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插图第2版)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49564124
作者:龙应台、安德烈 合著
页数:276页

内容概要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中国两岸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至今未毕业,且成绩不佳——《亲爱的安德烈》与《孩子你慢慢来》、《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2007年9月20日,是母子通信专栏开了3年之后,龙应台这样说安德烈:“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18岁的人。”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1985年生于台湾,与首版《野火集》同龄,8个月大后移居瑞士及德国。2006年进入香港大学经济系,认为经济很“好玩”。
2007年8月25日,是母子通信专栏开了3年之后,安德烈这样说妈妈:“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14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21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书籍目录

【龙应台序言】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安德烈序言】连结的“份”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第22封信 谁说香港没文化?——菲力普给安德烈的信
第23封信 大学生哪里去了?
第24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第25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第26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7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第28封信 给河马刷牙
第29封信 第二颗眼泪
第30封信 KITSCH
第31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2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第33封信 人生诘问
第34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第35封信 独立宣言
第36封信 伟大的鲍勃·迪伦和他妈
【龙应台新版笔记】在时光里

作者简介

《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插图第2版)》—— 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 龙应台新版笔记 + 安德烈授权发表的照片 + 华人世界各地读者的感动来信。
“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MM……”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从此,他在德国,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台湾,母子俩用了长长的3年时间相互通信——“18岁那一年”,“年轻却不清狂”,“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学生哪里去了”,“为谁加油”,“你知道什么叫21岁”,“独立宣言”,“向左走,向右走”……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
他们原来也可能在他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她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亲爱的安德烈(插图第2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很有意思的对话。值得学习
  •     p149我很想告诉你,安德烈,珍惜每一分钟你能和你母亲对话的时光。我和母亲已经在一种冰冻中,而我又知道,她自己的时光并不多,这给我带来很深的痛苦,然而,我又无法勉强自己去过她要我过的人生,只是为了取悦她。p195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逸是跟自己比。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p206Kitsch 让两颗眼泪快速出场。第一颗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太感动了!第二课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被感动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尤其棒!使Kitsch 成为Kitsch的,是那第二颗眼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     在社交网络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沟通变得越来越即时,年轻的我们这一代很少用书信(邮件)来交流了。我一直认为书信这一古老而浪漫的交流方式,可以将情感拉得更加绵长与深刻。读研的时候,闺蜜臻和我会写信,手写邮寄的那种。读信写信,交流间倾入了更多思考。《亲爱的安德烈》是安德烈和他妈妈龙应台的家书,一个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儿子和一位冷静智慧母亲的对话,谈论了文化、政治、道德、成长、烦恼······两代人之间,最根本的矛盾莫过于风筝与线的关系。龙妈妈和安德烈的交流方式,对我与父母以及将来与自己子女的沟通带来很大启发,理解是建立在彼此敞开心扉的前提下的。从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安德烈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18岁到21岁的他有如此成熟的表现,应该和欧洲的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有关吧。相同年龄下,欧洲的青少年似乎确实比我们更加成熟。龙妈妈,我钦佩于她的智慧、她的教育方式,写给安德烈的信,值得所有这个年龄的青少年读。而我已经25了,是不是一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呢?2015.12.09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龙应台与安德烈两人对比太过强烈,很难共鸣
