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神探鲁文基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0660195
作者:绿杨
页数:250页

内容概要

绿杨,本名李钜康,祖籍广东番禺,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五日出生于上海,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曾任池州卫生学校内科教研室主任、池州地区医院内科主任、副教授,上海科普协会天文组会员。绿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科幻科普创作,几十年间发表作品近百万字。是为数不多的同时活跃在中国科幻“黄金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和“新生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著名科幻作家之一。

书籍目录

鸟巢里的笑声
雅典娜号案件
星使
古刹之光
博物馆里的较量
鬼屋
死城月食
空中袭击者
沧桑的影子
永恒的影子
失落的影子
情系反宇宙
嬗变
德宝隆医院的秘密
耶和华之剑
真实的幻影
天演
消失的银河
黑洞之吻

作者简介

绿杨与鲁文基
绿杨的科幻创作始于一九八〇年。这年,他的处女作《黑色的死亡》发表在《科学文艺》(《科幻世界》的前身)杂志上。小说描写了一位客居海外的华裔科学家林迪文发明了一种用电磁波治疗脑瘤的新技术,然而因为他执意要携这项技术返回祖国,结果遭到“敌对分子”设计暗杀。“我”身为林迪文女儿林莉的同事,最终揪出了杀害林迪文的真凶,并让凶手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像所有优秀科幻小说一样,《黑色的死亡》预言了“伽马刀”技术的出现,也奠定了他的硬科幻写作风格。另一方面,从情节安排和人物设计上看,《黑色的死亡》明显受到了童恩正的名作《珊瑚岛上的死光》的影响。
绿杨早期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继《黑色的死亡》后,又创作了《难圆玫瑰梦》、《缺席审判》、《铁血人》、《鸡尾酒》、《遗物钓鲨》等多篇科幻小说,涉及生命科学、遗传工程、宇航探险等诸多前沿领域,充分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以及驾驭故事情节的创作能力。其中,《难圆玫瑰梦》和《遗物钓鲨》分别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第二届(1989)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1992)三等奖。
绿杨早期科幻创作的文学化倾向是比较明显的,不少作品的科幻元素很淡,在小说情节中主要是承担“机关布景”的作用。这与当时童恩正“宣扬科学的人生观”,并积极向主流文学靠拢的创作理念相一致。但也有一些作品像《铁血人》、《鸡尾酒》则纯粹以科学构思为基础架构故事,注重严谨的科学逻辑,具有强烈的科普色彩,这种科幻特色成为他后来创作追求的重心。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绿杨老师陆续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构思并创作了他最具影响力的系列科幻故事——主角“鲁文基”的故事。鲁文基系列的时空背景被设定在并不遥远的近未来,故事的主角是长年住在空间站上从事科学研究的天文学家鲁文基教授和他的助手、年轻漂亮的梅丽小姐。两位主角都个性鲜明,彼此映照:鲁文基教授德高望重、态度严谨、学养丰厚,但脾气有些古怪,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而梅丽则是个性格外向、语风犀利、活力十足的年轻女性。这一老一少虽然性格迥异,但又配合默契,是忘年之交,可以说是一对颇具喜感的搭档。而这对搭档在面对各种谜团、危险和挑战的时候,总能靠科学智慧解决问题,化险为夷。可以说,作者把“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景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鲁文基系列的首篇作品《鸟巢里的笑声》发表在《科幻世界》一九九三年第八期上。此后,绿杨又陆续创作完成了十余部鲁文基作品。其中,《黑洞之吻》(《科幻世界》一九九七年第八期)为绿杨老师赢得了一九九七年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
总的来说,“鲁文基系列”体现了一种科学乐观主义的精神。如果说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逻辑推理的化身,那么绿杨笔下的鲁文基就是科学智慧的化身。鲁文基与助手梅丽既没有超凡的能力,也没有蝙蝠车,而每每在故事中化险为夷,完全靠的是渊博的学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一来,原本生硬抽象的“科学”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化身,通过鲁文基教授,读者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作品中所蕴含的科学内容,有效的实现了科学普及之目的。在当今中国科幻文坛,能有这样自觉的创作追求,能够把文学技巧与科普目标熔于一体的作者,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鲁文基系列”的成功绝非偶然。他首先体现的是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构建故事的卓越能力。在这两方面,与其说作者靠的是天赋异禀,倒不如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积累。在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绿杨是极少数长期同时从事科普与科幻创作的作家。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或可说,绿杨通过科普创作发现了隐藏在硬邦邦的科学知识背后的知性之美,而这种科学之美又通过他的科幻小说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也就是绿杨的科普派科幻小说与“用故事送服科学知识”式作品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焕然一体;后者则是机械式填鸭。
除了科幻小说创作外,绿杨老师还在杂志上开辟了《科幻之翼》、《真幻平台》等科幻科普专栏,普及科技前沿知识,启迪科幻创作灵感。直到临终前,他仍在构思新的科幻作品。作为坚守在当代中国科幻界的一位老兵,绿杨老师的人品与风骨在圈内有口皆碑,是所有中国科幻人应该学习和继承的榜样。


