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哈根海岸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3310758
作者:王安忆
页数:28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黄先生实在是一个很倒霉的先生,自他开始出版中国女作家丛书,赔了本不说,第一位邀请的女作家招呼不打一个拔腿跑了,而第二个的我,则是不领人情且难伺候。他将我从机场领出来的时候,那神情好比是携了一件易碎品,一不小心就要碰个粉碎的,那一刻里他一定是后悔极了。汽车到波恩已是深夜十二点,他生怕我在波恩无聊,连夜安排了我第二日的旅行,随一位名叫袁小平的女学生回家,她家在一个美丽的城市,叫做维思巴登。第二日,我穿了一条牛仔裤,背了一个简单的行囊,拿着一份黄先生送我的搜寻已久的联邦地图,上了火车。火车沿了莱茵河行驶,那是一条罗曼蒂克的路线,可我的兴致依然很低,想家,还想与代表团一起的快活的日子。这一种想念像一桩缓解不了的心事,始终、永远地梗在了我的心里。在我以后的旅行中,我一直怀了这一桩心事,因此,我再不可能彻底地快乐起来,而以后的旅行,意义也全不在于“‘陕乐”这两个字了。 到维思巴登的第三日,袁小平带了我去海德堡,为了一场露天广场举行的贝多芬音乐会。 我好比是第一次到海德堡似的第二次到了海德堡。第一次到海德堡,是我们从斯图加特往波恩附近一个名叫“磨房”的地方所路经的。是一个雨天,我们冒着雨去了王宫,后来雨停了,我们不冒雨地逛了老城。随了我们的司机和朋友米歇尔斯,吃了一顿极古怪的墨西哥午饭,在商场买了一些文具,穿过几条小街,在大学广场前的咖啡店吃了冰淇淋,听讲了海德堡大学的学生监狱,听讲了海德堡由于一个法国军官的布尔乔亚情调,而在二次大战中免遭炮击的可爱的故事。然后我们就上了汽车,向“磨房”进发。汽车驶进了海德堡,我便愚蠢又可怜地开始寻找我们前一次的足迹,好像要以那些匆匆的足迹安慰自己孤寂的旅途。 汽车驶上了石块拼成的街道,穿过几条大街和小街,最后停在一爿小小的珠宝店门口。街上静静的,停了几辆汽车,有一个男人让出他的车位给我们停车,店铺关着门,这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天气很好,太阳照着石块相拼的街面,暖烘烘的。袁小平和我站在了珠宝店的门前,小小的橱窗里放了不知为什么有些陈旧而黯淡的首饰。她按了铃。

内容概要

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文革期间赴安徽插队,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1998年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荣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2011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
著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长恨歌》、《桃之夭夭》、《遍地枭雄》、《天香》等;中篇小说集《小鲍庄》、《我爱比尔》、《隐居的时代》、“三恋”、《月色撩人》等;另著有包括《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剃度》在内的多部短篇小说集,以及《独语》、《寻找上海》、《故事和讲故事》、《心灵世界》等非虚构作品。其中《长恨歌》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旅德散记
海德堡
音乐会
吕贝克
波罗的海和特拉沃明德
木偶博物馆
柏林的空宅
年轻人
巴伐利亚
斯特拉伦的日记
鲜花和墓地
月亮,月亮
中国餐馆
旅德散记
第二辑 又旅德国
又旅德国
法兰克福
波特哈根海岸
等待歌星

编辑推荐

《王安忆:波特哈根海岸》是王安忆“非虚构文丛”的第三本;这是你不曾见过的王安忆,她用疏离的眼睛观察着这个全然陌生的国度,独特的视角与思索的维度,令异国流露出平日里罕见的风情;这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抑或是一次灵魂的出游,经历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衍生出一段独特难忘的回忆。

作者简介

★王安忆“非虚构文丛”第三本
★这是你不曾见过的王安忆
她用疏离的眼睛观察着这个全然陌生的国度,独特的视角与思索的维度,令异国流露出平日里罕见的风情
★这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抑或是一次灵魂的出游
★经历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衍生出一段独特难忘的回忆
这是王安忆的一次独特的写作。
这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也是一次灵魂的出游:空气中都是异国海风的他乡味道,味道陌生而令人略有不安。王安忆心怀着对家乡与日俱增的思恋,始终用疏离的眼睛观察着这片全然陌生的土地,她以独特的视角与思索的维度,以及从容而朴素的文字,织成了平日里罕见的风情。
是异乡那些陌生的人,陌生的气息,陌生的一切,带她经历了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因而衍生出一段熟悉而又难忘的回忆……


