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208122032
作者:[英] 韦尔奇
页数:383页

内容概要

[英] 伊芙琳•韦尔奇(Evelyn Welch)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艺术史学者协会主席,主攻文艺复兴时期研究。曾任苏塞克斯大学副校长,并获得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奖金资助。
译者简介
郭红梅,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艺术史及批评研究,视觉文化研究。已出版专著《二十世纪早期西方视觉文化研究:以魏玛时期的德国为例》

书籍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连续性和过渡性
意大利和外国
意大利的历史
1454—1500年,从《洛迪和约》到法国入侵
信仰和信心
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者
第一部分 艺术的事业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珍贵材料
青铜
石头
木材和黏土
玻璃
素描和绘画
壁画
板上绘画和布上绘画
彩饰手抄本
印刷和版画
第三章 艺术的组织
行会,条例和联盟
工场
画家的工作室
竞争与合作
第四章 阐释关系:艺术家和赞助人
合同和条件
艺术家和公共机构
宫廷艺术家
名望的胜利
第二部分 艺术的观众
第五章 宗教背景
强大的图像
艺术和来生
特赦
第六章 祈祷的场所
修道院
女修道院
大教堂和教堂
教堂中的划分
祭坛
陵墓
小礼拜堂和祈祷室
依序观看
第三部分 政府的艺术
第七章 创建权威
理想与图像
彰显权威
王室统治者的美德
那不勒斯王国
米兰和伦巴第
掌握权力的女人
第八章 罗马与共和国
红衣主教的教廷
托斯卡纳的共和国
锡耶纳
佛罗伦萨
博洛尼亚
沿海的其他共和国
第四部分 艺术与家族
第九章 家族背景
财富和社会秩序
男人的尊贵和女人的美德
家庭
宅邸和宅邸装饰
室内陈设和家具
工作室
家庭的神圣化
注释
插图目录
参考文献
大事记
译名对照表
相关主题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网站