 太空神探鲁文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我最早知道绿杨老师的鲁文基系列作品,是在1998年前后的《科幻世界》上,印象中并未读过内容,而是在封底的邮购信息。当然,当时的书名也未加“太空神探”四个字。当我读到久违的鲁文基系列时,时间已将近走过了二十年,这必须要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成全老师的策划,与须叔的馈赠,不然早已绝版的绿杨老师的科幻佳作,如何与现在新老科幻迷们见面呢!重温绿杨老师的作品,特别是这部鲁文基系列时,有一种见到陌生的老朋友的感受。说它陌生,是我印象中并未读过这个系列,若核实,我必须翻出收藏的《科幻世界》才可求证。说它熟悉,是我在当时每期爱浏览的“邮购信息”里,少不了鲁文基系列作品的大名!这个印象是非常深的。拿到须叔的赠书后,我先读了60页共9篇故事,这9篇故事,彻底把我打造成了鲁文基作品系列的拥趸(而我本身是绿杨老师的粉丝)。在绿杨老师的笔下,一个痴迷于研究天体的空间学家,一个常年居住在近地空间站里的古怪老头,言语刻薄却有侠肝义胆之心,不服老而在问题研究上具有滴水不漏的严谨态度,思维缜密、知识渊博,在为解决难题时表现出连贯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的老教授破案,不仅迷住了科幻迷,也能抓住推理迷的心呐!若说鲁文基老教授是主角,那么女助手梅丽是一味画龙点睛的配角了。面对脾气古怪的老教授,她不但不反感,反而常常“以下犯上”似的开老教授的玩笑。在破案的关键时刻为老教授送来灵感,又把老教授的衣食住行照顾得非常体贴。精灵一般的干练女子,看得透老教授的心思、把握好主仆关系,也是故事里的清新剂,与老教授的调侃,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受!不同于其它新生代科幻作家的是,绿杨老师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写的这些短篇,是基于科普创作出的小故事。我习惯了读刘慈欣的大气恢弘,习惯了读王晋康的多线交织,习惯了读何宏伟的细腻情感,更习惯了读韩松的时空幻化。当我多年后再次读到已故绿杨老师的作品时,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敬意,鲁文基的故事,永远也不会过时。
  •     如果没记错的话,最早看到绿杨先生的作品是在1999年。因为都是短篇,所以印象不大深刻,唯独记住主角的名字是鲁文基。转眼10多年,没想到还能再次看到这部作品重新集结出版,只是书名洋气很多,变成《太空神探鲁文基》。题外话,这书名到是让我想起《国产007》里的达文西,有没有?《太空神探鲁文基》的主角自然是鲁文基,这位绿杨先生一手打造出的人物是性格乖僻的老科学家,携年轻助手梅丽小姐一起探索太空。尽管不喜欢多管闲事,却也能时不时的用智慧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本书一共收录了19篇鲁文基故事,最后一篇则拿过1997年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可算是为这个系列留下豹尾。在我看来,这本趣味小书更像是带有幻想色彩的科普小故事集。无论是《雅典娜号案件》、《鬼屋》、《博物馆里的较量》,还是《耶和华之剑》,都是通过解决事件的同时科普一些科学常识,没有太多启人深思的内容。至于对未来科学的想象与展望,更是无从谈起。还有就是《空中袭击者》和《黑洞之吻》中出现的“寻找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这样的表达,事实上现在哪里还有这种说法呢?这无疑是时代的局限所致。除却时代造就的局限性之外,想来绿杨先生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写故事的时候主要还是试图用文字去表达科学的神奇,并试图强调科学与社会其实是不可分的。值得一提的是,绿杨先生的文风还算有趣,让我再次体验到以往国产科幻文学的朴素之美,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科幻文学作品中已不多见。科学之后是神探,这一点也是吸引我的地方。从人物塑造来看,性格古怪的老科学家+年轻活泼的女助手,大多时候是以互补的形式出现。而这样的人物塑造与早期古典推理小说的人物刻画几乎是一致的。虽然两位的刻画有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影子,但是在我看来,鲁文基的造型更像是美国推理小说家雷克斯·斯托特笔下的沃尔夫,更具有安乐椅神探的风采。所不同的是,鲁文基教授虽然脾气古怪,但是在男女搭配的状态下,解决事件的同时带给读者的还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能是年龄的关系,虽然是多年之后的相逢,但是整体阅读感受还是缺乏一些惊喜,怀旧的成分更多一些,很多时候都让我回想起当年报纸连载的情景。让我意外的是,当我把这本书给孩子看的时候,他却看的津津有味,甚至有点爱不释手。这也或多或少帮我解开之前的困惑。毕竟,国内以往的科普作品面对的作者就是年龄相对偏低的儿童读者,例如小灵通漫游太空之类的。儿童读者并不在乎什么高深的科学知识,而更享受科学与文字结合之后所带来的愉悦,而绿杨先生的《太空神探鲁文基》一书恰好就能给孩子带来这样愉悦的作品,从科学启蒙的角度来看,值得推荐。