 波特哈根海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我再也无从了解这些宝贵的故事了,它们永远地消失在波罗的海的从阿兰群岛吹来的风里,永远地埋藏在缓缓移动的流沙里,永远地泯灭在林立的桅杆丛中,永远地融化在波斯花纹地毯上的融融的火光里,永远地被如歌般行驶的大轮船带去遥远的海平线上,而那一艘红帆也无以释解我了,那一个故事实在是太久远,太虚妄,那一个梦想也终是寻常的事了。
  •     文/严杰夫在迄今为止的阅读经验中,我对王安忆的作品真是亦步亦趋地一路跟随过来。从最早的“三恋”到后来的《长恨歌》,再之后的《启蒙时代》,及至于近年的新作《天香》、《众声喧哗》,我始终享受着她笔下那个丰富深情的文学世界。《波特哈根海岸》是一本散文集,其中的文章皆为王安忆早年的旅德游记,绝大部分又为上世纪80年代作者在拜访德国期间所作。时隔三十年的时光,拾起王安忆早先的这些散文,或者会让我们的这趟阅读“旅程”生出太多感触。因为这些文章中表达出的,不仅是一位当年的社会主义作家对西方社会的近距离观察,更多的是一位初成名的女作家在旅途中浮现出的各种情思。在刚翻开《波特哈根海岸》时,我承认自己有些诧异作者的表达方式。按惯常,游记无非是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发散出的一些思考。然而,王安忆在第一篇《海德堡》的开头,就把自己的情绪毫不隐藏地摊开在读者的面前:“坐上黄先生的汽车,汽车行驶在漆黑的夜晚里的高速公路上,心里竟会生一股茫茫的凄凉的感觉。”就是这种“凄凉”,在一开头就扑头盖面地朝你而来。此后,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随时都会碰到作者这种“任性”的表达。身处异乡的作者随时随地都会突然冒出一些凄凉、孤独或窘迫的情绪,这些女人的“小心思”就那样伴着我们跟着她走完了整个“德国之旅”。在《吕贝克》一节中,作者的“凄凉”似乎更是达到一个高潮:“梁先生将车停在路边,然后我们下了车步行着去寻找。这条街上竟没有一个人,所有的房屋都阴沉地关闭着。我们来来回回地走着,天色已经沉暮。”不止如此,作者写到自己被关在房门外打不开锁时的那种惊慌,更是令人为之动容:“天晓得是出了什么事,我那扇公寓的门竟是打不开了。我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身后的寂静如一个有形的或无在朝我逼近。我总是要不时地回头望望背后,在转回头去用力开门。门自岿然不动。”接着,作者去向那些语言不通的陌生邻居求助,其中包括隔壁那个凶神恶煞的老头,最后依然无果。在这样的境地下,我们亲爱的作者“几乎要号啕起来”。面对这样一位无助的女人,我想每一位读者恐怕都会生出恻隐之心吧。而因着作者的这种“凄凉”,我们更是会认定吕贝克就是一座阴冷而不近人情的城市了。当然,作为一个作家,王安忆的文字自然不会只有撒娇、惊惶的小情绪,我们依旧能看到她扎实的文字功底。最具代表的是在《海德堡》一文中,作者对那场山顶露天音乐会的描写,真教人是身临其境。在这段描写中,王安忆将乐队演奏的音效描写,同会场气氛、气候变化等环境的描写融为一体,精确表达了这场宏大演出所制造出的感官冲击。在长达四页纸的文字中,既有关于视觉的描绘:“在那青青山峦的巨大的环抱下,在那二万人聚集的广场的环抱下,在那层层石阶庄严的环抱下,那一座舞台是十分的小……”,“那极远极远的天边,忽然地,滚滚而来一阵雷鸣,雷鸣如礼炮一般,轰然而起,蛇形闪电无声地在山顶上黛色的天空里舞蹈……”;也有关于听觉的刻画:“乐声逐渐强大起来,压倒了山谷间回荡的风声。