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洛马尔

出版日期:2012-4-1
ISBN:9787544722317
作者:[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页数:164页

内容概要

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等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意大利童话》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意大利民间口头故事的原貌,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兼具,是再现意大利“民族记忆”之深厚积淀的不可多得的作品。《美国讲稿》是卡尔维诺对自己近40年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的系统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发。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

书籍目录

1 帕洛马尔的假期
1.1 帕洛马尔在海滨
1.1.1 阅读海浪
1.1.2 袒露的乳房
1.1.3 太阳之剑
1.2 帕洛马尔在花园里
1.2.1 乌龟之爱
1.2.2 乌鸫啭鸣
1.2.3 无垠的草坪
1.3 帕洛马尔观看天象
1.3.1 黄昏的月亮
1.3.2 艮睛与行星
1.3.3 观察星辰
2 帕洛马尔在城市里
2.1 帕洛马尔在阳台上
2.1.1 从阳台上
2.1.2 壁虎的肚子
2.1.3 椋鸟入侵
2.2 帕洛马尔购物
2.2.1 一公斤半鹅油
2.2.2 奶酪博物馆
2.2.3 大理石与血
2.3 帕洛马尔在动物园
2.3.1 长颈鹿奔跑
2.3.2 帕化症猩猩
2.3.3 有鳞目
3 帕洛马尔的沉默
3.1 帕洛马尔的旅行
3.1.1 沙庭
3.1.2 蛇与人头骨
3.1.3 一只不配对的布鞋
3.2 帕洛马尔与人交往
3.2.1 论缄口不语
3.2.2 谈同年轻人生气
3.2.3 模式之模式
3.3 帕洛马尔的默思
3.3.1 世界观察世界
3.3.2 如同镜子的宇宙
3.3.3 如何学会做死者

作者简介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认同本书是“一部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并坦言“帕洛马尔的任何经验,都是我的经验”。小说主人公帕洛马尔极富想象力和思辨精神。他迷恋于对客观物体及其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大海的浪花,壁虎的形状以及月亮、星辰、草地。他不断地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性欲、死亡、人在社会中的境遇等等,探究人与宇宙的关系,世界的紊乱和秩序,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在此,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
小说出版一年后卡尔维诺溘然长逝,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帕洛马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主题:力求在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中,得出一个模式!-------------------------------------最初的想法是创造两个人物:帕洛马尔先生和莫霍尔先生。两个人物各有倾向。帕洛马尔向高,向外,向宇宙其他形式的外相。莫霍尔先生向下,想黑暗,向内部的深渊。卡尔维诺在1938年6月的一期主要评析莫霍尔性格的美国报纸上这么说本书《帕洛马尔》。作者揭示了原因:也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谈我已经写的书,而是谈我没有写的并且与已写的这本书毫无关系的那本书。但是,一个人不过不“处在否定中”,也就是说通过谈论那些为达到些这本书而抛弃的其他写书计划,他也许就不能谈论此本书本身。”可以看出,正如卡尔维诺自己评论自己的写作方式一样:正面的和方面的。此本书的怨气也是包括这个意愿的。一如《分成两半的子爵》中善良的一半与邪恶的一般的对立一样。本书创作伊始也有此意图。以上是一些背景。..................................帕洛马尔在"一个充满着破碎和刺耳噪音的世界中寻求一种和谐。