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爱弥儿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39262994
作者:陶红亮
页数:178页

章节摘录

  人们必须从婴儿期就开始受教育,使人们具有这个社会需要的才能,如果不这样做,人类可能早已灭亡了。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是愚昧、柔弱、最需要呵护的,所以,我们需要许多的力量,需要认识和判断的能力。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从教育中才能获得。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三种教育培养的,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事物,或受之于人。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就是我们人类所要接受的三种教育。针对个体而言,如果这三种不同性质的教育能达成一致,目的趋同,就可以达到他的目标。这样的个体,才可以说是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我不愿意根据一般人的认识,将那些可笑的,人们称之为学院性质的机构,当成一种公共性质的教育机制;我也不将对世人的教育看做是这种制度,因为这种教育追求的是两个不同的目的,但结果却不会有所收获。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一批表面为别人、却处处为自己、阴险虚伪的人。由于被人和自然两种力量牵引向不同的方向,形成较大的分歧,所以,我们会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但是,这种做法却使我们一生就在犹豫和斗争中度过,最终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更不能对他人有所贡献,最后只能碌碌无为了此一生。 自然的教育是我们的器官和才能的内在的发展;别人引导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那里获得良好的经验,叫做事物的教育。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孩子,如果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会合他本人的心意;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一目的,他就会很快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会过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孩子,才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一旦将教育看成是一门人类的艺术,则它几乎就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因为,它要成功,就必须将这三种教育相协调,配合一致,然而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有所决定。我们殚精竭虑所能做到的也只是或多或少地接近目标罢了;不过想要达到这一点,还真需要有一些运气的成分。那么,是什么目标呢?它不是别的,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我们刚才论证过的。既然三种教育必须圆满地进行配合,那么,我们就需要使其中的两种教育来协调另外一种无法控制的教育。也许我们所讲的自然意义上的教育太有些含糊其辞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尽量将它明确起来。 也有人说,自然不过是人们日常的习惯罢了。那么,它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些习惯,看它会不会扼杀我们的天性呢?举个例子来说,有些植物被我们阻碍着,致使它们不能顺应天性自由地生长,它们就具有这样的习性。一旦解除阻碍,让它们自由生长,它们索性还保持着被强制倾斜生长的印痕,但是它们并没有因为被扭曲或是被阻碍过,就此改变自己一开始的自然生长方向。如果让它们再继续生长和发育的话,它们又会自然地直立生长。 同样,人类的习性也是如此。只要人还处在相同的境地,他就还可以保持由原来的习惯所产生的习性,虽然这些习性对人们来说是不自然的,甚至是做作的;但是,只要情况稍微变化一下,这种习惯就消失了,天性就会迅速恢复过来。 我们生来是有感觉的,而且我们一出生就通过各种方式受到了我们周围事物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当我们刚一开始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时,我们就希望去逃避或者追求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我们首先要对这些事物进行筛选,看这些事物是给我们带来了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这些事物对我们是不是很方便和很适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合我们的思维理性,以及是不是赋予我们幸福美满的标准。 随着我们的感觉越来越敏锐,眼界也越来越开阔,这些倾向就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习惯的遏制,所以,它们也就或多或少地因为我们的不同见解而有所变化。在产生这种变化以前,它们就是我所说的我们内在的自然。因此,必须将一切都归功于那些原始自然状态的倾向。如果我们所受的三种教育没有太大差异的话,这是可以的。但是,当三种教育彼此矛盾冲突的时候,当我们培养一个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人的时候,该怎样办呢?这样一来,要协调一致就显得不太可能了。由于不得不与社会和自然制度进行斗争,所以,必须在教育成一个人还是教育成一个公民之间加以选择,因为我们不能做到同时教育成这两种人。 凡是一个很小的社会,当它的范围很狭窄,而内部又能做好团结的时候,就会与大的社会相疏远。如凡是非常热爱自己国家的人,都会表现出一些对外国人的隔阂,在他们心目中,外国人只不过是人,同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种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对那些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亲戚、朋友都很好。在国外,斯巴达人是很贪婪的,是野心勃勃的,是一点仁义不讲的;但在他们的国内,却处处洋溢着和睦无间、公正无私的和气精神。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世界主义者了,因为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到遥远的地方去探求他们不屑在自己周围履行的义务。 这样的哲学家之所以爱鞑靼人,为的是免得去爱自己的邻人。 自然人完全是为自己而活,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与他自己和他的同胞们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有依赖于分母的,他的价值体现在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使人们改变自己的天性,如何才能剥夺他自己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将“我”转移到集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将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人,而只是看做共同体的一部分。 有一位斯巴达妇女,她的五个儿子都在军队里。于是,她等待着战事的消息。 她看到一个奴隶来了,奴隶战栗地对她说:“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 “贱奴,谁问你这个?”“我们已经胜利了!”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中去祈祷和感谢神灵,这样的人才是公民。   ……

