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神探鲁文基》书评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0660195
作者:绿杨
页数:250页

【雨枫试读】绿杨笔下的“鲁文基”

我最早知道绿杨老师的鲁文基系列作品,是在1998年前后的《科幻世界》上,印象中并未读过内容,而是在封底的邮购信息。当然,当时的书名也未加“太空神探”四个字。当我读到久违的鲁文基系列时,时间已将近走过了二十年,这必须要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成全老师的策划,与须叔的馈赠,不然早已绝版的绿杨老师的科幻佳作,如何与现在新老科幻迷们见面呢!重温绿杨老师的作品,特别是这部鲁文基系列时,有一种见到陌生的老朋友的感受。说它陌生,是我印象中并未读过这个系列,若核实,我必须翻出收藏的《科幻世界》才可求证。说它熟悉,是我在当时每期爱浏览的“邮购信息”里,少不了鲁文基系列作品的大名!这个印象是非常深的。拿到须叔的赠书后,我先读了60页共9篇故事,这9篇故事,彻底把我打造成了鲁文基作品系列的拥趸(而我本身是绿杨老师的粉丝)。在绿杨老师的笔下,一个痴迷于研究天体的空间学家,一个常年居住在近地空间站里的古怪老头,言语刻薄却有侠肝义胆之心,不服老而在问题研究上具有滴水不漏的严谨态度,思维缜密、知识渊博,在为解决难题时表现出连贯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的老教授破案,不仅迷住了科幻迷,也能抓住推理迷的心呐!若说鲁文基老教授是主角,那么女助手梅丽是一味画龙点睛的配角了。面对脾气古怪的老教授,她不但不反感,反而常常“以下犯上”似的开老教授的玩笑。在破案的关键时刻为老教授送来灵感,又把老教授的衣食住行照顾得非常体贴。精灵一般的干练女子,看得透老教授的心思、把握好主仆关系,也是故事里的清新剂,与老教授的调侃,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受!不同于其它新生代科幻作家的是,绿杨老师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写的这些短篇,是基于科普创作出的小故事。我习惯了读刘慈欣的大气恢弘,习惯了读王晋康的多线交织,习惯了读何宏伟的细腻情感,更习惯了读韩松的时空幻化。当我多年后再次读到已故绿杨老师的作品时,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敬意,鲁文基的故事,永远也不会过时。

【雨枫试读】鲁文基的故事

如果没记错的话,最早看到绿杨先生的作品是在1999年。因为都是短篇,所以印象不大深刻,唯独记住主角的名字是鲁文基。转眼10多年,没想到还能再次看到这部作品重新集结出版,只是书名洋气很多,变成《太空神探鲁文基》。题外话,这书名到是让我想起《国产007》里的达文西,有没有?《太空神探鲁文基》的主角自然是鲁文基,这位绿杨先生一手打造出的人物是性格乖僻的老科学家,携年轻助手梅丽小姐一起探索太空。尽管不喜欢多管闲事,却也能时不时的用智慧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本书一共收录了19篇鲁文基故事,最后一篇则拿过1997年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可算是为这个系列留下豹尾。在我看来,这本趣味小书更像是带有幻想色彩的科普小故事集。无论是《雅典娜号案件》、《鬼屋》、《博物馆里的较量》,还是《耶和华之剑》,都是通过解决事件的同时科普一些科学常识,没有太多启人深思的内容。至于对未来科学的想象与展望,更是无从谈起。还有就是《空中袭击者》和《黑洞之吻》中出现的“寻找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这样的表达,事实上现在哪里还有这种说法呢?这无疑是时代的局限所致。除却时代造就的局限性之外,想来绿杨先生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写故事的时候主要还是试图用文字去表达科学的神奇,并试图强调科学与社会其实是不可分的。值得一提的是,绿杨先生的文风还算有趣,让我再次体验到以往国产科幻文学的朴素之美,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科幻文学作品中已不多见。科学之后是神探,这一点也是吸引我的地方。从人物塑造来看,性格古怪的老科学家+年轻活泼的女助手,大多时候是以互补的形式出现。而这样的人物塑造与早期古典推理小说的人物刻画几乎是一致的。虽然两位的刻画有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影子,但是在我看来,鲁文基的造型更像是美国推理小说家雷克斯·斯托特笔下的沃尔夫,更具有安乐椅神探的风采。所不同的是,鲁文基教授虽然脾气古怪,但是在男女搭配的状态下,解决事件的同时带给读者的还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能是年龄的关系,虽然是多年之后的相逢,但是整体阅读感受还是缺乏一些惊喜,怀旧的成分更多一些,很多时候都让我回想起当年报纸连载的情景。让我意外的是,当我把这本书给孩子看的时候,他却看的津津有味,甚至有点爱不释手。这也或多或少帮我解开之前的困惑。毕竟,国内以往的科普作品面对的作者就是年龄相对偏低的儿童读者,例如小灵通漫游太空之类的。儿童读者并不在乎什么高深的科学知识,而更享受科学与文字结合之后所带来的愉悦,而绿杨先生的《太空神探鲁文基》一书恰好就能给孩子带来这样愉悦的作品,从科学启蒙的角度来看,值得推荐。

