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与日本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外国法律 > 日本法与日本社会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562029243
作者:[日] 六本佳平
页数:361页

章节摘录

  (1)精密司法的功过  通过以上梗概可知,日本刑事司法体系运作方式的重要特征是:认真细致的取证、被告人的自白、准确无误的起诉裁量、缺乏华丽的法庭辩护、较高的定罪率等。这些又被称为“精密司法”(松尾1999:15-16)。可以认为正是由于“精密司法”,才使刑事司法准确高效、犯罪人得以圆满回归社会、抑制犯罪的发生、克服与社会发展相随而来的秩序维持难题、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等诸多好处。但是,事实却与此相反,平野(1984:423)就严厉指责说:“我国的刑事审判太令人失望了。”其批判要点可以归纳如下。  (2)公判手续的形式化  在犯罪率极高的现状下,审判已经偏离了刑事诉讼法所构想的,在检察官和辩护人的攻防下,,公开的法庭通过调查客观证据进行审理,判定有罪或者无罪的理想状态。实质上定罪的依据是检察官提供的详细调查结果,自白是定罪的核心证据,法官不是在法庭上通过询问或交叉询问所产生的供述形成直接的心证,而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通过阅读警察或检察官提供的审讯结果报告——自白笔录等材料来形成心证,这就是以书面审理为中心的做法。  (3)纠问主义的优越性  如果检察官根据周密细致的搜查,精选出自己认为嫌疑较大、定罪确定性很高的案件提起公诉的话,那么,实质上就变成了“检察官司法”了。此时需要确凿的客观证据自不必说,关于罪行和犯人的情况也需要犯罪嫌疑人的详细供述,特别要重视以把握事实真相为目标的调查取证。  ……

内容概要

六本佳平,1939年生于神户市。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65—1967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系博士课程;1970年完成东京大学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法学博士)。1970年东京大学法学部副教授(法社会学讲座);1978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退休,任东京人学名誉教授。1996—1999年任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长。1999年任放送人学专聘教授。2004年任该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著作:
译著——D. 罗伊德:《现代法学入门》(日本评论社1968年版);卢曼:《法社会学》(岩波书店1977年版);伯尔兹尼克:《法与社会的变动理论》(岩波书店1981年版)
专著——《民事纠纷的法律解决》(岩波书店1971年版);《法社会学入门》(有斐阁1991年版);《法社会学理论》(Dartmouth1998年版);《法社会学新起点》(编著,有斐阁1998年版);《法体系比较论》(放送人学教育振兴会2002年版);《法的世界》(放送大学教育振必会2004年版)

