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集部 > 老残游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ISBN:9787532541225
作者:刘鹗
页数:195页

江湖文侠、半个官人和现代侦探

在《老残游记》的自叙中,刘鹗如此表明自己写作的目的:“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悲愤传统的延续。书中的老残,即是现实中刘鹗的影子。刘鹗生在晚晴风雨飘摇的时代,他的小说如王德威所言,“捕捉到面临民族危机时,整整一代文士的愤恨与挫折、梦魇与幻想。” 小说最吸引我的,是主人公老残所承载的不同身份——江湖走方郎中、官府得力帮手、甚至是在友人口中与福尔摩斯相提并论的大侦探,这些身份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在晚晴变局下,既有传统文化烙印又经过西方文化启蒙的中国文人对于救亡图存的想象。一. 江湖文侠《老残游记》开篇即介绍了老残的职业,“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江湖当行种类繁多,将老残固定为郎中的职业,自然寄予了“诊治患者病痛”到“解决社会危机”的象征意义。小说的第一回《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便以医治黄大户浑身溃烂的奇病暗示了治理黄河水患一事,点明了本书作为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对于现实的高度介入。这种对现实的介入不是一个普通郎中力所能及之事,而是源于老残“侠”的身份。侠是江湖中不可或缺的、人人向往与尊敬的角色。与之前的侠义公案小说不同,老残并非职业侠客,甚至看不出一丝会武术的迹象。然而,武侠二字,侠优于武,行侠正义匡正谬误者,哪怕毫无功夫,也可配得上一个“侠”字。李欧梵论《老残游记》时,称老残为“文侠,而文侠用头脑与药草,而不是凭藉刀剑,来洗雪社会的不公” 。“儒”的“以文乱法”和“侠”的“以武犯禁”,一直以来被视作最为珍贵的两种品质在文侠的身上合二为一。通情达理学识渊博的侠客形象并不是什么破天荒的创举。《三侠五义》中,“锦毛鼠”白玉堂则文武双全,武功一节自不必多言,文学一节亦能题诗忠烈祠,“词语虽然粗俗,笔气极其纵横,而且言简意深,包括不遗”。但在老残这一“文侠”身上,“文”对“武”已经形成了压倒性优势。晚晴在遭受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后破败不堪,在以往的文学描述中对抗社会不公的最大利器——武术,对此毫无办法,侠义精神的传统只能在文人的身上得以延续。从仗剑的侠客到执笔的文人,是在文学传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江湖人的主体身份的一次转变,同时也反映了在社会转型的大风浪中,文人对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主体的想象不经意间完成的转换。中国主流现代文学的谱系中缺少侠客的身影,恰恰展现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侧面。二. 半个官人然而,值得我们追问的是,武侠也好,文侠也罢,这些应当承担起救国救民大业的英雄人物与作为国家机器的官府保持了怎样的关系。自《水浒传》之后,招安情节在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中屡见不鲜。官府不再处于缺席的地位,侠客们再难以独来独往,高来高去,游离于正统司法机关之外而自在悠闲。与展昭、白玉堂、黄天霸等侠客最终与朝廷合流不同,在《老残游记》中,老残与官府的关系可以用若即若即来形容,算是半个官人——庄宫保、黄人瑞、王子谨、白子寿这些官员无不对其敬重有加,治水断案等公事如何决断也常向老残请教一二,可当“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时,他便“半夜里逃走了”。王德威教授认为,“《三侠五义》之类的小说所表述的,并非一代中国人对皇权天威的幻想,而是一种深沉的幻灭” ,我以为,《老残游记》中侠与官的若即若离的关系,则是在幻灭之后的无所适从与不知所措。探讨《老残游记》对政治制度的态度或者说动荡时局下官府该承担何种责任,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于小说第一回中老残的一个颇带点神秘的色彩的梦境。相信不止我一人在初读这段老残与两位友人有些莫名其妙的冒险经历时感到摸不着头脑而在第二回开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境时不由得想破口大骂。然而,梦境中,洪波巨浪上好不危险的大船是书中极其重要的意象,暗喻了陷入困境的中国。在老残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也就是说中国的症结并不在于政治体制。真正残害人民的是船上的水手。对应到现实中,指代的是在官僚体系中的个体的官员而非官僚体系本身。在这样的前提下,小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极为吊诡的状况:为解救含冤受屈的贾魏氏免遭酷吏刚弼的毒手,老残必须借助官阶更大的庄宫保的紫花大印,而正是这个在贾魏一案中扮演着青天大老爷角色的庄宫保,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要了不计其数的黎民百姓的性命。令人惊讶的是,对黄人瑞说出“天下事冤枉的多着呢,但是碰在我辈眼目中,尽心力替他做一下子就罢了”的老残,对庄宫保没有丝毫责怪,仅仅是轻描淡写地归咎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身临其境去想,老残又该如何是好呢?虽然极力拉开与官府的距离,但毕竟无法完全置身其外,必要的时候,还得借助大官的势力阻止小官才能为民伸冤。《老残游记》认定中国社会的罪魁祸首是黑暗的官场风气而极力维护正统的政治制度,殊不知,官场风气的堕落可能恰恰源于一直以来奉行的政治制度。这当然是与官场若即若离的老残所不能体会到的,所以他只能继续若即若离下去,为清官害人之事愤慨不已又无法放弃对清明政治的想象。三. 现代侦探读《老残游记》过程中,最令我吃惊的事情莫过于书中出现了“福尔摩斯”的字样。(《老残游记》第十八回《白太守谈笑释奇冤 铁先生风霜访大案》中白太守对老残说:“这种奇案,岂是寻常差人能办的事?不得已,才请教你这个福尔摩斯呢。”)要知道,《老残游记》成书时距离张德坤在《时务报》刊登我国的第一篇福尔摩斯探案译作《英国包探案访喀迭医生奇案》还不到十年光景。而书中“福尔摩斯”四个字的出现如此自然而然,如此波澜不惊,让我在感慨福尔摩斯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时,也让我开始审视老残的侦探身份以及小说中流露出来的对于游离司法体系之外、按照自己的观念行使正义的现代侦探形象的诉求。白子寿与老残合力侦破贾魏氏一案,白子寿在公堂上凭借逻辑推理为含冤之人洗刷罪名,老残则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最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逻辑推理和实地调查正是现代侦探小说中侦探破案的两种基本手段。作为走方郎中的老残必须借助官府的力量才能干预现实,但作为侦探的老残却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十三条人名。在这个幻想色彩非常浓重的圆满结局中,渴望脱离国家机器的独立的正义使者存在的集体无意识一览无余。另外吸引我的是现代刑侦技术所代表的西方物质文明在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让我们再次回到小说开篇那个关于大船的梦境。大船因故无法靠岸,老残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送他们罗盘指引方向。罗盘所指代的正是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要使中国这艘迷失方向的大船重回正轨,需要借助西洋器物。洋务派的师夷之长以制夷是刘鹗为中国的救亡图存开出的一剂药方,而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则被他归因为水手的过错,如上文所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还有小小的一处文字十分耐人寻味。老残三人如何获知大船遭险?是通过西方的器物,远镜。没有西方文明的介入,中国的沉疴尚且无从发现,救亡图存又从何说起。大船是以西方国家为他者形成的中国的镜中我,老残是现代意识产生后对救亡图存主体的想象。这种想象能否真正承担起复姓中华的伟业在今天早已不再重要,但它留存下了中国的文人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与之互动并产生现代意识的图景。如同老残拿起西方的远镜帮束缚在国家机器不能挣脱的官人们睁开双眼,《老残游记》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进入晚清变局下中国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不二法门。

