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潮到东风》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从西潮到东风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08635170
作者:林毅夫
页数:288页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04页

中国和其他一些中等收入增长极国家即将完成结构调整,实现低技能制造业升级,低收入国家需要抓住这个宝贵机遇。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9页 - 第2章 危机的真实起因

出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假说:
1. 全球失衡导致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和全球金融危机。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中国的外汇政策是国际失衡的根源,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应该与汇率变化表现出相关关系。还有,与中国存在出口竞争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应该下降甚至出现逆差。
实证现象:*人民币在2005年-2008年升值20%的时候,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应该减少,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美国对与中国竞争的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会减少,这些国家的贸易顺差会减少,实际上也没有发生。*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会增加,这同样没有发生。
2. 全球金融危机时美国的政策导致。美国80年代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到2000年年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并引发衰退后变得更具扩张性。美联储的政策旨在消除2002-2004年通货紧缩风险的宽松货币政策,促成了房地产市场2004-2005年的繁荣。宽松的货币政策及为疾呼完全缺乏信誉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导致了房地产泡沫。低端起利率时期的演唱以及金融创新还造成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并使金融资产的风险感受度降低,从而压低了长期利率。这些因素导致流动性过剩,使得房地产价格自2002年后暴涨。
结果,美国经济随之高涨,但国内生产仍不能跟上国内消费的增长步伐,需要筋肉填补消费品的供给缺口,包括来自石油出口国的进口,从而形成了美国对这些国家的经常帐赤字。由于中国在2000年已成为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主要生产国,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便迅速增加,而中国对那些为其提供中间产品的各东亚经济体也相应出现贸易逆差。
宽松货币政策和低利率不但促成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还鼓励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活跃地追求高回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也鼓励了这样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和创纪录的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加速促成了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价格上涨,以及资源出口国的贸易顺差增加,并导致大宗商品的价格飙升,进一步刺激了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加速增长,记过导致许多发达的资本货物出口国(如德国和日本)也因此获得大笔贸易顺差。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和进行其他金融投资,这些国家唉通过贸易顺差和资本账户盈余积累的外汇储备回流到储备货币的发行国(美国),于是又显示为美国的资本账户盈余。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07页 - 大分化之谜

根据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建议,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选择了不适合自身比较优势的进口替代战略。这样的战略导致了扭曲,依靠寻租行为保护优先部门的缺乏活力的企业,导致经济发展陷入危机和停滞。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

收藏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37页 - 关于新结构主义政策

旧结构主义的政策建议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选择了不适合自身比较优势的进口替代战略,造成价格和激励的扭曲,依靠寻租行为保护优先部门的缺乏活力的企业,在推动结构变迁、经济增长和繁荣方面陷入失败,被许多人解释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注定会失败。
这些论断导致发展理论转向自由市场主义,也就是“华盛顿共识”及其所倡导的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严格稳定化的政策。但它过于关注政府失灵现象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关键的市场失灵现象,这些失灵广泛体现在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内在协调问题和外部性上。
新结构经济学关于结构变迁的理论框架主要考虑了以下原则:
一是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其比较优势,但与特定的发展水平相对应,因此该国的最优产业结构也会因为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最优产业结构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边界,生产能否达到这个边界则取决于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等因素。
二是各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是从低收入农业国向高收入工业国连续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点,因而不能把两个阶段完全割裂。
三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持续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竞争力,其最佳途径就是发展适应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可以发挥后发优势。
最后,市场是实现发展必不可少的机制。
新结构主义政策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仔细分析结构变迁及其结果、产业升级和多元化,然后模仿但非照搬那些曾经让少数国家从低收入跨越到高收入行列的成功模式。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67页 - 第5章 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何大幅增长

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亚其他国家转移到中国(1985-2009):美国分别对中国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变化:中国在美国对外逆差中的比例由5%上升到2010年35%。日本由同期的37%左右下降到7%。但是增加的附加值却被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拿走。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218页

