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史 > 大萧条时代

出版社:新世界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802287921
作者:狄克逊·韦克特
页数:33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929年10月中旬,展现在一个中产阶级普通美国人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繁荣兴旺的远景。上一年,刚刚走马上任的赫伯特·胡佛总统曾一本正经地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我们尚未达致目标,但我们有机会沿袭过去8年的政策,继续向前,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逐出去的日子就在前头”。这是一项庄严的经济许诺,其中混杂着很快就会被通俗历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梦”的那种东西。更加自鸣得意的是,欧文·费希尔和其他洞悉华尔街秘密的经济学家们都信誓旦旦地向老百姓保证:他们正在凝望一个繁荣的“永久性高原”。这块富庶的高地——比古老的新教徒赞美诗所珍爱的“乐土”更切实——看上去应该是一场始于内战时期的工业大发展的最终胜利。美国最近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出现在大规模生产的力量中,混合着新技术的奇迹。甚至就在眼下,1929年10月的第三周,有总统及其他名流出面捧场,亨利·福特正在主办“电灯发明50周年庆典”,以纪念爱迪生和白炽灯的50岁生日。摩托车、浴缸、电冰箱、收音机,都是进步的试金石。在时尚和广告的刺激下,要想跟上潮流,所需要的行头不亚于最新潮的模特儿。营销手段带来的压力,甚至怂恿人们购买双份的奢侈品——每间车库里两辆汽车——在消费市场上,已经显示出过度的征兆,这倒不是因为所有美国人都在贪婪地吞噬俗世的商品,而是因为购买力的不均衡。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与繁荣的中产阶级紧密纠缠在一起。1929年夏天,一位观察者写道:“郊区社群是美国占支配地位的群体。”

内容概要

狄克逊·韦克特(Dixon Wecter,1906-1950),美国亨利·亨廷顿图书馆历史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者。著有《美国文明的改革范式》、《美国英雄》、《美国社会传奇:社会理想记录1607-1937》等多部著作。同时,韦克特也是研究马克·吐温的佼佼者,编著有《马克·吐温致费尔班克斯》、《马克·吐温情书集》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从富足到寒酸第2章  新的生活设计第3章  换帅第4章  百日新政第5章  公民及其政府第6章  行进中的工会第7章  变革中的城乡第8章  老地区和新区域第9章  寻找机会的年轻人第10章  寻求保障的时代第11章  新有闲阶级第12章  阅读、写作与革命第13章  消费与科学第14章  与命运约会缩写对照表人名、地名译名索引

编辑推荐

《大萧条时代》进述了一段已经过往的惨淡岁月,却开启一个正在酝酿的全新时代,见证一个国家和志族走出经济危机泥潭的全过程。经济倒退30年,10万家企业破产,5000万人失业,看美国如何从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中崛起!市场混乱、股市低迷、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员工失业……人们陷入了突如其来的经济困境。他们忽然意识到昨天还异常繁华的世界,今天已经面目全非。但是,生活不会因为艰难而停滞,他们必须勇敢面对。从最开始的被动,到改变过去的错误,到对新生活的设计。这是一个大萧条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反思的时代!这是一个寻找机会、开创未来的时代!它是历史,但也是今天!

作者简介

《大萧条时代》企图再现1929年开始的那场金融瘟疫的来龙去脉、发病周期和病程。作者从社会的各个角度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从身处繁华都市的失业工人,到逃离“尘土盆地”的受灾农民,从孤苦无依的老人,到饱受剥削的童工,从贫困的中西部佃农,到东海岸的知识精英……全面展现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经济危机中人们自身的疗救过程。其中很多观点至今仍不失其价值。