【雨枫试读】鲁文基教授来科普

科幻小说,尤其硬科幻小说,在国内近现代原创小说中,泰半是与科普、少儿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也有“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及时发现并捣毁帝国主义的新型武器”一类。与人文情怀、哲学思考、体系构架相比,软科幻更偏向于政治实用性,而硬科幻则更多承载着科普重任。绿杨先生的科幻无疑是后者。在《中国科幻百年史回顾》中,作者郑军给了鲁文基系列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科普类科幻的标志。作为陆陆续续发表科普类科幻短篇集,通观全书,作者并没有费心去描绘出一个鲁教授所处时代的科技全景,而是以90年代的日常生活填充细节,让主角以角落里的老人的姿态去解决各色难题,堪称科幻版的安乐椅侦探。所以尽管鲁文基教授和助手梅丽像一根串珠子的绳子般将这十九个故事串联起来,但但并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任意删减而不至于影响阅读。在首篇《鸟巢里的笑声》中提到的M星人、时空转换、镜像翻转等科幻常见术语,并无进一步阐述和深入,与后面的短篇也不再有关联,简直让人有惋惜之感。而这种以当下现实世界为背景的文章,往往难以避免的是,过多描写现实场景,与未来的高科技放在一起时,有种难以描述的割裂感。而侧重某一构想、理论的同时对其他相关或无关信息的简省,更是加重了这种不协调感。譬如偶尔露个脸的机器人,其行为举止和正常人完全无异,对于看惯三定律的人来说,非常怪异。而最普遍和最明显的,鲁教授五十年的家——鸟巢空间站,在各篇中的描写与普通地球住宅完全没有差别。助手梅丽在其中可以自由方便地烧菜做饭,其他人也可以像进侦探事务所一样轻松拜访,其中几乎没有提到任何移动和对接方式。唯一的一次是在《死城月食》中提到了旅行工具太空船。事实上,在阅读期间,我需要经常提醒自己,这是太空船而非地球渡轮,是空间站而非地球住宅。而其中的相机、底片、放大镜、整麻袋演算稿纸等完全写实的细节,可以说并不恰当,也不合适。《德宝隆医院的秘密》可以说是里面最怪异的一篇。其中的硬知识板块并未能很好地和故事本身融合。如果刨去医院里进行非法人体研究的部分技术细节,这几乎就是单纯的冒险记录。不晓得这一篇可是受到《圣保罗医院之谜》或者国民党时期上海某医院与病人家属勾结,谋杀有钱病人一案的启发?不过这一篇也是作者更多注入人文思考,并非单纯解决科学谜团的转折点。科幻作品,尤其硬科幻,其最重要的社会价值便是激发人们对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的热情。鲁文基系列中,这一点做得最好的非《天演》莫属,让人们了解到天外有天,宇宙无限而进化无穷。但即使是这篇,也未能摆脱权威、崇拜的影子。所有的短篇中,都有一个绝对真理的化身存在,所有的疑惑他都能解开。这种个人崇拜其实应该是科普和科研的大忌。当然从这一意义上说,本书标题的“神探”二字真真贴切。而这种类似古典侦探的风格对于日新月异,不断修正更新的科幻小说并不合适。铁嘴直断出肉体在反宇宙中反转年轻,用扫描技术能直接从细胞DNA上折射出人体幻影,生物辐射能借助力场与琴弦和人类大脑共振等等,倒真有些神棍嫌疑了。当然,能够伴随老教授和助手解决一个个看似不可思议的问题(虽然有些很有点走近科学的味道),能够看着这一系列从一开始非常明显的借鉴走向自己的特色,从单纯的解迷拓展到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无论如何,鲁文基系列很好地代表了90年代科普型科幻的特点,在中国科幻史上的贡献和影响难以磨灭。

