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廷洪摄影作品集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12205651
作者:孙廷洪
页数:163页

内容概要

孙廷洪,1941年出生于温州。青少年时期开始学习绘画,后又爱上摄影。1962年,进入温州市轻工机械厂工作,业余喜欢端着国产的“海鸥”牌照相机,四处拍摄。1992年,移民卢森堡。他带着相机游走欧洲,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影展,并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现为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会员。

作者简介

见到孙廷洪时,他正在整理自己的摄影作品。那散落一桌的作品,记录了他双脚丈量过的土地,也见证了他跨越半个世纪的摄影足迹。
孙廷洪十分低调,拍了大半辈子的照片,从未出过作品集。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孙廷洪摄影作品集》近日终于结集出版。按孙廷洪的话来讲,就是“总结归纳自己的作品,给自己交一份卷子。”
这本作品集,收纳了孙廷洪160张作品,包括100张国外风光照和60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温州及国内的影像。
“孙廷洪的许多黑白佳作都是用国产海鸥牌相机拍摄的,他的这些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艺术特征,是有价值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袁毅平在该书前言中如是说。
“温州这些老照片是我珍藏多年的,其中有记录性质的也有创作性质的,希望看的人能想起老温州,记起以前的事。”翻阅自己的旧作,孙廷洪打开了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温州老城记忆。
高峰期的小南门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南门桥是市区的交通要道。那座长不足百米,宽不过6米的桥,从早上7点开始至9点,都会经历一次漫长的高峰拥堵。赶着上班的人、急着上学的学生、忙着吆喝的生意人、运送石子水泥的工人……形形色色的人在桥上艰难地挪动前行,成为小南门桥独特的风景。《高峰期的小南门桥》《水泄不通》和《无奈的捷径》,都是孙廷洪站在桥边,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的拥挤的小南门桥。
当时,孙廷洪在温州市轻工机械厂工作。小南门桥是他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自然成为这个“高峰队伍”中的一员。每天清晨6点多,孙廷洪便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去单位。一踏上这座桥,孙廷洪就有种“望眼欲穿”的感觉。
“现在高峰期大家是坐着等,那时候可是眼巴巴站着等啊。”孙廷洪说,挤在桥上,是他每天最烦恼的时刻。那种拥挤,是近乎无法挪动的拥挤,是真正的水泄不通。桥面上不仅有人,还有公交车、自行车、板车、推车,甚至有杂乱的箩筐等。从人流中一眼望去,都是人头。尤其是夏天,挤得汗流浃背,倍感烦躁。在一个多小时的拥挤和等待中,周边的一些人和事引起孙廷洪的注意。
“你看看,这里就是现在的巴黎大厦,那时候只是个水果摊。”孙廷洪指着《高峰期的小南门桥》上的右侧简易棚介绍道,水果摊经常被人群挤翻,摊贩无名火也不知向谁发,只能无奈地摇头,低身收拾残局。
有人等得急红了眼,就扛起自行车,爬上桥栏,走起“钢丝”。不过,没走几步,还是得下来,因为没人敢去挑战“被挤下水”的尴尬。
有拥堵的情况,就有解决拥堵的“生意经”,渡船算是捷径。在《无奈的捷径》里,五六艘小木船停靠在岸边。一艘船上,两三个人携自行车摇摇摆摆地渡河,这与远处拥挤的场景形成反差。但是,走捷径,是需要代价的——渡一次河5毛钱。“5毛钱在当时也算不少了,大概能买上一小盘肉。”孙廷洪笑着说,每当看着这几张照片,耳边就会响起那吱吱作响的船桨和船老大的笑声。
虽然小南门桥在上班时间极其拥堵,但是傍晚时分却显示出几分宁静,内河码头就在小南门桥边。一个黄昏时分,孙廷洪闲情漫步于小南门桥,见到十几艘船只并列停靠在岸边。夕阳倾泻在河面上,别有一番韵味。于是,他拿起相机,拍下了《小南门内河码头》。孙廷洪说,温州市区水网密集,内河码头是内河的交通要道,当时去瑞安、茶山、梧田、南塘等地,都得搭乘这儿的“小火轮”(船)。
