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应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应用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3
ISBN:9787502435011
作者:潘树明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应用》一书,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潘树明同志撰写的专著。本书包括作者二十年来研究的创新成果,用现代固态相变理论研究稀土永磁合金相变的热力学、动力学、组织性能学问题,尤其是从室温到高温的相变驱动力、相变阻力、均匀和非均匀形核、新相长大规律、相变间内能、相变自由焓及扩散型连续相变等问题。书中深入分析讨论第一代和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1.5K下的磁性,介绍了-196-200℃区间的磁性和变化曲线,并介绍三代稀土永磁合金从室温到960℃相变规律的发现与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全过程的实验录像。书中还讨论了稀土永磁合金制造原理与工艺以及稀土永磁合金成分、工艺的创新对合金性能与微结构的影响与关键技术。这些实验研究结果可称弥足珍贵,对于发展永磁材料的研究、教学及生产,将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

内容概要

潘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北承德人。1946年毕业于现南华大学冶金专业,毕业后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事功能材料研发工作,1978-1981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进修磁学专业。
多次承担国家计委、科技部重点、重大项目的研发工作;获得包括第2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状、北京市市长特别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内的各种奖项36项;有发明和新型专利授权8项;出版专著3部;多次应邀在国际、国内磁学、磁性材料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在《中国科学》等刊物和各类学术会议上发有论文220余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和工程引文索引共收录60余篇,被引用逾百篇次。
曾任深圳南冠精密合金厂、深圳永磁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廉江雷天纳米科技公司工程师、总经理。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认特殊贴。1995年被深圳市政府授予“杰出专家、2000年被中国磁协授予“全国磁协专家”称号。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稀士永磁合金  参考文献  1.2 研究稀土永磁合金磁性能的方法  参考文献2 第一代稀土永磁合金  2.1 SmCo5永磁合金高温相变与磁性  参考文献  2.2 SmCo5永磁合金磁性与25-750℃高温相度原位动态观察  参考文献  2.3 SmCo5永磁合金600℃到1000℃回火磁性与高温相变原位动态观察  参考文献  2.4 SmCo5永磁合金600℃以下回火矫顽力变经与相变分析  参考文献  2.5 SmCo5永磁合金光电子能谱研究  参考文献  2.6 SmCo5永兹合金磁滞回线分析  参考文献  2.7 SmCo5永磁合金1.5-523K的磁性  参考文献3 第二代稀土永磁合金  3.1 高矫顽力Sm(Co,Cu,Fe,Zr)7.4合金的相析出、高温相变与磁性  参考文献  3.2 Sm(Co,Cu,Fe,Zr)7.4永磁合金中锆的作用及电镜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3.3 高矫顽力Sm(Co,Cu,Fe,Zr)7.4永磁合金1.5-523K的磁性  参考文献4 第三代烯土永磁合金  4.1 元素替代对NdFeB永磁合金性能的改进  参考文献  4.2 NdFe(Co,Al,Ga)B合金的磁性及铝、钴、镓原子的晶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4.3 NdFeB永磁合金中Nd2Fe14B各Nd2(Fe,Co)14B主相的研究  参考文献  4.4 NdFeB合金中富硼相的研究  参考文献  4.5 NdFeB中硼含量对Nd2Fe14B相和磁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5 稀土永磁合金发展与前景附录