  •     科幻小说,尤其硬科幻小说,在国内近现代原创小说中,泰半是与科普、少儿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也有“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及时发现并捣毁帝国主义的新型武器”一类。与人文情怀、哲学思考、体系构架相比,软科幻更偏向于政治实用性,而硬科幻则更多承载着科普重任。绿杨先生的科幻无疑是后者。在《中国科幻百年史回顾》中,作者郑军给了鲁文基系列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科普类科幻的标志。作为陆陆续续发表科普类科幻短篇集,通观全书,作者并没有费心去描绘出一个鲁教授所处时代的科技全景,而是以90年代的日常生活填充细节,让主角以角落里的老人的姿态去解决各色难题,堪称科幻版的安乐椅侦探。所以尽管鲁文基教授和助手梅丽像一根串珠子的绳子般将这十九个故事串联起来,但但并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任意删减而不至于影响阅读。在首篇《鸟巢里的笑声》中提到的M星人、时空转换、镜像翻转等科幻常见术语,并无进一步阐述和深入,与后面的短篇也不再有关联,简直让人有惋惜之感。而这种以当下现实世界为背景的文章,往往难以避免的是,过多描写现实场景,与未来的高科技放在一起时,有种难以描述的割裂感。而侧重某一构想、理论的同时对其他相关或无关信息的简省,更是加重了这种不协调感。譬如偶尔露个脸的机器人,其行为举止和正常人完全无异,对于看惯三定律的人来说,非常怪异。而最普遍和最明显的,鲁教授五十年的家——鸟巢空间站,在各篇中的描写与普通地球住宅完全没有差别。助手梅丽在其中可以自由方便地烧菜做饭,其他人也可以像进侦探事务所一样轻松拜访,其中几乎没有提到任何移动和对接方式。唯一的一次是在《死城月食》中提到了旅行工具太空船。事实上,在阅读期间,我需要经常提醒自己,这是太空船而非地球渡轮,是空间站而非地球住宅。而其中的相机、底片、放大镜、整麻袋演算稿纸等完全写实的细节,可以说并不恰当,也不合适。《德宝隆医院的秘密》可以说是里面最怪异的一篇。其中的硬知识板块并未能很好地和故事本身融合。如果刨去医院里进行非法人体研究的部分技术细节,这几乎就是单纯的冒险记录。不晓得这一篇可是受到《圣保罗医院之谜》或者国民党时期上海某医院与病人家属勾结,谋杀有钱病人一案的启发?不过这一篇也是作者更多注入人文思考,并非单纯解决科学谜团的转折点。科幻作品,尤其硬科幻,其最重要的社会价值便是激发人们对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的热情。鲁文基系列中,这一点做得最好的非《天演》莫属,让人们了解到天外有天,宇宙无限而进化无穷。但即使是这篇,也未能摆脱权威、崇拜的影子。所有的短篇中,都有一个绝对真理的化身存在,所有的疑惑他都能解开。这种个人崇拜其实应该是科普和科研的大忌。当然从这一意义上说,本书标题的“神探”二字真真贴切。而这种类似古典侦探的风格对于日新月异,不断修正更新的科幻小说并不合适。铁嘴直断出肉体在反宇宙中反转年轻,用扫描技术能直接从细胞DNA上折射出人体幻影,生物辐射能借助力场与琴弦和人类大脑共振等等,倒真有些神棍嫌疑了。当然,能够伴随老教授和助手解决一个个看似不可思议的问题(虽然有些很有点走近科学的味道),能够看着这一系列从一开始非常明显的借鉴走向自己的特色,从单纯的解迷拓展到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无论如何,鲁文基系列很好地代表了90年代科普型科幻的特点,在中国科幻史上的贡献和影响难以磨灭。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重温大学时代的科幻经典》http://book.douban.com/review/7655002/
  •     还不错,值得一看。 比起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更多一点。
  •     很老派的科幻,还算吸引人。可惜编者太不认真,很多明显错误!
  •     出版选题很好,怀念绿杨老师
  •     有一些像是那个年代的科幻,不过一些篇章如今看来还挺有意思的!
  •     科幻元素太淡了,估计连软科幻都算不上吧。。。情节也比较单薄,倒是主角的性格塑造很鲜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