前言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 月2 日)是瑞士裔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他是18世纪法国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流散在瑞士日内瓦的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法国人家庭。卢梭的母亲聪明贤淑,是个牧师的女儿,但在卢梭出生几天后便去世了。卢梭的父亲是个手艺超群的钟表匠,父亲和姑妈一起将小卢梭养大成人。小卢梭本来有个比他大7岁的哥哥,但后来离家出走,卢梭便成了家中的独子。 卢梭的生父酷爱读书,总在晚饭后朗读卢梭生母遗留下的小说,通宵达旦。由于父亲的熏陶,卢梭年幼的心灵被充实和滋养了。7岁的卢梭便阅读了普鲁塔克的《名人传》等许多历史类图书,历史的教诲,使小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卢梭在10岁的时候,父亲由于与人发生诉讼纠纷而离家出走,卢梭快乐的童年就此结束了。卢梭被他的舅舅送到了一位牧师那里,在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13岁时,舅舅将他送到一位律师那里学做律师书记,但卢梭不喜欢律师职业,辞职之后,被送到一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卢梭很喜欢这份艺术性很强的工作,但那个师傅很专横,卢梭经常被毒打。在此期间,卢梭经常去租书店看书,很快就将租书店的书读完了,并通过读书纠正了自己身上的许多毛病,也在内心唤起了更高尚的情感。卢梭在16岁时决定离家,后开始了流浪生涯,他相信自己可以自由、独立地支配一切。为了生存,他当过乞丐、管家和仆役。艰苦的生存环境让卢梭了解了大众的疾苦,培养了他对“不正义和残暴”的对抗精神。卢梭在20岁左右时开始涉猎各种知识,阅读了笛卡儿、伏尔泰、贝尔、洛克、孟德斯鸠和莱布尼茨的著作。 卢梭是18世纪法语意义上的哲学家,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虽然他对哲学也像对文学、政治和风尚一样起到很有力的影响。卢梭哲学思想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倾向,他的思想教育理论也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主要是强调人性自由和解放。注重人类本身具有的特征。卢梭对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主张自由平等,提出了 “天赋人权说”等,反对暴政和专制,继承了17世纪以来盛行的“社会契约论”和 “自然状态”,强调人类应当“回归自然状态”。 卢梭阐述教育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写成于1757年, 1762年首次出版于荷兰。当时,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即将崩溃、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刻,法国更是新旧交替在即。卢梭在《爱弥儿》中大胆地否定了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旧式传统教育思想,主张对孩子们的教育要“回归自然”,培养平等、自由、独立的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人。这自然受到了旧制度利益集团的强烈抨击,因此,当时的《爱弥儿》在法国受到了严厉的查禁,卢梭也因此饱受了迫害与流亡之苦。 《爱弥儿》的原作者——一代思想巨人让·雅克·卢梭,为这部著作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前后构思了近20年、撰写了3年才最终得以完成。但这部著作在首次出版后不久,就被法国议会宣布是禁书并加以焚毁,卢梭也被法国政府下令通缉。后来此著作经历了严酷的考验,相继被欧洲大陆的哲学家、教育家阅读,使之眼界一新,才得到国际上更高的认可和荣誉。可见它所具有的思想意义是多么的巨大!本书继承了原著作的教育思想灵魂以及教育实质的内涵,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再现。 德国哲学泰斗康德为了阅读《爱弥儿》一书,竟打破多年的生活规律,改变了作息时间。后来,更有多人说《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爱弥儿》共分为五卷,卢梭虚构了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一直到成人的教育生涯,提出了在不同年龄段对孩子先后进行体育、感官、德育、智育和爱情教育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思想理念,其主导为 “发展天性,回归自然”。 第一卷,着重论述2岁前婴幼儿时期的教育问题,使婴幼儿能够自然进行发展。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卷 爱弥儿的矍儿如
人要受的三种教育
对天性的呵护应当始自孩提时
自然教育的双重作用
孩子和他的教师
人类的婴儿期,我们的现状
爱弥儿的诞生
婴儿的哭声
教育的意义
婴儿期的教育
语言的开始
第二卷 爱弥儿的童年期
婴儿期的结束
童年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大人们最基本的原则
消极的教育:没有道德的教育
儿童的理性境界
乌鸦和狐狸
撒谎不是孩子的天性
语言的学习
孩子的触觉、视觉和绘画
锻炼孩子们的身体
听觉、味觉、嗅觉和第六感觉
童年的基本状况
饮食习惯和饮食教育
童年时期的思维
第三卷 爱弥儿的少年期
童年的第三个阶段
孩子的好奇心
实用法则
为什么让爱弥儿读《鲁滨逊漂流记》
爱弥儿的科学研究
孩子职业的选择
判断力的培养
15岁的爱弥儿
一桌盛餐引发的思考
这有什么用处
我对书是很憎恨的
第四卷 爱弥儿的青年期
16岁的爱弥儿
一个牧师的自述
特殊时期的教育
纯真、幸福和痛苦
18岁的爱弥儿:博爱的年龄
20岁的爱弥儿:感受爱的年龄
即将步人社会的大门
如何使孩子身临险境而不感到害怕
直觉的力量
对人类的认识
第五卷 爱弥儿的婚姻期
青春期的最后阶段
苏菲和女人的教育
爱弥儿和苏菲的恋爱
针对爱情的考验