图书封面


 大萧条时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推测起来,狄克逊•韦克特的这本书应该是“美国生活史丛书”的收关之作。这套丛书策划于1920年代初,丛书的前4卷出版于1928年,其他几卷的则在随后几年陆续出版。本书处理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其生活方式、经济冲击的影响、知识分子对当前形势的反应以及这一时期发挥作用的其他影响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行文沉稳,学术品格令人满意。长期以来,韦克特教授一直对社会史有着强烈的兴趣。然而,跟这套丛书中其他几卷比起来,韦克特的书更多地关注联邦政府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从1929年的股市崩盘,到袭击珍珠港(本书结束于这一事件),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看来,这种影响在社会史和知识史中,就像在政治史和经济史中一样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总统在本书中所占有的位置,就比任何其他总统在本丛书的其他几卷中的位置更加突出;联邦立法的影响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罗斯福总统被认为是个即兴大师,一个其实验经常失败的人,一个没能解决失业大问题的人,但作者一直是以同情和赞成的态度来处理他的努力。本书的前三分之一主要集中于新政及其立法。接下来的两章,则集中于大萧条及其随之而来的立法对城市、乡村及各个不同地区的影响。这之后的几章则关注年轻人和老年人,关注新有闲阶级,关注文学和艺术,以及科学和消费,最后一章讨论外交事务对美国现场的影响。跟这套丛书的大多数作者不同,韦克特教授亲历过他所描写的那个时期。此外,他利用了盖洛普民意调查(共提及19次),数不清的政府文件,以及其他材料,对本丛书前面几位作者来说,这样的材料并不总是容易得到。事情近在眼前,材料汗牛充栋。然而,处理是清晰的;它发展迅速,而且是客观的。尽管韦克特的这本书卓尔不群,然而它也有这套丛书的其他几卷中同样的缺点,即:更着重于描写,而不是反思和阐释。它常常讲述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讨论为什么会发生;它逐步揭示显而易见的、而不是晦暗不明的后果。大萧条对美国人的精神、对竞争的经济体制的影响是什么呢?大萧条是否仅仅是一次糟糕的运气、对人们的心态并没有留下什么持久的影响呢?本书并没有涵盖社会史的所有方面,但它已经包含了够多的内容,足以使之成为我们在理解“大萧条时代”、讲授涵盖这十年的历史课程时所不可或缺的帮助。引自:《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第54卷第2号(1949,6月)。作者:哈罗德•安德伍德•福克讷(Harold Underwood Faulkner,1890~1968)。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密斯学院历史学教授,其代表作《美国经济史》(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至今依然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1989年重印)。
  •     翻译得有些问题,看起来很吃力,但是内容很“劲道”。将时间从1929换到2009,将美利坚换成大中华,你会发现这几乎就是一部当代中国的启示录。我们正在走人家80年前走过的老路……
  •     此书是一部社会史,是“美国生活史丛书”的最后一卷,这项计划肇始于大约20年前,如今大功告成,其内容涵盖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到珍珠港事件。不可否认,这套丛书回答了早先的很多问题:关于社会史是什么,以及如何撰写社会史。社会史就是移民、人口、宗教、制造业、农业、文学、教育、艺术、家庭生活和政治,但政治仅仅属于几个平起平坐的主题之一。社会史是平民百姓的历史。即使它处理不平常的人,他们也是一些普通人此前在普通的历史中从未读到过的那种人。但是,处理这些新颖的主题,对历史学家来说依然显得困难重重。它们出现在一个已经被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官僚主义者和新闻记者们七手八脚地爬梳过的时期,但这并没有使任务变得更轻松。韦克特拥有作为一个历史学手艺人的好名声。本书再一次证明了他运用机智短语、精炼概括棘手主题的才能,以及他赋予制度抽象以人性化的能力。文体风格不止是雕词凿句:它是组织。很多章节都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们的逻辑,因为它们的洞察力,以及它们捕捉缥缈无形的心态和环境的技巧。此外,韦克特也是坦率的。表面上,韦克特极力避免了传统出版商的禁忌。他不是咄咄逼人的党徒,尽管他同情新政。因此,胡佛被给予了他应得的评价,但他的没有能力继续老罗斯福和威尔逊的进步主义却被认为是运气不济,1920年代被贬低为“麻木的”和“停滞的”。“保守分子”和“正统的经济学家”时不时地被归类为异议者。最后,作者从不躲在“有思想的人”的身后,这是某些历史学家在处理当代场景时所发明出来的一句口头禅,为的是表达某些观点而又无需承担责任。总而言之,本书既不是一个为了唤醒记忆的“仅仅是昨天”(译者注:这是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一本畅销书的标题),也不是一堵某个道德家在上面涂写了“决不重来”的哭墙。为它欢呼喝彩的评论家们,其实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优点。偶尔有些失望。