清末愤青泣血篇章

因为生活在山东济南,所以对《老残游记》很感亲切,那天手捧《老残游记》不能释卷,这是好久不曾有的阅读体验。作者在自序中说到哭泣,这篇应该是作者的哭泣之作。熟悉近代山东历史的人应该明白,小说有半自传色彩,主人公名铁英,是从作者的字铁云中化出来的,酷吏玉贤干脆直接引用了毓贤的名字,庄宫保的原型分明就是山东巡抚张曜。小说二十回应该说情节还是很紧凑的,甚至有些福尔摩斯探案的味道。老残虽然身份是江湖郎中,但是很有几分侠士的味道。整个小说读来让人温暖,不是那么冷冰冰的。刘鹗虽然以《老残游记》出名,但是他本人确实一个相当渊博的人,而且从小说中给人的感觉是颇江湖。他治理过河工,整理过甲骨文(《铁云藏龟》就是他的作品,是甲骨文研究最早的一批文献)。比那些饱读经书的腐儒可爱多了。最让我动容的一席话是老残向申东造推荐刘仁甫时说:“此人当年在河南时,我们是莫逆之交,相约倘若国家有用我辈的日子,凡我同人,具要出来相助为理的。”让我不由得想起当年卧谈会的情景。这是多么愤青的理想主义口吻呀!刘鹗在书中对义和团和维新派的评价很有见地。百日维新对久病之人如猛药,欲速不达;义和团纯属乌合之众。刘鹗的愤青不是说说而已,是躬行。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1908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迪化(现在的乌鲁木齐)。不免让人深感遗憾。