书籍目录

第1章 法体系与法过程/1
1.1 如何理解法/1
1.1.1 本书的课题/1
1.1.2 作为规范群的法/1
1.1.3 法的运行/2
1.1.4 法规范的实现/3
1.2 法体系/4
1.2.1 着眼于法实现过程/4
1.2.2法体系的定义/4
1.3 法过程/5
1.3.1 法的作用(1)/5
1.3.2 法体系和法过程/6
1.4 法的功能/8
1.4.1 法的作用(2)/8
1.4.2 法的规范性功能和经验性功能/8
1.4.3 利害对立和法规范/8
1.4.4 最终解决/9
1.5 西方近代型法体系/10
1.5.1 法体系的历史形成/10
1.5.2 西方近代型法的特征/11
1.5.3 西方近代型法的规范性机能/11
1.5.4 法体系的弊端及其界限/12
1.5.5 法的秩序原理/12
1.6 本书的整体结构/13
第2章 法文化/17
2.1 日本法文化论的脉络/17
2.1.1 法体系的要件/17
2.1.2 日本的法文化论/17
2.1.3 川岛的法意识论/18
2.1.4 对川岛命题的批判/18
2.2 “法文化”的语义/19
2.2.1 文化/19
2.2.2 法文化/20
2.2.3 法意识和法观念/21
2.2.4 作为法与件的法意~g/22
2.3 日本的法文化Y23
2.3.1 法文化的类型论/23
2.3.2 日本法的制度性特征/24
2.3.3 日本的法过程的特征/25
2.4 日本的法观念:/28
2.4.1义理秩序原理/28
2.4.2 与西方近代型法秩序原理的不同/29
2.4.3 法观念的国际比较/30
2.4.4 法文化与其他与件因素的竞合/33
2.5 法文化的历史性/34
2.5.1 传统法观念的历史背景/35
2.5.2 近代日本法文化的形成/36
2.5.3 日本法文化的未来/36
第3章 纠纷/38
3.1 法律案件处理/38
3.1.1 法过程与法律案件处理/38
3.1.2 法律案件与国民/39
3.2 法律问题/39
3.2.1 法律问题的概念/39
3.2.2 法律问题的种类/40
3.2.3 法律问题的意义/4l
3.2.4 法律问题的性质/4l
3.2.5 法律需求的弹性/42
3.3 纠纷/43
3.3.1 纠纷的社会学理论/43
3.3.2 纠纷的构成要素/43
3.4 纠纷的过程/46
3.4.1 纠纷的基础过程/46
3.4.2纠纷的现实过程/48
第4章 法使用/54
4.1 法使用的概念/54
4.1.1 法律问题和法使用/54
4.1.2 法使用的概念/55
4.1.3 法使用的形态/56
4.2 法使用的频率/57
4.2.1 法使用的参数/57
4.2.2 法使用率的测定/58
4.3 法使用的决定因素/69
4.3.1 决定法使用的个别条件和一般条件/69
4.3.2 法使用的局面与因素群/71
4.3.3 人格因素/72
4.3.4 资源因素/73
4.3.5 环境因素/75
4.3.6 法制度因素/76
4.3.7 构造性背景因素/77
第5章 纠纷处理/79
5.1 纠纷处理的方式/79
5.1.1 法体系的纠纷处理机构/79
5.1.2 纠纷处理的基本原理/79
5.1.3 最终约束力的授予/80
5.2 作为纠纷处理程序的审判/81
5.2.1 审判的固有功能/81
5.2.2 审判类型论/82
5.2.3 审判类型的特征/83
5.2.4 形式的合理的审判的功能性特征/84
5.2.5 实质性审判原理的意义/85
5.2.6 形式的合理的审判的局限,I~/85
5.3 纠纷处理程序体系/87
5.3.1 代替性纠纷处理程序/87
5.3.2 依合意进行纠纷处理的特征/89
5.3.3 合意性纠纷处理的构造原理/90
5.3.4 非正式纠纷处理的环境条件/93
第6章 法律家/96
6.1 作为专门职业的法律家/96
6.1.1 法体系的运营者/96
6.1.2 专门职业/96
6.1.3 法律家/99
6.1.4 法律家的固有能力/100
6.2 日本的法律家制度/102
6.2.1 法曹/102
6.2.2 历史背景/102
6.2.3 法曹资格/104
6.2.4 法曹二元/104
6.2.5 准法律家/105
6.2.6 外国法事务律师/106
6.3 法律家的补充和培养/106
6.3.1 补充过程的意义/106
6.3.2 日本的法律家补充制度/107
6.3.3 司法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108
6.4 法曹人口问题/110
6.4.1 法曹增员的必要性/110
6.4.2 律师增员问题的论点/114
6.4.3 司法考试制度改革/119
6.4.4 司法制度改革/121
第7章 法律服务I/125
7.1 法律服务和律师/125
7.1.1 法律服务/125
7.1.2 律师/126
7.2 律师/128
7.2.1 律师的社会地位/128
7.2.2 律师的社会背景与资料/129
7.2.3 律师的职业生活/130
7.3 律师界的实际状态/136
7.3.1 事务所的经营形式/136
7.3.2事务所共同化的意义/139
7.3.3事务所辅助人员/141
7.4 律师受理的业务/141
第8章 法律服务Ⅱ/146
8.1 法律服务的费用/146
8.1.1 律师的报酬/146
8.1.2 日本律师的报酬制度/147
8.2 促进利用法律事务的制度/150
8.2.1 法律途径的条件问题/150
8.2.2律师的报酬和权利的实现/151
8.2.3 有关其他结构/153
8.3 民事法律援助/155
8.3.1 法律援助的意义/155
8.3.2 日本的民事法律援助/156
8.3.3 民事诉讼援助现状/157
8.3.4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160