上一次读林教授的书是《解读中国经济没有现成模式》,本周出差两天,读完这本《从西潮到东风》,林教授任世行副行长4年后对世界经济的重新思考,以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着手,分析危机产生原因,进而对世界经济复苏提出解决方案。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贫穷国家给出不同经济结构的运行方式,进而从货币体系上寻求系统的解决之道。较之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书多了更多的国际化视野,是分析今后宏观经济的良药。好书!特别感谢晨曦同学赠书!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47页 - 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

欧洲的危机主要是金融市场对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居民家庭、金融部门和政府过度借款的反应。舆论认为是由于部分外围国家的财政挥霍,主要根源是福利国家模式的膨胀和公共部门工资的上涨。但深入分析显示,欧元区外围国家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其实是金融监管放松让欧元区核心国家的银行提高了杠杆率,他们提供的大量资金导致外围国家出现房地产泡沫和过度消费。欧元区核心国家(尤其是德国)与外围国家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现他们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全球危机爆发前东亚的贸易顺差经济体和美国的关系。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56页 - 关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是金融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无体系”状态的主要缺陷之一是,服务于本国目标的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角色存在的利益冲突,这最终导致2008-2009年的全球危机。不可避免的结果是,本国的经济目标主导着美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执行时机和执行方式给全球的经济稳定造成了伤害。
展望未来,有大量证据显示世界正在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要么是伴随着美国经济在全球比重下跌采取渐进方式,要么采取突然冲击方式,美元在储备货币中的统治地位都将消失。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若干大经济体的货币将在国际储备和国际贸易中争夺其地位。
大规模的、持续存在的赤字和盈余包含着无序调整的巨大风险,会影响价格,进而导致汇率、资本、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波动,严重的贸易失衡还可能导致逆差国家的保护主义政策。这是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在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中,此类问题可能会加剧,特别是当各个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不能有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
设计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允许各国出现暂时的经常账户赤字或盈余,并把净债权积累下来,这些功能与现有体系相似,但与现有体系不同的是在于新的体系还应该鼓励各国回到收支平衡状态。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62页 - 关于中国的储蓄率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虽然高,却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0%,并不比印度或其他某些亚洲国家高出很多。而中国的企业储蓄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相当于美国和法国的企业储蓄率的2倍。改革采取双轨制,在那些为了保证国有企业而迟滞改革的产业部门,市场扭曲造成大量财富向大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集中,造成中国企业储蓄率的提高,主要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四个重要特征导致:一是财政政策,大型国企留存利润免税;二是金融产业高度集中,主要服务于大型国企和私企;三是自然资源税率低,有利于国有和私营矿业主,财富从穷人向富人集中;四是金融业和电信业的垄断权,使这些行业的大型国企利润飙升。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55页

资金在欧洲国家内部以及对外的自由流动、较低的借款成本、通过杠杆获得流动性的便利、核心国家银行向外围国家的贷款增加以及汇率风险的消失,这些因素给人们带来了能在低风险环境下实现繁荣的错觉。这种繁荣的感觉是虚幻的,因为它并没有伴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或商业环境的改善,而它们才是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202页 - 关于“不可能三角”

宏观经济”不可能三角“的概念: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稳定和资本账户开放这三个政策目标中,不可能同时实现两个以上。
在过去一个世纪,这个不可能三角基本上是存在的。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有着不同经济结构的各国可能需要不同的政策模式。不管做何选择,不可能三角依然存在,中间性的制度也可以被考虑。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55页

欧元区外围国家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繁荣在短期并非没有好处。但这种繁荣的感觉是虚幻的,因为它并没有伴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或商业环境的改善,而它们才是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200页 - 第五部分

