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502771515
页数:282页

章节摘录

  3.1.3围填海活动综合评述  3.1.3.1 深沪中心渔港扩建工程围填海活动综合评述  深沪渔港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晋江市深沪湾的南岸,邻近金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既是晋江市的主要渔区和国家一级渔港,也是发展对台贸易及吸引台资的主要港埠。  原渔港仅能容纳靠泊、装卸、补给的渔船约600艘,并处于超负荷运行状况,特别是港池受掩护面积仅12万m2,码头泊位紧张,渔港后方陆域面积狭小,交通不畅,配套设施不完善,水产品加工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等现象,不能满足渔业生产的需要,渔区经济和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项目的建设提升了渔港的配套功能,提高原有渔港区的建港水平,建设新兴海洋产业,与传统的海洋产业相结合,使渔港的产业结构,乃至深沪镇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而陆域回填增加的土地为渔港区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改善了港区的交通状况的同时,也使港区的卸鱼、交易市场等用地得到解决。因此,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晋江市的渔业生产发展以及吸引更多的本地和外籍渔船靠港,并将为两岸的贸易交流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促进本地区内水产品的加工与贸易水平的提高。对于该地区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1.3.2深沪港区二期万吨级码头工程围填海活动综合评述  深沪港区二期万吨级码头工程符合福建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满足《泉州港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落实缩小堆场面积,留足深沪镇镇区总体规划建设所需公共用地后,其工程选址是可行的。  深沪港区二期工程扩建后,加上一期工程,整个港区总吞吐能力为78.5万t/a,其中集装箱2.6万TEU/a,重杂货38万t/a,轻杂货14.5万t/a,前方总堆场面积约为2万m2。深沪港区二期工程2000年投产后,整个深沪港区当年完成吞吐量51万t,至2004年实际吞吐能力达105万t,主要装卸货种有煤炭、钢材、板材、建材、矿石、食糖和石油等,已超过年设计总吞吐能力78.5万t/a。  根据晋江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泉州港总体布局规划,深沪港二期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的建设,使晋江市地区的水运、陆运情况有所缓解,保证晋江市闽东南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因此,二期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4典型围填海工程概述  根据围填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围填规模、工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选取深沪港区二期万吨级码头工程作为典型围填海工程。  深沪港区二期工程为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泊位1个,由晋江市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一期工程北侧水域进行开发建设。年吞吐能力为53万t,设计停靠船行最大为1000吨级海轮,船舶在泊时间平均4.3d/艘次。装卸货种为钢锭、建材及件杂货等,其中钢锭进口20万t,建材出口10万t,件杂货5万t、集装箱18万t。

前言

  海,是福建省的“半壁江山”。福建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6%,大陆海岸线总长3 752公里,居全国前列;海岸线曲折率1:6.21,居全国首位;“渔、港、景、能”等各类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于位置临海、发展靠海、优势在海的福建来说,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海洋,具有非凡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港口、修造船、电力、石化等临海工业的大规模建设,福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向海洋要发展、要空间、要后劲,成为福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趋向。这一战略趋向,导致福建围填海需求剧增,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如何科学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关长远,牵动大局,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思考的重大问题。特别是2005年1月,福建省政府黄小晶省长在听取全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汇报时,针对福建省围填海造地需求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高度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要对全省重点海湾开展数值模拟与环境研究,科学合理地实现和保障福建省海湾优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重点海域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  随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认真组织实施,邀请了国内十多家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大批业内一流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成立了联合研究课题组和省内外十余位海洋、数模等学科知名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与监督管理专家组,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将研究确立为“海湾数值模拟与环境研究项目”。正在开展的福建省“908”专项为配合该项目顺利实施,特地增设了十三个重点海湾环境容量综合调查,获取了十三个海湾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方面的数据资料,为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项目提供现场补充调查资料。两年多来,联合研究课题组在福建省各级政府和各用海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在技术指导与监督管理专家组的具体指导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精益求精,顺利完成了项目研究任务。

