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形态与现代化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2-8
ISBN:9787806593585
作者:曾德昌
页数:301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早就提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其内涵十分丰富。按笔者的浅见,它至少包括了以下几层含义:①经济和文化必须协调发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②只有不断提高国民的总体文化素质,才能获得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③不能以牺牲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及道德文化为代价,去获取经济的高速增长,以避免西方国家业已出现的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及人性的扭曲这一悲剧;④时刻牢记我们的努力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努力开发文化力,不仅是为了使经济发展找到有力的支撑,而且也符合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主旨。何谓文化力?简单地说,就是文化和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或者说,文化力就是儿门为实现某一共同的目标所激发出来的斗志、智慧和精神。现代文化大致包括以下三个内容:①人文文化,即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的总和;②科技文化,即以科技精神为核心,不断追求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理念、技能等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③经济文化,即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理念以及经营、管理等一整套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文化力包含了若干要素,目前在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文化力由四个要素构成:①文化素质。它包括个体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②民族文化传统。它包括民族精神、礼仪风俗和群体价值取向;③现实的社会体制和社会控制方式。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制度和》丈会管理形式;④外来文化的影响力⑥。有的学者则认为,文化力包括: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的传统文化力、表现为思想观念的文化力、知识文化力、作为人力资本的人才文化力、制度文化力、表现为人的行为的文化力e。概括起来讲,文化力的要素不外乎一个群体所具有的知识层次、技能水平和创造能力。归根结底,是人的自身资源深度开发的结果。我们从一些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要获得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文化力的开发并把它摆在优先的地位。正如有的学者已经明确指出的那样:“后发现代化国家超前发展,不是取决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禀赋,而是取决于智力资源开发,取决于国家的现实生产力构成系统中的智力资源、知识资源、科技资源的含量和配置状况,取决于人的脑力在商品中的内化程度,取决于人类心灵资源的发掘(调动人脑未被利用的潜力)和人的潜能的开发。”⑧这一论述是颇有见地的。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一般由习俗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飞言文化、伦理文化及审美文化构成。在不同的民族中,其传统文化构成的某些方面会存在发展程度、内涵丰富与否的差别,同时,由于不同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差异性,导致传统文化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上也会有很大差异,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一个民族也有它的短处。”但从其精神实质上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1.重群体,轻个体。所谓个体归属群体是指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家族、村寨或社区等群体的意志和行为占着支配的地位,家庭或个人等个体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个体的意志、行为、利益、生存等必须服从于群体的意志和行为。云南少数民族高度重视群体的和谐统一,强调个体必须五条件归属于群体,人只有在隶属于他人的关系中,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种共性至上的群体法则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今天也不乏其积极的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群体原则以血缘纽带为基础,具有封闭、保守的特征;它强调入的义务,忽略人的权利,以道德和习惯性为外部的强制约束力,漠视人的个性能力,使之无法充分自如地发展,使个体意识被包摄在封闭的群体意识之中,从而形成一种不求进取,安于现状,服从役使的伦理观念。此外,因其过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常令单调生活的和谐,淡化了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意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是人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创造精神的过程。这种重群体,轻个体,重和谐,轻纷争,安闲自得,保守知足的心态,与现代化的创造需求是格格不人的。    2.重情感,轻律法。所谓重情感,轻律法是指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忽视律法的制约作用。人们普遍注重亲属、邻居、同乡之间的那种天然质朴的情感交流,遇到生活中发生矛盾,大多通过情感的沟通来加以解决而较少诉诸律法。云南少数民族的律法文化很不健全,不像其他类型文化那样丰富。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曾产生过一些习俗法。如苗族的“榔规”、布郎的“议榔”等这类习俗法在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起着调节少数民族内部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及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作用。但由于这类不成文法是不完善的,而且只能与传统的封闭的自然经济相适应,故而在少数民族社会内部所起的规范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普及法律常识的活动,但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做到普及法律及依法办事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直到今天,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调整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时,采用的方法更多的是情感型的,诉诸法律的现象并不多。如据文献资料,苗族特别畏惧官府,不好诉讼,遇纠纷多请人说理,理屈者杀猪宰羊谢客。小凉山彝族遇有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多数是请“德古”来调解判决,或直接由“德古”审判,甚至有的刑事案件已由法律判定,也要请“德古”来调解,以化解家庭、家族之间的矛盾。    3.重信义,轻功利。所谓重信义,轻功利,指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十分注重讲求诚实,信守诺言,讲求以诚相交,以礼相待,而对物质利益或利害关系则不甚重视。历史文献对云南少数民族重信义而轻利的特点记载评论颇多。少数民族与他人订立契约或合同,几乎都是用口头方式,一经约定,极少反悔。如小凉山彝族的婚姻,多是父母“结仁义亲家”,只要父母答应女儿许配某家,决不反悔。在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人们最为痛恨的,一是偷盗,二是欺诈。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害怕或不敢与汉族交往,就是认为汉族太狡诈,不讲信义。过去曾有少数民族将农副土特产置于路边,任由商人估价付钱,绝不讨价还价,毫不计较盈亏,这与他们重信义,轻功利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4.重直觉,轻理性。