  •     世界大不同。
  •     为什么这么好的书我现在才看到呢,相见恨晚啊。这恐怕是我读得最快的一本书了。只用了几个在单位午休的时间就看完了,有了这本书,午休没睡意,越看越想看,看完后意犹未尽。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智慧的妈妈,一边希望孩子长大有自己的思想,一边又对孩子逐渐远离自己而有些许低落。只有这么智慧开明的妈妈才能做到如此清醒了。我希望将来我为人母时也能这样教育孩子~~
  •     会心一笑。好羡慕活在不一样国度的人,自小就会思考很多人生。如今而立的安德烈,不知道怎样了呢?
  •     很一般般
  •     很多自己也一直在想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面得到了解答,很温暖,很有力量。
  •     不难理解,只是难以共鸣。
  •     一场思辨
  •     然而我觉得他们俩都和我是另一代人,也并没有很多亲子关系的革新,读起来没有共鸣
  •     能看到女神也会有那么多的手足无措,特别真实与有趣w
  •     看了两遍,第二次是人生三书一起读的,这一次似乎懂了许多
  •     读完之后,于我而言并没有很大的触动,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几乎起不到共鸣,只是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了一本略觉冗长的书而已。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虽然大抵相同,但总会有差异,所以这是我觉得应该给的评分。
  •     典型的鸡汤书
  •     龙应台对自己作为母亲在家庭教育上的反思。由于亲自沟通是以即时公开发表的书信为媒介,欠缺应有的诚恳。
  •     “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     母爱永远是细腻和宽广的
  •     还是不错的
  •     书信真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呀。
  •     反复地听,一遍一遍。。。
  •     就是与儿子的信,从中会看出两代的不同,却很少同于我,所以有借鉴意义,但不感同身受
  •     看过三遍('∀')但龙是台独???
  •     遗憾没能早些看这本书,或许我会早点觉悟。
  •     和自己的目前 能这样相互沟通 算是人生一大趣事
  •     龙的很多理念还是很认同的
  •     所以说沟通交流的重要,两代人之间的文化碰撞。涉及的内容很多,读完很有启发。
  •     “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     在即将体验初为人母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恰到好处。
  •     有这样能沟通的妈妈,很难得!
  •     真羡慕能有这样的妈妈,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样的家长,希望别太差。
  •     龍又一次驚艷到我,對政府和國家的思考,對媽媽的耐心,對兒子的尊重,我從來沒想過讀一篇文章我會又笑又哭,我會既是兒子又是家長,兩者都給我太大共鳴,安德烈像是我的過去,龍像是我努力的現在或可能的未來,從文化愛好到愛情政治歷史與社會問題,字裡行間都是歲月的智慧,點醒了我,也讓我憧憬。
  •     论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受益良多。
  •     人生三书之二:继承了《孩子你慢慢来》的优点,但褪去了《孩》的纯真以深邃代之。《亲爱的安德烈》是桥梁,连接了两代人之间的岸,它试图使代沟变浅。通信的平台使母子相互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本书中两位作者之间的一些观点和争辩能引起读者共鸣与深思。
  •     爱,主动去沟通理解,少不了时间,但这对于亲情多么渺小。像龙应台般的中国父母太少,更多的父母偏向于“认老”,而不愿意去尝试主动更新交流,甚至对自己的孩子太没自信,总担心孩子不愿靠近自己,其实不然…
  •     母亲与儿子的沟通交流成长史
  •     安德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少年,他的思想比同年龄的人要成熟许多,可能是因为出过国,丰富了眼界,思想深度和中国的普通在校生相比要深的多
  •     书店蹭完的第二本书
  •     文化的冲击
  •     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我们已经被教育得对很多东西麻木,熟视无睹,安德烈思考过的很多问题,我好像从来没有看见过,大概是因为身在其中反而看不到吧。这36封信,更多的让我看到了在同样年纪的其他年轻人的想法,看到自己作为个体的不足。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在相同的事件里看到的感受到的也不同,嗯,自卑如我,看到的果然跟别人不一样。
  •     2016.10.6~11.20 所有父母都值得一读
  •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从一封封信中看到了一个“大男孩”的成长,看到了东西方的差异,看到了Kitsch的母爱。 翻到了封面介绍,发现原来我跟安德烈是同年的,想想十八岁的我在干些什么?在思考些什么? 是“左”还是“右”?是“权利”还是“民主”?是“艺术”还是“Kitsch”?没有,好像都没有。我的18岁大概还是像龙女士的18岁一样“'读书'就是一切,世界是不存在的”。 希望未来,女儿的十八岁能够多姿多彩些。
  •     直到当妈妈了才看了这本书。值得。
  •     理性的母亲,有独立人格的孩子。现在希望自己像安德烈一样有自己的见解,未来,要像龙应台一样理性而克制!
  •     滴滴,打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