书籍目录

第1章 概述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来源1.1.2 任务分工与执行情况1.2 目的意义1.3 研究内容1.4 总体技术路线1.5 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规范1.5.1 法律法规1.5.2 技术规程规范1.6 主要研究成果1.6.1 报告:专题报告、综合分析报告1.6.2 图件1.6.3 资料汇编第2章 海湾概况2.1 海湾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2.1.2 自然环境条件2.1.3 海洋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2.2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2.2.1 人口与城镇2.2.2 周边地区经济概况2.2.3 永宁镇社会经济概况2.3 海湾海洋功能区划2.3.1 梅林港口区2.3.2 梅林渔港区2.3.3 梅林锚地区2.3.4 深沪湾滨海旅游区2.3.5 深沪湾浅海养殖试验区2.3.6 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2.3.7 深沪湾航道区2.3.8 深沪湾引航检疫锚地区2.3.9 深沪渔港区2.3.10 深沪港口区2.3.1l 深沪排污预留区2.3.12 后山陆岛交通码头区2.3.13 永宁修造船预留区2.3.14 永宁排污预留区第3章 海湾围填海活动回顾性评价3.1 历史围填海工程3.1.1 历史围填海工程概况3.1.2 围填(含围垦)区开发利用现状3.1.3 围填海活动综合评述3.1.4 典型围填海工程概述3.2 水动力环境评价3.2.1 历史资料分析3.2.2 补充调查数据资料分析3.2.3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3.2.4 围填前后的水文动力环境变化3.3 环境化学评价3.3.1 历史资料分析3.3.2 补充调查数据资料分析3.3.3 围填前后水质变化评价3.3.4 围填前后沉积物质量变化评价3.3.5 围填前后生物质量变化评价3.3.6 评价结论3.4 环境容量评价3.4.1 污染源分析3.4.2 渔港和深沪码头实施前后环境容量变化计算3.4.3 评价结论3.5 生物生态环境评价3.5.1 历史资料分析3.5.2 补充调查数据资料分析3.5.3 围填海活动对生物生态的影响分析3.5.4 围填海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的价值评估3.6 海域资源影响评价3.6.1 海洋自然资源3.6.2 围填海活动造成的海洋自然资源损失评估3.7 社会经济评价3.7.1 经济效益评价基本方法3.7.2 社会效益评价主要指标3.7.3 主要围填海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3.7.4 海湾围填海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3.8 围填海综合评价3.8.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8.2 围填海活动的正面效益3.8.3 围填海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改进意见第4章 围填海项目预测性评价4.1 海湾地区经济现状及发展需求4.1.1 社会经济及海洋经济发展特征4.1.2 地区经济及海洋经济发展预测4.2 围填海需求及围填海方案设计4.2.1 围填海规划与需求分析4.2.2 工况设计4.3 各围填海方案水动力环境影响评价4.3.1 数值模拟4.3.2 评价结论4.4 环境容量影响评价4.4.1 技术方法与评价指标4.4.2 环境容量评估4.4.3 环境容量价值评估4.4.4 主要污染物的分布预测4.5 各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化学环境影响分析4.5.1 水质4.5.2 海底沉积物质量4.5.3 海洋生物质量4.6 生态影响评价4.6.1 技术方法与评价指标4.6.2 各围填海方案对生物生态的影响分析4.6.3 各围填海方案损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预测4.6.4 各围填海方案对海湾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4.7 海洋资源影响评价4.7.1 围填海活动海洋资源损失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4.7.2 围填海活动造成的海洋自然资源损失评估4.8 社会经济影响预测评价4.8.1 预测性评价的理论和原则4.8.2 技术方法及评价指标4.8.3 各围填海方案经济效益预测性评估4.8.4 各围填海方案社会效益预测性评估4.8.5 各围填海方案区域开发利用的经济一社会效益预测综合评价4.9 围填海方案综合分析4.9.1 动力环境预测性评价方案优选4.9.2 环境容量预测性评价方案优选4.9.3 生态预测性评价方案优选4.9.4 海洋资源预测性评价方案优选4.9.5 社会经济损益预测性评价方案优选4.9.6 综合方案优选4.9.7 政策建议4.10 极端事件评价4.10.1 百年一遇台风极端增水的推算4.10.2 百年一遇台风极端增水条件下泥沙运移规律分析4.10.3 百年一遇台风极端增水条件下冲淤变化量分析第5章 结论和建议5.1 结论5.1.1 现状与回顾性评价与主要结论5.1.2 预测性评价与主要结论5.1.3 工况优选及结果分析5.1.4 优选工况百年一遇预测结果及分析5.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5.2.1 存在的问题5.2.2 建议参考文献附录

作者简介

《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深沪湾》通过建立深沪湾水动力、水质、悬沙数值模型,结合历史围填海事件及其海洋生态环境累积效应研究,分析各类围填海方案对港口航运及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并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评估深沪湾围填海方案,优化筛选最适合的围填方案,为深沪湾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图书封面


 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