【雨枫试读】重温大学时代的科幻经典

第一次接触绿杨先生的科幻小说是大学时期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读到《黑洞之吻》,当时恰好也是我对天文及科幻最狂热的时期。尽管这篇小说篇幅不长,却有极其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黑洞之吻》也成为当时我最喜爱的华语科幻短篇作品之一(另一篇则是王晋康的《七重外壳》),我当时甚至根据《黑洞之吻》的设定构想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出来。时隔十多年之后,如今能够再次重温这篇杰作,并能读到完整的“鲁文基系列”,不禁喜出望外,宛如圆了少年时的一个梦。这本《太空神探鲁文基》收录了绿杨先生“鲁文基系列”的19篇作品。这些作品篇幅长短不一,质量也有参差,但总体来说是很能代表上世纪90年代华语科幻小说创作风格和特点的经典作品,值得现今读者再度重温。系列早期的几篇如《鸟巢里的笑声》《沧桑的影子》,篇幅非常短小,接近“超短篇”,因而无论叙事结构还是科幻内核都十分简单,故事直截了当地把“梗”交代清楚后便戛然而止,没有太多回味余地。中后期篇幅逐渐加长,故事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上天下地无所不包,科幻元素也不再是科学冷知识的堆砌,而融入了作者对生命哲学和宇宙演化等终极命题的思考。最后以场面宏大壮丽,几乎导致“世界末日”的《黑洞之吻》作结,可谓为这个系列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鲁文基和梅丽两个主角也随着故事发展而不断成长,形象愈加丰满生动,彼此关系也愈发密切,按现在时兴的说法大概可以归纳为“爱吐槽的傲娇大爷与爱管闲事的元气少女”的王道组合,两人之间的互动为作品增添了许多趣味笑点。我们还可以看到故事中的鲁文基教授并不像很多作品的主角那样是不老不死的“超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鲁教授从一开始久居太空四处冒险,最终不得不服老回到地球颐养天年。读者仿佛和梅丽一样陪伴了老教授后半生,与这个虚拟角色的情感也自然而生。但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毕竟创作时间比较久远了,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与如今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作品中难免犯了一些硬伤。比如《情系反宇宙》中对反宇宙和反粒子的解释就与现代科学理论南辕北辙,反宇宙产生反引力反时间什么的更加纯属瞎编。《嬗变》中将正电子打入负电子变成反原子更是大错特错,正常的电子本来就带负电荷,反电子带的才是正电荷,原子核加上电子也不会变反原子,最多把质子变成中子。此外,《空中袭击者》《黑洞之吻》中两次出现了“寻找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字眼。虽然现在已被除名,但在作品创作年代冥王星依然是名副其实的第九行星,而且书中同时又出现了“第十大行星”的字眼,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实在不敢出现。《消失的银河》中还屡次把科学计数法如“1x10^16”误写成了“1x1016”。不知这些是否编辑校对不够仔细才导致的低级错误呢?本书封面设计也难以令人满意,近看才能辨认出一个戴帽子的剪影和背景的星球等细节,远看则几近乌漆墨黑,标题颜色是深红色,与黑色背景对比也不够鲜明,除非有目的地寻找本书,否则实在难以吸引一般读者的注意力。最后吐槽一下《太空神探鲁文基》这个新取的书名,很容易令人误会以为本书是与《神探伽利略》相似的科学+推理的作品,实际上本书与推理毫无关系,鲁文基教授也没做什么神探的工作,充其量是接受咨询,利用科学原理解答各种奇人异事罢了。

