亚洲区域内贸易与中国/231
一朝贡、帆船贸易/232
二厦门贸易网/243
第四节香港与新加坡/253
一作为转口港的香港、新加坡/254
二香港、新加坡与移民问题/263
第四章 通商口岸与地域市场/276
第一节 亚洲内部市场与中国/278
一近代亚洲区域内贸易/280
二进出口额停滞与国内条件/291
第二节 海关和常关——地域市场和地域间关系/317
一常关和海关/319
第三节 常关、海关与通货、金融问题/337
一厦门常关与通货、金融问题/337
二海关银号与海关两/344
第四节 海关与地域市场/354
一税则改订与内地贸易/356
二通商口岸与镇江贸易/370
结论
——厘金、地域市场、金融网络圈/406
附:地图/430
中国海关史资料/441
译后记.../853

作者简介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学家滨下武志先生积10年心血完成的力作。与以往西方学者把“欧洲的近代”作为近代社会的代表形态的观点不同,作者提出应该从各个地域自身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其历史本来的发展规律。同时作者对“清朝之衰退”也持异议,认为这一时代的中国经济状况,既将外国事物有机地纳入自身逻辑体系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与亚洲地域内部密切关联,是充满“活力”的。在本书中,作者从中国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研究入手,通过清末财政与海关、赫德与中国海关、海关与贸易统计和通商口岸与地域市场等问题,对中国地方经济与中央财政的结合与分离、地域经济自律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实际状态作了深入研究,并尝试把这一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时代来把握,通过国内外同时代人的观察、论点和记录来揭示其整体面貌。作者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脉络的研究角度、资料采用的丰富程度,以及从时代整体进行把握的视角与方法,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弗兰克提出用一种整体主义的全球视野来观察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演变就是整个世界体系内部中心的转移以及中心和边缘周期性的置换。《白银资本》提出的15—18世纪近代早期世界历史图景则是弗兰克本人世界体系理论的一个必然延伸。应该说弗兰克是在滨下武志等学者研究基础上[24] 的发展。澳大利亚、欧洲一批学者,通过挖掘英文、荷兰文、西班牙和葡萄牙文的资料,对19世纪以前东南亚经济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以往大大低估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此相关的是,由于中国官方对外贸的不重视,中文文献对外贸的记载非常有限,中国尤其是民间的海外贸易被大大低估,18世纪由华商主导东南亚贸易的情况也被低估了。[25] 这些研究成果与加州学派的观点不谋而合,至少有一点值得中国学者高度注意,单凭不被重视而记载有限的中文资料,不足以全面认识明清中国与华人的对外贸易活动。
  •     这本书所用的资料丰富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其方法论注重整体,注意中央和地方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注意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联系,注意追踪同时代人的认识,非常值得注意。其基本观点是:中国自咸丰以来,经费以军费为中心开始膨胀,突出了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上的对立,中央实际上并没有独立的、集权的财权。为此,中央采取了各种办法,如发行货币,但都失败。最后,李鸿章建议将海关税纳入中央,从而使得海关税成了中央独立财政的支柱,再加上海关成了引入外国借款的担保,海关实际上成了掌握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而围绕着海关,有一系列的财政、外交、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问题,这些大大促进了中国沿海和沿江的经济活动,从而使得自1894年以来的中国并非完全是“衰退的中国”,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这本书讨论了很多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其问题(清代的衰退,是否只是政治力量的衰退?)很好,其切入点(地方经济和中央财政的结合与分离)也很好,但是其结论让人怀疑,至少present的证据不够。中国在那个时代真的有那么充满活力吗?如果仅仅简单地描述海关在中央集权中的作用,那个时代官僚、知识分子、新兴实业家的努力,还有沿海和沿江的经济活动,并不是很让人信服。另外,关于海关能够成为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也让人怀疑。总之,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是其方法论和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并且让人思考当代中国与清末进行比较的可能性。
  •     滨下武志的双重视角[读品]李华芳http://www.douban.com/group/dp/滨下武志在中国出名,一是因为在中国活动较多,他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山大学的兼职教授,并且两年前还访问过华东师范大学,听者云集,场面甚是壮观。而此前滨下武志只有一本重要著作在中国出版,即1999年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二是因为他的学术观点有意无意暗合了“中国中心论”,凡是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理论在中国近年来备受推崇,与民族情绪不无关系。三是因为他的观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整个亚洲史、特别是东亚史研究的视角,在专业领域内的贡献卓著。 2006年中文世界与滨下武志相关的有两本书,第一本是滨下武志与美国的乔万尼·阿里吉以及马克·塞尔登一起写的《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版),此书重点在考察以500年、150年与50年的时间段切入东亚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兴衰。近500年来,与西风东渐不同的是,东风往西吹,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经济中心逐渐朝西方转移,技术与制度的创新在西方兴起,其后东方师夷长技,开始所谓的“西风东渐”,也逐渐引入了流行的“西方中心观”。 