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自由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外国法律 > 积极自由

出版社:中国政法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62039464
作者:[美] 斯蒂芬·布雷耶
页数:13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们也无法经过纯粹概念论证的运用找到答案。例如,46有些人主张“金钱就是言论”,有些人则主张“金钱不是言论”。但无论哪一种论点都于事无助。金钱不是言论,金钱就是金钱。但金钱的开支可以使言论得以实现,而且金钱开支经常是交流信息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政治语境内。法律如禁止金钱开支,则可以有效地压制该信息。简单地指出竞选捐款的规管抑制了那些愿意超额捐款的人们的政治“言论机会”,这也并未解决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问题在于,规管立法是否是因限制“言论自由”而被禁。如要宣布由捐款规管所造成的损害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证成,只是在表述一种终极的宪法结论,这并不是解释基础的理由。但是,一旦我们打开视野,开始思考联邦宪法的民主目标时,我们就可以不那么困难地得出一种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将第一修正案理解为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积极自由或“参与式的自治政府”的保护,那么该修正案所保护的就不只是个人的现代自由。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轻快、明畅、富有激情,作者以自己的信仰提供了一种激发论战、同时引人入胜的论证,在我们民族关于最高法院在美国生活中的角色的永恒辩论中,本书必将获得它的光荣位置。  ——《新共和》里程碑式的贡献!《积极自由》有助于澄清当下有关法院之争议中的利害关系,正确地强调了在这些争议背后存在的共同立场。  ——《华盛顿邮报》《积极自由》告诉我们,我们更加需要的不是能动的法官,而是积极的公民。  ——《纽约时报》《积极自由》所影响的不只是公共辩论,而且将影响法律人处理案件的技艺。  ——《华尔街杂志》

内容概要

田雷,现任教于山东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曾译有《法院与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事故共和国:残疾的工人、贫穷的寡妇与美国法的重构》(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斯蒂芬·布雷耶,自1994年起,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在此之前,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出版有《打破恶性循环:政府如何有效规制风险》、《规制及其改革》等行政法领域内的经典著作;自1980年至1994年,布雷耶为联邦第一巡回区上诉法院法官,并在土990年至土994年担任该院首席法官。在任职最高法院后,布雷耶成为自由派宪法解释理论的代言者,并在2005年出版《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一书。

书籍目录

1 致谢
l 导言
10 第一部分 主旨:积极自由
10 第一章 主旨之考察
12 第二章 一种解释传统
16 第三章 宪法简史
28 第二部分 应用
29 第四章 言论
44 第五章 联邦制
53 第六章 私隐
61 第七章 纠偏行为
70 第八章 制定法解释
85 第九章 行政法
91 第十章 小结
93 第三部分 回应原旨主义的反对
108 后记
111 译后记
114 索引

编辑推荐

《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是美国法律文库之一。

作者简介

本书论述了美国宪法基础上的积极自由原则,此处所指自由,不仅指免于政府强制的自由,而且包括参与政府过程的自由。作者认同将古代的自由和现代的自由结合起来的观点,同时强调古代人的“积极自由”概念,即“积极且不间断地参与集体权力”的权利。
本书论证了当法院在解释宪法与制定法的文本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宪法的民主性这一命题。该命题包括众所周之的有关司法节制的论证,即较之于立法者,法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人民必须培养起自己的“政治经验”,必须从“他们自己错误的纠正中”汲取“道德教育与鼓励”,法官也必须表现出质疑、谨慎与节制,此所谓“自由之精神”。
当然,本书的命题超越了经典的论述,在联邦宪法之民主主旨内,包括一种司法权力的来源,一种更为有效的保护古代与现代自由的解释方法。在讨论积极自由的角色时,本书展示了这一宪法主旨影响着法官对宪法文本的解释。

