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专科 > 基础中医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8
ISBN:9787030119384
作者:陆付耳
页数:332页

章节摘录

插图: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也就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主要以打猎和采集野生果实为生,茹毛饮血、筑穴而居,便是当时极为原始的生活写照,觅食充饥是当时人们的第一生产和生活要务。先人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误食某些有毒的植物或食物,发生呕吐、腹泻、昏迷乃至死亡等食物中毒现象;也可能因为吃进某些植物或食物,而使疾病减轻,身体康复。通过这样长期口尝身受的实践,人们逐渐积累了能预防中毒和治疗疾病的常识,后者堪称医药知识而实则为生活经验,其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便产生了我国早期的医药学。在我国传为千古美谈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家喻户晓的“药食同源”的民谚,都足以说明我国的传统医药学是先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地与疾病做斗争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探寻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轨迹,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中医药学的学术专著,这既是我们今天考察古代医学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的历史见证。正是这些浩如烟海的系列中医药典籍,构筑了中医药学形成与发展的辉煌历史,并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学、提高中医药学学术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言

高等医药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有其特殊性,课时少而内容多是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如何让高等医药院校的学生在很有限的课时内系统学习并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而又很难解决的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医学教育的目标和质量要求能否实现。从改革中医学课程教材入手,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教材的立项是在总结国内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教学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武汉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教授在中医课程教学中的经验,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原编写的《基础中医学》讲义为蓝本进行系统地修改,希望能为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本科或七年制学生学习中医学课程提供一本重点突出、体例新颖、实用性强的教材。本教材在编写内容上突破了从基础到临床、从总论到各论的传统编写模式,按照。一条主线”(中医的理法方药系统思维方法),串联“三个模块”(由基础理论、辨证论治、证治药方三部分组成)的编写思路,在编写体例上大胆创新,注重实用,力求重点突出,文字精练,采用丰富的图表取代冗长的阐述,全书体现了病机为本、辨证论治、以证统病、以法定方的编写风格。根据中医临床诊疗的全过程,本教材以脏腑学说和辨证论治为重点,不惜篇幅系统地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目的是方便学生自学。由于本教材在选择正文的编写内容上强调文字通俗简洁,难免遗漏重要内容,为此编委会特意选取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腧穴及术语收载于附录中,以便学生查阅。此外,根据国务院国发[1993]39号《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这两种药品已停止供药用,本教材中古医籍或方剂涉及这两药时,仅供参考,建议使用其代用品。本教材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旨在使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本科或七年制学生,在目前规定的比较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学习本教材,能完整地掌握中医学的精髓,为将来在医疗、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中运用中医学的知识解决医疗与保健问题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的特点
  三、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
 第二章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阴阳和五行学说的关系及正确运用
 第四章 脏腑学说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气、血、津液
 第五章 经络系统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五、经络的功能
 第六章 病因与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二篇 辨证论治
 第七章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八章 辨证论治概述
  一、辨证论治的含义
  二、证与病和症的关系
  三、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第九章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六要结合辨析
  六、八纲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
 第十章 病邪辨证
  一、风证
  二、寒证
  三、暑证
  四、湿证
  五、燥证
  六、火(热)证七、郁证
  八、瘀证
  九、痰证
  十、食证
 第十一章 虚损辨证
  一、气虚
  二、血虚
  三、阳虚
  四、阴虚
 第十二章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证
 第十三章 外感病辨证
  一、六经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第十四章 治疗原则
  一、标本治则
  二、同异治则
  三、虚实治则
  四、寒热治则
 第十五章 治疗方法
  一、解表法
  二、催吐法
  三、攻下法
  四、和解法
  五、温里法
  六、清热法
  七、补益法
  八、消散法
  九、固涩法
  十、开窍法
  十一、重镇法
 第十六章 中药概述
  一、中药的性能
  二、中药的应用
 第十七章 方剂概述
  一、方剂的组成
  二、方剂的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
 第十八章 针灸
  一、腧穴
  二、针法
  三、灸法
  四、十四经常用穴位
  五、选穴方法
第三篇 证治药方
 第十九章 表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章 热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一章 寒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二章 风湿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三章 内风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四章 湿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五章 痰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六章 食滞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七章 气滞证与气逆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八章 血瘀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二十九章 出血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三十章 气虚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三十一章 血虚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三十二章 阳虚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第三十三章 阴虚证
  一、证候
  二、治法
  三、药物
  四、方剂
附录
 附录一 中约备查
 附录二 方剂备查
 附录三 腧穴备查
 附录四 术语简释

编辑推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基础中医学》可供基础、预防、临床、药学、检验、口腔、影像、麻醉、护理等专业用。

作者简介

《基础中医学》为教育部规划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编写内容上突破了从基础到临床、从总论到各论的传统编写模式,按照“一条主线”(中医的理法方药)的思维方法,串联“三个模块”(基础理论、辩证论治、证治药方)的编写思路,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编写体例上大胆创新,注重实用,力求重点突出,文字精练,采用丰富的图表取代冗长的阐述。全书体现了病机为本、辨证论治、以证统病、以法定方的编写风格;书末选取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腧穴及术语收载于附录中,以便学生查阅自学。《基础中医学》特点是重点突出、体例新颖、实用性强。
《基础中医学》可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基础、预防、临床、药学、检验、口腔、影像、麻醉、护理等专业学生使用。

图书封面


 基础中医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很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     绝世好书,编者才华横溢。在中医学教材中是非常罕见的,思路清晰灵活,读起来如同面授,喜欢中医的朋友不妨买本看看。
  •     很好,这是新印刷的,标价其实是新版的45,但是卖的是旧版的价钱。旧版28,新版要45,本来就是一版,只是印刷批次不一样就这么坑爹。
  •     初读这本书,课本嘛,慢慢上的
  •     学习中医入门必备 学好了可以自已治疗疾病
  •     本书适合初学者学习,讲解浅显易懂
  •     蛋疼了
  •     还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