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故事集

出版社:副本制作
出版日期:2009-7
ISBN:SH80-6
作者:赵松
页数:103页

书籍目录

诗人 / 1
师傅 / 6
路超 / 13
老赵 / 21
金姐 / 29
爷爷 / 39
祖母 / 46
妹妹 / 54
萧叔 / 59
书记 / 69
廖素 / 75
高昆 / 82
若对 / 90

作者简介

严格来说,《抚顺故事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集,它更多地应该属于回忆记事性的随笔。它的创作动机也是因应某专栏约稿。每月一篇,他按照这样的速度一共写了十二篇,每篇一个人物,最后再写了个长的,类似于终篇,加起来就是我们能见到的十三篇了。标题采用人物的昵称,而且都是两字。有同事,也有亲人,同学和朋友。通篇用的是一种回顾性的眼光,当然,在时态上是多样的,充满了变化,不断地从现在回到过去,有时又处在同一个横断面上。隐含的事件无非就是我回家探亲或奔丧。这样的一个事件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已经熟悉得让人感觉疲惫和索然无味。在这样一个大迁移的时代里,变化是它的主题词。表面上看,“我”在里面是一个配角,无关紧要的角色,一个观察者,回忆着的叙述者,所有事件的串连者,并不是主要事件的经历者。但所有这些普通人等的生活经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折射了那个无所不在的“我”。因此,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某种意义上的个人自传,讲述了一个作家的成长经历。作者在这些半自传性质的随笔中解释了他身边的人们;但实际上他也解释了他自己,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他的时代。(鲁毅)