总体感觉,中国现在采取的宏观政策与书中观点问部分吻合,比如在在非洲、英国及其他地区投资基建,着手健全中国金融体制、升级经济结构,以及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等等。对其中一些数据很感兴趣,尤其是中国在30年前人均GDP居然还不如埃塞俄比亚,这可是让人相当惊诧的哟!
2007年第2季度,美国住房价格才出现急剧下跌,但自2005年以来,住房价格的增速便已放缓。美国的住房价格是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快速提高的,……2006年4月价格达到顶峰……世界贸易额在2009年比2008年下降了50%,另外,股票市场崩溃,全球失业现象剧增。
在2009年危机高峰,中国和德国的出口额比前一年下跌了30%,新加坡下跌了37%,日本更是达到45%。石油价格在2009年下跌到每桶40美元。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27次,从2001年3月的6。5%降至2003年6月的1%。2007年出现了创纪录的向发展中国家的1.2万亿美元资本流入。从1997年到2006年,美国的中位数住房价格上涨了124%,中位数住房价格与中位数家庭收入的比值原先在20年内仅从2.9倍提高到2001年的3.1倍,然后迅速上升到2004年的4.0倍和2006年的4.6倍。美国政府财政状况从2000年接近GDP的1%的结余,滑向2008年的4.5%的赤字。2001年衍生工具的发行面值为10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039%或全球GDP的331%),到2008年攀升至53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3688%或全球GDP的868%)。2002年欧元启动后,欧洲国家达到了完全自由化的水平。结果导致从1997年到2007年,爱尔兰的住房价格的年均涨幅达到12.5%,希腊达到9%,西班牙为8%,而美国在泡沫时期的年均涨幅不过4.6%。再想起中国,近期统计一线城市年均增长均高于20%,实数数字还可能更高!!!
希腊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在2001-2011年提高了33%,意大利提高了31%,西班牙提高了27%,而爱尔兰是20%,相比之下,美国的涨幅是11%,德国仅为0.9%。对外竞争力的丧失类似于荷兰病现象,还导致经济结构从制造业活动向服务业和非贸易部门转移。在2000-2007年,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在爱尔兰下降了10个百分点,意大利是43个百分点,西班牙是4个百分点,葡萄牙是3个百分点,希腊从10%的已经很低的水平再下降了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服务业和建筑业在GDP中的比重在西班牙提高了3.4个百分点,爱尔兰则是2.3个百分点。建筑业在希腊和葡萄牙的份额没有上升。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一直超过年GDP的0.5%,致使其积累的外汇储备超过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总和。……只是中国的企业储蓄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达到GDP的20%。中国经济结构的四个重要特征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财富向大企业集中:财政政策、金融产业、自然资源产业,以及电信业和金融业的垄断。……1994年税制改革时,规定国有企业的利润在不确定的时期内免于征税。……1994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利润仅相当于GDP的1.8%。国内外石油公司在中国都享有700万桶原油的免税优惠,超出的产量部分也只需支付4-12.5%的资源税。天然气的资源税更低,20亿立方米以下的部分免征,超出部分仅征收1-3%。相比之下,美国对于陆上原油和天然气征收的资源税率为12.5%,对海上产量的税率为16.7%,并且不存在免征的限额。中国的资源税率低下显然非常有利于国有和私人矿业企业,也是一种把财富由众多穷人向少数富人转移的手段。最大的5家银行的利润在2003-2010年增加了536%,达到5450亿元。最大的电信企业中国移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9%,利润在过去10年提高了24倍。自双轨制改革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没有向股东分红。苹果公司的IPHONE在中国组装厂出品时,本地增加的附加价值仅占3.6%,其余的96.4%的部分是德国、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贡献。随着世界人口在2050年接近90亿,以及更多的人口迁往城市居住,全球的建筑存量预计到2050年还将翻番。1990-2005年,中国共投入6000亿美元用于公路体系的升级,其中心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总长已达4.1万多公里,将最终连接所有超过20万人口的城市。全球仅有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网(总长达7.5万公里)的里程更长。中国在建筑机械出口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4.4%提高到2010年的10.2%,翻了一番以上。2011年,中国预计将超越德国和日本在建筑机械出口市场的地位。中国出口的大多数起重机、拖拉机和蒸汽涡轮机是流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从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进口的资本品,很快将变得与从高收入国家进口的一样多。