那微弱的音量却以一股威慑一切的气度,压倒了呼呼作响的风声。”在这种视觉和听觉描写的穿插下,整段演奏就随着作者的文字逐渐迈向高潮,令人读来不由心潮澎湃。写这些“德国游记”时,王安忆刚过三十的年纪,还未写出《长恨歌》的她的文字尚如一块璞玉,透着一股“天然雕成”的气质和魅力,而散落其间的小情绪又好像是一种有趣的调味,令整部作品生出一种特别的可爱。回过头来看,《波特哈根海岸》就好似是作者年轻时留下的一部影集,从中我们看到了她最初的模样,其中的惊艳和动人正如她后来一部小说题目的出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常读书的人会发现一个小秘密:写美食书,畅聊大快朵颐的多半是男人;写旅行游记,在名胜间流连的九成是女人。女人敏感的心更易捕捉到最飘渺的情思,这点是粗线条的男人们永远望尘莫及的,正如我手中这本王安忆的《波特哈根海岸》。  剥去《长恨歌》中的低迷,抛开《天香》中的悲情,在《波特哈根海岸》中的王安忆,焕发出三毛般的浪漫心情,将德意志的广袤国土,混合着文化、音乐、思悟,展现出别样的风情:跟随学生们在海德堡万人露天广场上,聆听风雨中的贝多芬交响乐,热血沸腾 ;在汉堡街头,感叹有两百年历史马戏团的没落;突发奇想去寻找吕贝克昔日的繁荣,却被深深的孤寂包围;在波特哈根海岸边,寻回心灵的宁静……读罢全书,我一直在想,人为什么喜欢旅行呢?即使安于一方,内心也怀揣着飘摇远方的梦想,一首歌曲、一段故事、一个画面都能勾起对远方的欲望。  “世界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而已。”像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狄尼斯说的那样,旅行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世界吗?当王安忆固执地踏上去吕贝克的车时,或许,她是这样想的吧。吕贝克,神圣罗马皇帝“特批”的自由城市,500年前波罗的海最重要的港口,现在时光灰烬里一朵孤独的小城。当女作家循着历史的脚步,踏上这座小城时,她真的收获到了满满的孤独,不同于国内的熙熙攘攘,静谧的城市,稀少的居民,陌生的面庞,在这样的孤寂中,王安忆度过了痛苦的两天两夜,但随着朋友的到来,后悔的心情竟一扫而光。陈家园香喷喷的中国饭菜,木偶博物馆里的奇遇,小酒馆中“乱七八糟”的对话,原来对旅行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旅行中千回百转的心情,不同的心情,眼中的世界竟会如此的不同。  女人的旅行是跟心有关的事情,更何况是王安忆这样细腻敏感的女性作家。大上海独有的城市气质混合她从小孤僻的性格,造就了她笔下诸多寂寞压抑的角色:王琦瑶、郁晓秋,角色与作者纠结扭缠,见惯了她笔下阴郁悲情的故事,仿佛这便是王安忆的模样了。然而像这样起伏波折,时而明媚热烈,时而沉思忧伤的游记,却像是一面打开心灵的窗子,带领我们一窥她真实的喜怒忧伤。  时光匆匆,琐事重重,德国的风情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能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还好有王安忆这样细腻的心思和精妙的文笔,在《波特哈根海岸》中,为我们这些无法成行的憾客 ,织一段绮丽的德国美梦。(《蓝色快报》 2013-5-21)