“以我个人的感悟来着,分析其人物本身的特点以及对事物的看法的结构上,本书的立意在于“观察与思考”。比如:海浪,浪头与浪头的形状变化,流动模式,力求找出一种模式。他集中注意力,意图“把海浪的运动模式推广到全宇宙中”。袒露的乳房:对“不会引起误解”的幻想分析和实际里“晃着肩膀的离开”,展现了一种不饿固定的模糊的理解;乌龟之爱:专注于心灵生活,获得理性的认识。试图解出,乌龟的接触爱爱,到底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还是只是一种机械的奴役,程序的一部分?试图模仿乌鸟的啭鸣,来与之交流。草坪,是一种集合。然后又把这种对于草坪的集合理念模式扩展到全宇宙。.......帕洛马尔一步一步的观察,思考,为了达到智慧在行动着。他的名字来自于一天文观测台——那个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宇宙的地方,颇有深意。可我们都知道,仅靠以天文观测台只是仅仅能了解到宇宙的一小部分。帕洛马尔这种想把所见所想都推广到宇宙,找出一种和谐状态的模式,是不是又暗示着什么呢?“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外表,才可以进一步去探索它的内部。”鸟儿这样想,帕洛马尔也这样想。但是,事物的外表是不能尽知的呀!譬如,鸟儿的队列规则,壁虎捉飞蛾的姿势,对奶酪的分类,事物与顾客间的联系,哪一样可尽知?帕洛马尔的小女儿厌倦了长颈鹿,拉着他去看企鹅。而帕洛马尔坦言企鹅,却钟情于长颈鹿。是的,他周遭的世界都是这样那样的不协调的。在这样杂乱无章的变数中找到一种是自己的思想处于和谐状态的模式:难,难,难!蛇与人头骨:不可能不思考,可思考就意味着解释,二一个解释有意味着另一个解释,如此下去。不配对的鞋:难道这种不协调是遗传下来的不平衡?观察继续,思考继续......于是,怕罗马人开始缄口不语,这与人人都想发表自己看法与观点的时代的其他人不同。尽管他知道有时候某些事更适合讲出来。于是帕洛马尔也体会了年轻人的生气,并得出”两种立场不存在矛盾“的结论。帕洛马尔试图建立的模式是下面这样的:1,思想上建议一种模式;2,检验此模式是否与实际适合;3,调整是模式与现实相吻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帕洛马尔都需要女里保持自己的心情无动于衷或漠不关心。他细心调整模式目标,行为准则开始渐渐改变。.......可渐渐的,思考继续,帕洛马尔意识到“模式”这种东西其实是一个城堡。于是,他把头脑中的模式一抹而尽。开始在观察各个不便控制难以均一化的现实,形成自己的新的对于这个世界的食物的看法。但,采取行动还是观望,接受还是拒绝,讲话还是沉默?悟了一顿之后,帕洛马尔最后得出:世界才能解释世界。是通过人的眼睛来观察,并且解释的。我们自己的意图里想达到的结果,其实并不存在。他开始欣赏这种人:言行自若,恰如其分,能与人与社会环境和睦相处,好不拖泥带水。他也知道了唯一的出路:致力于对自己的了解,吧望远镜对准自己生活的轨道而不是星辰运行的轨道。“宇宙,是一面镜子。”帕洛马尔开始想到死亡之于世界,世界之于死亡。人的死亡是一个封闭的集合,这个集合完全属于过去,不属于未来。帕洛马尔为了一步一步大袋只会而开始行走(观察与思考)。他还没有达到。____________很多人对于这本书的解读是这样。大致如此!ps:卡尔维诺化身为帕洛马尔,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小说出版一年后,因卡尔维诺溘然长逝,《帕洛马尔》成为绝响。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记叙的完全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     断断续续看了三遍。第一遍收获是忧愁,想着卡尔维诺到年老时也开始变得忧愁,也开始思考一些扰人思绪的却又无解的问题。不再如我们的祖先那般轻盈了。话题似乎都开始变得沉重和无望。第二遍开始有些懂得,他一方面作为一个旁观者,一方面深入思考,但他对所有物件却保持着一种尊重的态度,正是因为这样的尊重,让帕洛马尔显得有些神经质和优柔寡断。如果单从一块石头来看,它只是一块石头,不具有任何意义,所谓意义都只是我们的妄加猜测,都是我们狂妄的施加。因此这些帕洛马尔只能留在脑海里,以流动性的形态加以想象,或者以类似扭曲的方式尝试阐述。更多时候,对于同类,他选择了三缄其口。沟通或者达到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能的。第三遍,越加喜欢这本书了。喜欢或者更加心疼帕洛马尔,也想观察他的世界,在他观察世界的同时。世界如此之大,我们的时间却如此有限,你深怕错过每一件美好的事物,也深怕辜负了每一件美好的事物。所以才会站在海岸边,站在阳台上,待到你觉得它们不需要你时才离开。可是,它们真的会在乎你的观察,你的思考吗?你始终带着善意猜测着这个世界,想和这个世界和身边的同类达成和解。努力地尝试,然后低下来,默默地又回到自己可以观察的世界里去。有一种说法是慧极必伤,大概是因为你已经想象到如果人类的皮肤是透明的,我们看到的将是一系列的倾轧和吞咽。不设置模式,因为生活现实是那么的无理和难以捉摸,你所能做的就是坚持某些原则,以其流动性的形态,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再选择是做或是不做,是表达还是沉默。大概不是每个人都像帕洛马尔那样诚恳天真地思考着这么多问题,但似乎这是这个地狱里不属于地狱的一部分,因此想保护它,使它有空间,使它免于恐惧。于是想拥抱那个叫卡尔维诺的老少年。
