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05877559
页数:328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沿革及总体情况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当今的世界已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性加大,各国通过利用外资来缓解国内资本短缺,填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及要素缺口,以加速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各国金融市场的封闭性已逐渐为开放性所代替,资本的国际流动使各国的相互依存达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吸引和鼓励外资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取比较利益的重要途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外资经济不仅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推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中国对外资的引进和利用大体上经历了以下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中国引进外资的实践和政策调整  中国的外资政策是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随着对外商直接投资认识的逐渐深入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和调整的。为使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更好地促进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增强,我国政府在利用外商投资之初,就对其不断进行政策性的调控。  一、1979—1991年:中国引进外资摸索阶段的政策“试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变了基本不借外债、不引进外资的做法,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发挥我国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积极引进外资。  1979年中国公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从此,中国吸引外资从少到多,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由于缺乏经验,我国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先是在沿海地带,成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及海南省五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投资者在特区内直接投资。1980年我国开始接受外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在中国对外开放初期,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避免外商进入对某些产业的巨大冲击,我国对允许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做了明确的规定。例如,1983年9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实施条例》中的第三条就明文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合资企业,应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允许设立合资企业的主要行业是:(1)能源开发、建筑材料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2)机械制造工业、仪器仪表工业、海上石油开采设备的制造业;(3)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通讯设备制造业;(4)轻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和医疗器械工业、包装工业;(5)农业、牧业、养殖业;(6)旅游和服务业。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地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开辟为经济开发区,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这使得外商在我国利用优惠政策投资的地域不断扩大。  我国将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四种形式。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初期,在华投资的外商主要采取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两种方式。对外资开放初期,中国不允许外商设立独资企业。但很快制定和修改了有关法律,允许外商在华设立独资企业。此后较长时期内,在华投资者仍然主要采取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方式。这是因为我国刚刚开始体制改革,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不得不借助中方合作者,以适应传统计划体制的许多特点。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由于缺乏了解,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采取了观望、试探、摸底的态度,投资数额较少。1979~1991年的13年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累计数额只有233.5亿美元,平均每年不到18亿美元。这一时期来华投资的外商多数是中小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对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二、1992~2001年:中国引进外资大发展阶段的政策调整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增长势头更加强劲,这使外国投资者看好中国中长期增长潜力。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国内掀起了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高潮。中国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更大程度地融入了国际市场,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开始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对当时的许多对外经济政策,包括外资政策,开始以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为目标,进行重新审查和调整,减少了对外商投资的一些限制性规定。由于我国的外资政策在税收优惠、审批制度等方面不断向国际规范靠拢,并且在企业外汇平衡、地区倾斜和产业倾斜等方面给了外资更加优惠的政策,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急剧增长。199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192.0亿美元,1993年更是增加到398.6亿美元,这一数额,超过整个80年代中国利用外资的总和。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及国内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的投资环境也逐步与世界资本流入所需条件相接轨,1994年起中国启动了新的外汇管理体制,给予外资企业更宽松的外汇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或结售汇,或保留外汇。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稳定和优惠,使得1994年外商对华投资超过400亿美元的大关。  20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外商对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工业部门投资所占比重明显提高,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却存在下列突出问题:一是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新经济迅猛发展,而外商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微不足道;二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项目中,有碍环保的项目依然存在;三是重复引进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于1995年6月28日公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等四类。这一规定实施两年半以后,1997年国家又颁布了添加了新内容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旨在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做更具体地规定,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但对外商来说,这些规定则增加了他们来华设厂的难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华投资的积极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一直在很小范围内试点,对外资的限制较多,影响了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1995年以后,由于国家开始注重利用外资的质量,对外资投向进行引导,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也逐步稳定完善。外商投资从初期的以一般加工工业为主扩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领域,资金、技术密集的大型项目开始增加。外商投资的行业开始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商业、保险等第三产业也开始试点引进外资,大型跨国公司投资不断增加。  1997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外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经验,从世界政治和经济的高度分析了形势,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任务。  1999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做了新的安排: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要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投资来源,是吸收外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允许外商以更多的方式参与,包括兼并、收购和其他方式的重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及更加宽松的外资政策,使得外商将中国视为投资的最佳经济区位之一。  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发展规划中,给了高新技术产业以特别的重视。高新技术是高度全球一体化的产业,如信息、通讯设备、生物工程和制药、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产业等。