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之间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802390058
作者:孙惠芬
页数:36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粪场 粪场,顾名思义,就是攒粪的地方。集体化时代,辽南乡下的每一个村庄,都要有一个集体攒粪的场地,它可以是200米见方,也可以是100米见方,大小要视村子人口而定,但它必须是村子的中心地带,必须是洼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方便家家户户粪便的囤积。在我童年的印象里,粪场是十分神奇的,它的神奇,是从堤坝挡住眼睛的那一刻开始的。你明知道那里边什么也没有,可是,你越是看不见,越是觉得里边有着无限的美景。夏天,大人将各种青草挑上堤坝,三夹菜、须草、老苍子、细甜谷、艾蒿、还有地瓜蔓、土豆蔓、芸豆蔓,那里面终于有了东西,你不再好奇,可是这时,粪场的上空,又飞来蜻蜓和蝴蝶,它们成群结队,黄昏时分,薄薄的蝉翼上闪着金灿灿的霞光,好看极了。其实,粪场在我的童年里留下印象,最重要的,不是因为高耸的堤坝,也不是因为成群的蝴蝶,而是因为一场战争。一场关于鸭子的战争。夏天,粪场里积满了粪水,各家把鸭子都赶到里边,晚上往家赶鸭子时,就容易赶错,如果一个人不幸赶了一只别人家天天都下蛋的鸭子回家圈一夜,那么就容易被丢鸭子人家认为是为了那只鸭蛋。我曾亲眼见过王家和李家打起来的镜头。王家丢了鸭子,全村人都知道,李家母亲也把鸭子放出来查过,没有,可第二天一放,却出现一只王家的鸭子。要儿子亲自去送蛋给人家,儿子就是不送,因为儿子亲耳听到过王家昨天夜里的骂。儿子不送,就只有母亲去送。母亲前头去送,儿子就跟在后头骂,儿子不过是想把前一夜丢失的骂回来,可是这一来就麻烦了,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这样的战争,在我小的时候,给我带来极大的恐惧和厌烦,可是当我成年,有机会回首往事,却能从中看到乡村日子的滋味,看到亲人们过日子的热情,也看到了偶然中的必然。赶错鸭子是偶然的,打架是必然的,那样沉寂的乡村生活,不打架又能干什么呢。 其实,粪场给我带来最重要的东西,还是想像。你在春天里想像堤坝里的丰富,你在夏天里想像蝴蝶们舞会的热闹;冬天里,冻粪被一块块刨起,你又可以在那上边想像电影中解放军的战壕和敌人的堡垒,之后在上边进行枪战。冬天里的粪场真是孩子们挥洒想像最好的地方,粪土冻得仿佛一座山,我们把在书本上读到的和在大人那里听到的所有地名都搬到粪场上,什么珍宝岛,什么苏联,什么阿尔巴尼亚,在上边划地为营,周游世界。 青堆子 青堆子是一个小镇,它位于黄海北岸,因镇南老港边有个土坨子而得名。听五叔讲,小镇最初的形成,跟四处游走的僧人有关。在唐代,僧人在此结庐为庵,人烟渐聚而成村落,到了晚明时期,便渐渐发展成滨海商业小镇,成了关内直、鲁流民涌向东北地区中转地之一,清乾隆二年,也就是1737年,已成为粗具规模的港口集市。 在我的童年印象里,青堆子小镇一直是乡村人心中的京城,不管有事没事,都要到小镇上逛一逛,散散心,驱逐漫长日子间的苦闷和忧愁。