【雨枫试读】是科学家也是神探

作者绿杨本着科普科学知识的目的,通过“鲁文基”教授的言语对知识进行言传身教,但是对于里面的一些知识,例如,岩石记录远古的影子,通过重铬酸盐来做全息摄影感光板加上激光的作用,便能还原当年远古人类的生活,我不知道这对于今天的科学是一种无稽之谈还是确实有可信性。 文中鲁文基教授是一个脾气古怪、难侍候的老头,已经辞退好几名助手了,其中有个小伙子是因为做菜时放盐不用天平秤而被辞退的,可见当教授手下确实是个难活。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老头都是古怪的,更何况还是一个科学家?而这位漂亮的姑娘就是梅丽,也因此,便有了这对让人啼笑皆非的老少搭档。 教授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也许是名人都如此吧,当他发现了外星人用珍珠带来的信号,却未能解释了其中的奥义后,自尊心很是受挫,并让梅丽写信告诉《世界名人录》出版社,把他的名字划掉。也看得出教授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年纪越大的老人就越像孩子。教授即使有糖尿病,却还会偷吃巧克力,教授因为梅丽把他的糖藏了起来,而和她拌嘴。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梅丽的聪明之处了,她总会在教授感到难堪的关键时刻,巧妙地转移话题,给彼此台阶下。梅丽的聪明之处还在于,对于释教授未解答的问题,给出正确的解释。是教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得力的助手。 教授有着临危不乱的品质,也许是因为阅历的丰富,可以单独去青海旅游,一句话便让旅行社经理的推销工作无法进行,对于地震等突发事件,也是能及时想到解决的办法,总之,对于普通人来讲有教授在身边什么事情都不用害怕。在四架巡天飞机相继消失后,教授仍在冷静地分析击坏天线的原因,并以此为线索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标本,成功完成自己结论的验证。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精神。 别看教授是个刻薄、啰嗦、脾气暴躁的老头,但是,教授也是很心细的,很照顾梅丽的,在轮船上时,教授让梅丽睡在卧室,自己睡在靠近门的沙发,称女孩子睡在人出人进的地方不成体统。即使自己伸不开脚,也没有怨言,让人很是心暖。 对于鲁文基教授生活在空间站里,并遨游在太空中,这种遐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实现的,如今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正如每一个畅想的开端一样,最终一定会以完美的方式而落幕。

转型中的科幻小说标本读物

# 一绿杨的书是第一次看,他的名字其实也是第一次听说。在吴岩老师的相关中国科幻史的作品中,印象中是隐约提到过这个名字,但是回头去找,反而仅仅发现两处。**《追忆似水的未来》**书中**《中国科幻小说:一个百年载人航天梦》**一文提到:>绿杨的《鲁文基探案》展现了月球中的多元文化。>绿杨在《鲁文基系列》中构建了一个太空研究站,在这里可以日复一日的观察宇宙的变迁。在读过了这本《太空神探鲁文基》之后,只能感到这种疏忽是遗憾的。如果能够武断地为这种遗漏找一个理由,就只能用“生不逢时”这四个字来形容。# 二绿杨最为知名的鲁文基系列作品,第一篇是发表于1993年的《鸟巢里的笑声》,最后一篇《黑洞之吻》是1997年发表。这本书一共收录了19篇文章。19篇文章,质量有高有低,篇幅有长有短,可以看得出绿杨在创作时候的惯性与创新。大概地说,他的文章还没有摆脱科幻小说“点子文学”的特征。尤其是在凸显鲁文基”神探“的这一方面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其实这一点就像是最基础原始的推理小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猜谜书一类的作品。利用知识上的不对等——毕竟鲁文基是两次诺奖的获得者——鲁文基往往可以将常人视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利用科学予以解释。这在获奖作品《黑洞之吻》中表现的就非常明显。故事的模式就是:出现不可思议的天文现象,一种科学家束手无策,请教鲁文基教授,教授予以解答。这种故事模式反复出现,像是《古刹之光》《鬼屋》《真实的幻影》等篇目,都差不多如此。略有不同的就是对话和悬疑的主线。如果放在现在,每一篇都可以变成类似《X档案》的剧本,用简单的科学猜想建立起一个还算好看的故事。但是架不住经常反复出现这种模式,其实也挺无聊的。但是绿杨的作品中,也有后来出现的“软科幻”,或者我更愿意称之为“人文性”的科幻的色彩。在一些较大篇幅的作品中,他开始关注的是“科学”本身对于人的影响,没有仅仅将故事局限在点子上。我最喜欢的一篇《失落的影子》就属于此类。作品的科幻核心是**引力透镜**,而故事的主线则是鲁文基和助手一起找寻观测站。故事的结尾,他俩自然成功地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利用引力透镜原理,观察到了宇宙大爆炸的最初景象。他们成为了时间空间开始的见证者。核心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却能直指人们对于科学最基本的追求,非常让人感动。这点与《乡村教师》不遑多让。遗憾的是,此类作品非常有限,更多的还是沉湎于上文说到的窠臼。还有一类文章,是对于科学的哲学思考,这点上表现的最好的一篇是《天演》。故事的模式其实和第一种非常类似。开头是发现奇怪的陨石,然后去该星球上一探究竟,最后发现星球上有生命痕迹。但是精妙之处在于,不是简简单单的给出了一种看似“科学”的解答就了事;而是给予了这种解答非常丰富非常精细的解释,充分的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构成、定义、表现都考虑的面面俱到,而且是用两种生命形式予以对比:一种是超越了人类智慧的硅基生命,他们的特征是对于信息的保存与传输(资讯统合思念体?);另一种则是有自我意识繁殖的蛋白质。一个复杂一个简单,一个高级一个原始。但是生命的意义,在这种罗列之中就展现无遗。不过同样的遗憾就是,这种对于科学有深刻思考精妙设定的文章还是极为稀少。除此之外,《雅典娜号案件》算是一例,篇幅不大,讨论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不过从总体上看,鲁文基系列缺少对于科学发展的批判与反思,也缺少对于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科学还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基本上呈现了简单的乐观主义。这与现在的主流,有着很大的距离。他动作片恰恰是落在了从“乐观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间隔之中,无意中被人忽视,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三在这19篇文章里面,绿杨塑造了鲁文基和梅丽这两个人物。如果还有重要配角的话,算得上是巴恩斯。此人因为轻视鲁文基的猜想,在文章中被反复的鞭打。人物的形象,通过十九篇的文章,基本上是建立了起来。但是完全不让人喜欢。鲁文基和梅丽,一老一少,一男一女,放在现在的作品中,会出现很多的互动方式,但是他俩的互动,完全不是现在广受欢迎的那种。这个当然受困于时代的局限,也就不能要求的太多。# 四《太空神探鲁文基》这本书,虽然里面有很多作品有点无趣,有点过时。不过,其中还是有几篇值得欣赏。除了上面说的《失落的影子》《天演》之外,《空中袭击者》《情系反宇宙》《黑洞之吻》这些也是不可错过的篇目。当然,如果是想要全方位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科幻小说的转型,这本书更是一个很好的标本资料。