精彩短评 (总计63条)

  •     感觉还行吧,喜欢它的封面,很复古的感觉
  •     不知是德国原有的阴暗气质,还是王安忆笔下生产了这般的孤独
  •     购于去年十月。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呜呜。
  •     神秘。
  •     有点失望,大概是太多的期待了。王早期的作品,内容比较流于浮表。还是小说好看。游记还是看林达吧。
  •     看装帧拿来。看一篇放下。
  •     叙事冗长,感觉像流水账?【好吧我没品味...
  •     她有一颗好敏感的心~
  •     最近手气真臭,翻的闲书都不喜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旁证,证明80年代中国人出国时的那种陌生紧张和不适。敏感和自我沉溺,让她去到的地方黯然失色,她自己也写,“只爱那种风筝似的飞行”。也许这是作家需要的品质,却是我最不爱看的旅行随笔,尤其当文笔和作者本人如此无趣。
  •     平常处没有新鲜事,这异常处的新鲜事也不过如此。不过,又何必苛求新鲜撒,对有心人而言,事事值得书写,写到最后,亦无非重复那几个话题嘛
  •     年度游记
  •     好书啊,在旅记中体现的人情百态!顶
  •     刚看完一半。陈年日记的功能性已然减损不少。但还是给三星以示尊重吧。
  •     当年刚过而立的阿姨青涩尚存、时有惊惶,笔风已呈大家之势(彼时她业已在国内成名,写出早年代表作),但游离国外的不安、孤独、紧张混合着怀乡,读来竟也非常绵密,最爱吕贝克一段,当时的惊惶会成为日后思念,这些小心翼翼记录的文字,真是贴合我的心思;可惜出版社无良,漏印若干页。
  •     真的不喜欢。。。太敏感了 而且对于现代艺术和食物的不尊重让人很不舒服
  •     还可以吧,书是很新质量很好没错只是不太喜欢王安忆写行记的风格,感性描述有点过多,个人总感觉太私己的话反而会感觉不够诚恳吧。除非是会有人和作者有一样的积淀与经历还有思想倾向,产生出同样的感触碰撞。所以也只是读过便罢了,真正在我身处那些风景时给我灵感和感动的,不是她。
  •     王安忆在80年代留下的这些德国游记非常珍贵难得,阅读过程是渐入佳境。越是情感丰厚的文字越是让人觉得严肃,王安忆的这一点让人觉得太沉重。老一辈上海作家的文艺太“认真”太“刻板”,不过这也是一种真诚。印象最深的是在德国荷兰的边界有一个给全世界翻译家居住的世外桃源;还有吕贝克的惊魂夜与木偶博物馆《中国餐馆》的那篇轻松喜悦,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书里的人还好不好。
  •     还是看她的小说吧 第一次看到这么失魂落魄一惊一乍的旅人..如果无法忍受孤独 又何必要勉强自己一个人旅行呢
  •     写的有点繁琐,不是很有兴趣
  •     这是你不曾见过的王安忆
  •     深图借,草草略完,似乎已经缺乏耐心看作家絮絮叨叨,更多羡慕她那么幸运到处有人接待。似乎她夫君是指挥家,她曾从事音乐演奏吗?
  •     内容基本上就是书本简洁的一样,还ok吧
  •     这是我正儿八经买的和读的第一本王安忆写的书,想向大作家学习的。很不幸,印象不佳。一个好的小说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游记作者。写小说王安忆也许可算是一流,写游记,她要向gogoboyz学习。集子里的东西,很多就是肤浅直白的毫无意义的流水账,几乎没什么阅读价值。考虑到是她年轻的时候(三十多岁,还被老外称为少女)写的旧文字,原谅她了。(blog.sina.com.c... 阅读更多
  •     “因这一艘红帆于我,就好像是一桩隐私,一桩纯属私人的事情。我至今还记得它挺挺着从如林的桅杆中驶过的骄傲而温柔的样子。”王安忆的《波特哈根海岸》和朱自清的《欧游杂记》大致可代表游记的两个极端,一则私密自我絮说经历,一则冷静疏离漫谈风物。最爱还是张岱之于杭州和阿城之于威尼斯,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去,连带着将他们也看成风景。
  •     不好看
  •     这本书上次去借的时候其实并不在清单中,有些书找不到,于是寻了这本来读。读完,却没想在我的想读列表中,翻看了下,还是2013年6月加入到想读中的,也算有缘了。但是风格实在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种,读来的整体感觉压抑,不舒服,给个三星罢了。
  •     仿佛又看到了30年前的德国
  •     充满浪漫气息的游记,人文关怀浓郁,个人情感却偏冷淡,行文缺少投入感。
  •     喜欢王安忆的文字,涓涓细流般自然游走。