那个年代的别样热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生活有着简单的热忱。这份热忱,有着那个年代特殊的印记。
孙廷洪的作品《车间里的会场》《铸入坚强的意志》《表决心》《精神奖励》等反映的就是当时他所在的轻工机械厂,召开大会战动员大会,工人生产、表决心以及给会战中表现突出的标兵颁奖的情景。
《车间里的会场》中,一条“认真学习贯彻十一大精神开展优质高产扭亏会战”的大横幅赫然入目。孙廷洪说,那是党的十一大结束后,厂里举行会战动员大会,会场就设在车间。工人搬来桌椅,临时搭建个讲台,听书记传达十一大的精神和会战的目标。
“那时搞大会战,忙得顾不上吃饭。”孙廷洪说,他的《表决心》里,一位工人在台上发言,身后是毛泽东和华国锋的画像,旁边还有两面红旗。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孙廷洪依然记得“表决心”的大致版本:“我保证在某某时间内,完成某某任务,遵守生产纪律,保证不迟到、不早退……”
在《精神奖励》这幅作品里,领导上台为先进工作者颁奖。一位胸前戴上了鲜花的工人,笑得合不拢嘴。孙廷洪说,那时候,精神奖励很有力量,人们特别看重那一张简简单单的奖状和一朵普普通通的红花。
那时生活条件普遍艰苦,但人们的热情丝毫不受影响。
孙廷洪的《漏宅迎佳宾》这幅作品,记录了一场暴雨中的婚礼。他回忆道:那天,同住一个道坦的邻居办婚宴,可是雨水从屋顶直泻而下,道坦里积满雨水,没过了人们的小腿肚,连灶台也差点被淹。但是,客人们依然欢天喜地地参加了婚礼。他们纷纷卷起裤管,撑着伞或顶着塑料袋子往屋里冲。
让孙廷洪颇感遗憾的是,还有一些有趣的场景来不及拍摄。比如说,客人们吃喜酒时,有的半条腿浸在雨水里,有的索性蹲在椅子上吃饭。爱美的女子虽然一身狼狈,但仍时不时拨弄头发,尽量让自己保持优雅。
全国领先的断手再植
在孙廷洪的作品集中,有一张珍贵的医学照片——《断手再植》。它记录了1974年2月的某一天,温州名医李也白和池永龙在手术台上,为一名病人再植断肢的场景。
那时,孙廷洪因为受温州市卫生局委托,为《浙南本草》一书配插图,由此开始涉足医学摄影,与不少医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也白和池永龙就是其中两位。
李也白,温州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率先在温州开创了骨科,凭其崇高的医德和严谨的医术,被病人誉为“白求恩式大夫”;如今,这位耄耋之年的老医生,依然顽强地奋斗在医疗第一线。
池永龙在我国脊柱外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医疗、教学与科研历程中都有丰硕的成果,现在是浙江省脊柱外科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
孙廷洪说,那是继1967年李也白为省内第一例断手再植成功之后的第五例断肢再植手术。当时,断手再植属于高难度手术,在全省具有开创性意义,即使在全国,温州的手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温州只有李也白和池永龙能做这样的手术。
那时没有电话,孙廷洪外出都会向家人交代去向。每当遇到突发手术需要拍摄记录,医院就派人递送医生的亲笔纸条给孙廷洪。他清晰地记得断手再植手术当晚,他正在朋友家玩。一个病人家属匆匆赶来送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孙廷洪,请你马上带相机到手术室——李也白”接到通知后,孙廷洪跑回家,拿了相机就往医院赶。此时,李也白和池永龙已做好手术准备。
见惯了各种血肉模糊场面的孙廷洪,对着断手面不改色。他端着相机,拍摄了手术全过程。“他们做手术一丝不苟,很辛苦。”镜头后面的孙廷洪,看到了李也白和池永龙专注的眼神和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水。
他记不清手术究竟做了多长时间,只记得大约是晚上10点多钟进的手术室,出来时已是后半夜了,大家各自踏着微亮的天色回家。
此次回温,他们三人相聚时,提起了当年那个手术。孙廷洪很想找到那个病人,拍一拍他的近况。但是,他从池永龙口中得知,那人已经过世了。“太可惜了,原本我想给我们四人合个影。”孙廷洪叹息。


 孙廷洪摄影作品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美不胜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