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财政史研究》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财政税收 > 中国近代财政史研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09722930
作者:(日) 岩井茂树
页数:438页

硬性的外壳与柔软的里世界

对于中国财政史研究来说,岩井前辈是著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分。岩井是著的重要贡献是“原额主义财政”概念的提出,这一点早在04年范金民老师的书评介绍中已经提及。岩井认为清代财政中存在原额财政与额外财政的区分。原额部分,就是根据赋役全书等官方文件确定的法定税收数额,额外财政,则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运营在此之外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财政资源。明清(甚至更早)赋税中的“浮收”,其实前辈学者都有所认识,如瞿同祖、王业键,“浮收”对于财政系统的意义,也都所有论述。岩井的创新,一方面是特别强化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讨论,一方面是他在讨论“原额财政”与额外财政何以不得不如此的趋势时,更强调了一个反向的问题,即政府何以不能通过增税的方式维持地方政府的基本运营?这里确实存在传统中国政治伦理的因素,“轻徭薄赋”是政治正确的话语,不论是皇帝或者一般的臣子,都无人敢撼动这一点。在道德政治之外,这更是一个皇权控制的问题。正如是著在结论中所说的“事实上,正是权力的分散性,支撑和保护了权力通天的皇帝的正统权力的绝对性。”(p357)也就是说,如果从岩井的理论向下继续阐发,可以认为中国的皇权在每一个领域都维持了一个“核心领域”,在这个领域之内保持绝对的控制力,而在此之外的领域,则不实行直接控制,只是存在着礼仪的与道德的权威。但是,由于这个“核心领域绝对控制”的存在,对于没有实施直接控制的领域,皇权也仍然维持了震慑力。这样,皇权的正统性便确立了。岩井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专制集权国家有其特殊性,那就是“中国对于社会也罢,或是在国家机构的内部也罢,其实也有柔软的一面,只不过在其柔软之处,小专制时而露出狰狞的面目。”(不论是岩井大叔还是翻译付勇先生都萌爆了啊~~)我们或可将这理解为,中国的皇权专制制度之所以稳固并在社会中确立合法性,是由一个坚硬的外壳或曰框架所支撑起来,但在这个框架内部,是社会力量四处涌动的阿米巴状态。如果将制度视作坚硬的外壳的话,那么这种社会的阿米巴状态,就是丰富斑斓的里世界。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形态的繁复各异,对每个社会史研究者来说,都是印象深刻的。问题是,这种这种柔软与延伸性,并非皇权“鞭长莫及”的结果,而是皇权为了维持一个“坚硬的外壳”而收缩在特定的领域内(其实我想到的是EVA的固有结界啊~)的结果。岩井氏的研究最终否认中国存在地方财政,因为中国无“地方”可言(岩井前辈的话已经讲的比较客气,他认为92年分税制改革之后是有地方财政的,但其实严格说,中国至今仍无地方可言,也就无地方财政可言)。这与我在自己研究中所努力构建的框架有所分歧,就从事实分析层面说,不要说清代与民国政府,至今也仍无“地方”可言,但从历史趋势说,一个逐渐活跃的“地方”,以及“以地方为地方”而非“以地方为中央派出机构”的“地方财政”还是在逐渐面目清晰的,去彰显制度史的这一面向,是我作为中国的研究者不能免去的情结。

李鸿章和袁世凯

1 李鸿章位居直隶总督,但直隶财政拮据,有赖于江苏、湖广为中心的外地财源作保障。江苏湖广官员由李鸿章提名委任。 /李鸿章也只是个大一点的总督,而不是总理大臣和军机。2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从各地将地方杂税土地交易税、烟酒税、交易税、和新设的印花税作为五税专款而国税化,从下一年度开始,屠宰税、田赋附加税、厘金增额叶划入此列。当年的解款和专款的也都收效良好,各项预算82%和99%实际上被送交国库,总计达3670万元,占国库实收的28%。但是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解款1916下半年停交,22年,中央再也得不到各省送交的所有种类款项。


 中国近代财政史研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