8.4 与律师邻接的法律职业/160
8.4.1 相关职业的范围/160
8.4.2 准法律家/161
8.4.3 准法律家与律师的关系/162
8.4.4 公证人/164
8.5 企业法务员/164
8.5.1 企业法务部与法务员/164
8.5.2 企业法律事务及其人员/165
8.5.3 企业法务部与企业的法使用/170
第9章 审判制度/173
9.1 近代审判制度的引入/173
9.1.1 明治维新后的审判制度/173
9.1.2 明治宪法下的审判制度/175
9.2 日本宪法下的法院与法官/177
9.2.1 司法权的独立及其优势地位/177
9.2.2 法院和审判制度/179
9.2.3 法官/180
9.3 法曹一元论/184
9.3.1 战后的改革和资历制度/184
9.3.2 临时司法制度调查会/185
9.4 司法行政和法官的独立/189
9.4.1 集权的司法行政/189
9.4.2 司法的危机/193
9.4.3 新的司法改革/194
第10章 民事审判/196
10.1 民事审判案件/196
10.1.1 法院处理的民事案件种类/196
10.1.2 各种民事审判的利用频率/197
10.1.3 民事审判的利用频率/20l
10.2在审判中当事人的作用/'206
10.2.1 审判和交涉过程/206
10.2.2 起诉的主要原因及起诉人/208
10.3 民事审判案件的处理/216
10.3.1 统计观察/216
10.3.2 和解与判决/219
10.3.3 和解处理存在的问题/222
10.4 由法官作出的法律决定/223
10.4.1 法律判断的性质/223
10.4.2 最高法院法官的判决态度/225
10.4.3 对机动车事故的处理/228
10.5 现代型诉讼/236
第11章 刑事司法和规制/242
11.1 犯罪及其发生/242
11.1.1 犯罪现象/242
11.1.2 日本的犯罪状况/244
11.2 刑事司法程序/250
11.2.1 宪法与刑事司法程序/251
11.2.2 刑事司法的程序流程/252
11.3 刑事司法程序的作用/255
11.3.1 刑事司法政策/255
11.3.2 警察与搜查过程/259
11.3.3 起诉裁量/262
11.3.4 刑事审判/270
11.3.5 刑事司法与法文化/272
11.4 规制/276
11.4.1 规制与法律的实效性/276
11.4.2 规制的社会过程/278
11.4.3 河流水质规定的例子/279
第12章 法与社会变动I/286
12.1 法与社会/286
12.1.1 法过程与社会/286
12.1.2 法规范的内容/287
12.1.3 社会变化与法的变更/288
12.1.4 实定法导致的社会变革/290
12.2 离婚与法/292
12.2.1 社会变化中的离婚法/293
12.2.2 离婚法的社会过程/297
12.2.3 离婚申请不受理申述制度/299
12.2.4 围绕协议离婚法的争论/300
12.3 农户继承/303
12.3.1 农地均分继承制的矛盾/303
12.3.2 农户继承实况调查/306
12.3.3 社会变化与农业政策的转变/311
第13章 法与社会变动11/313
13.1 土地、房屋租赁与法/313
13.1.1 明治民法中的不动产租赁/313
13.1.2 民法规定和租赁关系/315
13.1.3 租地、租房(土地租用、房屋租用)法的修正/318
13.1.4 佃耕争议与佃耕立法的挫折/320
13.1.5 围绕租地、租房的现代法与社会变动/323
13.2 雇佣上的男女平等/326
13.2.1 法理念与差别行为/326
13.2.2 判决解决/328
13.2.3 雇佣机会均等法的制定/330
文献一览/334
索引/349

作者简介

本书从法社会学角度,结合实际论述了日本的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内容上讲,不是就法论法,而是从社会角度观察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法对社会的影响。这里所谓“法”,并非指制定法学中的宪法、民法、刑法等法规范体系,而是指“法体系”,即在整体社会中,为了维持法秩序而运营相应部门的一种结构。法体系是立法、司法、法律家和法学教育等各种制度的复合体,对应于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因此,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对法规、法制度内容和法解释的论述。
本书既可以作为大学一般性教育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对法律感兴趣的一般大众的教育读物。

图书封面


 日本法与日本社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翻了一下,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不错
  •     对于法科生了解日本法与社会是相当适合的,很仔细,有比较容易读懂。很满意
  •     好书,不错。。。。
  •     内容比较宽泛,立法的社会背景论述较少,不过价值尚好。
  •     包装很好,书页质量也保持一贯的好品质,内容应该不错。
  •     基础教材
  •     研究日本社会与文化的可以看看
  •     瞎看
  •     不错 推荐购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