在国家风险较高时,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者往往要求实际股本回报率达到20%或更高,债务的国家风险溢价可能达到5%。拉丁美洲的投资面临的监管风险会让资本成本增加6个百分点。印尼在1960年兴办造船业,当时的人均GDP水平仅为主要竞争国的10%,民主刚果(当时称扎伊尔)在1970年代试图发展汽车业,该国的人均GDP仅为产业领先国家的5%。……它们希望发展的产业,是人均收入远高于自己的国家擅长的产业。由于生产这些产品不具备成本优势,它们难以在市场上有效竞争。巴西快速扩大了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规模,从非洲的进口额从2000年的3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85亿美元。与此相似,中国与非洲的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剧增至2009年的91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从2003年的4.9亿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93亿美元。就在30年前,中国要比撒哈拉以南的大多数国家穷得多,人均GDP仅有195美元,不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比埃塞俄比亚和莫桑比克还低。到1990年,中国仍然是低收入国家,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收入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值低30%。但今天,中国已经是上中等收入国,人均收入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值的3倍,至2010年接近4500美元。中国在全球GDP中的比重接近9%,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1979年启动经济改革时,中国还主要是个农业经济体。即便到1990年,仍然有74%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初级产品在GDP中的比重占到27%。到2009年,这些数据分别下降到53%和11%。中国的出口产品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1990年,初级产品在商品出口中占很大比重,到2009年,几乎全部出口都是制造品。……在全球市场集中度最高的四个产品类型(箱包类、办公设备及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鞋类制品、服装饰品),中国在全球出口额中的份额均超过35%,其中在箱包类产品上接近50%。……箱包类产品,中国在1976年的份额仅为1.6%。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在2009年底已达到93亿美元,其中很大部分是面向制造业(22%),仅次于采矿业(29%)。中国正在多个国家建立6个经贸合作区,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亚、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和赞比亚等。非洲的总人口约为10亿,比印度的11.5亿略少。2009年,印度的制造业附加值占GDP的1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约为13%,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北非国家为16%。印度在2009年的制造业就业人口为870万,可假定非洲的制造业总就业人数最多只有1000万。英国在1819年确立了金本位制。……到1880年,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维持银本位制的中国和印度属于重要例外。……世界经济在1890年代遭遇严重衰退,1907年出现严重收缩。……1929年大萧条爆发,……英国被迫在1931年取消金本位制。2008-2009年危机爆发前,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巨大增长。此类资本流量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上半期约为全球GDP的2-6%,到危机爆发前急速提高到全球GDP的近15%。2007年,全球资本流动问题接近8万亿美元,是1995年的3倍以上。相比之下,全球收支失衡的规模要小得多,仅为全球GDP的0.5-1%。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非常小,仅为日本的2-3%,可能还不足美国或欧洲债券市场的1%。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40页 - 关于格林斯潘对策