 抚顺故事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描写男性的时候,就好像炭笔粗略的描绘轮廓……还有模糊混沌的背景。这背景不是装饰,是于形象轮廓的地位一般的 凑起人物。而写到女性的时候,全然伸出不同的视角,好像拿一根粗粗的吸管直扎入血脉,让你通过看血管边细细的毛的形态;充斥的浓烈颜色或是血流走向来了解这个人。有的时候又如雕刻狮子的鬓毛般,一笔一画,绝不含糊。只是每个人停的位置不同而已。潮湿的如巧克力般蛊惑的味道也消失了。
  •     渐渐模糊的边界评《抚顺故事集》 坍婒坦菼这是一本关乎回忆的集子。      回忆,是件颇有些难度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回忆本身,像一个三棱镜,只需稍稍转动一下角度,就会反射出差别很大的图案,变幻莫测。凝视中,我们如同早已深谙其中答案奥妙的先知一般,面对那些毫无神秘可言的往昔,看它们呆在远方的某处,变形、扭缩、膨胀、蒸发,却束手无策。尽管如此,回忆还是顽强地挤进你我生活,用某种气息、味道、光泽、斑点、阴影,提醒着,它的无处不在。而我们,也毫无保留地,在同遗忘曲线抗衡的乏力作战中,循环往复,不知疲倦……《抚顺故事集》是依附于记忆之上而存在的。十三篇人物小传,是赵松在2006年为某专栏的约稿。这里面有朋友、家人、旧同事,以及那些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过客。赵松在“回忆”这件事情上,无疑投入了最饱满的耐心。他尝试着一一还原这些空间上、距离上不远也不近的人们,在老日子里,用什么样的神态讲了怎样的话。就像冲洗照片一样,让他们原封不动地定格在一幅画面当中。只不过,在画面之外,之旁,赵松并未动用警觉的神经,固执地想把这些回忆精确度提纯到百分之百,如同一个实验室科学人员一般。他更像是个艺术家,醉心于回忆本身。毕竟,回忆这件事儿,很难,却足够迷人。      赵松会时常将回忆同现实并到一个空间当中,自己独自在两者之间,跳进跳出。而空间里的那些真空地带,他则允许“虚构”轻轻膨胀。“时间在构成记忆,也在淹没记忆。”(出自《抚顺故事集--路超》)这句话,或许是赵松本人对“回忆”和“时间”如何相互对应,做出的最好注解。其实,他对于某些已经被淹没,或者正在被淹没的回忆,并不是十分在意。仿佛有一条狭长的走廊,横亘在现实与回忆之间,赵松发现了它,踩上去,软软的,四周一片寂静,有着明净的白光。而他,则在这形同迷宫却有些局促的地带,不动声色地移植着无边的想象,同某些坚定的情绪交织到一起,构成一个有些含糊不清,却总有光芒的微观世界。      奥尔罕·帕慕克曾经写到:“若想知道主人公的故事,并分担他的忧伤,只需看那风景。”因为书题“抚顺故事集”,难免会对这座东北小城一些独特的气质发生联想,比如终日不化的积雪残冰,白霜覆盖下的浮游生物,以及玻璃上那些形状各异毫无规律可言的窗花。赵松下笔之余,不仅仅会带你去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吹吹寒风,更多的时候,他是在用一种几近柔软的方式,让那些“散落在地板上的明亮光斑和水迹”,“暖气片因为工业蒸汽压力不稳定而不时发出奇怪的脆响”,还有几十亩很不可思议的“爷爷的向日葵院子”,慢慢清晰起来,用它们敲开记忆的门,为读者,更为他自己。厂区的那些日子里,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无所事事时候那些晒着太阳读书的惬意,还有一些在空气里散发着微甜气息的东西---“钢锈”。每一位作家大致都会有几个自己钟意又会反复写到的高频词汇,好比马尔克斯的炼金术,博尔赫斯的马黛茶。赵松每每提及钢锈,总是赋予它们特有的“带有金属的光芒”。      从阅读体验上来讲,读者面对的,同作者本人面对的,所形成的直观感受总是难以对等。这有点儿像柏拉图笔下的“和真实隔着三层”的三重世界。赵松偏爱透过枝繁叶茂、重重叠叠的墨绿阔叶的缝隙,去观察和体会。不时还借助这些“颤抖着明暗变化的树木”搞搞时空穿梭。作为读者来讲,也只好老老实实的跟着赵松进进出出,甚至,还有可能在想象当中,外出旅行:“依靠想象,我也去了那个多山的地方,白亮炽热的日光透过茂盛巨大的树木,把山间的石头照得洁白而滚热,我坐在那里等他们来……”(出自《抚顺故事集—路超》)这些想象发生在空旷的学校操场上。类似这种画面感极强,快速跳跃的场景转换,在故事《路超》和《金姐》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而回忆也因此愈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节奏起伏一般,在跃动地变化之中,完成赵松视角之下虚构的“艺术摹仿世界”和真实回忆对应的“理式世界”最完美的衔接。除此之外,《路超》当中还有大段的类似普鲁斯特意识流般的内心独白:“没人知道这个男孩的眼睛里为什么时常会充满恐慌。