韦克特在放牧1930年代那些以缩写字母代表的机构时并不十分成功。有些梦想中的牲口被给予了太多的关注;而某些货真价实的牲口——比方说高品信用公司——反倒逃脱了。一度,我还希望他能把文学史从目录中解放出来(这种处理在本套丛书的前几卷中有过示例)。但最终,我还是回到了同一块古老的墓地,逐行阅读墓碑上的作者和图书的名字。在经济史学家们的眼睛里,更为严重的是,读者会获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部印象。农业、劳工、运输和工业研究都历历在目,而商业——正如它在实际生活中一样——却受到了冷遇。然而,所有这些都是细节的问题。引自:《经济史杂志》(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作者:爱德华•蔡斯•科克兰(Edward Chase Kirkland,1894~1975)。美国历史学家,鲍德温学院历史学教授。其最重要的作品是《美国经济生活史》(A History of American Economic Life),曾多次修订再版。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开学后读完的第一本书。。堕落啊堕落。。
  •     从萧条前、萧条中、萧条后的股市和社会灾后重建的角度描绘了美国1929年大萧条及其之后的生活场景,包括股市、技术、就业、政府救助、宗教等各个方面。但是还是挺失望的,内容简单罗列,评论和分析极少。另外,最最想说的,翻译的人你出来我们聊聊,我保证不打死你!!
  •     有很多统计数据以及事物的列举,对美国不了解的人读起来会比较困难。不过可以了解一下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怎么回事。
  •     不知道我们会不会经历这样的日子
  •     经济史
  •     告诉你美国是怎样把危机作为美国崛起的机遇
  •     给老公买的,他正在看,等他看完再让他评,这类书我是不喜欢看的。
  •     令人失望,跟我想象的描绘大萧条时代的历史书不太一样,对一个历史周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基本没有分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各种罗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陈述,而且并不是很有逻辑和严谨,看似描绘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读下来对了解大萧条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作为一本历史类书籍,居然连参考文献都没有,很不严谨,不知道是不是出版社没有附上。最后就是翻译不好,各种奇怪的或者是不通用的翻译。
  •     叙述了美国大萧条的历史,对于今天我们怎样看待全球金融危机有些启示
  •     翻译实在不行
  •     Wector的另一中译本 头一次读同一本书的不同译本。这一本翻译得比北邮出版社何严翻译的那本差。好像一个初学翻译的人一样,或者只是看的动英语但不懂翻译的人。倒叙的语句翻出来很奇怪的感觉。书中内容一般般,大家就是新政的一些方方面面,城乡发展、工会、民间力量、教育、文化、新政拥护者与反对者、二战爆发等。言而总之就是美国也是过来人。
  •     不是我想买的书,唉
  •     说实在话,他的内容没有他的书名这么吸引人,很多罗列的数据,有些晦涩。
  •     新世界出版社的很多外文翻译都差的要命,看的鬼火啊
  •     帮同事买的、他说不错,纸质还可以,印刷也很工整。
  •     这篇可读性还挺高 作者也很有意思~
  •     这本书从1929年危机爆发一直写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再现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和经过,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述了那个时代,全面展现了那场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和危机中人们的自救。近年来与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书很出了一些,但其中一部分是从经济学或是金融角度进行分析,理论性太强,普通读者难以消化。这本书没有那么强的理论性,内容全面,通俗易懂。要了解1929年开始的那场经济危机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应为首选。
  •     翻译的一般,装帧的向一本跟风书
  •     书很好,已经看了不少了
  •     不太习惯的表达方式,读起来很别扭,如果对美国历史有更多了解的话会更容易看懂
  •     内容应该是不错,但是读着很累,
  •     2011
  •     刚收到书,纸张还不错。
  •     去年读的,读了一半放弃。据说原著名气很大,但翻译十分粗糙,啰嗦絮叨,读不下去。
  •     真的是很赞,描述了一个资本主义变革中的经济问题,觉得很有意义
  •     说的条理性不足,想涵盖的内容太多,不着头脑
  •     大部分是纪实性的,读着挺没劲的。但是可以从中看到大国发展的足迹。任何强大的事物都经过蛰伏和磨难。
  •     不但是经济学的书,也是社会学的
  •     书还可以,若有耐心,消遣一下挺好
  •     朋友强力推荐的,刚刚买下,期待书中的内容!~
  •     囧译
  •     假使真按这个轨道发展也不错。
  •     广告人(非广告民工)应该看看
  •     又是中译版的问题 文字混乱
  •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