乱评

昨天还没看完这本书,给了5颗星。今天看完了,决定给4颗。老残游记的续集没有原来写得用心。原二十回,看到的是一颗悬壶济世的心。续集里,佛啊,道啊,报应啊,看着实在让人心烦。尤其是,里面凸显的男女不平等意识真的让我很难过。应该说,作者生在晚清,已是一个相当开化的人物了,他对于妓女的态度,是同情理解的,但是潜意识里,女人仍不过是物而已。续集第六回里,环翠居然跟着逸云出家,实在很难让人信服,倒觉得像是老残不想要这个累赘了。(续集里写逸云怀春的心态,十分精准,赞一个)老残这个人,是有济世之心的,但是面对授官却屡屡逃走,并发表了一通奇谈怪论,依我看来,仍是矫情。这部小说,有个不好的地方,便是假。其一,老残的医术,何以厉害到这种地步?老残之所以能结识到这么多有权有势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医术了得。可是,中医,我还真不信。其二,老残不过一个江湖郎中,怎么就那么受宫保及各路官员青眼?虽说他医术了得,学识也好,但大清朝若真有那么多礼贤下士的官员,也不至于倾颓如斯。好吧,你有学识,礼遇礼遇也就罢了,何至于事事问你意见,需你调度?此是不可信。在这部小说里,倘若没有各路官员的配合,故事根本就讲不下去,老残也完全做不成英雄,因为他只是一个江湖郎中。在现实中,既逍遥方外又能借助权力,这样的人物根本不可能存在。最后,讲讲这本书好的地方。胡兰成一次底气不足地说《红楼梦》、《西游记》胜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歌德的《浮士德》,爱玲却平然答道,当然是《红楼梦》、《西游记》好。——我如今也觉得中国古典小说好看,别的不说,单是文字的韵味,现代文和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没法比。另外,你想了解古代的人情风俗,古典小说能满足你。老残游记可算是小说里的清明上河图。(补充一点。这个版本错别字比较多。)

语入妙时却停止

如果草率地看题断意,把它当成一本游记来读,那么就是把《老残游记》小瞧了,看轻了,尽管问世以来它的名声算不上响亮,好象只有王小玉说书那一段历来为人所称道,不过通读全篇后,发现这倒是一枝冰清雪净的奇葩,插在明清小说香艳秾丽的花丛中。全书短短二十回,读起来非常爽快,如果赋予小说以性情的话,这书就像书中人物老残,有肝胆英豪气,无浅薄佻冶态。先说说它讲故事的方式。金圣叹说:“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作者深谙其中堂奥,故事讲开没多久,就于明湖居说书那一段暗示了这一点。黑妞上台讲了一个“黑驴段”,将形容那美人,先形容那黑驴怎样怎样好法,待铺叙到美人的好处,不过数语,这段书也就完了。接下来的行文交待都可以一一印证这种手法的,而且作者还特别喜欢“事当急处偏回翔”,比如老残听黄人瑞说齐东镇的案子,就卖了好几个关子,先安插翠环一事,又经历火灾一惊,每次说到半当中就断线,还得等人瑞抽两口烟,养足了精神,才继续往下说,把这话头接上。说的人自管悠悠扬扬,听的人只好耐着性子,读的人倒也颇不觉寂寞。书中桃花山一节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只有此节不是由主角老残亲身经历的,而是通过申子平来演绎的,这是很大胆很有创辟的一种写法。老残隐身事外,子平是一个没有什么份量的小角色,此方人物的弱化凸显彼方的重要,那么,桃花山就可以登台唱大戏了。这地方简直是作者心目中的“乌托邦”,所以弹琴鼓瑟自然是少不了的,幸亏子平也不是一个俗人,还能与玙姑探讨一下音乐问题。说到“《西游记》是满纸寓言”的一席话,我心有戚戚焉。《老残游记》在语言方面也是让人爱的。作者刘鄂治金石学,精通甲骨文,这样的爱好必会影响他对于文学的品味,所以他使用语言尚古拙、尚纯厚,不喜富丽词藻,不喜俗语套话。书中描写大明湖风光、桃花山景致、黄河冰凌,用语都是别出机杼,他的音乐造诣也极高,所以才能生发出像王小玉说书那么经典的音乐描写。刘鄂崇尚西学,颇有科学精神,所以他顺路布道的科学知识散见于书中。比如相传“金线泉”水中有条金线,老残亲临现场观赏,经士子指点看到“金线”后,悟出这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又如桃花山中的虎威,因四面皆山,故气常聚,一声虎啸,四山皆应。虎若离山,就要受人狎侮的。还顺带引出一通议论:朝廷里做官之人受了甚么气,只是回家来对着老婆孩子发飙,在外边决不敢发半句硬话,也是不敢离了那个官。虽然书中有些议论带有时代的局限性,续集中老残游冥界的说教意味太重,但是大体来说,《老残游记》仍然是值得一观,结构紧凑,文采明丽,仿佛刘鄂做的一副清末民俗风景图,不妨借古人的故事,看看今朝的世情。


 老残游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