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青堆子因为地处沿海,有港口,很早就通着烟台、朝鲜、上海等地,是一个很早就开放,很早就接受了外来文明的地方。它因为很早就开放,使我的祖辈、父辈以及乡亲们,很早就信奉外面,凡是外面的,就是好的,凡是外面的,就是正确的,从不固守什么,似乎只有外面,才是他们心中的宗教。因此,城乡之间的矛盾,外面世界与乡村日子之间无法和谐的痛苦,很早就注入了祖辈、父辈以及乡亲们的血液,又从父母那里注人了我的血液,当有一天,我拿起笔来开始自觉地写作,城乡之间,便成了我无论怎样都绕不开的主题。 日记 记日记的日子,是从不幸辍学之后开始的,那是漫长的春天,是大人们最怵的插秧季节。不知是插秧的活路太累,才使大人们觉得春天漫长,还是因为春天的漫长,才使插秧的活路格外累,反正,春天的漫长,正是从我辍学时嵌入我的体验变成我的经验,从而改变我的命运的。我在后来的小说中,屡屡写到漫长的春天,足见它对我影响之深。 太阳,是春天最忠实的使者,她一旦升起来,便很难落下去,她在天上一寸一寸移动,从来都不让你看出她的移动,她却静静地监视着你的移动。然而,对我而言,春天之所以漫长,是因为它从夜晚就开始了。我是说,当我从一天的劳累中跋涉出,好不容易回到夜晚的土炕,我又要在日记上开始新一轮跋涉。这跋涉,和白天的跋涉明显不同,白天的跋涉,是被逼,晚上的跋涉,是自愿;白天的跋涉,脚踩着真正的泥土,靠的是力气和意志,夜晚日记上的跋涉,是情绪弥漫在幽暗的屋子里,靠的是心智和虚构。白天的跋涉,进行在无限难熬的时间里,夜晚里的跋涉,则进行在无限幽暗的空间里。时间,只是一个日出日落的过程,空间,却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记忆和虚构。在那样的夜晚,我忆起了我读过的可怜的几本大书,《林海雪原》、《百炼成钢》、《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毁灭》,忆起了读这些书时曾经萌生的当作家的理想。实际上,当作家的理想,小学三年级时就萌生了;实际上,我在漫长的夜晚,在记忆里一程一程寻找着曾经的理想,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是对疲累的一种精神抚慰。 我不停地在日记上写着,我写着的东西,都是我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比如我当不了作家,当不了诗人,就在日记上抄写作家和诗人的作品。我抄写茅盾的《子夜》,鲁迅的《呐喊》,泰格尔的诗;比如我上不了高中,就在日记里不厌其烦地描写高中校园的美好,宽阔的操场,琅琅的读书声。比如我做不了小镇人,我就在日记里虚构我在小镇里穿行多么牛气,对小镇人爱理不理。因为我的生活中没有,我便只有虚构,我的没有恰恰培养了我,使我开始了有。当然这不是真正的有,是虚构和创造的有,但这虚构和创造,对我是多么重要啊!是它们使得灵魂得以安放,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舞蹈。

