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金融变迁的回顾与反思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近代以来中国金融变迁的回顾与反思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47605738
页数:380页

章节摘录

  据邵毓麟后来回忆,9月20日他在上海时曾邀请多位日本和中国的银行家在金城银行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专门讨论有关伪中储券兑换比率的问题。与会者根据京沪地区的物价指数、伪中储券发行总额、伪中储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外汇总额,再比照目前大后方的物价指数、法币发行总额以及对美金汇率等资料,虽然各人提出的兑换比率不一,但共同的一点是,伪中储券与法币的兑换率不应超过100:1。邵毓麟也认为,这个比率较之目前市场上滥用而非法定的比率更为合理和妥善,但这不仅是个极为重要的金融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前方军政机关自然无权决定,必须由重庆的中央政府决定。  至于邵毓麟的回忆是否准确,有人质疑他是事后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才这样说的,但是档案中有一份他9月22日致蒋介石的电报,对他的回忆可以作出证明。在这封电报中他认为“行政经济接收情形极坏”的原因在于接收机构混乱,彼此之间又互不通气,而且接收人员对于沦陷区的政治经济毫无认识。邵毓麟接着向蒋介石提出相关的建议,其中关于伪中储券兑换的比率问题,他的意见是:“法币与伪币之比率,仅在目前系一比二百,比率既嫌过大,亦无法令规定,金融因此混乱,应即法定比率,安定金融。”由此可以说明,邵毓麟在财政部公布伪券处理政策前就已指出其兑换比率过高,对沦陷区民众不利了。  ……

内容概要

戴建兵,1963年生,河北唐山人。复旦大学博士,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钱币学会、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主要从事金融史及金融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重大社科工程项目1项。出版有《中国近代纸币》、《中国钱票》等。
吴景平,1950年生,上海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法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中国金融史、中外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宋子文评传》、《宋子文思想研究》、《上海金融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37)》、《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等。

书籍目录

Ⅰ  辛亥之前
光绪十一年八九月间关于设立国家银行的争论
近代中国民间金融业与农产品出口的互动
清末金融危机与天津商会
清代云南铜矿垄断经营利润的考察
晚清各类厘金银锭考述
Ⅱ 民国时期
关于民国年间的一些花店票
四明银行纸币印制与暗记
论钱庄在代近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上海黄金市场的标金投机
近代上海华资银行在河北省的发展(清末至抗战前)
直隶省银行概论
1918~1936年中资银行业结构初探
顾翊群的经济思想与法币改革
中国银行的官商股份变化与管理体制变迁(1912~1937)
中国近代银行连锁董监制浅析
沦陷区上海银行家的转向——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复业为例
抗战时期大后方金融网中的县银行建设
20世纪30年代中国商业汇票的制度创新
20世纪40年代中央银行宁夏分行业务述评
南京政府前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体系探析
国民政府与民国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嬗变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上海钱庄业
关于战后伪中储券兑换决策的制定经过
Ⅲ 1949年以来
新中国建立初期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及其启示
公私合营、产权变革与私营金融业的终结
略论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金融业档案及其开发利用
后记

作者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金融变迁的回顾与反思》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国际背景下,就现代经济核心—金融发展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发展的宏观与微观考察,金融与社会发展的博弈,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等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图书封面


 近代以来中国金融变迁的回顾与反思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回顾反思,望眼未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