编辑推荐

  《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共分为五卷,卢梭虚构了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一直到成人的教育生涯,提出了在不同年龄段对孩子先后进行体育、感官、德育、智育和爱情教育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思想理念,其主导为“发展天性,回归自然”。

作者简介

《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主要讲述了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书。

图书封面


 爱弥儿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看着还不错 对教育教学应该有所帮助
  •     准备细细看
  •     是正版书,但是看了看,没有能一口气看完。
  •     挺好的哦哦哦
  •     还来不急细看,只大概翻了一下,还不错。
  •     LP大人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指点而行采购之物。具体不详,待考证!呵呵 不过应该是不错的!
  •     反思自己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你合格了吗?
  •     里面怎么还有两页连在一起的,有这样的正版书吗?真让我长见识了。
  •     很好,这是为我的工作而买的一本书,让我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     买这本书之前,参考了以上各位书友的买书意见,看得出来,绝大部分都认为此书见解独到,实用性强,于是就买了。可昨天拿到手后,发现纸质真心的不行,发黄且粗糙;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本书没有作者自己对于《爱弥儿》这本书的个人观点,基本上都是其的“精华部分”翻译版,哎,失策。希望考研的友们想看卢梭这本书最好还是去找其原著吧!
  •     书的颜色发黄,纸张不算好,还没开始看,别人的评价还不错。
  •     相信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老师都应该读过这本书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幼儿的心理,对开展幼教的帮助是极大的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到底什么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幼儿身心和谐地成长,是幼教工作者最应该重视的
  •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的确不假,刚刚开始看,就已经深深的陷进去。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这里面讲述的很仔细。我很喜欢。
  •     爱祢儿,这本书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说都是道理。。
  •     排版太差了,一大堆同一个字号同一种字体的文字,看得累。给一星。
  •     书一般,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确值得重视,尤其是在课改茫然的时候。
  •     值得一看的一本教育书
  •     质量可以,但是字密密麻麻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