  •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绝不是表面如此。。和人一样。。得耐着性子读才会懂
  •     比起小说,散文的文笔更见好。见闻和心情都细腻,其中的思考涉及艺术、哲学、生活,篇章安排也好。但吊足口味,到最后也没有看到啤酒恩完整的故事,甚遗憾。
  •     那一次吕贝克的行走 好像也发生在我的生命里 不至于那么冷寂 但也沉淀为了一笔财富
  •     1987年到如今,27年过去了。当时的日记现在读来还是精彩感动的。尤喜欢吕贝克那段。看到书页最后王安忆也说那段旅程是她德国之行最难忘的。「波罗的海的那一艘红帆船一生只可一次骄傲地航行。」
  •     读王安忆的文字,真的能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
  •     内容没得说 外面这层包装也很高雅 但是内层包装真是让人超级无语 居然是橙黄的 我估计这里外根本不是一人设计的水平相差太大 书里也没有任何插图画 只有大板的文字哎哟喂的
  •     喜欢这种漫游散记 想去德国
  •     曾经非常喜欢她的旅德故事,相隔十几年再看,无目的,瞎闯误撞,毫无头绪的旅行。只有,山上大雨里听贝9一篇,依然很好。
  •     以前只知王安忆,印象中一直以为是男的。这是我第一次读她写的书,才知是个女作家。作家是不是都很敏感?倒是这本游记让我挺向往德国的,不过现在和以前肯定今非昔比了,毕竟隔了一个年代啊。
  •     14-12-4 这本书的第一章就感动了我,雨中的贝多芬是多么理想主义群情激愤的社会群像,但也许美好这种东西,只关乎个人的体验吧;忍不住的把王安忆和陈丹燕放在一起,不是我偏执,真的是这两人的生命竟出现了如此奇妙的重合,让人恍然;这是本我喜欢的书,只是调调对了而已……
  •     王阿姨写于二十八年前的德国游记毫不说教,弥漫着一种不乐意待见人又不好意思打扰人的少女心性,和名女作家头衔之间的反差感怎么想都觉得可爱。
  •     不一样的王安忆,不一样的文章
  •     音乐会那几章写的最出彩
  •     喜欢王安忆的小说,从而喜欢王安忆这个人。国内的女作家中,毛尖我喜欢,但是她的文字尖锐些,相比之下,王安忆的散文温和很多,如身边朋友的絮语
  •     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一条寂寞的界限,天也不下来,地也不上去,只供迷幻的目光徘徊,现代人叫他地平线,从前的人倒过来,叫它天涯。
  •     质量不必说了,这是我第一次看王安忆的散文。可以说,她的文字跟她一样美
  •     这是一部随笔集,淡淡的语气,将作者旅德期间那些独特的经历娓娓道来,很有看头~叙述充满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是一部“心灵之旅”,一天看完,喜欢~
  •     罗里吧嗦的小心思里能找到熟悉的味道,翻译之家那篇像一张灿烂笑脸
  •     还是更爱小说
  •     难读
  •     很喜欢安忆的文笔,淡淡的,很清新的诗意
  •     这是王安忆最好看的散文,大家就是大家!
  •     我不能再看下去了。我和作者的体验完全不同,我不觉得一个人的孤独,大概也是因为我的德国和二十多年前的西德也是那么不同,留德华那么少…有时确实也难过。但是…体验终究是自己的。
  •     感受是好的,可是矫情和自恋有点过
  •     压抑孤独的调子。
  •     非常的王安忆
  •     Remind me of the days in Germany
  •     才女写的旅德游记,随手翻翻挺好的
  •     写的这种异域经历的随笔还是有些干涩,能看出很多不情愿,也有很多无乐趣,搞得读者也没有心情看下去,文字也很苍白干涩,没有趣味的人也没有趣味的事!比较失望,还是小说写得好!
  •     封皮有点损坏 希望客服发书的时候注意点 好心疼的呢
  •     1954年出生的王安忆在1987年的五月,以及后来的日子里陆续写下关于德国与旅行的故事,2014年24岁的我在初秋的上海,一个人读着。文字很好,内容琐碎但是耐读,或许契合某一种心境时,便特别适合拿出来读读
  •     感觉王安忆不适合写散文,小说里她的那种挺华丽的方法还挺能构架出上海的那种虚空感,但写游记散文啥的就觉得她特别流水账,空放感情的地方也不少。还是阿城写的威尼斯日记惊艳
  •     一个人的旅行就想是天上的风筝在无边的行驶,可是总归是要回到出发的地点。
  •     居然不是很喜欢她的写作风格......小小的失望......(一本书看一天也就看完了吼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