所谓重直觉,轻理性,是指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人们对宏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主要凭借直接经验和直观感觉,偏重形象思维,缺乏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对必然性规律探求有兴趣,认识上的非逻辑性和系统性倾向较强。特别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神秘的感悟与体验,具有较多的同一性而欠缺差异性。如云南少数民族多是以原始信仰为主,认为万物有灵,自然界是一个系统鬼神的世界,鬼神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主宰着人间的吉凶祸福、灾祸丰歉;祖先崇拜,将现世和对未来的希望寄托于祖先的灵魂之上;从众心理,个人意志和行为完全以群体为转移;行为评价上重效果轻动机;谨守共同的禁忌等等。    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上述四个特点中,最基本的是重直觉,轻理性的特点。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一特点贯穿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重群体轻个体,重情感轻律法和重信义轻功利的特点,也都与重直觉轻理性这一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或者说是由这一特点决定的。因此,可以说重直觉轻理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决定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性质。     1.楚雄民族文化的发展    楚雄作为“省垣门户”、“迤西咽喉”,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汇点。由于受古代滇地、洱海两大文化的交汇辐射,保留了较多的游猎民族的文化特征,并融人了白越文化、百濮文化等农耕文化因素。同时,自战国庄跻开滇,楚雄一次次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冲击,在长期的文化碰撞、交融中,整合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区域民族文化。其中,以元谋人、万家坝型铜鼓、彝族十月太阳历、石羊孔子铜铸像等为代表的古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楚雄州境各民族在共同创造地域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其中,彝族文化是楚雄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部分。楚雄彝族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并吸收佛道等文化因素,但在山区、半山区较为封闭的地区,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古文化痕迹,还具有浓厚的游猎旱作民族特征,仅坝区及交通沿线进入了比较发达的农耕文化阶段。概括起来,楚雄彝族文化大致可包含以下几大类:(1)综合性民族文化。即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综合性民族文化,如农耕、畜牧、狩猎、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婚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2)节庆文化。楚雄彝族有13个支系,传统节日30多个,全年从岁首到年终,月月有节庆,形成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3)纺织与服饰文化。楚雄彝族有纺麻、纺火草、织布的悠久传统,服饰种类达70余种。(4)婚姻家庭文化。楚雄彝族至今保留了姑娘房、哭嫁、抹黑脸、坐家等习俗及礼仪,存留了大量的原始婚俗的残余。(5)民居文化。(6)名胜古迹。(7)宗教艺术(包括巫术)。(8)音乐舞蹈。(9)文字古籍。(10)天文历法。(11)彝医彝药。    楚雄少数民族文化虽然与中原汉文化及佛、道等文化有一定的交流、融合、重组,但长期受自然经济的影响、。渗透,从产业发展时序位置到生产技术方式,从社会状态到生活方式,都带有多层次的传统农业和封闭、半封闭的文化特征,部分山区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因此,楚雄彝族文化仍然属于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传统农业文化。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  曹晓宏近10年来,我在学校召开的有关研讨会上曾多次呼吁我校在省内专科层次高校中率先设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并有计划地开展重点课题研究,以体现学校作为一所高等院校应该具有的学术色彩。1999年寒假,我与我的恩师——海内外知名的民俗学家李子贤教授在电话里谈及此事,李教授告诉我,楚雄师专的主要领导也曾向他表达过请他对我校科研进行指导的愿望,他在电话里认真分析了我校科研实际以及特殊的地方民族文化背景,提出了首先成立民族文化研究所的建议,并表示一定会尽全力给予学术支持。我随即向时任楚雄师专校长的曾德昌同志和时任楚雄师专党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李云峰同志作了汇报,他们十分重视,并和我一同就此事请教了原楚雄师专老校长张毓吉先生,张先生非常支持此事,当即建议拟成立的研究所定名为“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并扶病带领当时分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陆华一行,前往云南大学拜会了张文勋教授和李子贤教授,李子贤教授又一次就研究所设立的有关事宜和学术研究的重点、方向等阐明了自己的见解。1999年3月19日,原楚雄师专党委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成立“楚雄师专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所首任机构组成人员为:顾问:顾伯平、张毓吉、芮增瑞、李俊;名誉所长:赵仕杰、张文勋、李子贤;所长:曾德昌;副所长:李云峰、曹晓宏)。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在对学校呈报的报告所作的《批复》中,明确要求民研所“要深入开展各民族传统社会文化与现代适应研究,重在着眼于促进和推动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开发性应用研究,为实现各民族传统社会文化的现代转换提供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州经济文化共同发展……要积极开展与州内外、国内外学术界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集及专著……要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州委、州政府提供有关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咨询报告,供州委、州政府决策参考”。正是根据上述批复的有关精神,在李子贤教授的精心策划和悉心指导下,楚雄师专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开始了一系列专题学习和调查研究活动,其中《建设楚雄民族文化强州咨询报告》就是这一系列研究项目中的重点课题之一。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立足于当今相关理论研究的高度来思考民族文化建设问题,密切联系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WTO的现实,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文化力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基于有关理论和现实的客观依据,课题组经过研讨,提出了“起点要高、思路务新、重点突出、操作易行”的原则,根据目前文化力开发研究和推动传统文化现代转换诸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及其现状,深人探索了少数民族传统社会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提出了通过文化力的开发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一民族文化建设思路。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儒文化的圆融在楚雄州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一特点,课题组对楚雄州民族文化的众多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大量专题调研报告,并对楚雄少数民族传统社会文化的展示及提升,楚雄少数民族传统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商品化、产业化,大力推动文化力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课题的主体成果《建设楚雄民族文化强州咨询报告》,正式上交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     ……