前言

三重镜    ——《回报者丛书》第二辑序    ◎李敬泽    一·相册    三本书,也是三个人的私人相册,但印出来让大家看,私人的就不再私人,变成了公共风景。    这有必要吗?当然没有必要,世界上已经影像充斥,我们的眼睛每天遭受五彩缤纷的风景撞击:我们看到非洲草原上狮子金色的瞳孔,看到无数人的哭泣、愤怒、羞涩、惊慌和笑容,看到肌肤上初起的皱纹,看到一滴露珠隐秘地滑动……    总之,我们其实没什么理由看这些相册,除非……除非我们有兴趣观察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人的梦境,看她在白天、在意识之外的那一重隐秘生活。    是的,我就是这样看这三本书的照片部分,我把它们视为梦境或梦境的碎片。    那些照片镶嵌在文字中,像一扇扇窗口,一个人在窗口中望着外面,她的脸是儿童的脸、少年的脸、成人的脸,她的身后和身边是房屋、树、天空、草垛和别的人;岁月的风在所有这些事物上吹过,好像它们在一瞬间被消去了颜色变得陈旧,而她却固执地长大,好像只有她是不打算停留的,好像她是由于不断的逃离才得以长大;但又好像她把自己永远留在那个地方,无助地看着另—个自己渐渐远去……    照片本来是实在的证物,但是仔细想想吧,在没有照片的时代,人也许能够更为自然地感受实在:人是一棵树,树的此时就是在的证物。但现在有了照片,照片常常让我们感到惶惑:那是我吗?生命的那一刻如果存在过,那么它已经消失了吗?如果它不曾消失,那么它存留在什么地方?一个人五人六、脑满肠肥的家伙和—个光屁股的小男孩共有一个名字,但他们是否共享一种实在?他们不是分处完全不同的世界吗?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一本相册与其说证明了我们合乎逻辑的“成长”,倒不如说证明了生命的破碎、悲凉和滑稽。    所以,一本相册无意义,但是有趣,特别是当这相册属于一个小说家、一个以虚构为生的人。当照片镶嵌在小说中时,我们会。说小说是“假”的,照片是“真”的,但照片真的是“真”吗?这些飘浮在小说世界中的影像,它们不是更像梦境吗?梦境把它变幻的阴影投在小说上。    二·小说    裘山山、徐坤、孙惠芬,三位小说家,这三本书也是她们的小说自选集,收录了她们迄今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作品。    我无意论述她们的创作特点,但重读这些小说,我更多地感到某种动荡不宁的气氛。在裘山山那里,流畅、完满的叙述似乎透露着另一个方向上的紧张,好像她一直在驾驭着一辆飞奔的马车,但她希望自己姿态优美、气定神闲,她要理清所有偶然的、狂暴的、混乱的因素,使世界的颠簸、眩晕获得准确的形式感;而徐坤,她机敏、警觉,但是她又欢乐,前者来自怀疑,她对一切表象、一切热闹持有不抱幻想的怀疑,但她的欢乐却来自对表象、热闹的沉迷,这两方面怎样统一起来?或许她的处境中有—个冷酷的悖论:面对生活时,她知道那是小说,面对小说时,她知道那是生活。    孙惠芬的焦虑是时间性的,每一个瞬间都如同一片沼泽,她似乎在沉沦下去,但这件事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她要保存每—个瞬间。让时间占有空间,让它成为一颗饱满的果实。这种努力让我想起普鲁斯特,我认为他是最仇恨时间的人,因为仇恨,所以热爱。    ——是啊,她们都不自在,如果自在,她们就不会写小说。    三·自传    她们都站在自己的小说中间,这三本书富于戏剧性地展现了小说与作者问缭绕复杂的关系。理论家宣布:“作者死了”,但是在这里我们看见作者活着,看到作者的经验、作者在世界上的漂泊、作者的记忆和梦想、作者的书写活动;作者是一个层层叠叠的存在物,她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完整的“个人”,而是一个“场”,一种活生生的运动:在镜子和镜子之间,在虚构和虚构之间,在自我和自我之间闪避、寻觅、游荡。    也就是说,作者和作品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有机的、统一的关系,恰恰相反,作者是由于分裂、矛盾、含混和扭曲才得以成立。    我们已经有了相册,有了小说,那如同两重镜子,现在镜子有了第三重:这三本书分别收入了她们的自传。    裘山山的《一路有树》和孙惠芬的《城乡之间》有微妙的差异,裘山山是行进着的,即使回忆中也在行进,那种行进的力量甚至冲破了文本的界限,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而孙惠芬则是恋恋不舍的,一步三回头,在自传和她的小说之间她建立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印证的关系。    而裘山山无意建立这种关系,她干脆利落地把写作当成了生活之流中的一个因素,很重要,但不是目的,或者说是偶然达成的目的,这与孙惠芬那种坚定的必然性构成了有趣的对比。    我无从知道她们撰写自传时的隐秘考量,或许你在她们的照片中,在她们的眼神、表情以及照片的背景转换中可以寻得蛛丝马迹;当然,你还得看小说。但是,这并不是说三重镜子是统一的,恰恰相反,统一本身就是可疑,事情的有趣之处倒在追问为什么会统一,她们在什么地方做了矫正,而在被矫正的偏差中也许隐藏着关于自我和写作的真正秘密。    徐坤是一个更顽强的守秘者,  《鲁院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而更近于一部小说——这不是质疑她的叙述的真实性,而是说徐坤在处理这样一段自身在场的生活时采取了一种对象化的态度,好像她既在场内,也在场外,好像她看着别人,也看着自己,好像她知道,秘密其实不是一个坚硬的答案,而是存在于表象与表象之间,存在于自我的重重差异之间。    所以。这套书最终是关于自我的书,真正有趣的是,在每一本书里,我们都能看到令人难忘的景象: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