  •     大多数人从来就没有将双脚离开过泥泞和污秽之中,灵魂被沉重的肉身束缚,而肉身又被泥泞焊住,无法腾空,无法飞升。而有少数的人能抓住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抽离出来,最起码让自己的一只脚腾空,迈入宇宙和永恒的无限之中(即使宇宙和永恒仍是不可知的)。显然,卡尔维诺是后者。避世者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到:“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 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和一些伟大的作者一样,卡尔维诺愿意戴上面具隐身于自己的故事之中,而不愿意将自己的生平琐事置于人前,这对某些喜欢考据作者生前生活情形的人来说有些不幸。但是一个真正的作者从来都是靠自己的作品来说话的,所以你想知道的往往不是那么重要,作者真正想告诉你的也都在他的作品之中。而在另一个地方,卡尔维诺认同本书是“一部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并坦言“帕洛马尔的任何经验,都是我的经验”,所以实在对卡尔维诺的生平着迷的话,可以通过此书来略窥一二。“生长在这个混乱而拥挤的世界上,帕洛马尔先生力求减少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并且为了不刺激自己那易怒的神经,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感受。”见1.1.1。“帕洛马尔先生因难以与同类搞好关系,感到非常苦恼。”见3.3.2。在此书中,卡尔维诺反复提到帕洛马尔对于与外部世界即同类们接触的苦恼,如果按照“自传”的视角来看,作者本人也有着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无疑使得卡尔维诺更愿意做一个避世者。在卡尔维诺描述自己在巴黎隐居生活的文章《巴黎隐士》之中也写到:“当我所在环境让我自以为是隐形人时,我觉得无比自在。”同样的,在文字中卡尔维诺也是一位隐者,他隐居并栖身于自己的作品里,当他以第三人称描写帕洛马尔的时候,他既是讲述他自己,同时他又像一个隐身的旁观者那样无比自在。观察者博尔赫斯在《小径交叉的花园》里说过:“一个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敌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另外时刻的敌人,但是不能成为一国之敌,不能与萤火虫、花园、流水、风儿为敌。”这给作为观察者的帕洛马尔写下了很好的注脚,作为一个避世者的帕洛马尔(或者卡尔维诺),在远离了人群(自己的同类)之后,他转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而在此书之中更有大量的篇幅在描写他对客观世界的视觉经验,以自然界的各种形体为对象,精致而细腻的描写了自然世界中的各种意象,同时在这些意象之中加入了自己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在描写海浪的时候,他注意到“每—个海浪扑向海岸之后的回潮,也具有一定的力量,阻碍着继之而来的波浪。”继而想到“是否是要使波浪倒转时间倒流呢?是否是要超越感觉与理智的局限去发现世界的真谛呢?”在描写观察一个沙滩上的裸胸女人的时候,卡尔维诺写的妙趣横生,将无比纠结又优柔寡断的帕洛马尔先生的心态描写的十分戏剧性,这样一个心思细腻的人真的是考虑了太多了,一方面他谨小慎微迂腐可笑,同时又对社会思想开放持赞同态度,另一方面他善于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甚至怕自己不去看那女人会让那女人对自己的美产生怀疑并失落。最后再被误会之后痛苦的得出结论:“陈腐的习惯势力阻挠人们正确对待这些最开明的思想。”在看这一节的时候真的充满了趣味,某一刻会让我想起自己在生活中所面临的与此类似的情境,不禁莞尔。