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2
ISBN:9787805675138
作者:[俄] 列·托尔斯泰
页数:483页

作者简介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问世以来备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农家姑娘玛丝洛娃遭到前来度假的贵族少爷诱奸、遗弃后,沦为妓女。后来,好又被诬陷为杀人犯。少爷在法庭上与她不期相遇,内心卷起狂澜,从而引出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


 复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这本书把人的虚荣的本性描绘的栩栩如生,高官的虚荣、平民的无知等等。特别是聂赫留朵夫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让我没有勇气去看下文,本书人的丑恶的一面全部暴露在几张纸上,结合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不是这样呢?我个人觉得 如果是踏入社会有几年的读者来看这本书体会会更深一点。
  •     这几天在断断续续的看托尔斯泰的《复活》,其实说起来,世界名著我真得看的不多。记得最清楚的是高中时候看《茶花女》,大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国四大名著也只看了《红楼梦》一套而已。主要是一想到大部门就先行头痛去了。这次也只是为了省钱暂时没买新书,就把书架上没看过的书都拿过来看。先是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最近开始看《复活》。我都忘记这本《复活》是什么时候买的了,估计是地坛书市的时候买的,因为封底还贴着一个售价8块钱的小标签。一开始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看进去之后才发现真的很好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有一个错觉,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人类应该是不断进化的才对,可是你看托尔斯泰描写的19世纪的俄罗斯分明是现在的中国社会(某些方面)。托氏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思考的。所以我会疑惑,历史到底螺旋式前进的,还是从来都没有变过。始终是那些问题,只是面对问题的我们一直在变而已呢?最近网络上闹得沸沸腾腾贪官问题、法律到底在保护谁的问题、到底谁有权利惩治另外一些人?政府、官员的角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等等,在19世纪的俄罗斯,聂赫留朵夫看到的这些问题至今仍存在,只是稍微换了件衣服而已。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个余世存的讲座,讲的是“社会失格”问题。他在讲座中说,很多年轻人生存压力很大,在遇到诸如失业的问题时总会第一时间反省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其实也许真正的问题是这个是会丧失了对人民的责任。他没有对生存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履行一个社会的责任。就比如,如果一个硕士毕业生,他毕业之后勤勤恳恳工作,但所得仍旧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根本谈不上生活品质。按照一般的理解是这个同学肯定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自己研究生毕业,可还是不能稍微好一些的养活自己呢,尤其是你还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有偷懒,没有不用功。那,除了个人反省之外,这个社会是不是也要反省自己呢?到底这个社会是怎么了,竟然让一个受学校教育那么多年,勤勤恳恳的人不能享受好一些的生活呢?那,到底享受好生活的都是哪些人呢?托尔斯泰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那些农民,每天都很辛苦地在地里干活却不能维持温饱,于是只能来到城里打工。这很像我们现在的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来到城里之后,他们做的还是很卑贱的工作,但稍有疏忽,比如身份证过期,或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偷块面包等,就会被投进监狱。是谁把这些人投进监狱,并且决定是放他们出来还是让他们流放或是去服苦役呢?是那些靠剥削农民等劳动者而保持奢华生活的掌权者们。看,这是一个悖论对不对。真正的劳动者们,真正的创造生产资料的人们却享受不到面包。而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却在享受穷奢极欲的生活,并且他们享有管制前者的权利。但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些干活儿的人和那些迫使他们干活儿的人一样,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就在他们的怀孕的妻子在家里干着力不胜任的活儿,头戴碎步帽的孩子们在快要饿死之前像小老头一样笑着、乱蹬着小腿的时候,他们还是认为应该为一个无聊和无用的人、一个掠夺他们、使他们破产的人建造这样一幢无聊和无用的大楼。”这部小说的名字叫复活,含义是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人性的复活。但在我看来,比这两个人的人性复活更为重要的是聂赫留朵夫发现的那些问题,披露的更为众多的人的人性。