编辑推荐

《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应用》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应用》运用现代金属固态相变理论和观点,阐述了二十多年来稀土永磁合金从室温到高温相变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与发现;揭示了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转变、纳米晶形成与矫顽力的关系,丰富了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与磁性能理论;讨论了烧结、黏结稀土永磁合金的制造原理与工艺,以及稀土永磁合金成分、工艺的创新对合金性能、显微组织的影响。《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应用》可供材料、冶金、化工、物理及应用科学领域的科研、生产、管理和教学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应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图书馆看到了潘树明的一本《素数及其快速判定的新方法与应用》一书(以下简称《素》),冲着书名把它借来了,刚翻开一看,就觉得上当受骗了。   《素》由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全书142页,其中正文内容20页,英文翻译26页,其余97页为30万以内的素数表(搞笑,我奇怪他为什么不干脆把1千万以内的素数全部列出来,这样书就更厚了)。   根据书名,书的主要内容是快速判断素数的新方法,这的确很吸引人,而且内容简介里面说这种新方法比传统方法要快7-10倍。好,翻开《素》第一章第一节《素数判定的新定理》,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定理这么神奇!  定理1:n∈N,f(n) = 6n ±1 数列自然数中划去能被小于(f(n))1/2的素数整除之数,添上2和3两个数,即为全部素数。  很明显,这就是一个Eratosthenes筛法的一个变形,首先除去了2和3的倍数,然后再逐个筛掉合数。  首先,我来指出这个定理明显的错误,定理中的“小于”很明显应该是“小于或等于”,这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个Eratosthenes筛法的条件魔术般地减弱的,对于上面这个伪定理,只需要给出一个反例就可以将其证伪了。如:对于小于或等于25的f(n)有:5、7、11、13、17、19、23、25,这个数列中没有小于(f(n)) 1/2的素数,注意:5的平方恰好等于25,所以不在其内,那么在这一个数列中的所有数只要不被2和3整除就是素数,那么25到底是素数还是合数?由此,这个定理是一个伪定理!有没有可能是打印的错误和校审不严格造成的呢?答案是否!在后面英文版中,这个定理被描述成:Among natural numbers in f(n) = 6n ±1 number sequence(where n∈N),remove numbers which can be divided exactly by prime numbers less than (f(n))1/2,then add 2 and 3 at the beginning,it can make up all prime numbers.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在这本仅20页的书里,这个核心的第一个定理就是错误的,我不知道这个写书的潘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是怎么当上教授的。   就算我们帮潘教授加上这一个“或等于”,这个定理有什么价值吗?可以说任何一个接触过数论的人都能导出这一个所谓的“定理”,而且不止这一个,还有无穷多个,比如,我给出一个类似的定理如下:  定理2:n∈N,f(n) = 30n ±1、±7、±11、±13 数列自然数中划去能被小于或等于(f(n))1/2的素数整除之数,添上2、3和5三个数,即为全部素数。  定理1需要检查的数列大小是自然数列的2/6即1/3,而定理2需要检查的数列是自然数列的8/30即4/15,,那么定理2的方法是不是更高效呢?无论如何,这些“定理”和Eratosthenes筛法的本质是一样的,仅仅是描述不同。  另外一个问题:作者所说这种计算方法比一般筛法要快7-10倍是没有根据的。从表面上看,需要筛去的数的确是减少了,可是实际上,这只是把筛选的计算成本转稼到了创建数列上面。  举1到100以内素数判定为例,作者认为一般方法需要筛74次才能得到所有素数,而定理1的方法只需9次,减少了65次。  不妨按这两种方法来构建不同的算法:    1. 一般方法:  要作为除数的素数有:2,3,5,7  for(i =2;2*i <= 100;i++)   delete 2*i; //执行49次  for(i =2;3*i <= 100;i++)   delete 3*i;//执行16次  for(i =2;5*i <= 100;i++)   delete 5*i;//执行6次  for(i =2;7*i <= 100;i++)   delete 7*i;//执行3次  //总计74次  2. 定理1的方法  要作为除数的素数有: 5,7  for(i=1;6*i<=100;i++)   {  add 6*i-1;// 执行16次   add 6*i+1;// 执行16次  }  for(i =2;5*i <= 100;i++)   delete 5*i;//执行6次  for(i =2;7*i <= 100;i++)   delete 7*i;//执行3次  //总计41次,并非作者认为的9次    可见,这种方法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效率    此外,书中还给出了关于双生素数的37个性质和10个猜想,给出的性质比较明显,本人还没有细看,但是10个猜想稍稍看了一下:  猜想1:任何素数的九次方的个位数与素数本身的个位数相同。  