文中后面对于乌龟交媾、乌鸫啭鸣、月亮、星辰、壁虎、椋鸟入侵、动物园等等的描写,卡尔维诺也都是写得细致入微又充满启发性,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称职的观察者的观察是可以何等的别开生面,妙笔生花。中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说过:“有些人来到世界是想传宗接代,有的是来享乐的,有的是来索取的,而我是一个旁观者,只想好好来这个世界走一走。”而帕洛马尔正是这样的一个旁观者,而且在观察的层面上走得更深更远。省思者从上面所谈到的作为观察者的帕洛马尔在观察的同时加入了自己各种形而上的思考,就不难得出它同样是一个沉浸在思维领域的一个深沉的省思者。他的思辨涉及宇宙、时间、无限、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及思维的性质等因素,此刻文字陷入了沉思默想。正如作为一个避世者使帕洛马尔很适合当一个观察者,作为一个杰出的观察者也为他做一个优秀的省思者服务。他的观察不只是局限在表面,而是总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出来。当然他除了描述大自然之外,他也思考处事待人,写沉默的交流方式,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矛盾,社会的模式,人的行为准则等等。最后他把笔头直接指向最为宏大的主体,整个世界,宇宙,直至死亡。作为一个将死之人(此书完成于1983,卡尔维诺死于1985),在此书最后一章节“学习死亡”之中充满了对于死亡的各种沉思默想,这一点无疑显得颇有意味。对于死亡的思考,每个人都会遇到。年轻人在经历了身边的人的死亡之时,会感到迷惑不解,想要寻求答案,但是中国的大圣人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此时的寻求往往无法深入,且已陷入彷徨和迷惘。而对于一个已经差不多活完一生的老人而言,谈论死亡是否可以说更加适合一些呢?在经历了一系列对死亡的思考(包括从个体的死亡联想到整个人类的灭绝以及人类智慧的最后消失)之后,此节最后一段(也是此书最后一段)这么写的:“他决定开始着手描述自己一生中的每个时刻,只要不描述完这些时刻,他便不再去想死亡。恰恰在这个时刻他死亡了。”这样一个略带玩笑般的结尾,有些滑稽,但是否也在暗示着即使知道“生”了,死亡也是不可谈论的呢?或者他的寓意是你不到你死的那一刻你就仍然没有过完你的一生,所以你仍然不能说你是完全了解“生”的,“只要不描述完这些时刻,他便不再去想死亡”是否也可以换个方式说:“只要没有完全活过,他便不能去想死亡”?也许1985年9月16号之后的卡尔维诺能告诉我们答案,但是他也已经永远的沉默了,不复言说,不可言说了。最后说一下这本书的写作手法,这本书被列为卡尔维诺的小说之列里,和《马可瓦多》那本书一样,也是一种糖葫芦串式的结构,节与节之间并没有多大的情节联系,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品读。但是这本书在结构上,在章节之间有一种比《马可瓦多》更为精心的安排,是按照主题和思维的推进深度来谋篇布局的。作为卡尔维诺最后的作品之一,这本书太过轻盈也太过厚重:轻盈的是他思考的东西脱离了庸常的世俗烦琐而走向了更高的层面,而厚重一方面则因为这种更高层面的宏大的形而上思考在此书之中是如此的密集所以给这本书带来了阅读难度和很高的含金量;沉重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卡尔维诺在经历所有的观察省思之后,似乎并未得出一个很好的答案,反而流露出一种近似虚无般的茫然,当他抬起脚迈进了广阔与无限之中,他也不可避免地迈向了虚无。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普通 最后几节稍微有点意思
  •     卡尔维诺的笔尖化作成三菱镜,把看来平淡的事物分解成七色花,细微,多维度,深入。帕洛马尔阅读海浪的方式,对袒露的乳房的态度,对交媾的乌龟,乌鸫啭鸣,月亮和星辰的观察,对城市商品和动物园里的动物的解读,以及人际交往和死前默思。
  •     这部神作,怎么说呢,现在如果有人初读卡尔维诺让我推荐一本书,我会毫无疑问推荐《帕洛马尔》(我喜欢它胜过《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卡尔维诺都实在是太让人惊艳了,他把“观察”做到了极致。找不出语言来形容,六颗星。
  •     2016年7月8日
  •     一个人为了一步一步到达智慧而开始行走。他还没有到达。他像那个弱小的欧律狄刻已渐渐沉入了自己的冥府。
  •     不嗑药能思考到如此,帕洛马尔先生是确实有着奇妙的才能的。
  •     卡尔维诺|物是物——不同的观者不同的对待解读方式,有人想象思辨,有人无意延伸——花非花|在卡尔维诺眼中,平平常常的东西能延伸出一个宇宙,有人说是无病呻呤,但就像他说的,人总不能停止思考|[“一个人为了一步一步地达到智慧而开始行走。他还没有到达。”]