图书封面


 积极自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布雷耶大法官 积极自由:责任,参与,工具 言论、联邦制、隐私、制定法、行政法
  •     从促进人民参与民主过程的角度对“活的宪法”所作的一种阐释
  •     布雷耶大法官作为美国联邦法院中著名的自由派大法官,在本书中阐发了自己对美国宪法的解释观念和操作方法,即公民的积极参与对于自由的维护以及宪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书太薄,写的比较简单,不是很有新意
  •     本书内容不多,较薄,容易看完。
  •     布雷耶的成名之作
  •     文笔精炼是挑选美国大法官的一条标准,此书是体现
  •     買事故共和國的時候順手買了,依然是非常有看頭。準備整個系列都收回來。
  •     作者很有学养,有很多专业性的东西,搜集了相关很多资料才明白
  •     虽是小册子,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美国法律文库都还算得上是精品,译的也不错。这一本虽然单薄了点,但内容还是值得一看。
  •     集中诠释了积极自由的涵义 如译后所言 篇幅很短 智慧很长
  •     积极自由作为民主自治增量的一种解释进路,以目标和效果作为解释的方法,似乎前者更优先。但我怀疑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脱离文本,因此就需要考虑到当下的价值观,使之不过于激进。另外,里面的案例很简略,涉及范围又广,好些木有看懂。。。
  •     美国的法学给我的印象就是用于调节人际关系乃至政治关系的,大陆的法学还停留在青天大老爷阶段……
  •     #隔行如隔山#
  •     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美国法律文库),一本好书!!
  •     这必定是本伟大的小书,论及美国法学界能动司法主义和原旨主义的永恒辩论观点。但是啊,举例的地方我基本都木有看懂啊啊啊啊。
  •     有很多感触
  •     送货挺快的。书挺好的
  •     老汉来讲座时顺手翻了翻
  •     有时候,一本书的厚度根本无法标识它能涵盖的内容。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只有一百多页就小看它,要不了多久你就会被它的硬度磕得头破血流。——显然我的前提是:你是一位认真的读者。
  •     布雷耶处事方式很认同,
    是人生追求的偶像
  •     何帆推荐。这么薄一本书说清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宪法的应用和解释。字体很大,书后有相应英文索引,注释也多为引用。定价太低了,如果有可能希望能继续出。
  •     breyer的左派议题有时候说服力不够,在强辩。翻译读着不够顺。
  •     美国大法官的书,值得一读!
  •     本书不适合本人这样的门外汉......
  •     主要还是阐述布雷耶自己的宪法解释理论,黑literalist黑得也不过瘾;内容不深刻。翻译还成,马马虎虎。
  •     字字珠玑的小册子。本系列书的出版姑且算是江少数令人愉快的政治遗产。自由为纲,民主为器,宪法为盾。至于由积极自由进化为消极自由,此为大同治世。
  •     宪政主义的首要功能在于保障消极意义上的自由,即让所有公民免于暴政强制的自由。但本书论证,宪政主义还应该促进所有公民去实现他们各自理想中的自由,只要他们相互不妨碍。
  •     作为美国最高法九人里面liberal的主要代表,布雷耶大法官在《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中阐述了其所秉持的积极自由(active liberty)理念在解释宪法上的实用意义--两百多年前制定的宪法对21世纪的案件缺乏现实意义的指导,因此在释法时应当从是否有利于公民参与等方面进行考虑。相对于现代自由,或市民自由,即公民免于政府的自由和权利,而积极自由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不可避免地,布雷耶在书中不失时机地对斯卡利亚大法官(刚逝世)所信奉的宪法原旨主义(originalism)进行了抨击。比如,布雷耶指出,宪法第一修正案应用在言论案件上应该有更高的弹性,可视语境而言,可以区别政治和商业言论等,而原旨主义更倾向于一棍打死。再比如在affirmative action(在教育上为少数族裔
  •     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
  •     所谓积极自由,即公民有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之自由。在法律中,最根本的在于联邦最高法对公民宪法性自由的保障。作者秉持的积极自由,要求法院节制,司法尊重国会,承认大众变革的需求和要求。他反对将宪法视为过去世界的静态指引,而主张宪法的原则可以被调适以适应未曾遇见的情形。
  •     挺好的书
  •     看到盒饭推荐的
  •     翻译的太苦逼,读的很辛苦,薄薄一本书,看了三天才啃完
  •     专业书。不错!
  •     布雷耶大法官的作品,值得一读。纸张也很不错。
  •     译笔很好。用译者在译后记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就是“智慧很长,来头不小”。应该会再读,一是这本书确实不错,二是有些章节还没有完全读懂。
  •     说实话 能读懂的只有少数。。。
  •     五星推荐
  •     宪法解释的民主指导原则,目的论解释
  •     宪法解释对于美国学者的诱惑和挑战,是不是就象哥德巴赫猜想对于科学家的吸引力呢,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包括这些风险规制研究领域里的行政法大腕们……
  •     此处所指自由,不仅指免于政府强制的自由,而且包括参与政府过程的自由。作者认同将古代的自由和现代的自由结合起来的观点,同时强调古代人的“积极自由”概念,即“积极且不间断地参与集体权力”的权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