我们很轻易就会对一些我们看得见的小问题问“为什么”,但却往往忘记对一些看似“习以为常”的东西问“为什么”,我们被教育的是一旦出了错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是全部。当社会失格,一切均另当别论。互联网的出现让各种信息能够在不同的人之间流转,弊端自然有,但好处是不管真假良莠,我们好歹看到了、知道了。近两年,尤其是微博出现之后,我们透过互联网看到了很多“冤假错案”,比如夏俊峰案,还有之前上访妈妈的事,以及无时无刻不出现的因为强拆而拆出来的人名,还有政府为了政绩把化工厂建在危害百姓生活的地方……每到这个时候,网上都群情激愤,最多的是情绪发泄性的谩骂,比较少的是理性地解决。这种事发生,我们当然首先要问责政府,到底什么样的政府环境或者说是官僚环境让一些平时看着跟普通人一样坏不到哪里去的人一旦穿上官服,一旦身处那个环境,就要做出那种可能他自己平时都不太能想象得到的事。到底是谁赋予的其中一些人以权力惩处另外一些跟他一样的人,但在惩处时,掌权的一方却好像忘记了另外一方是人。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案例中,好像人都不是在被作为人尊重。比如那个怀孕七八个月只是因为超生而被引产的妇女,你能说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被当作人尊重了吗?而不把她们最为人尊重的其实就是生活在她身边的另外一些人而已,只不过她穿着制服。这身制服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还有之前一直被妖魔化,现在正极力漂白自己的城管们。他们在为了美化城市面貌而执法时,有把那些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出来摆摊的小贩们当作跟自己一样的人在尊重吗?如果有,也许夏俊峰就不会拿起刀子杀人。还有那些坐拥几十块手表、几十套房产的官员们,他们有尊重纳税人的钱吗?他们用纳税人的人买豪宅名表的时候,纳税人正一天八小时地坐在电脑前苦逼地做设计或是打字赚稿费。托尔斯泰在这本书中问得最多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那就是一些人凭什么对另外一些跟他一样的人有审判权?凭什么可以坐享另外一些人的劳动成果。时隔百年,我们面对的问题仍旧没有变过。只不过现在的大多数人能吃饱饭穿上衣服,但问题的本质却一直没有变过。聂赫留朵夫最后用福音书救赎了自己,但我不相信这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托尔斯泰在去世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即使他已经82高龄,仍旧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地主家庭。但他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福音书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安慰而已。但这个问题究竟要如何解决,我也不知道。前不久在看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也许美国等欧洲国家在社会政治制度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由于我对政治学没有研究,也实在搞不清楚在中美不同的历史土壤中,能否直接照搬美国的三权分立制。但是我知道的是,首先建立健全自己独立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然后对一切政治保有警惕,理智地考虑问题。做一个清醒的闰土,也许能从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开始改变一点点。
  •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仅读过这一部,但由于这部写的较晚,所以应该是表现了他的终极思想。作品中,主角聂赫留朵夫对社会及人生经过一番艰苦而漫长的思索后,最后还是到福音书里找答案去了。猛一看,似乎又是西方作品俗不可耐的老套路,靠基督教解决一切疑难杂症。但我认为,虽然结尾处作者狂引《马太福音》,但并不见得作者就认为基督教(这里是东正教)是灵丹妙药,而是作者推崇基督教的这种爱人、宽恕人、谦卑的心。作品行将结束时,作者安排了一个世外高人“怪老头”出场,将国家机器和各路教派都贬低了一顿,但还是指出“大家只要相信自己的灵魂,就能同舟共济。只要人人保持本色,就能齐心协力”。很明显这是作者借作品中人物之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托尔斯泰这种否定国家机器,认为不用法律,只靠人自身的道德约束和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就可以构建harmonious社会的想法,无疑是极端错误的。即使人人都有爱心,都能自律,但在物质资料有限,根本利益相悖的情况下,必然还会互相争斗。更何况,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人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或许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的况下,托尔斯泰乌托邦可以实现,但结合当时的情况,明显只能是空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错哟
  •     一个人是由兽性的人和精神的人组成,只有精神的人战胜兽性的人,心灵才能够复活。
  •     同样是由一个真实事件引发的创作冲动,托翁与他人不同的也许是,不仅仅只是通过搜集书面材料来进行创作,而是实打实的去监狱、法庭去看、去听、去体验。所以,尽管这部书描写的是一个多世纪前的事,可那些审判场景、那些为了案件四处奔走的场景、那些监狱里阴暗困苦的场景,仍然真实得彷佛就在眼前。
  •     读了三年,都没太懂,好书!