这个猜想是很容易证明的,显然:除了2和5之外,所有的素数的个位数应该为1,3,7,9,而a的九次方的个位数可以由a的个位数确定,1和5的任何次方的个位数都是它们本身的个位数,对于2,3,7,9,则可以得出它们N次方的个位数循环:  2:2,4,8,6;  3:3,9,7,1;  7:7,9,3,1;  9:9,1;  易证,它们的4N+1次方的个位数与它们本身的个位数相同  所以这个猜想不但易证,而且还可以推广到4N+1的情况      猜想2:任何素数六次方的个位数与素数本身的个位数相同。  这个猜想则明显不成立,因为2的6次方等于64。    猜想3:任何素数六次方与其立方之差均为偶数。  这个猜想与猜想1是完全类似的,因为两数之差也仅取决于它们的个位数。除2以为所有素数均为奇数,奇数的任意次方也为奇数,两个奇数之差则肯定是偶数。对于2,2的任意次方均为偶数,两个偶数之差也是偶数。  因此,这可以推广为:  对于任意奇数(或偶数),它的n(n∈N)次方与m(m∈N)次主之和(或差)均为偶数。    至于另外7个白痴猜想,都与前面的类似。  令本人感到万分不解的是:这样一本书,为什么能够出版并且堂而皇之地摆在图书馆?    附:潘树明简介  潘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深圳杰出专家。指导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曾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研究磁性材料、超导材料、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及其相关材料十多年,提出材料科学“动态交叉,组合补益”理论。曾任深圳锂电池研究所所长和年产300吨的电池材料厂厂长。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40个专利。合著著作2本,发表论文210篇。曾参与中国人造卫星材料攻关与制造;曾担任国家计委、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荣获科技进步奖、国际发明金奖、北京市市长特别奖等36个奖项。现供职于深圳绿色电动源(深圳)有限公司,兼任国家“863”计划锂动力电池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4-9-19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229983&PostID=2869912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在图书馆看到了潘树明的一本《素数及其快速判定的新方法与应用》一书(以下简称《素》),冲着书名把它借来了,刚翻开一看,就觉得上当受骗了。
         《素》由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全书142页,其中正文内容20页,英文翻译26页,其余97页为30万以内的素数表(搞笑,我奇怪他为什么不干脆把1千万以内的素数全部列出来,这样书就更厚了)。
         根据书名,书的主要内容是快速判断素数的新方法,这的确很吸引人,而且内容简介里面说这种新方法比传统方法要快7-10倍。好,翻开《素》第一章第一节《素数判定的新定理》,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定理这么神奇!
        定理1:n∈N,f(n) = 6n ±1 数列自然数中划去能被小于(f(n))1/2的素数整除之数,添上2和3两个数,即为全部素数。
        很明显,这就是一个Eratosthenes筛法的一个变形,首先除去了2和3的倍数,然后再逐个筛掉合数。
        首先,我来指出这个定理明显的错误,定理中的“小于”很明显应该是“小于或等于”,这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个Eratosthenes筛法的条件魔术般地减弱的,对于上面这个伪定理,只需要给出一个反例就可以将其证伪了。如:对于小于或等于25的f(n)有:5、7、11、13、17、19、23、25,这个数列中没有小于(f(n)) 1/2的素数,注意:5的平方恰好等于25,所以不在其内,那么在这一个数列中的所有数只要不被2和3整除就是素数,那么25到底是素数还是合数?由此,这个定理是一个伪定理!有没有可能是打印的错误和校审不严格造成的呢?答案是否!在后面英文版中,这个定理被描述成:Among natural numbers in f(n) = 6n ±1 number sequence(where n∈N),remove numbers which can be divided exactly by prime numbers less than (f(n))1/2,then add 2 and 3 at the beginning,it can make up all prime numbers.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在这本仅20页的书里,这个核心的第一个定理就是错误的,我不知道这个写书的潘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是怎么当上教授的。
         就算我们帮潘教授加上这一个“或等于”,这个定理有什么价值吗?可以说任何一个接触过数论的人都能导出这一个所谓的“定理”,而且不止这一个,还有无穷多个,比如,我给出一个类似的定理如下:
        定理2:n∈N,f(n) = 30n ±1、±7、±11、±13 数列自然数中划去能被小于或等于(f(n))1/2的素数整除之数,添上2、3和5三个数,即为全部素数。
        定理1需要检查的数列大小是自然数列的2/6即1/3,而定理2需要检查的数列是自然数列的8/30即4/15,,那么定理2的方法是不是更高效呢?无论如何,这些“定理”和Eratosthenes筛法的本质是一样的,仅仅是描述不同。
        另外一个问题:作者所说这种计算方法比一般筛法要快7-10倍是没有根据的。从表面上看,需要筛去的数的确是减少了,可是实际上,这只是把筛选的计算成本转稼到了创建数列上面。
        举1到100以内素数判定为例,作者认为一般方法需要筛74次才能得到所有素数,而定理1的方法只需9次,减少了65次。
        不妨按这两种方法来构建不同的算法:
        