后记

为开始,为结束    十年前,李敬泽为丛书第一辑作序时,题目叫《为结束,为开始》,序文高情远致,挥洒自如,初看像专指三位作家,实则剖析了绝大多数作家和作品的关系,作品和读者的关系,尤其强调了个人成长经历对一个作家的影响。当时敬泽兄还在《人民文学》杂志社供职,眨眼之间十年过去,敬泽已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而《回报者文丛》一、二辑六位青年作家毕飞宇、鬼子、东西、裘山山、徐坤、孙惠芬也人到中年,硕果累累。于是我斗胆把敬泽的题目前后颠倒一下,即:为开始,为结束。    关于《回报者文丛》的编辑想法,一、二辑前言都做了交代,不再赘言。需要说明的是,这套丛书的社会反响让人始料未及。虽然近年来纯文学市场越来越惨淡,发行量很小,但仍有很多刚刚崭露头角的文学新锐坦言,这套集作家自述、影像和小说于一体的丛书深深影响了他们——这正是我们当初所希望的,不论一个作家写了多少作品,不论出版了多少集子,这本书既要成为一个作家的名片,也要成为有志于文学青年的照明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丛书只做了两辑六位作家,就不得不于2005年中断。幸好十年八年并不算长,多少遗憾、如何痛苦具成往事,《回报者文丛》于2012年恢复出版,第三辑六位青年作家葛水平、魏微、鲁敏、徐则臣、罗伟章、王凯将于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就在编辑新六家作品时,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真让人百感交集。值此良机,为了满足无缘购得一、二辑文丛的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在印刷第三辑的同时,少量加印一、二辑。原来想把前六位作家近年新的代表作增补进来,后来一想,人不能太贪心,再好的事儿也得悠着办。于是,除了增补了作家简介和这篇跋文之外,内容和封面原封未动。    最后仍然要感谢广大读者,没有你们,就没有作家和我们文学编辑的饭碗。话说回到我盗用李敬泽书记的题目,关于文学,我们无需追溯它从哪朝哪代开始,但我们应该相信,文学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直到人类消亡那天,才会真正结束。    侯健飞    2012年11月14日于北京三镜斋

内容概要

孙惠芬,当代著名作家。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集《孙蕙芬的世界》《岸边的蜻蜓》《伤痛城市》,中篇小说《还乡》《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短篇小说《台阶》《天高地远》《春天的叙述》《女人林芬与女人小米》《民工》,长篇小说《歇马山庄》《上塘书》《吉宽的马车》等。《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书籍目录

关于回报者文丛第二辑/侯健飞 三重镜(代序)/李敬泽 第一部分:创作与生活 序言 出生地 苍白的小学 东山冈 忽视的成长 母亲的院子 后门 奶奶 向往小镇女人 父亲 小学同学 混乱的中学时代 老队长 粪场 青堆子 日记 《静坐喜床》 大学梦 函授 初恋 第一次笔会 辽宁文学院 庄河文化馆 无中生有 《伤痛故土》 《海燕》杂志社 《台阶》 永远的白墙 小说在心情里疯长 语言 记忆的奥秘 好小说 关于《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关于《蟹子的滋味》 现实与心理,城市与乡村(周立民、孙惠芬访谈) 第二部分:中短篇小说 春天的叙述 歌者 伤痛故土 保姆 给我漱口盂儿 蟹子的滋味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还乡 女人林芬和女人小米 台阶 为开始,为结束(代跋)/侯健飞

编辑推荐

《城乡之间》是一本创意独特、内容丰富、印制精美的书籍。作者是优秀青年作家孙惠芬,以作家文学自述、生活影像和最具影响力的中短篇小说融合在一起,以“回报读者,回报亲人,回报社会,回报文学馈赠”为主旨,在文学界产生很大反响。

作者简介

《城乡之间》以作家孙惠芬生活、情感和文学感悟,融合个人从小到大的影像,以及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图片,再加上作家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形成了一个作家“名片”式特色图书,成为广大文学青年的良师益友。


 城乡之间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