作者简介

“牛津艺术史”系列第五本!
权威学者打破神话,全方位生动还原文艺复兴辉煌背后的人性真相!
近160幅文艺复兴代表作精美插图
附全球相关博物馆、美术馆及主题网站全面指南
这里有众多的艺术品类型,绘画与雕塑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里是名门望族林立的意大利,神话般的美第奇家族只是其中的一个。
这里有势力庞大的各商业行会,其赞助手笔毫不逊色于宫廷权贵。
这里当然有的是名垂青史的顶级艺术家,但他们的工作室可能杂乱无章,状况百出,而一山多虎也必导致极其残酷的明暗竞争。
就算是达•芬奇,在学徒时期也会为了争取资助而极尽赞美之能事。
就算是教皇的亲自委托,在教堂庄严威仪的青铜大门背后,艺术家还是秘密刻上了自娱自乐的戏谑场景,为后人留下永恒的玩笑。
我们现在将他们视为伟大的艺术家,但他们却更多视自己为工匠。
我们以为他们会因为才华不被承认而感到脸上无光,但他们却更多因为得不到所承诺的报酬而焦急失望。
……
这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打破了传统上对文艺复兴的神话阐释,从宝石、青铜、石材、玻璃等创作材料与壁画、版画等创作手法开始,切实再现了那些辉煌艺术品的制造过程;此外,作者还带领我们深入窥探了艺术家行会及各工作室之间的激烈竞争或亲密合作,解读出艺术家与赞助人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还原出当时的观众会在何时何地消费艺术品,以及这些艺术品又是如何满足了皇亲贵戚、宗教权威与政府显要的私心目的,让我们看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一本博学而又意义非凡的书。其涉猎之全面,论述之完美,我不知道还有哪本书能做到。——乔治•赫尔姆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荣休教授)
全新的研究,清晰的观点,丰富的文献,流畅的行文,每个人都应该读它。——尼古拉斯•曼恩(伦敦大学荣休教授)
对于文艺复兴早期图像的研究,本书提供了极其新颖的视角和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料。
——马丁•坎普(牛津大学艺术史系名誉教授)
韦尔奇的研究涉猎广泛,观点清晰新颖,对传统视角有创造性突破,对文艺复兴文献研究领域有极其重要的贡献。
——《图书馆杂志》
权威可信。——《阿波罗》杂志(国际权威艺术杂志)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与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起读的,并没有读完,深感这学期是读不完了,三四篇专业课的论文还没写。韦尔奇的这本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最新成果了,对于一个学政治学的人来讲,这种社会史形式的艺术史写作必将引起诸多的共鸣与思考。然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或者说这正好是我想逃避的,当然,也可能是欲迎还拒和欲拒还迎。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政治、宗教还是家庭生活中,艺术品的意义都是极其现实的,他们产生于明确的目的、利益和欲望,各种杰作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充满人性。嗯,关于书的就说这么多;接下来相谈今天西方美学史课上的一些事。首先,今天吴琼男神发烧了,从视觉文化的分析角度看,他的手的状态就不对、手指间的张力是疲乏与怠惰,而所有的艺术家都会在被疾病和身体折磨和利用的同时反过来享用这份迷狂和倒置,就像萨德是世界上另一个马索克。(突然熄灯了,气氛刚好)今天的课主要是为巴洛克文化做铺垫,由于这是第三次听了,自然明白哪些内容是新的,今年今日的新内容就是从欧洲知识共同体引出的自我告白。随着欧洲主要大学的确立,知识共同体逐渐形成,而当代中国没有这样的群体,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所谓的精英生产,更没有共同体的意识和认同。男神说他自己不是精英,他骨子里没有那种使命意识和天然的自负,他说他就是一个农民,一个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一点良知做好学问的农民,他有学术上的洁癖,与道德境界无关,这些学问给他自己带来最大的快乐,而他对任何知识团体都无归属感。他让我们不要做丧家犬,要形成良好的共同体认同才会身心健康,而他是在自我流放,在践行彻底的“无”,他清楚的意识到他对虚无主义的依赖,真是人如其名——吴琼、无穷、吾穹。嗯,我喜欢这个老师,胜过张、远胜欧。我记得去年他有一个极大的变化就是他开始研究中国古典绘画了,他从来都是一个称孔子为孔老二的人,现在竟然要以两年为限大补水墨画。那时我就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不关心中国的人,他是明白政治的。今天他说五六十年代的学究已经彻底堕落了,即使没堕落也不高尚,好多人生产能力极强,但都在自我复制生产垃圾,而且用国家和百姓的钱。他们不是知识共同体,而是利益集团。但70后和80后已经开始进入学界,他们中当然有一部分人会被同化,但是那些有新生特质的人会带来制度结构性的变革,这是他看到的一点点但坚定的希望。他的课对我来讲是时间的追溯、知识的检验和政治的挽回。我来他的课堂其实是来逃避政治学的,但无论是美学还是政治哲学,最终都是指向现实,指向政治的。他会提及施特劳斯,但我知道他口中的施特劳斯还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而不是曾梵志的。某些政治学老师轻视绘画,受不了搞艺术的,那是因为你们从来都在艺术生产的外围打转。西方绘画不像中国绘画,中国古代画家要先是读书人,绘画是政治的直接表达,西方要有遴选和阐释,绘画作为视觉的政治是筛选和分析出来的。一种知识 如果统治的意味太过明显,对其他知识的态度再隐微能隐微到哪里去,对于我就是显白。我并不是逃避古典政治,我自身都能承认、接受哲人王的统治,怎么会不相信他对其他方面的统治。只是这种统治必然要调整的不是么,但是历史还来不及给出这种调整的先例和答案。我一方面急剧的归属认同这个知识的共同体,但一方面又有些心寒排斥。就像忠孝两难全一样,在我逐步深深的、审慎小心的理解它之后,又在心田中亲自培育出了荆棘。我承认起初我是来美学与艺术中放荡的,但我现在是在这儿忏悔和赎罪的。估计又要被嘲笑了,被笑话为虚伪的古典主义者,顶多是个海德格尔一样的没救了的虚无主义者。我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判断(刚刚抢淘宝去了...世俗总是能把高贵的忧愁嘲笑的彻彻底底、清得一干二净,资本主义糖衣炮弹已经镀了中央文件的金了毕竟),明年要选广生真人的原典,学分我已经不用再修了,但是我一定要上一遍,确认一下自己的真实意愿,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最后来段和八卦相关的。男神每次讲到这部分的时候都要提一个八卦,说阿伯拉尔为了的情人海洛伊丝打算不再在神学圈和知识圈混了而要和她结婚,但是海洛伊斯出家了,在后来的书信中说“你只能有一个妻子,那就是哲学”(并不是原话,不过似乎有中译本集,但《我的苦难史》竟没有,真八卦啊),男神接着说“要是全世界的女人都这么明白就要好了”,然后冲着坐第一排的我笑了笑。哈哈哈哈哈哈哈! Anyway,i love him!我要买一件黑大衣和他穿情侣衫,嘿嘿。华文哥的作业还没眉目,丁老师的书也没怎么看,和他们说晚安,逼到份上了姐就出国一走了之了!我还是元气少女美美哒!#论淘完双十一之后文风转变之大#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其他都挺好,就是文图相隔千万里,不知编辑咋想的~~