        1. 一般方法:
        要作为除数的素数有:2,3,5,7
        for(i =2;2*i <= 100;i++)
         delete 2*i; //执行49次
        for(i =2;3*i <= 100;i++)
         delete 3*i;//执行16次
        for(i =2;5*i <= 100;i++)
         delete 5*i;//执行6次
        for(i =2;7*i <= 100;i++)
         delete 7*i;//执行3次
        //总计74次
        2. 定理1的方法
        要作为除数的素数有: 5,7
        for(i=1;6*i<=100;i++)
         {
        add 6*i-1;// 执行16次
         add 6*i+1;// 执行16次
        }
        for(i =2;5*i <= 100;i++)
         delete 5*i;//执行6次
        for(i =2;7*i <= 100;i++)
         delete 7*i;//执行3次
        //总计41次,并非作者认为的9次
        
        可见,这种方法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效率
        
        此外,书中还给出了关于双生素数的37个性质和10个猜想,给出的性质比较明显,本人还没有细看,但是10个猜想稍稍看了一下:
        猜想1:任何素数的九次方的个位数与素数本身的个位数相同。
        这个猜想是很容易证明的,显然:除了2和5之外,所有的素数的个位数应该为1,3,7,9,而a的九次方的个位数可以由a的个位数确定,1和5的任何次方的个位数都是它们本身的个位数,对于2,3,7,9,则可以得出它们N次方的个位数循环:
        2:2,4,8,6;
        3:3,9,7,1;
        7:7,9,3,1;
        9:9,1;
        易证,它们的4N+1次方的个位数与它们本身的个位数相同
        所以这个猜想不但易证,而且还可以推广到4N+1的情况
        
        
        猜想2:任何素数六次方的个位数与素数本身的个位数相同。
        这个猜想则明显不成立,因为2的6次方等于64。
        
        猜想3:任何素数六次方与其立方之差均为偶数。
        这个猜想与猜想1是完全类似的,因为两数之差也仅取决于它们的个位数。除2以为所有素数均为奇数,奇数的任意次方也为奇数,两个奇数之差则肯定是偶数。对于2,2的任意次方均为偶数,两个偶数之差也是偶数。
        因此,这可以推广为:
        对于任意奇数(或偶数),它的n(n∈N)次方与m(m∈N)次主之和(或差)均为偶数。
        
        至于另外7个白痴猜想,都与前面的类似。
        令本人感到万分不解的是:这样一本书,为什么能够出版并且堂而皇之地摆在图书馆?
        
        附:潘树明简介
        潘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深圳杰出专家。指导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曾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研究磁性材料、超导材料、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及其相关材料十多年,提出材料科学“动态交叉,组合补益”理论。曾任深圳锂电池研究所所长和年产300吨的电池材料厂厂长。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40个专利。合著著作2本,发表论文210篇。曾参与中国人造卫星材料攻关与制造;曾担任国家计委、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荣获科技进步奖、国际发明金奖、北京市市长特别奖等36个奖项。现供职于深圳绿色电动源(深圳)有限公司,兼任国家“863”计划锂动力电池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4-9-19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229983&PostID=2869912
  •     包装物流都非常满意。至于内容,我非本专业,不好评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