我的世界在塌缩,也在封闭,没有声音进入,我也无法发声,让别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我宁愿呆在家里为院子里的蔬菜浇水、喂鸡、晒太阳,也不愿回到那个候审席般的座位上去,在那里像个白痴似的站起来又坐下、轻易就陷入窘境……我只能不断地缩小自己的身体,以期被更多人忽略不计,我已经够渺小的了,比一枚桃核还要小,可是没用,我还是会时不时地突然浮现在表面,被一些强光照射,就像生物实验课上等待解剖的小动物,呈现出那种没人会费神去理解的怯弱。”……      写人物群像是件危险的事情,也最考验作家的写作功力。观察他们如何出场,一点点被放大,相对于读者来说,倒不失为一件轻松的事情,只是,偶尔,你需要多一点点耐心。“爷爷”、“祖母”的出场,直接又冷削,带着一丝死亡的气息。遗像中的爷爷“眼神偏冷,有距离感”,对比祖母“无比安静地躺着那里,手是温和的,身体也还柔软”,难免让人联想到爷爷是个脾气倔强的老头儿。而事实上,祖母更像是家族里的灵魂人物。每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总会有一些特殊的道具,作为见证,成为缩影。毫无疑问,那些使用他们的人们,也会被那些特别的年份打上特别的标签。“老赵”和“书记”都是对白衬衫执着喜爱的人,每天都会穿,即便穿旧穿破了,依然坚持在穿,这种情怀在你读到他们都曾有过长达十年的军龄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坐在四通打字机后面的“金姐”,是个沉默少语的人,没事的时候喜欢修剪指甲和衣服,甚至毛巾上的线头……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几位,读后难免让人唏嘘,那么“萧叔”大概算得上中场休息的暖场嘉宾,带点儿戏谑,拎着一个“放着迪斯高音乐的录音机”,踩着积雪残冰,带着蛤蟆镜,嘴里叨着凤凰香烟,很喜剧的出场。因为名字跟金庸笔下的萧峰大侠有些近似,难免不自然产生无关联联想,两位确实没什么联系,萧叔不仅没有萧峰武林武艺,甚至因为喝酒,把胃给切掉一半。现在回头去看看那些其实算不上太遥远的过去,很多画面会让人既惊讶又陌生,尽管我们都曾实实在在地生居其中,大抵如此。      “我走到马路上,车辆很少,路灯是金黄色的,两侧黑暗中远近的建筑都显得庞大虚无了很多,像另外一个世界,甚至也像记忆本身,不是很真实。” 类似这样的旁白,还有很多,隐晦地穿插在某两个段落或者某几个句子中间,不够清晰可辨,却也很难忽略它们。赵松似乎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有点儿孤独的回忆着更加孤独,甚至带着一些灰色的过往的人与事。只是,偶尔,他会自言自语一番,如果你仔细捕捉,大致也会得到一个还算明晰的脉络,比如一九八二到一九八三年,赵松过得非常沮丧、低沉、不被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整个自我都在“塌缩”;而一九八八年,他开始尝试写诗,一个冬天写了两百多首类似诗的东西,这中间还有一本启蒙读物--《普希金诗选》;十三年的厂区生涯,每天写着公式程序一样的公文,却也自得其乐,摆脱了自我迷恋式的青春期写作之后,是对文字更敏锐和犀利的驾驭。      我想,已经不再需要向赵松提问:你为何如此执着于写作这件事?他曾经对着窗户上结霜的窗花,不厌其烦的描述它们的状态,每天换一块玻璃去写,这件事已经足够揭示答案。J.M.库切写过:如果上天赋予了你写作的力量,那就把这力量的源泉藏在心里吧。你写作是因为你有一个孤独的童年,是因为你匮乏爱。这个说法或许狭隘,可是,写作,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      书本合上。最后一幅画面,一个身影缓缓走来,在一间六米多高的休息室里,坐在那些大小不一的金属箱子旁边的铁条椅上,四周到处都是阳光,即使是阴影都像青色明净的玻璃一样舒服。随后,你慢慢躺了下去,点燃香烟,烟雾缭绕,模糊了一切……          2010-02-03 清晨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最后一个故事。
  •     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是许多故事。
  •     非常有功力
  •     渡口书店 京沪高铁
  •     友人曾和我说赵松的文字段位很高,细细读来也确是如此。第一篇《诗人》第一句就很吸引我:“有时候,某些理想,对于某些人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结果。”赵松的文字技巧很高,豆瓣小站里的文字都是如此,值得细细咀嚼。推荐这本《抚顺故事集》
  •     两三天读完的,小字印刷挺耐看,叙事和语言能闻着辽宁味儿,虽没去过但真的感觉到了,推荐,还想知道 @赵松赵松 有啥新作没?
  •     那些似曾相识的人已经在生活中走远,读完却彷佛还是昨天发生的故事,还不及感慨,那些点点滴滴,很多忽视,已经淡漠的事情又向我走来,真有些茫茫然的感觉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