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江湖》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美食與酒 > 暴食江湖

出版社: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07/28
ISBN:9789866490170
作者:焦桐
页数:304页

暴吃江湖与台湾味道:那一碗浓浓的牛肉面

都不好意思说我看过焦桐的《暴吃江湖》与《台湾味道》这两本书,我是从网上下来下到KINDLE上看的。看时倒没觉得有多少异样,文从字顺,没有其他电子书那样错漏很多的样子。先看的是《台湾味道》,看完后还是好奇地在网上搜寻到了这本书的目录,拿来做了下对比,才大吃一惊。原来这个篇目整个就是乱的啊,再仔细对比了一下各篇目,竟然还缺了好几篇。这样的电子书,竟然还标着精校本,也不知他们是如何精校的?不过,像这样的书,倒也并不妨碍看。一篇一篇的,虽然顺序不对,甚至还有缺漏,大约也能看出作者所写的意思来。说实话,《台湾味道》一书,虽则也写了一些让我感兴趣的台湾菜式,总觉得与逯耀东教授的美食书一样,美则美矣,却让我没有痛快淋漓的感觉。这种书反正看着也快,接着又翻阅了《暴食江湖》一书,似乎此书更写在《台湾味道》之前,看书的感觉就胜于前者。特别是论牛肉面一文,更是深得吾心,也让我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是川人,面食并非我所好,在京十多年,也未吃惯面食,最后只好落荒而逃,杀回南方,来到深圳。但面条却是川人所喜的东西,许多人家的早餐,就是一碗面条。讲究点的,就是鸡汤面、蹄花面、担担面、臊子面等等。不讲究的,就是将昨晚未吃完的菜当作汤料,然后再加佐料加汤加菜叶,简单易行,浓浓的一大碗,喷香扑鼻。记得小时家里炖牛肉或者红绕牛肉,那么第二天早餐一定就是牛肉面了。头天将牛肉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汤水正好可用来下面条。里面最好吃的就是萝卜,本已经炖得软软的萝卜,经过一晚上的浸泡,更是饱吸滋味,味道十足。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大学里宵夜的面条。那是杂酱面,印象中是碎牛肉炸的酱。每十点一下自习,就拿着饭盒飞奔到食堂二楼,排队等待品尝这碗面条。早已饥肠辘辘的我,在图书馆里已经对这面条做了千百次的想象,已经将它的每一根面条,每一颗粒肉丁,每一粒葱花,每一滴汤汁,都让它们在舌尖的味蕾上绽放过。但甫进饭堂后那股独有的氤氲之气,还是将我再次击倒。那可怜的二两面条,怎抵得过我如狼似虎般的蹂躏,很快就香消玉殒于我的口腹之中。晚上能有二两面条作宵夜,对于当时的我已是很件很奢侈的事了,哪还敢想要更多?我常常也以晚上不上图书馆,就不能吃杂酱面来惩罚自己。直到婚后生病,太太问我想吃什么,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这碗杂酱面。后来去了大学一次,可惜原来的那个食堂已经拆掉了,做面条的胖师傅大约也早已回家养老去了。在京城,在食堂里第一次吃到北京的炸酱面。耶,北京也有杂酱面?当时心中颇喜,终于在吃了那么多难吃的馒头后,能畅畅快快地吃碗杂酱面了。不过面一打出来我就有些傻了,怎么面条没有汤?当即要求师傅加上汤。师傅带着疑惑看着我:“这可是杂酱面哦。”然后给我从锅里舀了一勺面汤到碗里。这后来成了一个笑谈。在京十多年,就一直未将这个京式杂酱面喜欢上。看着太太隔段时间就要吃杂酱面,即使到了深圳也是如此,吃时总是甘之如饴的模样,我始终不解,真好吃吗?北京的面条还有一种就是打卤面,对于我来说,接受的程度还算高一些。当然,在北京也有让我记忆深刻的吃面经历,而且还是牛肉面。九十年代初,北京街头突然出现了加州牛肉面大王的牌子,最早是在东四的一家店面,旁边就是肯德基。每次去那里,都能在店门前看到排长队,这在当时的北京是非常少见的。我去尝了一下,感觉到有家乡的风味,由此这个面馆也就成为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父母由四川来北京,我也带他们去了这家店。比较偏爱家乡味的父母,对于这家的面条也觉不错。只是每碗三块八毛钱的价格,让他们有些吃惊。在我们老家,当时一碗面条顶多也就是一块钱左右。这家牛肉面在北京越开越火,开了一家又一家,每家顾客都不少。去年到北京,看到还有这家店,于是又踅进店里叫了碗牛肉面。一吃之下,远非我记忆之中的味道,称不上美味,只能说是还可以一吃而已。店里的客人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价格更是上涨到了十多块一碗。这家店叫美国加州牛肉面有些奇怪,也引起报刊的讨论。后来才得知,这个牛肉面是台湾人开的,与焦桐在《暴吃江湖》里提到的牛肉面,应该是有血缘关系了。