对于这些高度全球一体化产业,跨国公司是主要的技术提供者和全球分工体系的组织者,也是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要加快引进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引进了许多属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正在大力发展的大型跨国公司的项目。跨国公司投资最密集的行业有: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沿革及总体情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中国引进外资的实践和政策调整  第二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及引资战略的调整与优化  第三节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情况及其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变化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变化的动因及其演变趋势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变化及其动因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变化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变化及其动因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变化及其动因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变化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变化趋势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布局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五章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变化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变化及其原因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六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实证检验  第一节文献综述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第四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外贸效应第七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外部效应及其分类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重构效应第八章 主要国家(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比较  第一节  主要国家(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战略比较  第二节  主要国家(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规模、产业及区域比较  第三节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经营业绩比较第九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合意性凸显  第一节  FDI加剧了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  第二节  FDI对国内经济产生挤占效应  第三节 FDI加重外部经济失衡第十章 中国进一步引进外资的适度规模和可能风险  第一节  中国引进外资的适度规模  第二节  引进外资的可能风险第十一章 中国对外经贸战略转型及未来引资战略调整  第一节  中国对外经贸战略转型与政策调整的背景  第二节  中国未来引资战略调整:从追求规模到重视质量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安排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在结合中国外资政策演变进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情况及其对中国经济的整体性影响。结论是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增长(包括对GDP、固定资本形成、工业产值、出口、税收等各方面)贡献巨大,但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如对本土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威胁、引资成本上升等。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则分别从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变化、投资来源结构变化、产业布局变化和地区分布变化这四个方面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结论是外商直接投资特征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包括:在投资方式上,仍以绿地投资为主,但并购方式呈现快速上升势头,且外资独资化倾向很高;在来源结构上,从香港一方独大,到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涌入,再到韩国和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加入,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但近几年来自美欧日的投资有所停滞;在产业布局上,外商直接投资仍以工业为主,但比重有所降低,且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逐步优化,同时第三产业引进外资发展迅速,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投资日益活跃;在地区分布上,外商直接投资仍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但中、西部地区的引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上述变化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既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有对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的影响;既有积极效应,也有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与正在转型中的国内经济交织在一起,造就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轨迹。
第六章在宏观层面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包括经济增长效应、就业效应和外贸效应。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983—1994年,FDI每增加1%,GDP将增加0.203351%;1994~2007年,FDI每增加1%,GDP将增加1.909221%。所以,1994~2007年,FDI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1983—1994年这个期间。就业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每增加1%,可以使外资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约增加1.54%。外贸效应的协整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9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的自然对数每变动一个百分点,会带动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方向变动0.475个百分点。
第七章在企业和产业层面从技术外溢效应和产业重构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从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潜力来看,在独资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趋势下,技术外溢渠道会更多地受阻。产业重构效应通过对FDI的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一方面,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过程中,在经历一定时期的困境以后,随着国内外资政策的适时调整,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环境的孕育,一些行业中的国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起来,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在逐渐趋于上升之中,但中国企业的成长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的一体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和国内企业配套能力的限制,导致大量FDI进入却未能有效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理论上的关联效应在中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它的效用,反而由于跨国公司配套企业的跟进投资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产业间的挤出效应。但从趋势上看,也已经出现好转迹象。
第八章则分析和比较了主要国家(地区)对华直接投资,主要包括对华投资规模、投资战略、投资产业和投资绩效的比较,以把握相关国家(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第九章分析总结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FDI加剧了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其次,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占效应;第三,FDI加重了中国经济的外部不平衡问题。
第十章则从引进外资的适度规模和可能风险角度分析了中国引进外资的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并对引进外资中的规模风险和结构性风险作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并不高,尚存在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的空间,所以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规模风险基本上并不存在;但引进外资的结构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包括:金融风险、产业和市场结构风险、资源和环境风险以及经济不协调性风险。
第十一章从中国整体对外经贸关系入手,全面分析了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现状与问题、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引进外资的现实需要提出了未来引资战略调整目标和战略政策,调整的主导思想和方向是从更加重视扩大引进外资规模转向更加重视引进外资质量,从数量扩张型引资战略向质量效益型引资战略转型。

图书封面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