格林斯潘所倡导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在非理性预期盛行的时候干预潜在的泡沫,风险可能远远高于收益。由于人们不可能事先知道是否存在泡沫,因此只能进行事后干预。这一观点背后的信念是,结构性的经济变化(尤其是生产率的提高)大大增加了货币政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上述政策立场后来被称为“格林斯潘对策”。货币当局这种不对称得行为方式降低了风险溢价,促使股票市场继续高涨。投资者的行动表明,分散化股票的投资者得到了一份有扣除条款的保险:市场底部是存在的,仅比当前价格略低,而上涨没有限制。美联储把次级贷款市场的发展也视为自由化带来的好处,因此,即便危险已迫在眉睫,仍拒绝进行干预。从本质上说,美联储通过向经济体注入大笔资金并让这种状况持续过久,等于是用制造一个全新的泡沫抵消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消极影响。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49页 - 关于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

对任何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否有效利用中国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提供的机遇,还取决于它们能否迅速制定和实施可靠的经济发展策略,需要符合自身比较优势和雁行模式的发展格局。
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工具,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识别哪些产业拥有潜在的比较优势,并促进有竞争力的私营部门的发展:
一是对中国和其他快速增长的中下等收入国家在过去20年成功生产的各种可贸易产品和服务做出鉴定识别。
二是分析在这些产业中,国内私营企业在哪些产业已经比较活跃,并查找可能阻碍它们提升产品质量或阻碍其他企业加入的障碍。
三是对国内企业尚未参与的新产业,鼓励生产此类产品的中国企业或其他更高收入水平国家的企业前来投资。
四是本国的特殊要素禀赋或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突破会带来意外的特殊机遇,要充分利用这些机遇。
五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商业环境不佳的国家可以设立经济特区或产业园区,克服企业进入和外国投资的障碍。
六是给予目标产业的领先企业一定时限的税收优惠,提供合作投资,或者授予外汇额度,以补偿时长领先者创造的外部性收益,并鼓励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01页 - 关于“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是通过向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刺激需求和增长,给欧元区国家、日本和美国创造结构性改革的空间,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的设计特征:一是该计划涵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要。二是该计划将集中在那些突破制约增长的瓶颈以及可以实现自身盈利的项目上,以避免造成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负担。三是该计划的资金不仅来自储备货币发行国和外汇储备丰富的国家,还应该利用公共资金撬动私人投资。
该计划的实施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使全世界避免陷入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和高风险的长期“新常态”,代之以让高收入国家回归危机前的增长率并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增长率的“新新常态”。
该计划的有效实施有一个前提,就是发展中国家要能实现快速增长。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224页 - 最后一章

这本书内容平实,比较容易入门,但是对于其中许多观点,需要进行专项的研究,才能知道背后的机理。

几个重要的观点:
一、分析08-09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大多数人认为,此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开端的金融危机,主要应归因于东亚国家为防备98年主要危机东亚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打击,过度重视外贸顺差,增加自己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巨量的外汇储备大多数以美元形式回流美国,导致美国资金成本过低,从而导致了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林认为,实际上是美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美国人的过度消费等原因,再加上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导致美元泛滥,泛滥的表现之一是以外贸逆差的形式外流到东亚等和美国有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的国家中。

二、对于如何克服美国和欧盟现在“低增长、高失业率”的新常态的方法。林提出了“新马歇尔”计划的设想,即在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更新的市场空间变小的背景下,应该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带动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出口,奠定国际社会的普遍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三、通过新机构经济学的方法,结合工业革命,特别是战后所验证的“雁行模式”的成功,结合中国刚刚开端的产业升级为后进国家,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腾出了很大的初级工业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印度和巴西和中国情况类似,这将呈现“领头龙”的新的发展模式。

四、用超过单个地区性货币的国际性货币“纸黄金”来作为国家支付、储备的货币,克服特点地区或国家内部政策和国际储备货币功能之间的冲突。

应该说,上述说法,有理论和实证作为基础,说服力较强。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7页

对2008年经济危机真实起因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全球失衡以及国内外因素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影响上。有两种假说:
一种假说是,东亚和中国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全球过度储蓄,从而压低了利率,刺激了放松监管的金融部门的扩张,催生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
另一种假说是,美联储自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促成房地产市场泡沫和股票市场的上涨,带来财富效应使家庭过度消费,再加上政府战争、减税使公共债务增加,导致美国经常账户出现赤字。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66页 - 第5章 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何大幅增长

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储蓄率
要想扩大中国的消费,减少过度储蓄和经常帐盈余,唯一的办法是针对收入差距和企业储蓄的根源,主要应通过以下三类政策改革实现:
*改善公司治理,调整分红政策,减少企业的利润留存。要求国有企业分红可以减少它们的利润留存,扩大家庭消费。
*给银行体系引入更多竞争,还可以考虑加强对银行的监督,要求大银行将一定比例的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并且让新建的小银行更容易进入市场,以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信贷。
*提高煤炭、油气和其他利润率过高的矿业公司的资源税。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61页

中国对美国的大额贸易顺差、经常账户盈余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过高的企业储蓄率所致,而这是双轨制改革战略的后果;二是劳动密集型的可贸易产业部门自20世纪80年代起从其他东亚经济体转移到中国,并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速发展。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215页 - 关于“纸黄金”