书籍目录

序言    曹晓宏一、咨询报告    建设楚雄民族文化强州咨询报告    李子贤·李云峰  曹晓宏等二、专题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教育刍议    李子贤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与文化力开发    任兆胜    红塔奇迹与云南人文精神    任  贤  高灿华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    李云峰  杨甫旺    试论彝州传统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陈兰香    楚雄民族文化产业化模式研究    杨甫旺      民族文化建设与我州的民俗旅游    张  洁    略论彝族医药古籍中的传统文化意蕴    陈春燕  王  敏    楚雄州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礼仪的展示与提升    肖国荣    关于楚雄州“三古”文化资源展示与提升的思考    王翼祥    民族文化与文化力——谈建设楚雄民族文化强州中的文化力    杨甫旺三、专题调研    楚雄州生态农业模式调查研究    童绍玉    楚雄州旅游工艺品开发调查研究    陈  兰  陈其心    挖掘民族特色文化  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南华岔河民族风情旅游开发调查    朱元富    彝州旅游开发:特色和文化品位——楚雄紫溪山旅游开发调查    杨甫旺    大姚石羊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及分析    杨甫旺    兴一个企业富一方群众——姚安县前场荞酒厂调查与分析    李  清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生产力——对干海资办事处的调查与思考    黎  明    民族医药开发:楚雄彝州的朝阳工业——大姚金碧制药厂调查    杨甫旺    产业化: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华县天申堂乡调查    杨甫旺

编辑推荐

在云南高原的中部有一片红色的土地,在那里发现的恐龙化石可以堆成"山",在那里出土的元谋人的"牙齿"号称"中国最早",在那里耸立的泥土能够成为"森林",在那里生长的牡丹花被誉做"中国最大",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着好客的彝族和其他民族。


 云南民族文化形态与现代化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