  •     伍迪艾伦式碎念哲学思考。起初因太唠叨无法继续,坚持之后会越来越精彩。
  •     学者的自娱自乐的思维游戏
  •     帕洛马尔的脑袋是一枚哲学放大镜。
  •     非常有意思的一场哲学思辨
  •     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卡尔维诺真是难以预料的一个人呐
  •     失眠,读完这本依旧失眠。不该喝太浓的咖啡。帕洛马尔先生喝咖啡吗?壶底的咖啡渣也是浓缩的宇宙图景。
  •     只能对某些文段和语句有共鸣,整体感觉:帕洛马尔怎么想的这么多……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有这么多思考,真是厉害啊……
  •     如同一个我。
  •     如此厌倦又如此热爱的日常啊
  •     太博学了,真厉害
  •     描述-美学-哲学的三重境界似乎暗合柏拉图认知-情感-理智的三层组成,而本书中类似的主题深化在3^3的不同层次上进行,具有与黑格尔《逻辑学》相似的3-递进结构,并形成科赫曲线式的分形图案
  •     意象隐喻好多。
  •     果然名不虚传
  •     阅读这个世界
  •     《帕洛马尔散文选》
  •     原来以前看过2017.2
  •     据说,这是卡尔维诺最易懂的一本。啃完这一套书还真不容易。
  •     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哲学随笔。帕洛马尔是卡尔维诺的化身。关于宇宙与万事万物的随想:采取行动还是等待观望,接受还是拒绝,讲话还是沉默。
  •     帕洛马尔先生觉得自己有一位不知姓名的难友在与他一起跛足而行,可是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一个人像他一样有长久的望月人的悲哀。他是世界上最后一只白猩猩,忍辱负重的扮演这个独特的角色,占据着整个稍纵即逝的时空。
  •     哲学家的日记?对于这本书的评价,不如我就三缄其口吧!
  •     有时候我会想到人类文明的几千年,这几千年不过是一个人死去另一个人出生,假如每个人活100年,历史只是几十个人的生死罢了。可是一沙一世界,一念一永恒,时间却又如静止般不前进。对于太阳来说,它存在多久了呢?
  •     乳房那篇最搞笑!
  •      “在这日趋解体的世界上,他想拯救的是最脆弱的东西。”“如果万物存在的目的只为了变成语词,那么他如何才能自圆其说呢?帕洛马尔先生已感到惶惑不安了。”想带一本卡尔维诺进入坟墓。
  •     很久以前我们都和帕洛马尔一样。如今电子产品更多的取代了好奇心,思考。
  •     卡尔维诺真是每一本都是实验,丝毫不屑于重复自己。
  •     这本书以后你一定得重读几次。
  •     有趣。
  •     没想到多年后再读卡尔维诺竟然如此亲切,竟然悠悠的爱上,却不知如何说他的好
  •     看了新版《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实在太喜欢这一系列的手感,所以全部买回来。
  •     真他妈经典啊,看不懂!
  •     一个人在二十岁和六十岁,脑回路究竟会有怎样的区别呢。
  •     重读纸质版,还是觉得没有读懂,但是依然很享受~
  •     一本哲学思考的小书,对生活中各种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美中不足的是,帕洛马尔要是个科学家就好了,因为他的思考基本都是来源于观察,而观察并不能完全代表科学。书中许多地方他的思考都可以用科学的观点加以定义或是解释(可能因为我是工科生才有这样的想法吧(>_<)
  •     与其说是小说,更像是随笔。
  •     个人意识絮语,需要寂静无忧的心才能体会。暂且草草略过一遍。
  •     11.3 对世间万物现象的观点
  •     没大看懂,但还是觉得哇哦作者的思维好复杂啊
  •     当帕洛马尔先生准备好开口说话的时候,他闭上眼睛,死了。9/10.
  •     层次渐进,卡尔维诺的思维感觉有点超出想象,对某些场景的描写很写实,可以看出下了很大功夫,结尾超级赞,有点戛然而止的恍惚感~
  •     聊SUMI博论和前年的发表,重读打卡
  •     四星半。美妙的形式和相称的内容。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好,第三部分比第二部分好。3.1.3、3.2.1、3.2.2、3.3.2、3.3.3 中。
  •     说出了我想却无法表达的话 我得拜拜这位大神
  •     生命的最后,能说的,还是只有迷惑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