其实台湾的牛肉面也非本土所产,而是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由各地老兵融汇各地特色,创造出来的一种聊以解思乡之渴的美食。这样的美食在台湾还不少。前次去台湾,一位老记者很自豪地告诉我,你们四川的火锅不如台湾的火锅好吃。我相信他的说法,可惜行程匆匆,未及品尝。其实,每个地方美食不都是融合了其他地方的风味而成的吗?前些年由于工作关系,走南闯北,走了不少地方,也吃过各地许多不同的面条,但留下记忆的并不多。一次冬天去山西,到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刚放下行李安顿下来,主人即带着我去品尝当地的面条。林林总总摆了一大桌,都是各种各样的面条。心情大好,起筷即食,将每种面条皆品尝了一下,不觉有些失望。虽然面条看似很丰富,长的短的,宽的窄的,粗的细的,蒸的煮的,手擀的刀切的,但味道却只有一种。不如南方的面条,有着丰富的浇头,滋味自然不同。兰州牛肉拉面初到北京时,也曾经常去吃,吃过不少家店,一直喜欢不起来,觉得有些清汤寡水,味道很不厚重。直到前年去敦煌,从兰州坐了一晚火车到嘉裕关,天刚蒙蒙亮。导游带我们到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吃早餐。店不大有些破败,待堂倌端上面来,一尝之下,竟有惊艳的感觉,以前对于兰州拉面的不喜,也一扫而空。不过,从敦煌回到兰州时,东道主在当地最大也最豪华的兰州拉面馆请我们吃拉面,尽管店面富丽堂皇,每碗面叫价低则四十八元,多刚上百元,可惜吃过之后,让我对兰州拉面的好感又消失了。河南的羊肉烩面味道尚可,只是做得太粗糙;西安的BIANGBIANG面,据说这个字是中国最复杂的一个字,文化是有文化,吃过之后觉得不过如此。看过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到苏州之后也去吃了朱鸿兴,味道还真是不错,但也未如小说中所写那么让人难忘,也许不是头锅面的缘故?吃面讲究时辰,可能还真有些道理。上次去镇江,吃了当地最有名的锅盖面,汤浓面韧,滋味十足。特别是浇头里的鳝鱼丝,异常的鲜美而弹牙。第二天离开镇江之时,我早早地起床,放弃了酒店里的早餐,想再去吃一碗鳝鱼面。不过当面条端上桌时,却让我大失所望。远没有昨天的滋味,而那鳝鱼更是既面又粉,一抿即烂,透着一种不新鲜的感觉。想来,昨天我们吃的是当天的鳝鱼,而今晨吃的却是昨天未卖完放进冰箱里冻过的鳝鱼了。看来起早也不一定能吃到好的东西。到广东之后,这边面倒是少了,粉多了起来。不过,广东的面,也是别有滋味。吃过汕头的干拌面,面上面放着几片卤肉,就着一碗鱼丸汤,又香又甜。还有潮州的牛杂面,很浓的姜味中透出牛杂的鲜味,让人欲罢不能。当然,最有名的是云吞面,在面条里面放着馄饨,各有各的滋味,而又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吃得最美味的云吞面,是在两家小面馆里,一家在广州的上下九,一家在香港的新界的一条小巷里。听说在香港最有名的云吞面,在港岛的铜锣湾,曾经路过,人多未进去,有空一定去尝尝。当然,吃了这么多的面,最好吃的面,就我而言,无疑是香港。任何一家小店里做出的牛腩面、鱼蛋面,都让我觉得美味非凡。浓浓的一碗面条里,其实包含着中国美食的精华。中餐里火候的掌握与对食材的精挑细选,在面条中体现得最为完美。将百味调于一碗之中,让各种不同的滋味既各自溢出,又能融合成一体,要做好还真是不容易。即使是最简单的一碗阳春面,很少的调料,除了葱花,别无浇头。但要将这简单的调料的滋味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还真得用心才行。面条也是最能让人留下记忆,浸透情感的美食。日本池波正太郎在他的《食桌情景》中写到,他的奶奶最喜欢他所下的面条,临死时也念念不忘,直到吃到那碗面条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去。焦桐在书中对牛肉面的描写,也是饱含着感情,也浸透着记忆。也是他的这碗牛肉面,才引起了我对于面条的记忆,这种记忆让我咀嚼着生活的美好。看完焦桐的两本书,本来想写篇书评,未承想却写成了我的美食经历。不过,我想,这也许正是焦桐的美食书成功之处吧。如果一本谈美食的书,却勾不起读者肚中的馋虫,引不出读者心中关于美食的记忆,那么这样的美食书还有什么情趣呢?

华丽痛快的美食散文

焦桐的第一本美食散文,读来爱不释手,畅快淋漓。书中对食物的热爱,融合进艺术的眼光,文字贴切和谐,好似利索的刀功,断的及时;又好似颗粒饱满的白米饭,衬托出食材的华丽。每读一章节就越发欣喜,内心的满足与狂喜竟让我时常忍不住放下书,来回在房间奔走,待情绪平静方能继续阅读。


 暴食江湖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