【雨枫试读】太空神探鲁文基

作为一枚自认粉了很多年科幻的非著名科幻迷,在这次活动之前其实并不知道鲁文基,也不知道绿杨老师,实在是罪过罪过,阅读量还是不够呀。本来年底好多事情忙不过来,但是须叔推荐,必属精品,申请求书不解释。而这本书确实也带给我了三大惊喜。惊喜之一: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弦机”,第一次看到书名的时候,脑海里闪现的是小时候超爱的另一名大侦探——郑渊洁笔下的乔麦皮——那个可爱、机智、善良、勇敢的大侦探。拿到书之后,真真觉得鲁文基就是上了年纪、科幻向的乔麦皮。如果乔麦皮老了,如果乔麦皮到了外太空,一定也是这个样子。惊喜之二:看惯了太多大部头作品,第一个故事《鸟巢里的笑声》结束的时候我愣了,才5页,要知道我看目录的时候看到那一个一个的题目真心以为是一个大故事的若干章节。当时我正在每天例行睡前泡脚,立即决定它就是我的睡前读物了!短短的篇幅能讲出完整而又吸引人的故事,简直太友好!直接鼓励我给晨星•晋康奖投了稿,哈哈。顺便拉一下选票啊:微科幻《信件分拣员的日常》恳请惠赠一票么么哒~惊喜之三:看了星云奖的参赛作品,各种高精尖技术,各种黑暗森林智力碾压,搞得我这个文科生好沮丧,一度怀疑自己还想着写点科幻小品是不是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了。这个时候我遇到了这本鲁文基系列合辑,发现就我自己来说,对这样轻松愉快简练清新的小品文还是挺喜欢的。然后安慰自己说,科幻要做成大产业,肯定需要史诗级的力作,但是现代生活节奏那么快,压力那么大,总有想看些轻松点的作品的时候,然后我的机会就来了,哈哈哈。我是一个不爱剧透的人,要想知道这本书写了哪些可爱的小故事,请去看书吧~~~阅读是一种力量!下面正经安利一下。本书轻松幽默,科幻科普水乳交融,强烈建议有宝宝的幻迷们作为宝宝的睡前故事,对于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兴趣爱好简直不能更棒!从小听这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言连贯措辞严谨的故事长大的宝宝,写作文一定不用家长和老师操心。最后一定要说一下的是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棒,兼具科幻小说的神秘感和侦探小说的紧张感,配色也让人很舒坦,作为颜控拿着颜值这么高的一本书不管是在星巴克、言几又还是候机厅都是逼格满满。


 太空神探鲁文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