  •     读的第一本长篇
  •     这本书读的颇为曲折。
  •     到现在都记得这个名字“叶卡捷玲娜 喀秋莎 马斯洛娃”
  •     看到结尾有点失望,变成了宣讲福音书的调调
  •     看完充满同情心。
  •     人性!人性!人性啊!!!
  •     为什么我觉得老托写得很牵强呢?
  •     小时候读过最深刻的书,现在依旧会感动的书
  •     稍启
  •     手法是不错的...但是...把人写的太善良了啊,有木有...这所谓黑暗麻木颓废的俄国社会跟天朝社会相比,这就是幼儿园跟博士后的差别啊,有木有...
  •     最后聂赫留朵夫还是没找到出路,但是宗教信仰给了他心灵上的平静
  •     初中的时候简直快被俄罗斯文学洗脑
  •     人性!
  •     唉,里面讲来讲去就是在说平均主义有多好,私有主义有多坏。这种腔调或许在几十年前还能欺骗大众,但在如今,这所谓的经典我觉得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     一个人的悲惨命运的???每个人心里都有魔鬼,内心掩虚不了的、、、不知道给现实生活带来多少悲哀。
  •     刚开始有点看不进去,不过越往后越精彩!!
  •     心里的安慰,心灵的救赎
  •     没看下去。。。从此对名著有阴影……
  •     看到另一版也是译林,力冈这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地位,但是当初读的时候会觉得“啊到底是文豪啊读起来就是快”现在想来和译者也不无关系。到底是文豪啊,就是好看(补:今天看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提到力冈先生是“几乎被遗忘的翻译大家”,这种感觉无比美妙)
  •     大段大段都是托氏对宗教的解读和意见。
  •     好啰嗦的一本书哦,一个简单的情节居然写出一章来,一个心理活动居然写出十几页来,我无语。
  •     原罪和救赎。人性的觉醒,让那时一个初三的孩子激动得彻夜难眠。
  •     额。。
  •     很不错的书,很不错的描写。
  •     义务教育必读
  •     爸爸送的生日礼物
  •     看过这本书我顿时就觉得德伯家的苔丝真是太现实了= =
  •     2002
  •     我就快迷信力冈所有的翻译,真的很美
  •     呵呵,读的太早了!记得不很多
  •     主人公人性的自我救赎已然完成。而大社会人性的救赎还在待续,抑或根本没有开始。对文章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最后是第五种人,社会对他们犯的罪远远超过他们对社会犯的罪,这都是一些被抛弃的人。
  •     少儿版
  •     喜欢托尔斯泰的文法,每一个排比,都让你感到文字的优美会是如此这般,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救赎的描写。
  •     让在这场旅途中的人,都可以得到救赎。
  •     是学长推荐的一本。然后就买来读了。
  •     思辨性很强,描写力略弱~
  •     补豆瓣。(。
  •     伤口能够痊愈吗?
  •     开始还行,后面迂腐不堪
  •     当初是被封面的女人吸引的,相当深刻的一本书。。。
  •     以前最爱看的名著之一.
  •     上午被老师考查读过什么文学作品,想了半天发现没读过什么俄国文学,到晚上想起托翁还是读过这么一本的
  •     高富帅放弃一切,只为救赎他人和自己,这种伟大的幻想只有俄国作家才有!
  •     依旧是在把名著当故事读的年代看的,而且貌似因为太厚果断放弃了最后一点,大概当年对灵魂的复活这种事无法理解吧 如今的人都半死不活,还真是不好办
  •     主要论述的问题有法律,监狱,土地,人性复活。总觉得能坚定由奢入简的决心,并完全靠自己一路走下去是需要很强大的力量的。把自己置身于低姿态所带来的对内心的各种冲击才是生活的精彩之处。丢开那些空洞的奢华,不被美酒迷醉,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才最重要。
  •     这本书和我的一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