  •     书是好书 毕竟不合胃口 挑拣相关内容喽喽 其余基本无感
  •     可惜直到1500年。。。
  •     艺术史可以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玩笑地说内部研究"艺术",外部研究"史"。本书是外部研究的经典作品,艺术受制于赞助人的要求、时代的趣味、信仰和权力的展示形式、材料技艺与流程。例子生动,繁简得当,唯有配的图与文字解释部分页码分隔太远,翻阅起来不便。
  •     很好玩,艺术外部的艺术史:材料,行会,艺术品市场,赞助人,观众,观看场所etc
  •     必读
  •     艺术社会史(第一次接触),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导读者如何用世俗的眼光探究艺术品背后的千丝万缕。翻译呆板不能体现重点。对意大利知之甚少者,如我,读来略感阻力。
  •     好,对文艺复兴的认识会立体很多
  •     对Period Eye这个概念印象非常深刻,力求客观的还原作品的创作环境和社会背景,非常严谨。
  •     那个年代,美术等艺术并不高于室内装饰等手艺;艺术家不仅是画家,通常也是工程师,懂得机械和建筑;画作的署名不是声明其著作权,而是起商标的作用,用于提升个人或其工作室签订合同时的价码;合同的甲方更注重装饰品的材料和家族徽章的放置位置,而不怎么关注艺术水准,并且大工程通常分包给多个艺术家团体,风格可能有参差。教堂的装饰教会做不了决定,世俗的财团才是拍板的人。为了筹款,教会会跟赞助人或团体妥协,在教堂里为他们划出私人专用的小礼拜堂或陵墓的区域。15世纪初,罗马因为绵延近百年的阿维尼翁之囚和天主教会大分裂,从富庶的中心变成人烟稀少的废墟之城。直到马丁五世即位,罗马教会才有了唯一的领袖。这使得罗马有了稳定的财源,同时让掌管教皇财政的美第奇银行(佛罗伦萨)受益,罗马的重新崛起加剧了北部诸自由城市的攀比之风
  •     印刷装帧都相当不错!作者从不同的细节角度通过当时的政治局势,经济条件等等来诠释“文艺复兴”这个经久不衰的艺术话题也算是十分耐心
  •     换到一个从未思考过的角度去回顾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这些艺术品是被谁定购,被谁完成,出于什么目的,最初呈现在哪里,由谁提供经费,历经过哪些变故及历史。艺术也直白的表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     翻译还是不行……
  •     谈艺术,谈社会。有机会一定去意大利走走。
  •     感觉更多的是社会历史方面的论述,作为讲述这一时期艺术的绪论没问题,但不能说是全部吧。当然还是长了很多见识。翻译有些生硬
  •     两个下午秒掉、过瘾
  •     整本书看下来,我觉得这书其实应该改名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社会》才更符合内容
  •     意大利人民真心太逗了~~~~~~啊…………超级无比想去意大利啊!!!!!!另外,书后的全球主题博物馆真太特么有用了~~~~
  •     不仅将艺术品放回过去的时代精神之中还试图还原艺术品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位置 十分聪明而充满启发
  •     艺术与权力
  •     这本比剑桥艺术史里的文艺复兴卷不知道要好多少!!!
  •     不是介绍类书籍。翻译无法阅读。
  •     艺术社会史,从有关艺术生活的各方面入手,讲艺术材料、艺术组织、赞助人、观众、政府与家族,弱化了艺术本体的阐释,很不错。就是……人名真的有点绕。
  •     对我这样的爱好者而言还是不错的,但是确实有些图文相差较远,有些地方有点无聊,不知道专业人士是不是更喜欢。
  •     相当喜欢的一本书,此书不是在研究艺术家的生活,或者一幅画的技法构图透视以及内容,它能让你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整个意大利的艺术氛围与艺术运作,推荐
  •     翻图翻的好难过。不过受益良多
  •     跟着这本书几乎把意大利所有公国的简略历史刷了一遍,这种细致工作几乎没有人愿意做了。金子很重要,但是玻璃也很重要;艺术家也需要交涉+准备细致的合同种种俗务;美第奇家族的艺术政治;神奇的草稿册可以作为家族珍宝...文艺复兴不是我最初理解的文艺复兴,但我更加地爱它。
  •     旅行前抱佛脚,超预期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你如何赏画的艺术史“内部研究”我不太感冒。本书用“时代之眼”看艺术的方法最惬意。在这艺术浪潮之前,欧洲见证了更伟大的旅行浪潮。1347年黑死病经由与拜占庭和克里米亚的贸易大船传到西西里并散播,造成许多城市一半以上人口死亡。彼时意大利缺乏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城邦追求领土霸权,动乱不断。五个城邦中心政治和经济都不太稳定,在1454年签订《洛迪和约》,形成暂时的平静。但同时所有人都渴望与意大利之外的政权结盟,法国、勃艮第、神圣罗马、匈牙利、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苏丹、土耳其和奥斯曼。艺术是僭主们的舆论战场,是文盲占人口多数的共和体制下塑造政治认同的武器。“在意大利根本没有所谓的古典时代的‘重生’,因为古罗马的尸体从来就没有被真正埋葬过”。
  •     政教
  •     图片排的有点乱。。。
  •     内容比较空洞,艺术问题谈及不多,不推荐
  •     X没装完,还回去了
  •     写的极好。文艺复兴时期-当代
  •     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去意大利一周前读完,看完很想去亲眼看看。与艺术史不同,本书从宗教,社会日常和统治方式几个方面来阐述某个时期的艺术和艺术家。对任何艺术和事务的理解从来不是单一的,本书的作用是了解一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它会产生,为谁而创作的,它对当时的意义。
  •     翻译不是非常流畅;但书的内容还是很好的,想看看原版。
  •     正如评论所言是一部文艺复兴的外部史,好像并不太适合作为入门,但是仍然颇有收获,做了很多笔记,最有用的应该是关于创作材料与方法的部分,以及赞助人与艺术家的章节让我了解了当时创作的大体环境。
  •     不错,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