林毅夫建议创造一种未来的国际货币——“纸黄金”,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拥有纸币的灵活性,足以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足够的流动性;
二、与黄金等商品相似,属于国家货币体系之外的货币;
三、可以保持稳定的汇率,又不会造成金本位制的通货紧缩趋势。
纸黄金的发行机制如下:
一、由一家国际发行机构根据国际协议的规定发行;
二、供给严格遵守弗里德曼的k比例法则(或修正后的泰勒法则)
三、铸币税用于支付国际发行机构的运营成本,并用于支付全球公共品的生产;
四、各国的货币与纸黄金保持固定汇率;
五、原储备货币把现有的外汇储备、黄金、特别提款权和预先确定的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组合转交给新的国际发行机构,换取在国际发行机构账户中持有想通数量的纸黄金储备。其他国家将现有的外汇储备缴纳给国际发行机构,以换取纸黄金为面值的资产账户。
创造纸黄金作为新国际货币有两方面的推动原因:一是储备货币国家各自收获的铸币税规模较小,但避免有坏的投机性资本流动的收益可能很大;二是现有的体系下,非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别国的国家货币作为外汇储备受到的不利影响可能加剧。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4页 - 概论

国内高储蓄率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自我保障的动机,因为中国家庭储蓄额仅相当于GDP的20%,真正的独特之处在于高份额的企业储蓄,其成因是传统部门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以及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的持续市场扭曲。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9页 - 概论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页

20121130当当网购书阅读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97页 - 走向复苏的共赢之路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私人投资者负责项目融资和建设以及在合同有效期内的运营和维护,然后把资产交还政府。由于基础设施形成的资产流动性差,前期资本投入数额巨大,而回报期经常长达数十年,有关风险包括:项目成本超支,需求低于预期造成的收入不足;汇率风险;政治监管风险
林的政策建议,作为Fish的我十分不赞同。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开启了大规模的基础投资建设,以高速公路,电力为代表。基于当时国内基础配套设施严重滞后,这些都消除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瓶颈。08年金融危机后,铁公鸡建设不可谓是立竿见影的财政政策,但是长期来看,投资效率大打折扣。单一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考虑未来市场,环境承载能力,已不能为中国经济未来贡献增长率。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推荐序 - 推荐序

马歇尔曾经说:“事实上,近代经济学的创始者差不多都是性情温和、富有同情心和为人道的热诚所感动的人。他们毫不例外地坚持这样的信念:全体人民的福利应当是一切私人努力和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76页

大规模的经常账户赤字和盈余伴随着巨大的跨境资本净流动,背后的资本流动总规模更大。大规模的、持续存在的赤字和盈余包含着无序调整的巨大风险,会影响价格,进而导致汇率、资本、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波动。这些都是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的证据,在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中,此类问题可能加剧,特别是当各个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不能有效协调宏观经济的时候。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82页 - 关于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的改善会通过多个渠道影响一个国家的产出。基础设施投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当前和未来而言都是共赢的策略。对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基础设施已经高度发达,基础设施投资机会虽有限但坚实;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投资是丰富的机会。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39页

投资银行发现,如果投资项目与尾部风险(tail risk 指发生概率很低的事件)有关,会更容易获得超额回报。然而,尾部风险事件的性质恰恰在于,当更多的人因为假定这些事件不会发生而采取行动时,其发生的概率会呈指数式增长。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72页

在高收入国家,能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国内投资机会非常有限,似乎也不足以将它们拉出经济危机。但在发展中国家,能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则大有可为,这也会给高收入国家带来出口需求,产生类似于货币贬值的效应。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120页

雁行模式描述了后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次序,主要关注三个纬度: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以及国际之间的劳动分工。

《从西潮到东风》的笔记-第209页 - 关于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新的国际货币有三种主要选择:一是法定货币,其价值有赖于国际发行机构的十足信用保证;二是现有货币的复合货币,也就是特别提款权演化为银行票据,可以被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接受,用于产品、服务和资产支付;三是与商品挂钩的货币,如凯恩斯提出的“班柯”,其价值与某种商品或一篮子商品的实物属性挂钩。
如果能创造法定的国际货币,可能具有以下优势:这种货币可以创造一种安全资产,避免国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造成的本国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内在冲突;可以减少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交易成本,促进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


 从西潮到东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