以亚洲为中心不过滨下武志对“西方中心观”持怀疑态度,这在他今年的第二本中文书《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亚洲史研究不可避免会陷入“西方中心论”的怪圈,即便如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也不过是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不同版本,西方对东方造成冲击引发东方的近代化进程,这一研究思路根深蒂固。 滨下武志开篇就表明:把“欧洲的近代”当成亚洲的方向,并不真正符合亚洲自身近代的特征。所以“有必要在研究上做出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以亚洲为中心”。这也是滨下武志的第一重视角。以亚洲为中心则能避免欧洲的近代硬套在东亚出现的种种不适。从亚洲自身的历史过程来研究亚洲史,当然也无法回避“近代”的问题。传统研究将封建社会的崩溃与解体当作近代化,但滨下武志指出封建社会本身就是很可疑的概念,从东亚自身的历史来看,政治制度上可能带有封建性,但社会经济却是以血缘地缘等社会性地域性联结为特征。所以从封建断裂到所谓近代化的连续,这种“进步论”未必可靠。 是以,滨下武志不同意中国和亚洲的近代化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所造成的,那么其必须要指出另外一条以亚洲为中心的解释路径,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原因是什么。滨下武志认为这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那么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什么是内部原因?滨下武志的解释是,近代化的动因来自自身的危机,中国的内生机制——以朝贡贸易为核心的体系发生了危机,最终促成中国近代化的转型。与“冲击-反应”模式不同,滨下武志把自己的理论总结为“亚洲经济圈”理论。这一理论是以“朝贡贸易体系”和“区域经济圈”为基石和支柱展开的,建立了其个人独到的“以亚洲为中心”的研究模式。 从经济出发早在《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中,滨下武志就已经提出了“朝贡贸易体系”与“区域经济圈理论”。朝贡实际上是针对“财政税收制度”而言,而贸易是针对“国际贸易制度”而言,区域经济圈理论与后者紧密相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一书中,从副标题“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不难看出这种研究方式的延续。 清末的中国经济有其独立性,是对外对内关系的纠结,而不是简单的外部冲击。从滨下武志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他是把西洋与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纳入到中国自身发展的逻辑中来对待的。因为他认为对经济史的研究基本上也应该因循这一框架与方法论。“经济圈”这一理论倒也不是滨下武志的创见,实际上,早在上世纪20世纪60年代,滨下武志还是学生的时候,施坚雅就已经基于机构-功能主义提出了“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 滨下武志的经济圈理论是“集市体系”的拓展,通过对通商口岸大量货物贸易史料的梳理,滨下武志得出结论,从经济史的角度看,很难单纯用清朝政府的衰败来概括当时的情形。从经济角度看,中心与周边、中央与地方、以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都有交叉重叠的地方,而清末的海关正好充当了这三重关系叠加处的典型。这就不同于传统史观将政治置于清末史学研究的重点。从经济角度出发,不同于传统史学,这是滨下武志的第二重视角。 滨下武志着重考察海关的商品动向,对海关的监督与外国税务司之间的关系,厘卡、常关、海关的不同职能与相互关系折射出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博弈等。滨下武志认为这些研究能说明的并不是清朝衰败的景象,而是说明了“中国当时创造了怎样的国民经济”。在这一点上,这与法国年鉴史学派的理论有暗合之处,布罗代尔等人对市场交易的刻画而展现了另一个生机勃勃的欧洲,这可能比单纯的政治斗争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实际上,清末海关聘洋人,对于清朝政府来说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只要能继续维持它的统治,不管制度是不是外来的,甚至人是不是洋人,都是可以利用的。滨下武志由此也指出这是中国与日本不同的地方,日本更关注近代化的一系列制度,而中国却是将外部制度导入内部系统加以内化的做法。所以清末的海关是作为功能性的东西被接受的。由此可能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清末海关在国际贸易与对外交往上的贡献,当然由此推出通商口岸市场圈的活跃也不是难事了。与施坚雅强调集市的内向性不同的是,滨下武志更关心市场圈对外的联结关系。 滨下武志通过对清末海关税收与中央财政的关系的阐释,外国人任职中国海关史实的梳理(主要是外国人马士在中国海关的经历与作为),详述了国际贸易与通商口岸市场圈对清末经济的作用。由于其跳出“西方中心论”,坚持以亚洲为中心,将清末的历史看做中国本身历史的延续,从而避免了传统西方中心论治史的偏见,也启发了后来的亚洲史研究者站在亚洲看自己的历史。另外,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挂帅”的历史叙事,滨下武志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为如何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提供了一个范本。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这本书我的同学有滨下武志先生亲手签名版!要的M我!我同学还有汪征鲁签名的《闽文化新论》!
  •     我只是对于自己需要的章节做了阅读,感觉是很好的一本书。或许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读完它。
  •     真心没怎么看懂~~
  •     以海关为切入点来研究内陆尤其是沿海市场
  •     他的这本书比较重要,后面出的书,很多内容都是从此出发的。
  •     : F129.5/3111
  •     海关-厘金,对应中央-地方关系。厘金如何纳入海关管理,显示二者的关系。
  •     当资料用胜过当专著读。
  •     因为是专业需要,所以买了这本书,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     很有启发。材料详细,遗憾在于经济视角的分析多采用当时人的评论,作者自己的分析很少也不系统。留给后人空间了。准备以清末财政经济和货币做个题目。
  •     高山仰止。。。
  •     这本书是滨下武志先生论证其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亚洲视角的又一力作,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一研究视角的转变,恐怕就很难深层次读懂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     写得挺好,实证研究典范,读近代经济史的必读书目。
  •     F129.5/3111 徐汇 参考 很全的资料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